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陵蟒山游記

作者: 海東聖人

導讀 十三陵蟒山游記 六月初到四川代表北大賑災回來後,短暫回鄉看望父母,翌日返回北京,六月二十二日登臨蟒山,蟒山明代名為龍山,概後人避諱而取名蟒山。巍峨聳立在十三陵東,與十三陵西虎山遙相對應。登臨蟒山,山海跌宕,“霧”氣奔騰,十三陵星羅定鼎,天壽山舒展遠方。時下午五時,踱步蟒山巍頸,順勢瞻望蟒頭,蟒頭嵯峨西向,蟒身蜿蜒東去。 蟒山磅礡雄偉� ...

十三陵蟒山游記
六月初到四川代表北大賑災回來後,短暫回鄉看望父母,翌日返回北京,六月二十二日登臨蟒山,蟒山明代名為龍山,概後人避諱而取名蟒山。巍峨聳立在十三陵東,與十三陵西虎山遙相對應。登臨蟒山,山海跌宕,“霧”氣奔騰,十三陵星羅定鼎,天壽山舒展遠方。時下午五時,踱步蟒山巍頸,順勢瞻望蟒頭,蟒頭嵯峨西向,蟒身蜿蜒東去。
蟒山磅礡雄偉,突兀峻拔,踱步向西蟒山蟒頭,行五十米前荊棘阻礙,無以前行,俊森、黃域不讓我前行,言君子不涉險境,見三面懸崖,草茂枝繁,環顧四向,群山巍峨,美景如畫,想起王安石褒禪山游記中“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當年王安石變法與保守勢力進行了強有力鬥爭,若無巨大勇氣,若無濟世之心,豈能置身家性命而不顧。至若變法失敗,原在神宗絕無大勇大志,而商鞅、管仲、樂毅變法成功其原因乃是其君力倡變法,這就是所謂有志矣,不隨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王安石變法失敗源於無政府強有力的持久支持。
三十年前,鄧公變法圖強,首先“開阡陌,費井田”包干到戶,後政企分開,推動市場經濟發展,解放思想,解放生產力,開辟歷史大變局,三十年改革,物質文化進一步豐富。歷史發展規律中,大利亦有大弊,自然規律的演進中無可避免的弊端也自行顯現。昔商鞅改革也在多年後進行第二次改革,最後完成秦國之變革,為日後統一中華奠定堅實基礎。中國二次改革就是一次全面的思想沉澱、啟蒙和逐漸國際化和本土化結合的改革。四川大地震,給全民族一個信心,凸現我民族偉大之精神,人心可造, 中國可造,當此災難之際,在川地,無論來自何方,皆為兄弟姊妹。新聞開放,舉國哀悼,總理親臨,官民一體。在族群遇到災難時,族群之互助共生,讓人忽然想到二戰舉國抗擊日本之歷史。
昔我二戰時期,四川,曾貢獻數百萬兒女出川保國,六十四萬將士為國殉烈,此次救災體現國家之實力,體現軍民之氣概,體現民族之團結,體現國家之進步。今日運營課堂上,蕭老師談到一個優秀民族的三個特征,一個是對內對待同胞是求同存異,團結互愛,二是遇到外敵侵略,舍身冒死保護祖國,三是敢於社會變革和制度創新。
以上三者之進步需要掌握更多社會資源如政治資源,文化資源,經濟資源的精英人士來引導,民眾來推動,此次災害面前,凸現了我民族精英對族群的特殊情感和理性救助,也看到隱藏在普遍民眾內心深處的基本感情和互助精神,但是我們也看到人情背後,理性困境的出現,例如有的企業捐款比較少,社會公眾感覺不平,有的企業家身居各種職務,已經多次以各種職務捐款了,但是各級任職機構還多次催繳,一些群體組織在捐助上意見不一,同時也因此意見不統一出現負面的一些報導,例如這麼多物質一定會有尋租腐敗,四川災民不勞動,光靠外地救援。物資不好不要,希望小學錢太少了不要,這些報導新聞信息來源都有不全面確實的地方,中央派出一萬多名審計人員在監管救災物資的去向,這在全世界還是第一次。這次地震我們民族幾乎都獻出了愛心,愛心不分大小,愛心不分先後大部分國人都知道,四川人民公認的勤勞,在京保姆、服務員、民工大都是四川人,不怕苦,不怕累,個別現像不代表主流,最重要的是學會包容理解,也認識到團結高於一切。
