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ttlecrack
休息到四點半,和Long碰頭去買票和巴肯山。暹粒的天氣和金邊差不多,陰得厲害,不時還有陣小雨,所以日落是沒指望了,但是買票就回來又不甘心,所以還是把巴肯山放進去。
去巴肯山的路上,Kimshay打電話來,說湄公快線的票子只有暹粒回金邊的,往返西哈努克的沒有,推薦另一家巴士公司的VIP車,同樣價格,很好很好雲雲。在車上,只能聽到這些,當時腦袋似乎也不清楚,就說相信你啦,定了吧。於是,這是此行最失策的地方,不過在離開暹粒之前還沒有意識到。
五點沒到的時候,來到吳哥的售票處。也許是陰雨天氣的關系,排隊的時候我們都沒有特別期待的感覺。除了一日、連續三日、連續七日票之外,還有種指定三天的,要買的時候就指定好日期打上去。五點門票開賣,會先收錢,然後拍照,然後有照片的門票就送到手上,還會問需不需要塑料封套。需要嗎?老外倒是都掛在脖子裡的,我們放包裡好了。
再登上Tuktuk,去巴肯山。路上就有檢票的,會看照片和日期,很仔細。一路上主要的景點入口,都有這些檢票的。本來覺得麻煩,進吳哥的時候查票不就行了嗎?後來慢慢發現吳哥真的不只是一個景區,而是當地人的家園,所以進入這個區域應該有很多通道,所以檢票成為必須。
雨絲又開始飄,我們來到巴肯山下。這時候,才有了些些接近吳哥、走進神跡的感覺。雨天,天黑的很快,我們急急地上山。雖然之前讀過很多描寫,看過不少照片,不過親臨其境才發現和想像是不一樣哦。巴肯山是一座郁郁蔥蔥的土山,繞山而上也是土路,要一直到山頂,才有照片中看到的一些建築。坦率說,看到巴肯寺廟山的時候,覺得有些新奇,但沒有震撼,也許必須在一個燦爛的落日中,他才展現獨特的魅力吧。
登上巴肯寺,還是需要一些手腳並用的功夫,主要是因為石級比較陡峭的關系,不過並不危險。歲月對巴肯寺的破壞還是比較明顯的,亂石遍地,中心建築也不太成型,畢竟這是吳哥建築中最古老的一個代表了。在山頂四望,隱約看得到一條大河和茂密的森林。
回暹粒的路上,雨有點兒大,Long停下車,原來是把卷在Tuktuk四周的透明塑料雨布放下,四面放下之後,連接的地方還有拉鏈可以拉上,又防雨又防風,真是要贊一下Tuktuk的發明者和改良者了。
匆匆上山又匆匆下山,現在回想起來,這個開頭似乎太平淡了,但當時的心情不一樣,平淡的開頭反而讓人期盼更多。
***/bottlecr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