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酒店准備的早點是西式的,種類多,自助,口味也可以。特地品嘗了當地的咖啡,覺得口感有些淡,沒有自己煮的好。
用過早餐後便上了旅行社安排的大巴,司機男性,導游介紹他是典型的高棉人,讓大家稱他阿布,就是大叔的意思。形像和老早照片中看到的“高棉微笑”的樣子有些像。
當地導游小張是個很會“搗漿糊”的人,一番簡單介紹後車子便開到了景區入口,又經過了排隊照相發門票的過程,大家手裡都有了一個可以掛在頸脖上的、印有自己照片的牌子,名曰門票,並告知不可丟失,每天進景區都要查驗,丟失不補,必須再花40美金重辦。後來每次早上出行前領隊都要先查驗大家的這個牌牌,以免忘帶添麻煩,可見重視程度不是一般般,補辦也一定會是很麻煩。
這天的第一個去處是東梅奔。
東梅奔也有稱東湄本的,建於10世紀,是供奉濕婆的印度教寺院。濕婆是誰?其實就是印度教的毀滅之神。聽了這個名字不要盡往壞處想,在人家印度教裡毀滅可是有再生的含義的。
寺廟原來建於一水池中的島上,現在池水已干涸。金剛寶座形式的寺廟有三層五塔,一、二層台階的四角分別有四座真像大小的石像雕塑,據說是源於四巨像支撐宇宙的古印度神話。
一千多年後的今天再看看這些遺跡,讓人唏噓不已;再聽聽導游小張的介紹更讓人感慨萬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