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八月初,我是從隆冬的悉尼乘坐維珍航空公司的航班去巴釐島的,整個飛機上近200來號乘客幾乎沒有看見中國人甚至亞洲人,全是金發碧眼的澳洲人!
Danpenser 的機場不算大,一架飛機上的乘客就把整個過關大廳給擠得滿滿的,給本來就很潮濕的氣候又添加些悶熱。輪候排隊過關的隊伍很長,早就聞名效率低下的印尼海關官員慢慢地逐個給來客收費、蓋章,加上大廳裡反復播放單調的吱吱嘎嘎的當地民樂弄得人心裡很煩躁!
一個多小時總算出了海關,一陣吆喝聲卻讓人不由得一愣,只見出口那窄窄的三四十米長的通道兩旁一溜開設了二三十個外幣兌換處,就像明末清初舉人的鴿籠考場一般,每個兌換處門面僅不到一米的寬度,小小的櫃台上大大地寫上各種彙率,店主紛紛隔著個櫃台張著上手,握住大把印尼盧比,探身向所有出關的游客兜售。呵呵,一道風景!

巴釐島,曾是座山脈連綿的活火山島,全島面積僅5632平方公裡,人口約300多萬人。巴釐島人大多信奉印度教,在印尼中一直擁有宗教的自治權。是印尼列嶼中最受西方文化洗禮的小島,也可說是亞洲和澳洲地理間的橋梁!

巴釐島到處是廟宇,有祭祈先靈的靈塔、有祭拜萬神之神的廟宇、還有私家擁有的祠廟,島上無不是汎神的居所,稱巴釐島為“千宇之島”“萬神之居”並不偶然!比較著名的就是聖泉寺!

既然有如此眾多的大小寺廟,那麼該廟落成日就成了這些大大小小廟宇每年的慶生典禮。小型的私家宗廟會有一至三日的節慶、村鎮的廟宇有整整三日的祭奠,而地方上公眾寺院就有七至十一天的祭奠期。所以,當你踏上巴釐島日起,必然會碰到巴釐人大大小小、樂此不疲的廟宇慶典!

巴釐島的祭奠儀式中不可缺少的一項最愛活動就是鬥雞。
鬥雞往往在慶典活動的開場時,在寺廟前的空地上進行。鬥雞看似血腥,卻是信徒們籍鮮血給萬惡之神 Buta Kala 的求赦儀式,祈讓整個祭奠能順利舉行。而上場的鬥雞們的腳上會綁上尖銳的刺刀,伴著周圍觀鬥人群的嘶叫助興,直到一方的鬥雞逃循或死亡為止。

巴釐島上經常會刻意安排一些巴釐民族舞作為觀光項目之一,而支撐整曲演出的伴奏者就是國樂團。這種國樂團在當地統稱為Gamelan。這種樂團異於西洋樂團,不但伴樂者的人數眾多,就連樂器的種類也與西洋樂器不同,樂器中還有三弦、木笛、皮鼓,以及猶如木琴的樂器。

海神廟Tanah Lot 寺院真不愧為巴釐島上最獨具一格的寺院。寺廟坐落在離海不遠的離島巨岩上,漲潮時礁石成了小島,退潮時人們便可涉級登拜。
傳說早在1489年一位眾望所歸的印度教大司祭從東爪哇經巴釐時,無意間停足於此,是一個直至上了西天卻留下身軀的聖人。於是每年 Tanah Lot 寺廟舉行祭奠時千千萬萬的善男信女都會帶著祭物蜂擁前來,膜拜大司祭和萬物之神祈求萬事平安家道興隆!

Gunung Kawi 聖所,也稱斷崖中的寺院,是當地民眾為了紀念曾在1049年---1077年間統治巴釐島的國王一家。
寺院建在依山傍水幽谷中的一塊綠林淨地,游客來的很少,似乎知道的人不多。
其中一處石門外散落著幾雙鞋,原來裡面是僧侶修行的地方,你必須脫了鞋才能步入。
這裡古樸肅穆的環境在我游走巴釐的幾天中留下了深深的印像。

Tegallalang 德戈拉朗梯田幾乎是游人必到的地方!
我到過雲南的元陽梯田,曾被那氣勢磅礡的1萬8千畝梯田所傾倒,但德戈拉朗那蔥翠、精致、小巧的梯田,把它形容為盆景、綠色的五線譜…,都不過分!
這裡的稻田沒有收割和播種的季節,只有一種輪作的耕耘,所以巴釐的稻田裡往往是翠綠的秧田和收割後的金黃色共鑲在一片土地上。尤其巴釐人依山而設打著四方白傘的一座座景觀茶亭、與梯田椰林相對成趣,只要你有時間,想像一下,這裡的品茶觀色絕不讓你感到失望!

Kuta 洋人街的爆炸紀念碑是一個不得不說的地方。
當年02年10月間,一些印尼極端宗教分子爆炸了這個休閑聖地,足足有200多號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冤死在一聲巨響之中,其中澳洲人就占了三分之一以上,有88人。
澳洲人歷來就俗稱死前一定要到巴釐去,甚至一些澳洲人就像候鳥一樣年年要飛往巴釐島度假而樂此不疲。無非是因為澳洲國內旅游費用昂貴、一個澳洲人用於國內三星水平的費用就可以在巴釐島上享受到五星以上的待遇,好歹也是出國游,Why not ? 以至於澳洲人在巴釐大爆炸中客死他鄉而受到了重創!

就在我游巴釐島的時候,一個巴釐出租車司機告訴我,當年策劃巴釐大爆炸的疑凶已在印尼境內被擊斃,正等著驗明正身。但願真凶果真伏法,也願那200多個冤魂得到昭雪!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