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完相後,來到馬路旁邊的公交車站點,還沒來的及看有哪些車到,開來一輛車,忘記多少路了,在車門口問司機到武侯祠嗎?司機一點頭,我跟著人群上了車。可是上了車後問了身邊的乘客,他們說是到的,但這個車繞路,要走很大一圈,有其他車只要三四站就可以到。我當時就後悔了,看清楚再上車啊。不過已經上了硬著頭皮坐下去吧。車上有幾位熱心的阿姨說,其實也可以做到成都體育大學下,穿過校園就可以到武侯祠了,也就十分鐘的路,我一聽連忙點頭說好,同站下的還有成都體育學院的學生,他們也很熱情說,跟著我們走吧,到了裡面再告訴你怎麼走。到了站後,跟著他們一起下了車,站點對面就是成都體育學院,十一的假期,不少學生出出進進,我跟在他們後面,又問了這附近有沒有便宜的旅店,他們說剛才下車的地方就有錦江之星啊,我說太貴了,聽說武侯祠附近有,這幾位學生說不大清楚那附近的情況,建議我多問問。走進校園後,他們向左走大約是回宿舍,告訴我沿著右側的路走過去就能到。我就沿著他們告訴的路走,走著走著,身邊迎來一群剛打完籃球的學生,一個個大汗淋漓。再往前走,路兩旁出現了一些賣小商品的路邊攤,也看到了在武侯祠內賣的蜀錦、刺繡等。
又問了路邊的行人,他們武侯祠還要再往前走,順著在一個古門樓前舉行的書畫展路走過去,來到了一片幽靜的城市公園內,細竹,池水,小鳥,紅日,好美的景色。這時有點餓了,其實從早上那2個蘋果後,也就吃了點餅干,其他啥都沒有吃。在一座小橋的旁邊,看到有賣酸辣粉的,這是成都的特色一定要吃,可是我不能吃太辣的,還問老板可以少放點嗎?他說不辣的,5元買了一份,哇塞,真是太好吃了,這裡的酸辣粉比其他地方的大,每根都是又圓又粗,很勁道,咬起來很有嚼勁,不像其他地方的好像從飢荒中逃出來的,面黃肌瘦的,還面面的,好像沒有發好的樣子。我讓老板加了點醬油和醋,酸酸的,一碗很快吃完了,還給它拍了張特寫,成都的小吃果然名不虛傳。
吃過後再往前走,干燥的嗓子在有了酸辣粉的滋潤後,不再那麼燥熱干渴。穿過橋,沿著一條小徑走過再左轉,看到了好多車停在這裡,估計這裡離武侯祠不遠了。在車中穿過,忽然,左側一座高聳的朱紅色大門讓我停下了腳步,終於到了。門票60元,學生票半價,和杜甫草堂的一樣,很快買好了學生票,才仔細端詳了這座特殊的大門。照例是朱紅,也許這樣才能代表桃園三結義的忠心赤膽。“暵昭烈廟”四個大字,不是特別豪放揮灑的楷書,好像三國鼎立一樣的地域收斂,又仿佛諸葛亮的謙虛內斂,卻又感覺有些局促,竟不如“杜甫草堂”的肆意奔放。門不是特別寬,並行大約六七人,如同它的匾額一般,沒有顯示出過於寬闊的疆土,難道真的與入主四川這個四山擁護的盆地相關?猜想而已,門口留影後進入。跨過高高的門檻,走進來,第二座門,匾額為“明良千古”,藍底黃字,想必這是對劉備禮賢下士的敬畏,匾額兩側有2頂宮燈,兩側的楹聯比較長,沒有仔細看。走進去,迎面有一個很大的鼎,猜的,三足立地,很多人都在這裡拍照,進去就是供奉劉備的主殿,殿內正中有劉備貼金塑像,左側陪祀的是他的孫子劉諶。但是沒有看到劉禪的塑像,據說由於劉禪昏庸無能,不能守基業,他的像在宋、明兩代幾次被毀,後來就沒有再塑。在蜀漢後主劉禪降魏時其子劉諶到劉備墓前哭拜,殺掉家人後自殺身亡,有戲文稱哭廟殺家。兩側偏殿,東有關羽父子和周倉塑像,西有張飛祖孫三代塑像。一一拜過。對於劉備的印像,還不如張飛、關羽的多,當然更不及諸葛亮。也許他就像是周武王,沒有姜子牙,就沒有周朝的存續。