在國難面前,弘揚正氣,求同存異,當年日本侵略者到中國後進一步分化我們,所以出現了偽軍漢奸,這都是我們不夠團結所致,在民族和團體出現分歧的時候,一定要以集體利益為主,沒有了集體,沒有了國家,我們個人都沒有存在的可能。
對於災區的建設,國家引導為主,災區的重建資金大部分來自中央財政和各級地方政府財政收入,同時民間全力幫扶,各級民間企業團體的捐助。物質重建同時,我們一定牢記精神之重建,在捐款捐物同時,我們一定要秉記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之古訓,幫助災區企業家和各級政府利用災區受災實現跨越式發展。一定要從長遠看問題,從大局看問題,從系統角度看問題,把災難變成一種快速甚至超前發展的機遇。日本大地震以及台灣大地震都能夠利用這樣的機會實現崛起,實現超前規劃,實現超前產業布局,最終成為全球新型的城市經濟。
高校要發揮學術研究機構帶領各級社會機構參與產業布局規劃的帶頭作用,青年企業家可以根據自身企業情況進行技術支持、人力支持、再生產支持,甚至利用自身資源去投資建廠,解決當地的就業和重建信心。災後情感過後就是內心痛苦創傷久久不息,更是需要人的時候,所以在熱情過後就是理性的回歸,更要我們去團結幫助。
登臨蟒山,審視歷史,在十三陵中有幾位皇帝都比較有作為,一個是開國皇帝朱元璋,重典治國,重建漢族朝代,將中華主流文明重新拾回,二是朱棣,雄才大略,文化昌盛,鄭和下西洋,讓中華第一次雄視西方。三是萬歷皇帝時期支持張居正的改革,實現了社會不同層面的進步。縱觀歷史,凡是有作為的政治家都是改革派,都能從全局考慮問題,都銳意進取,肩負國家和歷史重任。由此我還想到一個皇帝,就是崇禎,他當年為了試驗政府的效力,發放遼東三百萬銀子給將士,看看每個人到最後能得多少,最後他很失望,每人五錢。我們這次救災資金很大,政府從一開始就嚴抓資金的使用,也是考驗政府社會治理能力之時。
古代講天下興亡,匹夫有則,作為擁有一定社會資源的企業家更應該拿出自己的愛心熱心多為社會做貢獻。那天楊老師給了我幾張光盤,叫和諧拯救,說的是在經濟拯救的同時更應該是精神和文化的拯救,是啊,如果我們不能從人和自然的關系上考慮問題,那幾年後就會看到一個更可怕的情景,沒有系統的規劃造成盲目發展經濟給自然造成巨大破壞,不能很好的監控資金使用造成權力尋租和進一步的腐敗現像的滋生,由於不能協調好經濟發展忽略人文思想道德建設造成人與人之間功利主義的膨脹。
站在峰頂,四望群山林壑,遠方幾個野外空中體驗滑翔的勇士,他們借助風力在群山遼闊的天空中飛翔,我問其中一個准備起飛的人,你這麼大年紀了怎麼還飛多有危險啊,他說,我喜歡和自然融彙在一起,干啥沒有危險,只要按照規矩辦事就行。由此我想到只有從天人合一高度去審視人和自然的關系,只有從規則規律上推動人和人之間的關系,才能使我們的生活更美好。
當我們要離開蟒山和觀陵台之時,突然發現水泥地面上有一排刻字,“四川民工修建,一九九七年五月”。嗚呼,四川龍門山斷裂舉國救助,北京龍山觀陵台四川民工修建,百代人生無窮盡,滄海涕零千秋事,踱步走下蟒山,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精選遊記: 北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