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行記(八)大氣磅礡王者金陵,槳聲燈影奢靡秦淮(6)

作者: gz&bz

導讀晚上我們去逛了夫子廟和秦淮河。 “六朝金粉地,金陵帝王州。”有著5000多年文明史和2400多年建城史的南京,與北京、西安、洛陽並稱為“中國四大古都”。自公元229年東吳孫權遷都南京以來,歷史上先後有10個朝代在此建都,故有“十朝都會”之稱。而秦淮河,則是南京的母親河,她是金陵城古老文明的搖籃,更是南京經濟與文化的發祥地。 秦淮河古稱淮水,傳秦始皇東 ...

晚上我們去逛了夫子廟和秦淮河。

“六朝金粉地,金陵帝王州。”有著5000多年文明史和2400多年建城史的南京,與北京、西安、洛陽並稱為“中國四大古都”。自公元229年東吳孫權遷都南京以來,歷史上先後有10個朝代在此建都,故有“十朝都會”之稱。而秦淮河,則是南京的母親河,她是金陵城古老文明的搖籃,更是南京經濟與文化的發祥地。

秦淮河古稱淮水,傳秦始皇東巡時,望金陵上空紫氣升騰,以為王氣,於是鑿方山,斷長壟為瀆,入於江,後人誤以為此水為秦時所開,因此稱為“秦淮”。她是揚子江的一條支流,流近南京城時,在通濟門分為兩支,一支繞道南城牆外向西,成為環繞南京城南、城西的護城河,也稱外秦淮河;另一支通過東水關進了南京城(故稱內秦淮河),流經夫子廟、中華門內和門東、門西地區,由西水關復歸護城河,最後由三汊河彙入長江。

內秦淮河從東水關至西水關全長4.2公裡(故稱“十裡秦淮”)的沿河兩岸,東吳以來一直是繁華之地。六朝時代,內秦淮的夫子廟地區已成名門望族的聚居地,烏衣巷、朱雀街、桃葉渡等,都為當時的高門大族所居。隋唐以後雖漸趨衰落,卻招致無數文人騷客前來憑吊,至宋代逐漸復蘇為江南文教中心。明清兩代是十裡秦淮的鼎盛時期,明代,夫子廟為國子監科舉考場,於是文人薈萃,商賈雲集。一時間,酒樓、茶肆、餐館、驛舍以及青樓妓院等諸多行當興起,金粉樓台,鱗次櫛比;“畫船蕭鼓,晝夜不絕”,《板橋雜記》中就記載了“綺窗絲幛,十裡珠簾,燈船之盛,天下無比”的盛況。

不過,十裡秦淮在鼎盛期過後就逐漸式微,夫子廟更是多次遭遇焚毀,最後一次毀於1937年日軍侵略的炮火。今天的夫子廟秦淮風光帶,是1984年後重新修復起來的,它指以夫子廟建築群為中心,以秦淮河為紐帶,東起東水關淮青橋秦淮水亭,越文德橋,至中華門城堡,並延伸到西水關的內秦淮河地帶,包括兩岸的街巷、民居,附近的古跡和風景點,如瞻園、夫子廟、白鷺洲、中華門,以及從桃葉渡至鎮淮橋一帶的秦淮水上游船和沿河樓閣景觀,可以說集古跡、園林、畫舫、市街、樓閣和民俗民風於一體,成為全國首個開放式5A級景區。

我們來得正是時候,恰逢9月22~10月31日的“2010秦淮金秋旅游節”期間,廟裡廟外、河上岸上,到處人聲鼎沸,燈火通明。今日十裡秦淮,較之過往所有的奢靡繁華,只有過之而無不及!

泊車後,我們通過高高的“古秦淮”牌坊走進了熱鬧的夫子廟商業街夜市,這裡街邊的店鋪燈火通明,人流熙攘。我們還看到了“江南貢院”的牌樓,不過未作停留,直接來到了夫子廟廣場。

廣場的南面是熱鬧的秦淮畫舫碼頭,北面就是始建於宋代景祐元年(公元1034年)的夫子廟了。我原來想,孔廟我們見得多了,就連曲阜孔子故鄉全國最早、最大的排場我們都見過,這裡又能怎樣呢?沒想到還是被鎮住了。因為就算你走遍全國,也不會看到南京夫子廟如此大氣的泮池和照壁:它的泮池就是廣場前的秦淮河!這可是唯一利用天然河道作泮池的遺例。而它位於河南岸,建於明萬歷三年(公元1575年),全長110米的二龍戲珠大照壁,更是氣勢磅礡,堪稱中國照壁之最。

在廣場臨河處與大照壁相對的北岸,有“天下文樞”柏木牌坊一座,夜景燈把它裝飾得璀璨奪目。不過,和後面燈紅酒綠、幻彩繽紛的秦淮畫舫碼頭比起來,它可就“素雅”得多了。時間有限,看孔廟還是游秦淮?文廟的內部應當都大體相差無幾,咱家又沒有讀書的孩子,不必去拜什麼文曲星,(真勢利眼!呵呵。)於是,我們選擇了乘畫舫游十裡秦淮。說真的,打小就被朱自清、俞平伯筆下《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所吸引,早就向往著有一天能身臨其境體驗一番了,如此機緣焉能錯過?















夫子廟泮池(全國唯一利用天然河道作泮池的遺例)



位於河南岸的夫子廟二龍戲珠大照壁





幻彩繽紛的秦淮畫舫碼頭


精選遊記: 上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