穿過這裡,又來到了一個向下很多級的台階,後來才知道緣由(武侯祠低於漢昭烈廟,像征古代君臣關系),是一座過廳,掛有“武侯祠”匾額。過廳兩側對聯:“三顧頻煩天下計,一番晤對古今情”,上聯集杜甫詩句,下聯董必武撰。由董必武所書。諸葛亮殿懸“名垂宇宙”匾額,兩側為清人趙藩撰書“攻心”聯:“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的聯文。但這次來得不巧,似乎正在重修裝修,過廳的柱子、內頂、周圍都蒙上了一層東西,好像又要大修大建的樣子,就是不明白中國為什麼古跡不讓顯示出本來的樣子,非用紅磚相砌,琉璃鋪頂。哎,少了景點應有的素樸與莊嚴。再前走,就是諸葛亮殿,“靜逺堂”三個鎏金大字,在諸葛亮塑像上閃閃示人。我在這裡隆重地向諸葛亮拜了幾拜,沒有他,就不分有三分天下的特有版圖,沒有他,也許蜀地也不會到今日的繁華富庶。《三國演義》書沒有看過,電視劇也只有些片段,但這些絲毫不影響我對他的崇拜與尊崇,感覺他就像西方的智慧女神——雅典娜一樣,用頭腦的思考、天文的熟稔、地理的通曉,促成了一場又一場的勝利。在諸葛亮的兩側,分別是兒子諸葛瞻與孫子諸葛尚的塑像。這2個人以前從沒有概念,也從沒人提起過我。看介紹,父子同在公元263年戰死,當時父親36歲,兒子不足弱冠之年。看過之後,心情有點沉重,這樣一說,諸葛亮就是絕後了嗎?對三國後來的歷史不是很知曉,但如果真是這樣,感覺挺可惜的。
從這裡出來從一側的門過去,來到一個很寬敞的地方,一方扁長型的房子,走近一看,來到了三義廟。在廟堂的前面,中間有一個長方體的鼎,裡面都是香燭燃盡的白色粉末,右側立著一個比它稍高的圓鼎,也是三足而立,裡面有正在燃燒的香燭,香火很旺盛,左側是一個2米多高的香爐,裡面沒什麼東西。很多人在進去之前都會拜一下。繞過這些,就到了它的主廳,匾額大書“義重桃園”,忠義凜凜,浩古使然。有關左張中劉備,塑像栩栩如生,張飛的故事小時看過很多,有很多可能是後人杜撰,但仍不乏可愛、率性之處,關羽在古代被成為美男子,是因為美髯還是因為那匹誓死追隨主人的赤兔馬,史載赤兔馬在呂布被殺後便不知所蹤,不管羅貫中是誤載野史也好,還是想豐富關公的忠義形像也好,在百姓心中,關老爺的地位是無人能替代的。這裡是武侯祠的最後一重殿了,它的右側就是著名的錦裡,熙熙攘攘的人群已經拉開了夜景的序幕,在我來的方向左側,又有一處稍微寬敞的地,一側立著“桃園結義”的石頭,上面有關於桃園三結義的記載,相對的一側立著劉關張三人的石像,形態比較模糊,但遠看能看出是誰。不知道這裡是不是那塊令後人世世稱贊的結義的原址呢?
主體殿都看過了,這時天色有些暗了,走著走著看到了“孔明苑”,門衛馬上要關門了,我說讓我進去看看吧,最初還不肯說要下班了,我一再央求,門衛做罷放我進去,進去一看,原來這裡是現代模仿三國時的糧倉、兵器室,讓游客穿那時的服裝拍照的,2元,就可以在這裡所有模擬的道具前照相,第一次這麼爽快在這樣的地方照相,讓我心動的是有個女孩拿著至今是諸葛亮還是周瑜的那把糾纏不清的羽毛扇坐在一個戰車上類似椅子的情景,我也要照一張。又是麻煩一位游客幫我拍照,哎這就是自己出來的最大不便,一番搶拍之後,出來了。此時天色已經完全黑下來,就想著撤吧,沿著宮牆下的一條路走著。可是越走發現越不對勁,這裡的圍牆好高,加之一些松樹翠柏,在陽光退去後,更顯得陰森恐怖。周圍一個人都沒有了,而且中間似乎是個很高的圓形墓塚,在揚州去拜祭史公祠,梅花嶺下史可法的墓塚就是這樣圓的,但沒這個這麼高。心裡想著走得快了些,過一會聽到前面有人說話,趕緊過去,只見兩三個人圍著一處石碑在看什麼,我也假裝想看湊上前看,天呢,“惠陵”,就是劉備的墓。暈倒,怪不得和其他地方不同呢,在石碑前拜了拜,沿著陵墓的正門方向快走,路兩旁立著石獅子,天已經黑了,基本看不清。走出來,碰到3個女孩子,是成都大學的學生,也是趁著十一來玩的,他們問我惠陵,真巧,我剛從那裡出來,就帶著他們往回走,當走到那個很大的圓形墓塚時,同行的一個女孩比我剛才自己走時更害怕,說,我們趕緊出去吧,於是,我們一行四人出了武侯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