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相遇,都是奇跡

作者: tigebishi

導讀 從住的地方步行至尖沙咀,坐了不到一個小時的火車,來到香港最大的離島——大嶼山島。再從大嶼山島的樞紐東湧站乘坐3M公交車,走了幾十分鐘的盤山路到達目的地下車。隨後跟當地人問了一下路,於是沿著一條小路一直走,經過一片樹林和稻田。一陣海風輕撫了我疲憊的雙頰,抬頭定睛一看,嘴角浮出一絲微笑——藍天碧海綠樹,貝澳海灘到了。 至今難忘那一刻的微笑 ...


從住的地方步行至尖沙咀,坐了不到一個小時的火車,來到香港最大的離島——大嶼山島。再從大嶼山島的樞紐東湧站乘坐3M公交車,走了幾十分鐘的盤山路到達目的地下車。隨後跟當地人問了一下路,於是沿著一條小路一直走,經過一片樹林和稻田。一陣海風輕撫了我疲憊的雙頰,抬頭定睛一看,嘴角浮出一絲微笑——藍天碧海綠樹,貝澳海灘到了。
至今難忘那一刻的微笑,我知道,從那不由自主的綻放出的第一朵微笑開始,我開始迷戀上她了。
每一次相遇,都是奇跡。
正文:
畢業一年多了,接觸的人和大學時候不同了,世界觀,價值觀隨之也有不少明顯的變化。真切的感受到,周圍的環境可以改變一個人。這次的桂粵港閩之行作為我的第一次背包體驗,我的收獲很多,感受很多,一直想跟大家分享,但是出於文筆羞澀,一直醞釀至今,意在把旅途中的酸甜苦辣都拿出來說,真實的東西是最能讓大家接受的。
2010年11月19日,夜空還在沉睡,但我卻被持續的鬧鈴吵醒了,因為要趕早班飛機,一刻不敢耽誤的起來洗漱,可能是動靜太大,所以也驚動了父母。爸爸也預感到了我這次“動身”時間會很長(簽證,護照,港澳通行證都帶齊了),所以親自送我到機場。雖然這次動身沒有具體的行程和計劃,但是也確實做好長期戰鬥的准備了,我自己也不知道這次的行程,更不知道到底需要多久才能回來。跟爸爸簡單的告了別之後,在空無一人的候機樓等待T3第一架起飛的飛機。由於種種原因,目的地選擇了南寧,一個人想像中國最南方的廣西壯族自治區是一個什麼樣子?還有更加神秘的越南到底是不是二戰電影中的情形?。。。。。。飛機好在沒有晚點,讓我停止了我的遐想,3個半小時的航程裡面,周圍的乘客三五成群的說說笑笑,很是開心。第一次有一種凄涼的的孤獨感,但馬上就煙消雲散了,因為我知道,這種感覺會在接下來的幾天,十幾天,幾十天不斷地存在,於是我帶上耳機,閉上雙眼,腦子裡繼續憧憬對之前聽所未聽,聞所未聞的省份及城市的樣子。
隨著機艙門一聲打開,一股鹹鹹的又熱乎的潮氣湧進來,我趕緊把一路穿著的羽絨服毛衣脫掉塞進書包,剩了件短袖在身上。背上包,繼續體味著那種從來沒聞到過的潮氣。
一個人的背包體驗就這樣開始了。。。
突然想起件事,在這插一小段篇幅說一下,11月不知道幾號有個感恩節,校內出了一個活動,說寫三句話感謝身邊的人。當時我在深圳,看到這個校內活動我毫不猶豫的寫下了下面幾句話“感謝在這次旅行過程中給我幫助的朋友們,沒有你們,我寸步難行。並預祝這次南寧柳州桂林廣州深圳香港之行順利完成”,這些話聽起來很像我在每月工作總結裡面的收尾句,區別是:工作總結都是客套話,,我想都不用想就寫上去的,而上述的幾句話是發自肺腑的,這一年的旅程有多少人幫助過我,我數也數不清,但只記得一個又一個的微笑。其中有來自巴黎的主動幫助我的好心人;有在工作中結實的越南小妹;有原單位的同事,他們為我這次旅行出謀劃策。當然,最值得一提的是和我同窗過的同學們,一路上,無時無刻不為我的事擔心,那種友誼無比珍貴,珍貴到再也找不到了。因為學生時代的友誼,相對於同事或者社會上結實的朋友來講,更多的是一份真摯。
