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拜過後,站在祭堂前的廣場俯瞰剛才一路攀登上來的路,老媽尤感驕傲。是啊,拜謁先生,我們可都是一步一個腳印,一級一級石階,誠心誠意走上來的。令人稱奇的是,這中山陵的392級石階和8處平台,它們的斜度不知怎麼設計的,向上看不到平台只見石階,向下看不到石階只有平台。尤其向上攀登時翹首仰望,數百級石階托起的中山陵是如此的崇高巍峨,讓你不能不肅然起敬。
放眼望去,漫山青蔥,層層碧綠,蒼松翠柏間以奇花異草,尤其是墓道兩旁修剪整齊的花壇,對整體肅穆的陵園起了點綴作用。而一路經過的陵門、碑亭、牌坊,和第七平台上守護陵門的獅子及奉安紀念銅鼎,都在紫金山的嵐靄中默默佇立……
我特別欣賞中山陵建築群的格調,尤其是那統一形制的藍色琉璃瓦檐頂,配以紫金山蓊郁青蔥的背景,這色調和氛圍給人一種深沉,寧靜,肅穆的感覺,令人景仰而不是敬畏。想起北京西安等古都帝王陵墓一色的明黃和朱紅,那一種極端強調的明晃晃的、讓人壓抑和敬畏的色調,是不是一種鮮明的對照?因此我一直認為,金陵古城的王者之氣並不來自於“六朝”,正如夜游秦淮時的感受:那種偏安一隅的奢靡繁華(所謂的“金粉”)總給人一種陰柔有余而陽剛不足,還外加“敗家子兒”的感覺,而是來自於破舊立新、開創新紀元的中山先生。盡管先生生前不過只做了臨時大總統,但是他在人民心中的國父地位是不可撼動的,畢竟,他才是廢除幾千年封建帝制的第一人。正如這紫金山上的不老蒼松,人民會永遠記住並感念他的。



(還真是看不到石階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