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國溫泉美食行

作者: 吃飯不對付

導讀2010年聖誕節前,利用剩余的年假,又和LP一起踏上旅程,去東瀛日本轉了一圈。個人印像裡去日本最好的季節活動是春季觀櫻和冬天泡溫泉。這次私人旅行目的很明確就是泡溫泉,順便品嘗地方美食,因此盡可能避開大城市,到一些特色小鎮或鄉村享受休閑,而不是被裹挾在地鐵擁擠的人流重復上班生活。至於購物,是可有可無的隨性安排。 日本屬於自由行環境很成熟的國家 ...

2010年聖誕節前,利用剩余的年假,又和LP一起踏上旅程,去東瀛日本轉了一圈。個人印像裡去日本最好的季節活動是春季觀櫻和冬天泡溫泉。這次私人旅行目的很明確就是泡溫泉,順便品嘗地方美食,因此盡可能避開大城市,到一些特色小鎮或鄉村享受休閑,而不是被裹挾在地鐵擁擠的人流重復上班生活。至於購物,是可有可無的隨性安排。

日本屬於自由行環境很成熟的國家,大中城市和主要旅游點都為游客考慮得很周到,不跟旅游團也不困難。語言可能有少許障礙,日本人的英語之難懂在亞洲和新加坡人有一拼。但好在到處有漢字可以連蒙代猜。我在日本的理解和交流就是憑著50%的英語、20%的漢字,加上10%的日語,總算明白了七七八八。

關於日本旅游的信息,國內各網站有一些但不是很多,台灣的背包客棧討論得比較充分,可以參考一下。

行程

這次出行時間較短,主要是去了北海道的道央和道南地區,以及東京和箱根,其實東京不能算正式的目的地,最多只是一個中轉,就是為了換車去箱根和最後搭機回北京,在新宿車站附近住了兩晚。

由於當年曾在東北經歷過冰天雪地,想看看冬天北海道冰雪的模樣,我們首先飛到札幌,除了札幌市區以外,還去了北部海港小樽。接著南下到登別,泡溫泉之後乘JR鐵路北海道線到了北海道南端的函館,再從函館飛東京羽田機場,取了之前訂好的小田急公司箱根游通票,次日一早乘浪漫號旅游列車直奔箱根,拿著通票登山軌道車、纜車、游船、登山巴士一路坐下來,在箱根游覽區內的重要中轉中心強羅的溫泉酒店入住,第二天早起再乘登山巴士前往東京地區最大的御殿場OUTLETS,在名牌低價又合身的美夢破滅後乘巴士回到東京,第二天打道回府。

簽證

日本還沒有完全放開自由行簽證,需要偽軍旅行社代辦。等於先為使館把了一道關。旅行社根據自己的經驗和內部程序先對簽證資料進行審核,遇上他們不太放心的人還要押金。旅行社為太君辦事也要雁過拔毛收手續費,各家收費情況不等,有的獅子大開口,有的則要把捆綁上酒店預定。一般說來含使館簽證費在內代辦費用在千元上下。有幾家規模排位靠前的旅行社辦赴日簽證的條件就是必須由他們代訂旅館,說的是可以自己查好了再有他們聯系,實際上你看上的一般都入不了他們都的眼,想訂經濟型酒店更是沒門,最後能讓你選的都是每日人均千元人民幣以上的旅行團長包型酒店,使自由行遜色很多。所以我寧願多交幾個簽證費也要贖回自己訂旅店的自由。最後花了每人1,200元找中旅總社辦的,肯定不是便宜的。

交通

去日本的航班很多,按季節、時間不同價格差別很大。北京飛東京等主要城市往返含稅價一般在四五千元,三千元左右甚至以下就可遇不可求了。最近好像是美西北航空公司的比較便宜;國航、東航價格居中;全日空的價格要高些,但據說飛機上食堂的伙食還不錯。

