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像廬山

作者: rushanlibing

導讀出武漢不久,過武漢長江大橋,在遙望黃鶴樓後,駛往黃石高速,這時候才知道,今天的惡夢才剛剛開始,競在黃石高速上遭遇堵車,從早上八點鐘堵到十一點,隨著太陽的威力漸漸顯現,車輛的儀器顯示,公路路面的溫度達到49度,車內也好不了多少,車窗玻璃和方向盤被曬得發燙,雖然將空調開啟至最大,卻依然是大汗淋漓,此時的心情壞到極點。挨到下午四點,才到了廬 ...

出武漢不久,過武漢長江大橋,在遙望黃鶴樓後,駛往黃石高速,這時候才知道,今天的惡夢才剛剛開始,競在黃石高速上遭遇堵車,從早上八點鐘堵到十一點,隨著太陽的威力漸漸顯現,車輛的儀器顯示,公路路面的溫度達到49度,車內也好不了多少,車窗玻璃和方向盤被曬得發燙,雖然將空調開啟至最大,卻依然是大汗淋漓,此時的心情壞到極點。挨到下午四點,才到了廬山腳下,又經過三百九十六道彎的爬行,才將車子開到廬山半山腰的牯嶺鎮。

牯嶺鎮的規模已然很大,非當年英國傳教士李德立所能想像的到。此時正值廬山旅游的高峰季節,大街上人車粥粥,想找停車的地方比登天還難,只得隨車流盲目前湧,不得已入住尚有車位的三星級如琴湖賓館,住宿費用之高,遠超預算規模。

此時天色已晚,考慮安全,遂決定聘請導游,夜游廬山,廬山的晚霞與日出並臻佳妙,是廬山景觀精華所在。我們一路隨導游而行,首游含鄱口,此處是觀鄱陽湖最佳位置,立於觀景台極目遠眺,鄱陽湖蒼茫一片,若隱若現,左右乃五老、太乙二峰,山勢陡峻,雨霧繚繞。行數裡,到了有“廬山三絕”之稱的觀瀑台,只見瀑布從山頭凌空而下,如飄絲帶,又似蛟龍吐玉,最後盡數落在潭水中,潭水色作碧綠,清澈異常。坐在潭水旁邊,仰面觀瀑,耳邊水聲陣陣,猶如驚雷,絲絲水滴隨風濺落眼前,一會兒功夫衣衫盡濕,令人歡快至極。水潭一隅,有李白詩刻,“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筆走龍鳳,狂放不羈,乃毛澤東所書。置身此景,望瀑布、潭水、詩刻,一時身心俱醉。從觀瀑台下來,接近八點,打算早早休息,明日早起觀日。

次晨醒來,早已日上三竿,誤了廬山日出之約,心中懊惱不已。昨天游了南線,今日北去,出賓館不遠,是電影《廬山戀》的外景基地——廬林湖,當年郭凱敏和張瑜在此演繹愛情,曾感動了不少男男女女,現在的廬山影院,每天周而復始地放映這一部影片,有人做過統計,電影《廬山戀》的膠片發行量,居全國之最。如今的廬林湖,湖面如鏡,身旁的青山倒影其中,二者相映成趣,導游講,毛主席也曾在廬山會議期間,多次暢游廬林湖。

前行不久,過花徑,便是白居易草堂,草堂白牆黑門,茅草為頂,屋前矗立白居易塑像,似在低頭吟哦,塑像旁荷塘中荷花競相怒放,荷塘四周竹影森森。又行數裡,便到了仙人洞,仙人洞相傳為呂洞賓修法之所,原名佛手嵒,毛主席曾在此為江青賦詩,“暮色蒼茫看勁松,亂雲飛渡仍從容,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故改名仙人洞,也成就了仙人洞在廬山不可替代的位置,其實它不過是高約兩丈,深廣各三四丈的洞穴,無神奇所在。出仙人洞,坐滑道下行一千多米,便到了大小天池景區,能引起我注意的是,在幾個石塊胡亂壘成的石門上面,有康有為手書“天池寺”三字,字跡圓潤,頗有嫵媚之致,似出自女子之手,然誰能想到競是康老夫子所為。所謂天池,深不盈三尺,闊只丈余,卻四季不溢不枯,蔚為奇觀。出天池寺後,向上走段石路就是龍首崖,龍首崖因其孤懸空中宛如蒼龍昂首而得名,是游客必至的地方,此處壁立千仞,與鐵船峰之間形成一個深谷,大是險峻,此處也是攝影愛好者的極好去處,是以游人如織。

游至此處,尚有三疊泉等幾處沒有去,但此時艷陽當頭,我們三人汗流浹背,雙腿酸疼,小女更是高呼周身困乏,於是決定放棄余處,暫時回車休息。緩過勁來,我們又驅車到了美廬別墅,偌大名頭的美廬別墅,卻是一幢極普通的房子,在不起眼的山坡上依勢而建,與眾多廬山別墅並無二致。

到廬山是絕不會放過廬山會議舊址的,看過介紹,此地原為蔣介石的軍官訓練團,解放後又更名廬山大劇院,因五十年代末的那次改變中國命運的會議,故名廬山會議紀念館。

游過廬山,當然會把它與之前看過的名山比較,覺得若論厚重,其不及泰山,若論奇險,難追華山,若論秀美,則在黃山之下。今日廬山威名日隆,是要感謝古時文人騷客,其中蘇軾和李白居功至偉,“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等詩句已經成為廬山之魂魄而永駐。 但真正成就廬山的卻是彭大元帥,沒有他的犯顏上書,便沒有幾個人會記起廬山會議,當然,廬山也就不是現在的廬山了。









精選遊記: 廬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