人貴有感恩之心,否則寸步難行。繼續回到我這次菜鳥背包體驗,就本篇文章而言,我把筆墨過多的放在了旅途感受和一種對未來的覬覦上面,而沒有像之前的文章那樣,大篇幅的記錄旅途中的所見所聽。因為我看的游記攻略也不算少,都有一種感覺,就是作者把大自然的風景或者當地的風貌用文字表現得再淋漓盡致,也不如一張照片來的純粹,而最吸引我的是看完,玩完之後的一些感受,這些往往比對景色的描述更加精彩。
下面就是我這次旅行所帶來的體驗以及畢業後一年來對生活得一些看法。
不算錢,因為已經最節約了。
好多關心我的朋友都特別愛問我一個問題:你去XXX,得花多少錢啊?你這一年去了不少地方,一定掙得很多吧?。。。這樣的問題很多,有時候讓我不知道怎麼回答。其實我也不知道我這趟花了多少錢,我不去算他,因為沒必要算,算來算去,我敢保證我花的錢每一分都在刀刃上,沒有亂花一分錢去做我認為不值的東西。我不管別人怎麼玩,去過哪,花了多少錢,我只看我自己。
我的需求很低,反正又不是度蜜月,就我一個人,能湊合就湊合,保證三餐並且每天可以洗澡,不如把省下的錢去多走幾個城市。可能過幾年我也會考慮在麗思凱爾頓度享受奢華,或者去寶格麗酒店體味品質,但是當下,我是一個背包客,我也會和一屋子老黑一起伴著鼾聲睡覺。
這一年我的消費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當初是攢錢買衣服,到後來不在乎衣服的品牌了,開始把積蓄全部用來買玩的,游戲機,衛星電視,請老師學鋼琴,買洋酒,買酒具。。。總之玩,成了主題。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開始不消費了,每個月幾百塊的口糧,剩下的錢全部存起來,不講求吃,不講究用,也不買衣服,翻出大學時候的衣服穿,東西壞了也不換,湊合修修接著用。總之什麼都在乎,什麼東西花錢之前都考慮,以下三個除外:買書,音樂會,旅游。
關於消費
首先要說的是為什麼要旅行?為了玩,為了樂,為了偶遇,為了刺激,最後一個是:為了夢想。這是我本文第一次談夢想。或許正是她,給我了無畏的勇氣與前進的動力。
其次要說地區工資差異,以香港為例,同樣是畢業一兩年的年輕人,我的工資是香港平均水平的大約十分之一。我一年的積蓄可能也不及當地應屆畢業生一個月的收入。這就是地區差異。在歐洲也跟香港相仿。香港上星級的賓館平均在1200左右,這個標准在香港人眼裡不算什麼,就好像我在北京隨處可以找到一個200左右的條件不錯的旅館。但是1200一晚上在我眼裡,他可以讓我去更多地方,看到更多的人。
隨著旅程的延展,我的衣食住的水平一直在遞減,到了最後一站的福州。我居然住上了之前聽都沒有聽過的日租房。。。這些都是難得的體驗,目的就是為了省下錢多走幾個城市。我可以帶上面包充飢,我可以搭乘夜車省下一晚上的住宿費,我可以和來自世界各地的背包客一起住四人間,我也可以在廉價旅館和n多黑人一起擠電梯。
沒有什麼不可能,經歷過了就可能了。苦,累,怕;很正常,經歷的越多,收獲越豐厚,身邊不少好哥們調侃我的長相和實際年齡不符,這裡面或許能找出原因。
誰誰誰說,哪哪哪不錯,一定要去。
這個句式我想每一個中國人都聽過,這就是中國人的固有觀念,哪哪哪聽說不錯,你去過麼?回答去過,很早就去過,那證明不丟人,不跌份;回答沒去過,則會顯得很遺憾,並很期盼。這種思維的後果是,某個被旅行社吹得很牛的景點(通常高回扣)門前排出長長的隊,少則幾十多則幾百。我心想,出來玩,無非一天就是7-8個小時,您在這裡排一上午隊,累的半死,下午再去一個地方接著排隊,你覺得這樣。。。有。。有。。有意思麼。站也累死了,再說了就算排到你了,人擠人的景點,有景色麼?