買了不管哪家星空聯盟成員的國際機票,還可以以每段1萬日元左右的價格買1-5段日本國內機票,比平常價格便宜一半左右。日本國內航班時間比較准時,由於航程短,機上只提供水和茶,再多要東西就要另掏銀子。

日本的鐵路交通很方便,大家耳熟能詳的新干線就是我們的動車,此外還有日本國營JR鐵路和一些私營線路,也有急行、特急之分,一看漢字就明白是怎麼回事。日本火車不按數字排序,而是各有自己的名字,如北鬥號、飛鳥號等,比較有個性。和國內火車最大的區別就是人少,非長途、非節前熱門線路買不對號的自由席就可以了。只是記著不要錯上到指定席車廂。好在車站候車時指示標志很明顯,廣播也一再提醒。要說哪裡的火車都是人開的,准點只是相對的。我們坐的札幌到函館的特急北鬥號就晚點了十幾分鐘,和這趟車對開的另外一趟晚了將近半小時。也沒聽說有什麼補償,倒是列車上不斷廣播晚點後到各站的時間,讓旅客可以心安一些。

城市間的交通還有大巴,線路也很多很方便。和國內長途客車不同,其乘坐環境及服務和飛機、火車沒有什麼不同。更主要的是乘坐巴士比火車要便宜很多,如從札幌到登別特急火車自由席要3,800日元,而坐中央巴士公司的車只要1,800日元,時間只比火車多半小時。

日本鐵路和長途巴士乘坐舒適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人少,車上幾乎沒有坐滿的時候,有時一輛車或一截車廂上只有幾個乘客。而大城市的地鐵則是另一番景像,東京幾十條地鐵、輕軌到高峰時一樣擠得像流動的罐頭。各大地鐵站南來北往的上班人群恰似下雨前搬家的螞蟻,橫渡馬賽馬拉河追尋草地的非洲角馬,有組織無紀律,橫衝直撞,義無反顧,車門一開便衝向四面八方,不一會兒就消失在鋼筋水泥的森林和地洞中。

東京地鐵號稱迷宮,在裡面暈頭轉向的不在少數。地鐵裡線路多、出口多,地鐵口商場多,但通道間互聯互通的鏈接功能不強,一旦走錯了方向就要繞很遠的路。往往是你跟著出站的人流走,卻發現前面是另一條線路的入口閘機,別無去處;或是當你拖著行李箱汗流浹背地爬上地鐵出口(東京地鐵自動扶梯不多,或者說出口太多了,扶梯安不過來),看到的不是想像中的車站大門,而是提著大包小袋的購物人群和滿臉堆笑的售貨員在介紹剛上市的化妝品。初來乍到東京的人想得到在地下得到超度,首先要記住東京地鐵(含輕軌)是由JR、東京地鐵和都營地鐵三家公司分別經營,各行其道。龐雜的地鐵線路和車站網絡是在幾十年間陸續建成的,而其地鐵口黃金地段的地皮又包給了大型百貨公司,因此就有各條線路之間單程票不通用,地道口大都是商場模樣的原因。地鐵站地理環境之復雜尤以新宿車站為甚。上下有近十層之多,各種路標讓人眼花繚亂。車站直接連通三四家大型百貨商場,通道旁又有無數商鋪。咋一到新宿站,暈菜的人不在少數。

從個人的經驗來看,出門在外防止迷路有這樣幾點:一是行前大致看一下地圖,了解要去的目的地的大致方位和附近的主干道;二是到了當地緊隨路牌路標指引,不要想當然;三是記住周圍明顯而獨特的標志,防止找不到回來的路。把握住這幾點,無論是開車還是走路,都不至於轉向。

住宿

去日本的住宿大概有星級酒店、旅游酒店、經濟型酒店和民宿等幾種選擇。要注意日本酒店大都按人而不是按間報價,所以看到價格比你預想的便宜先別笑出聲來,看看報價單位,或者比較一下單人間、雙人間和三人間的價差就能明白。這種報價方式可能是緣於日本酒店中的和式房間裡是進門就上炕的榻榻米,鋪上被褥能住一大家子人。

