東京物語1——上野的燦爛與靜美

作者: 巴別之嵐

導讀旅行,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仿佛經歷生死,那個世界,一次體驗,永不再見。 ——題記 東京是有顏色的城市。無法用一個詞彙形容她,那個如同彩色玻璃破裂之後留下的碎片一般的城市,每一個瞬間在每一個角度都呈現出不同的色彩,不同的模樣。東京就在這些斑斕之中具像,消逝。 作為一個旅行者,比起在東京生活的人來說,我具備一種觀察她的優勢——客觀,而 ...

旅行,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仿佛經歷生死,那個世界,一次體驗,永不再見。

——題記
東京是有顏色的城市。無法用一個詞彙形容她,那個如同彩色玻璃破裂之後留下的碎片一般的城市,每一個瞬間在每一個角度都呈現出不同的色彩,不同的模樣。東京就在這些斑斕之中具像,消逝。

作為一個旅行者,比起在東京生活的人來說,我具備一種觀察她的優勢——客觀,而且冷漠。從成田機場高效禮貌的海關走向京成電鐵站,還沒有從4個小時前北京海關高高在上的優越,我是說優質服務和與國航有著從軟件到硬件的本質差異的ANA客機的舒適感所造成的巨大反差中醒悟過來,我已經帶著行李坐上了開往東京的電鐵。電鐵兩邊被整齊的綠色植物覆蓋,車廂中整潔安靜,幾乎無人交談。隨著電車的出站進站,各種具有日本特色的建築呈現在眼前,就是那種讓人感到溫馨的日本電影中經常可以看到的,一棟挨一棟的二層木制小樓,狹窄的街道,被夕陽染紅的拐角,身穿校服的少年男女悠閑地散步。夏日的午後慵懶而愜意,找不到東京的快節奏,雖然在電車中這些景色都一閃而逝,有些甚至已經分不清是現實還是幻像,但很清楚的一件事是:這裡沒有“支持家電下鄉就是支持國策”、“嚴厲打擊車匪路霸”一類的標語口號。

窗外偶爾會閃現出一條公路,在不遠的地方與鐵路分道揚鑣。公路上行駛著很多名車,但更多的是日系的小排量微型車,沒有張揚和奔放的發達感,卻使這個國家,這座城市從骨子裡散發出一種淡定和祥和。但是,這並不代表東京這個大都市的靈魂,她的靈魂在市區之中,那些高聳入雲的建築群中,東京塔內,原宿一隅,分散貯存著她的精髓骨血。

電車進入上野總站,走出上野公園邊的出站口,高高在上的山手線和山手線旁的首都高首先映入眼簾。穿過橋洞爬上過街天橋,龐大的如同一只巨大的蜘蛛一般的上野站探出觸角伸向各個角落。之後的經歷告訴我,這只是上野站內更加龐大的地下帝國浮出水面的冰山一角;再之後的見聞再次讓我震驚,以上野站的規模相比較,新宿站和東京站等更為巨碩的地下魔物簡直顛覆了一般人對車站這個詞彙概念的理解。

燦爛和靜美

上野是我的基地,一連幾次都是這樣。東京都內很少有這樣的地方,一邊是生如夏花的ameyoko,另一邊是死如秋葉的上野公園,左有宅男天堂秋葉原,右有江戶之源的淺草。清晨的不忍池邊,四季的景色隨時光流轉。幾百米長的甬道在4月的上弦迸發出一種陰柔的力量,櫻花探出枝頭,天空只留出一線。粉紅的雲遮天蔽日的壓下來,任何一種詞彙,任何一句話都無法描繪那種驚艷。穿過狹長的櫻花通路,豁然開朗的是一片廣闊的廣場空地,12月初的空地四周,高聳入雲的參天巨樹抖動著枝杈,將滿樹紅色、黃色、綠色、橙色的樹葉壯麗地揮灑開,那是一種震撼,色彩之上,不需要登高和擁擠,沒有堵車和垃圾,依然滿目繽紛。

提到上野公園,除了櫻花和紅葉之外,一定要說的就是那些數量繁多種類龐雜的博物館、美術館和科技館。平民的上野,沒有豪宅和大廈,卻充滿文化的芬芳。東京國立博物館從入口向裡望去,就是一幅風景畫。正面主館白色的外牆上是藍綠色的琉璃屋瓦,與藍天白雲相得益彰卻感覺缺少些溫暖的活力。於是左側高大的銀杏充當了調和的角色,在深秋的早晨用金黃的樹葉遮住了主館的左側一隅,正前方的噴泉中並不高大的噴泉為整幅畫增添了動感活力。

繼續向上野深處行走就會有些陰森感,直到日暮裡站的廣大區域都是被稱為谷中陵園的墳墓群,唯一值得拜訪的是寬永寺,那裡的石碑上刻著清朝費廷桂用中文記錄的阿部弘臧述說的上野戰爭的經過。

上野的另一側,那個彷如夏花般燦爛的ameyoko,正確的譯法應該是“美國街”,雖然與“中華街”的概念完全不一樣,但熱鬧的成分決不遜色於東京任何一條平民商業街。以前對ameyoko的概念就是海鮮、OIOI、便宜的衣服、美味的大江戶壽司、通往秋葉原等等,在聽過《新宿事件》中林雪飾演的那個偷渡客在ameyoko明目張膽地拿高爾夫球杆時的一句台詞之後,對這裡又有了新的認知。

ameyoko裡的游藝廳擺著很多貼紙照機,可以看到很多日本女孩結伴而來,在同伴和自己的照片上一邊嬉笑一邊塗鴉,然後打印成品剪斷邊線,各自保留作為友誼的像征,400日元一次,廉價卻長久。

與ameyoko平行的首都高對面,愈顯平民化的多慶屋就坐落於此,作為標志的紫色樓群用各個入口將這個逐漸被國人認知的購物勝地分門別類地劃分為各種專賣館,很多商品在超市外面擺放供人選購,無人看管。有時在裡面購物之後想買些外面的商品,只好提著裝滿仍未結帳的各種物品的口袋穿過收銀台走到馬路上,挑選完畢再回到店內排隊付款,這在國內幾乎是難以想像的。

ameyoko的另一側平行道路是通往秋葉原的主路,日本人對很多事物誇張的態度令人發指,曾經在那條路上看到過一幅幾十平米的巨大廣告畫鋪滿了整棟大樓,上面用蒼勁的筆觸書寫著兩行漢字:海上蒼龍升,四川擔擔面。

對於外國游客來說,秋葉原的女僕是一道特色和靚麗的風景線,但很少有女僕願意被拍照或合影,近來越來越多的日本網站不斷譴責那些舉著照相機衝下大巴車不管被拍者是否同意,先是不斷按動快門尋找任何一處新鮮事物,然後鑽進免稅店揮舞大把鈔票和五顏六色的信用卡,最後心滿意足地奔回車內呼呼睡去的游客的行為。


精選遊記: 東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