去一個地方,我更喜歡去一些風土人情的小鎮,跟本地人聊聊,或者去一些郊區,感受一種異國他鄉的寧靜。走了一些地方,我們不難發現,無論哪裡,會玩的都還是日本人,在中國,回挑地方的還都是外國人(以澳大利亞的backpacker為主)。
當然了,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中國人,我的從眾心理當然也非常之強。我開始也會排出幾百人開外看某個景點,也會按照旅行社的某個線路慕名趕來看一些東西。但是每次我因為從眾心理才來的地方,失望都非常之大。就以這次的鼓浪嶼之行為例,之前從網友的游記和家裡人的口碑我常聽說,鼓浪嶼,廈門多麼的美,干淨,鼓浪嶼是萬國建築群,鋼琴之都,有的網友寫道:“無論你走在那條巷子都能聽到裊裊的琴聲不絕於耳。”但是事實呢,相當失望啊,沒有琴聲,只有商業化的叫賣和欺詐。萬國建築是什麼,表面上看,的確各國的建築充滿了整個小島,但實際呢,就像農村的市容工程,鼓浪嶼建築外表多是歐式的石膏線,裡面都是農村土房的那種磚壘房。表裡不一的感覺。而且很容易被發現。鋼琴博物館無非就是幾百平米的一個展室,何謂博物館,干脆叫做博物院算了。。。可能大家以為我在抱怨我的失望,其實不是,其實好多鼓浪嶼的美景沒有寫在旅行社的行程裡面,因為那裡雖然美,雖然靜,但是沒有回扣沒有收入。我在一個不知名的海灘和一個游覽車不到的花園找到了令我心曠神怡的景色,不是因為那裡人少,而是因為那裡只有我。美的東西只有自己去發現。。。
融入當地才是真正的旅行
無論去哪裡,出國也好,國內也好,到了一個陌生的城市,都要一定乘坐一下他的公共交通,並且也要跟當地人一樣,去他們經常買東西的超市或者商店逛一逛。這是我的兩件必須要做的事。在幾天時間融入當地的生活是不現實的,但是最接近當地人生活得就是和他們去同一個地方,乘同一趟車,吃同一家餐館,最好還能住在當地人家裡。
旅行不是吃喝玩樂
吃喝玩樂,固然爽,吃頂級法國大餐,喝定制的佳釀,住奢侈的酒店,找外國的小姐。相傳這是歐洲公款旅行的套路,據說意大利的吉普賽女郎還會有流利的中文說:老板,打炮,有發票。當然這只是個玩笑,吃喝玩樂的旅行是很讓人羨慕,但我更希望的是那種融入當地人常態的過程;和那種經過長久的尋找與企盼,柳暗花明的那一剎那。就好比文章開頭那一段情節;就好比第一次去歐洲,從布魯塞爾機場出來看到歐洲第一眼的感覺。就好比從深圳出發做了好久的地鐵,最終看到繁亂的旺角的那一刻。
那種感覺,一種讓夢想轉化為現實的過程。當你腦海裡無數次想像目的地的樣子,當自己真的踏上了那片土地的感覺。
Onitsuka Tiger
如果一個品牌能夠體現一種精神和理念,那麼這個品牌做到了。
十分低調,又不失潮流。注重內在且不從眾。這也是做人做事的風格,是我一直的一個努力方向。
旅途中,每一次相遇都是奇跡
還是要說明一下,這裡面有兩層意思,一個是我與她的相遇,我在文章最開始提到的她。她是誰?我留個懸念。還有一個意思就是我與他們的相遇,他們是誰,他們是老天給我的眷顧。
旅途中遇到好心人,而且願意和你交朋友的好心人,挺容易,也不容易。相遇多是偶然,誰也想不到。