1.大中型商務酒店,與國內的四-五星(非頂級、豪華型)的酒店相比,硬件相似,服務更好,在東京等大城市內的價格大約每天10,000日元(日元與人民幣的比價大概是100:8,即日元價碼乘以8再去掉兩個零,如1,000日元約合人民幣80元,下同),如在商務旅行者中間口碑很好的新宿西口京王廣場酒店;

2.特色度假酒店,視地點和檔次而定,價格有時沒譜,像箱根的強羅花壇酒店,雙人間要10-15萬日元一天,相當於人民幣要上萬。同一地區中檔的日式溫泉酒店大約每間每天大約2-3萬日元,登別、洞爺湖附近中檔的溫泉酒店大約每天15,000日元。但這種酒店一般都能提供“一泊二食”,即管早晚兩頓飯,晚飯還比較豐盛;

3、經濟型酒店,有代表性的有東橫、超級酒店等,連鎖經營,預定方便,類似國內如家、速8等,房間面積極迷你,幾乎可以稱作膠囊旅店,但各種設施一應俱全,免費上網,帶簡易早餐,有的還送一頓晚餐,但只是一大勺咖喱飯,跟大年初一雍和宮舍粥差不多,意思到了但不管飽。需要贊的是這類酒店非常干淨和安全,而且和國內的經濟型酒店不同的是位置極好,很多就在火車站和地鐵站口,建築非常顯眼,而且標識搶眼,往往出站一抬頭就能看到。這類酒店是按間而不是按人報價,每間每天約在6,000日元左右,應當是自助游的首選。

4.還有一種是民宿,即家庭旅館,價格更便宜,能體會當地人的生活,但設施肯定不如酒店完備,而且需要有一定的日語溝通能力。這類民宿台灣驢友去的比較多。

日本的住宿也講究早預定,但國際上一些大牌訂房網站上日本酒店的選擇不多。日本本土的訂房網站有不少只有日語界面,如jalan.com,連猜帶蒙可能能看下來但是要弄清楚細節和下訂單則還有點不放心,因為日本酒店有些自己的規矩,比如按人頭而不是按房間計價,以及用餐的選擇等。有一些日本旅游對外推廣網站如jianpanican.com有中文界面,使用起來比較方便,但價格不是最低的。

北海道經典景點

北海道相當於日本的西部地區,寒溫帶自然風光,原野開闊,森林冰河,相對粗獷的風格使之與日本其他地區都市的都市文化形成比較鮮明的反差。從機場到札幌市區的路上,就能看到連綿的山嶺,成片的白樺林,棕色的落葉覆蓋著山坡,背陰處留著未融化的初雪。讓人感到一些遼遠和蒼涼。

原以為十二月的北海道已經是冰天雪地,實際上當地天氣更主要是受海洋影響,濕潤而且變化多端。我們到的那天札幌的氣溫比北京冷不了多少,雖說下著小雪,但落地即化,潮濕潔淨的空氣讓人清醒。轉過天去就下了中雪,寒風凜冽,漫天皆白,地面很快就有了積雪。在沿海小鎮小樽,路上雪甚至沒過了腳面,背風處的積雪有近一尺深。路上看著川端康成的《雪國》,裡面提到上世紀初年日本北方大雪幾乎沒了住房,孩子們從房頂像跳水一樣躍入雪裡玩耍。雖然沒有見到這麼大的雪,但我依然感到新奇和親切,因為北京的雪越來越少了。

雖然《非誠勿擾1》給北海道做了大大的一份無償廣告,實際上北海道的旅游資源多但不是太豐富,沒有特別奪人心魄的壯觀自然風景和知名歷史遺跡。比較有特色的是富良野一帶的薰衣草和冬季冰雪旅游,以及大片未開墾的荒野土地。至於漫長的海岸線、櫻花、溫泉,在日本其他地方也有並非為北海道專美。感覺與時尚的東京或雅致的京都比起來,比較樸素和原生態,符合老謀子拍懷舊片找清純的標准。

