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心遺忘在那廈門——我和LG的廈門六日游(四)

作者: 我是彎彎

導讀  D4(12月19日):乘廈門快速公交BRT(不知道是何物時,以為是地上鐵,上去一看,就是在高架上沒有紅綠燈不堵車的公交車)L1線至嘉庚體育館,轉L22至龍舟池,當年陳嘉庚先生回故鄉集美,看到當地的百姓很是貧苦,便給百姓發工資挖建龍舟池,在每年端午時節舉行龍舟大賽。 陳嘉庚紀念勝地含陳嘉庚紀念館,嘉庚文化廣場,鰲園,嘉庚公園,陳嘉庚先生故居,歸來園 ...

  D4(12月19日):乘廈門快速公交BRT(不知道是何物時,以為是地上鐵,上去一看,就是在高架上沒有紅綠燈不堵車的公交車)L1線至嘉庚體育館,轉L22至龍舟池,當年陳嘉庚先生回故鄉集美,看到當地的百姓很是貧苦,便給百姓發工資挖建龍舟池,在每年端午時節舉行龍舟大賽。
陳嘉庚紀念勝地含陳嘉庚紀念館,嘉庚文化廣場,鰲園,嘉庚公園,陳嘉庚先生故居,歸來園與歸來堂,龍舟池畔等,實際聯票制20元/位。陳嘉庚先生出生於華僑之家,十來歲就赴新加坡隨父從商,曾經父親苦心經營的產業瀕臨絕境,負債累累時,陳嘉庚力挽狂瀾,替父還清了所有債務,振興了家族產業,後來陳嘉庚成為了東南亞一帶最大的“橡膠大王”,並抓住機遇,適時發展了航海業,也從中收益豐厚,他將一生的精力和心血經營實業,興辦學校,先後創力了集美學村,廈門大學等,為新中國的教育事業劃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華僑旗幟,民族英雄”這是毛主席對陳嘉庚先生一生的高度評價。

鰲園中聳立著集美解放紀念碑,由毛主席親筆題寫,碑背面由陳先生親筆撰寫碑文,紀念碑後面是陳嘉庚先生的墓地,面向大海,前有照,背有靠,風水無限好。其形似一只鰲,但卻無頭無尾,一旁的導游介紹說無尾意為先生一生做事善始善終,干淨利落;無頭是因為先生不揚名,不出風頭,雖興辦如此眾多學府,卻沒有一所是以嘉庚命名。墓地四周石雕群折射著陳先生“寓教於樂,寓教於游”的思想,鏤雕有祖國各地的風景名勝,姿態萬千的花鳥魚蟲,科技文教,書法繪畫,工農業生產等諸多方面,無所不有,無所不包,簡直就是個博物大觀嘛。

歸來堂是陳先生計劃建造的,希望以此召喚海外游子常回家看看,不忘故土,不忘祖國,但其生前未能建造,後政府得知這一情況,出資興建。

嘉庚先生故居為羅馬式建築,是陳先生及其胞弟陳敬賢先生回國興學,工作和生活的重要場所,後毀於日本炮轟,並由政府按原貌修建。現一,二樓均為展室,院內陳先生生前喜愛的龍眼樹枝繁葉茂,蒼勁挺撥。我懷著無比崇敬和景仰的心情參觀完陳嘉庚紀念勝地,先生海外經商,風雨漂泊,歷經曲折並大有成就,回饋祖國,興辦學校,培養人才,他的一生是豐富的,崇高的,極有價值的,我很尊敬和愛戴先生!

原路返回酒店休息,晚七點乘45路夜游中山路,吃著了葉氏麻磁(與彭浪嶼島上的葉氏麻糍同為一家)一元一個,在島上還因其家早早打烊,沒能吃著而遺憾,心裡樂了,想終於還是讓我飽了口福,當即豪爽地要了十個,滿心歡喜,第一口,不咋樣,第二口,還摻和著苦味,真是不好吃,5555好傷心,感覺像是被騙了一樣的委屈,這就是希望大失望大。

中山路步行街與其他城市的步行街大同小異,無非不過是填充著各類商場,專賣店,特產店等等,但中山路旁的老虎小吃一條街可就熱鬧非凡,像極了西安的清真小吃一條街,吃客的說笑打俏聲,喝酒的乒乓碰杯聲,油鍋裡吡哩吧啦的爆炒聲,攤主的叫賣吆喝聲混雜在一塊,分明就是市井狂吃曲。我和LG挑了一家座定,要了絲丁魚,肉螺和碳烤牡蠣,頭一回吃絲丁魚,果然像攤主介紹的那樣鮮嫩,像豆腐一樣,超好吃的,刺是極細並有韌性的,完全不用擔心,可直接吃掉,只有魚正中的大骨要清理出來,店家的醬油水煮的做法就是一絕,LG喜歡他家的肉螺炒洋蔥,說很有嚼勁。只是端上來的菜都是用白色泡沫餐盤盛的,讓我大吃大喝之余免不了介懷,這白色泡沫可是遇熱會釋放毒物的呀,太不衛生,太不環保,太不健康了,但還是喜歡這極富生活氣息的市井小街,真得希望下次再來時不會再見白色垃圾。













精選遊記: 廈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