她是一個中年婦女,40歲上下的樣子,法國人。我上午從巴黎老佛爺百貨出來,就被老佛爺百貨後面一個高聳的教堂所吸引,於是徑直走向那個教堂,但是教堂正在維修,沒有開放。教堂周圍擺了不少長凳,我隨便找了一張坐下,看著教堂邊玩耍的孩子和擔心他們的父母。隨後我拿出了一張剛從老佛爺百貨拿的巴黎城區地圖看了起來,這時候我聽到了一句法語在我的耳邊,我抬起頭順著聲音看去,也回了一個尷尬的微笑以示禮貌,尷尬是因為我不知道她在對我說什麼。隨後這個好心的阿姨就用英語跟我說:我可以幫助你麼?我聽到了英語讓我松了口氣,激動地跟她說,我可找到救星了,我要去凡爾賽宮,可是我不知道凡爾賽宮在地圖的什麼位置,你能告訴我如何坐車去哪裡麼?(凡爾賽宮這個詞我英語法語都不會發音,最後實在沒辦法,我就像老外說中文那樣,把凡爾賽這個詞用各種腔調說出來,還好最後人家終於聽明白了)。後來他跟我說,凡爾賽宮在巴黎的郊區,你這個城區地圖是看不到的,說完他就在紙上寫從這裡如何換乘到那裡。寫啊寫,我看著都出汗了,居然這麼復雜,光寫路線就寫了一整頁A4紙。還說要倒三次地鐵,每次換乘都要注意,因為每條線路都有兩個終點,她還給我寫出了要注意的地方,怕我搞錯。我當時感動的有點不知所措。連聲道謝,後來我們進入了閑聊階段,從她的職業到我的職業,從她的老家到我的老家,從她的宗教到我的宗教(工作這一年接觸到了各式宗教信仰的朋友,我找到了一個技巧,想要很快的和他們聊天,交朋友,找宗教這個話題開場永遠是萬能的)。其間我對她的一些看法提出了異議,我們彼此都沒有說服對方接受自己的看法,最後只好forget it。直至中午,我才不得不跟她分別,因為下午馬上就要離開巴黎了,最後我們彼此留了郵箱,上周她給我發郵件說,她寫的劇本馬上就上映了,我由衷為她高興。
他是一個年輕人,和我一邊兒大。香港人。我從香港大學游覽出來,下了山就去了銅鑼灣,已經很晚了,周末的銅鑼灣街上的人很多,讓我稍微踏實了一些,但是我還是迷路了,回到尖沙咀的住處很簡單,但是我想做輪渡回九龍,所以我怎麼也找不到去碼頭的車了。於是乎,我就一個一個開始問路了,於是碰到了他,機緣巧合,他也是下了班要回九龍,所以我們一路一起走,在天星碼頭一起等船的時候,我們越聊越投機。經過了解我們交換了名片,從他的郵箱名我發現我們居然年齡一樣大,這使我們更加縮短了距離,我們年齡沒有代溝,話題比較一致,他對我一個人游香港比較感興趣,我對他一身西服在AIA工作感到羨慕。就這樣我們相見恨晚,一起去了尖沙咀附近的一家日本料理店。店很小,很難找,我們吃完飯,他堅持不要我付錢,我堅持要履行國際慣例Dutch,後來他一句:以後去北京你請我吃烤鴨。這樣才化解了爭相付賬的尷尬。吃完我回到住處,和他在地鐵口分別,第二天我們互相加了Facebook,都很感嘆這次的不期而遇。
他。。。
她。。。
她。。。
他。。。
這一切都源自我們對彼此的好奇,然而這些無法預知的相遇,也是人生的一筆財富。
景點只是陪襯
旅行的心志很重要,以前的我總是很忙碌。一天為了看幾個著名的景點而奔波,卻忘了旅行的目的。我常想,要是為了看景點完全可以買明信片或者隨著一日游旅行團一起游覽,那樣比自己對著地圖趕景點要有效率得多。此外,有些景點其實是那種為了成為景點而建的景點(中國這種“景點”特別多),所以更要有選擇的看。所以我也慢慢的覺得,景點只是陪襯,有的東西比景點好看。
