逶迤泰順行

作者: 吾狗狗

導讀我的博客http://weijunxiu1958.blog.***/ “廊橋”這一詞顧名思義就是有屋檐的橋,記憶中有婺源的彩虹橋,在清人張擇端著名的《清明上河圖》中,突出位置上畫了一座拱式木橋, 泰順村落分散,交通偏僻,因此泰順先祖們逢山開路遇水搭橋,並且在那些橫在水面上的橋上建造屋檐,不但可以保護木材建造的橋梁免受日照雨淋的侵襲,而且可以起到讓行人遮風擋雨的作用。泰順至 ...

我的博客http://weijunxiu1958.blog.***/



“廊橋”這一詞顧名思義就是有屋檐的橋,記憶中有婺源的彩虹橋,在清人張擇端著名的《清明上河圖》中,突出位置上畫了一座拱式木橋,
泰順村落分散,交通偏僻,因此泰順先祖們逢山開路遇水搭橋,並且在那些橫在水面上的橋上建造屋檐,不但可以保護木材建造的橋梁免受日照雨淋的侵襲,而且可以起到讓行人遮風擋雨的作用。泰順至今仍保存著200多座廊橋。

我們這次時間安排在雙休日,因另一朱工和洪工沒假期,只能利用雙休。

我們是周末星期五晚上的火車第二天早上6點到溫州,打的去牛山北路溫州客運總站,出租車價10,7點到車站7點20分就有車去三魁鎮,基本上半小時一班,路上行程2小時30分鐘,

三魁鎮看上去不算太小,超市,藥房,飯店到也一應具有,下車後馬上找包車,沒有太多的車,一輛小面包剛好坐我們四人,二天包車350元,其實也就二個半天,談妥車價馬上找住宿,在客運站對面有二個旅店,80元一間房兩個人。

放下行囊背上相機開始了我們逶迤之行,

1.永慶橋,位於三魁鎮戰州下溪坪村,建於清嘉慶二年(1797年),為伸臂梁木平橋,建廊屋12間。

2.薛宅橋,位於三魁鎮薛宅村,始建於明正德七年(1512年),

3.北澗橋,位於泗溪鎮下橋村,因跨北溪之上,故此得名。始建於清康熙十三年(1675年),後經6次重修,至今容顏不改。 北澗橋是宮殿式重檐,結構精巧,造型古樸。

4.溪東橋,位於泗溪鎮,因橫跨鎮內東溪之上而得名。

5.三條橋位於垟溪鄉和洲嶺鄉交界地,古時由三條巨木為主梁跨溪架設而成,由此得名“三條橋”。

6.毓文橋位於洲嶺鄉洲邊村水尾,毓文橋建於道光十九年(1839年),雖算不上最古,卻可能是泰順地區最美的廊橋。

7.仕水矴步位於仕陽鎮,建於清乾隆60年。

8.胡氏大院位於雪溪鄉橋四村,石門樓典型的合院式古民居。

整個行程在星期日下午走完。晚上坐上回上海的火車,廊橋我的夢在醒來…!大家又開始暢想下一次的出行。



圖片來自http://weijunxiu1958.blog.***/



圖片來自http://weijunxiu1958.blog.***/



圖片來自http://weijunxiu1958.blog.***/



圖片來自http://weijunxiu1958.blog.***/


精選遊記: 杭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