初到布達佩斯,忙忙碌碌的在有限的時間裡面,是選擇趕場似的走完多瑙河兩岸的經典建築?還是選擇在多瑙河沿岸喝杯咖啡小憩一下,看著對岸的夕陽和來往的游船?同樣是旅行,我更希望是度假式的旅行而不是為了景點的旅行。
關於安全
有些人的旅行感想和游記從不提及自己的衰事兒,當然我通常也是。但是我還是要說,一路上要照顧好自己,被騙,被搶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我們無法主動地避免,但是我們可以盡可能的不給他們犯案的機會。
無論你在非洲的野人部落,還是在瑞士寧靜的莊園,危險無處不在。
關於預防的方法,我這點篇幅也說不完全,但我只想說,再多再好的預防措施也比不上一顆時時警惕的心理。就我而言,無論在哪裡,從身高,體型,年齡上說,我可以算是正當年,從心理給自己的暗示來說,我是很少畏懼什麼的。但這次到米蘭,改變了我對自己的看法。當我在大洋彼岸被幾個比我矮一頭的吉普賽混混圍住的時候,從他們骨子裡透出的凶悍的眼神裡,我感到了一種源自內心的恐懼。看到了自己懦弱的一面。這種心理延續到後來去的幾個城市,直至回京,我還是心有余悸。
總之,懷著善意面對每一個人,同時警惕你覺得不可靠的人,其實被騙被搶的東西本身值不了什麼錢,關鍵對自己余下的旅行是個心結。這個精神上的損失沒法用金錢衡量。而且對事發地的城市或者國家都會存在厭惡與偏見,我在事發當天就在fb和twitter上用很難聽的詞評價了米蘭,直到現在我也不想聽到過多關於米蘭的人或事,可想而知給我的後遺症很嚴重。
一個人的旅行充滿了刺激與獵奇,當然,也伴隨著對不可預知的意外的恐懼。但無論怎樣,都是人生難得的體驗,也是我們不斷開闊眼界的過程。安全第一,永遠的宗旨。媽媽經常叮囑我,只要人在,什麼都可以再來,沒什麼大不了的。
一個人的旅行
孤獨麼?孤獨。
孤獨是一種自由。
在陌生的城市,走路或者搭乘當地的交通運輸工具,穿梭在一條條沒有聽過的路上,探索一條條深邃的巷子,冒險和獵奇是我的本性。
有一種心態叫做隨性。我可以用一天的時間躺在桂林漓江的大堤上看著來往的漁船。我可以靜靜地坐在深圳大學體育中心的頂台上,看著操場,教室,來會穿梭的學生們,放佛看到昨天的自己。
我的計劃是沒有計劃,我不擔心去的目的地,我不擔心停留的時間,我不擔心吃住條件,因為這一切的一切都聽我的。沒有分歧,沒有建議,沒有抱怨。當然,出現任何問題,誰也別問,自己處理。出現任何錯誤,誰也別怨,只怪自己考慮不周。出現任何危險,不要望天,因為天幫不了你。如果沒有這些危險,錯誤和問題,旅行是沒有色彩的,渴望一切順利的旅行去報旅行社最合適了。
我一直相信,不曾獨立離開家的生活過的人,不容易長大。
大部分的人總是從一個集體投身到另一個,比如外地讀書,外地當兵。。。。。。總要服從很多規律,傾聽許多聲音。只有在一個人的旅行時,才能聽到自己的聲音。
傳遞無私的愛
上周面試,跟一家公司的人事經理閑聊,她知道我離職之後去旅游了,就問我怎麼看旅游,我跟他說,如果一個人熱愛旅游,尤其是那種背包客,那它具備兩點優勢。1。他具有非常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2。他具有一顆樂於助人的心。
我為什麼這麼說,在異國他鄉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都會有好心人幫你解決,度過難題。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大家都會有同感。當你接受別人無私幫助的時候,最好的報答就是將愛傳遞下去,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也開始留意觀察身邊需要幫助的人,並主動給予他們幫助。讓愛圍成一個圈,一直傳遞下去,繞到地球另一端。
12回家
什麼時候該回家?錢花完了就回家。一句玩笑話。
我覺得,出去時間長了,自然會想家,想家的時候就該回家了。有人說旅行就像一根彈簧,走得越遠,彈簧蹦的越緊,回收的力量就越大。
家對我的意義要比那些從不曾旅行的人珍貴。
寫在最後
我這次菜鳥背包是一個不錯的體驗,雖然沒有按照原計劃去胡志明市,但是作為新人練手,我選擇了相對穩妥的東南沿海三省+香港,哥們說我是追夢之旅,爸爸說我是逃難之旅,媽媽說我是自閉之旅,我覺得我這次什麼也不算,如果非要有個名字,我給他命個名叫——夢的起航。
我不能像《背包十年》作者小鵬那樣,寫出唯美的句子,拍出入神的照片,並把旅行當做職業。我也不想把愛好當成一種職業。我只是想通過旅行讓我增長些見識,讓我親身感受一個屬於我的世界,而不是寫在書裡的世界,更不是別人描述的世界。
每一次和她的相遇,都是一次奇跡,她是誰?她是我夢裡的一個地方。
正如小鵬書裡寫的那樣:我所做的,就是要告訴年輕人,人生不只是房子車子,還應該有另外一種可能,。你未必要成為職業旅行者,但只要還有夢想,肯為此堅持為此努力,就一定會在自己的天空看到彩虹。
在這裡我也想說,有一種東西被當今社會無情的抹殺了,前幾天看了個話劇叫做《李雷和韓梅梅》,又看了個視頻叫做《老男孩》。我發現兩作品異曲同工,為什麼能引起我們這麼大的反響,正是因為我們迷失了那種東西。有人幫我們把那種東西從土裡重新挖出來,展示出來,正如筷子兄弟唱的那樣:“生活像一把無情刻刀,改變了我們模樣。未曾綻放就要枯萎嗎,我有過夢想..
”當你重新看到了曾經迷失的東西時,有一種感懷叫做共鳴。
最後希望我們能夠認真的無悔的度過我們僅有一次的24歲,25歲,26歲。。。。。。
為了年華老去時不鄙視自己。
後記:
這一晚上一氣呵成寫下來,也有七千多字了,越寫越覺得走題,最後走的不知道拐到哪去了,頂多算是流水賬吧,如果真有讀者能夠看到這裡,那真是太有耐心了。不過不管怎樣,我這個旅行感想也算寫出來了,心裡的話也算是說出來了,醞釀了十幾天的流水賬終於結尾了,我也松了一口氣,要不總覺得老有一個事在心頭。
其實我也挺感謝這次失業的,讓我停下腳步看看自己到底要什麼?有時候走的太快,也不知道自己要走向哪裡,反正跟著好多人走就是了,走累的時候,回頭一看,這是我要走的路麼?不是呀,但是已經來不及回頭了。“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一去不回來不及道別,只剩下麻木的我沒有了當年的熱血。”真的不希望自己回頭看的時候,有歌中唱出的無奈。
有時候想想也挺挺慶幸的,在這個歲數能找回最初的夢想。
感謝閱讀。
Tiger敬上


精選遊記: 香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