札幌是日本人口第五多的城市,市區規劃整齊,即便是繁華街道也不像東京那樣擁擠不堪。但景點的確乏善可陳。市區排在頭幾位的景點北海道道廳、時計台和大通公園在我看來就是一棟小樓,一棟帶鐘的小樓和一個長條街心花園。如果沒有路牌指示你走到跟前也會瞪眼錯過,不會想到是什麼景點。札幌市中心名聲很大的購物街狸小路,兩邊的鋪子賣的都是些中低檔大路貨,和塘沽過氣的洋貨市場差不多,不知為什麼叫狸小路,反正李X璐那樣的明星是不屑於去那裡購物的。

小樽是個武功已廢的港口城市,和英國的工業革命港口城市遺址利物浦差不多。令人嘆服的當地人把一條填埋了半截的運河,以及河岸廢棄的倉庫,改造和包裝成了浪漫的旅游勝地。沿河步道錯落有致,每到傍晚,六角形煤氣燈造型的街燈亮起,昏黃色的燈光映著靜謐的河岸和世紀初的舊房,恍惚間真像是卿卿我我的溫柔鄉,而不是傻大黑粗的貨運碼頭。要是在我們這邊,倉庫上早早就劃上大大的拆字推出午門,然後您看到的就是水景樓盤廣告了。

登別和洞爺湖都是道央地區有名溫泉度假區。兩地各有特色,登別溫泉一條街蜿蜒而上,通往一條號稱“地獄谷”的溫泉山谷;洞爺湖各種溫泉酒店圍湖而建,根據季節夜航的焰火船是湖畔酒店一大看點。

函館在北海道南端,隔津輕海峽與本州島青森相望。當地的旅游招牌是號稱世界三大夜景之一的函館夜景,以及日本首批對外開放商埠的歷史遺存,幾間教堂,幾棟西式別墅,老式的有軌電車等。街道上行人很少,房屋陳舊,商業氣氛不濃,在郵局都沒買到帶當地風景畫的明信片。我們去的那天趕上風雪連天,看不成夜景,我又以吃不著葡萄的狐狸的心理揣度:這座小城沒什麼高樓大廈,城市建設也就和珠三角一些縣級市差不多,夜景能好到哪裡去?

溫泉酒店印像

這次日本之旅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去泡溫泉。日本的地質條件造就了許多著名的溫泉度假區。溫泉貨真價實,不光掛著官方認證和權威部門的化驗數據,而且在附近就能聞到濃濃的硫磺味,泡起來有一種滑膩感。而北京現在好像城裡城外哪個牆角挖個坑都能冒出溫泉,建起溫泉酒店,不過去了幾家感覺和洗浴中心沒什麼區別。

日本泡溫泉不像國內那樣突出休閑娛樂性質,一大幫男女在池中泳衣相見,歡聲笑語。而是更強調天人合一,回歸自然。我這次去的兩家溫泉都屬於比較熱門的:登別的“第一瀧本館” 可能是登別地區規模最大的中檔酒店,客房就有3座樓,溫泉有幾十個池,溫泉池面積合計超過1,500平米,而且室外泡池正對地獄谷風景區。在昏暗的暮色中,栗色山坡點綴著片片殘雪,成群的雀鴉在頭上盤旋鳴號,揀盡寒枝不肯棲,景色似融入泉中,

箱根的 “季之湯雪月花”,名稱極有韻味,曾被媒體譽為日本十大特色溫泉之一,庭院和客房裝飾極富日本特色,公用溫泉的室內泡池雖然不大但全是木料制成的,坐下去很舒服,室外泡池是石頭堆砌的,裝點著藤蘿翠竹。更值得一提的是這家酒店客房附帶私人室外泡池,就在陽台一隅,可以自己放水調溫,泡溫泉時放下四周的稀疏的竹簾,能欣賞到樓下溫泉鄉的晨夕美景或迷茫夜色,又無走光之憂。

日本溫泉酒店也為不住宿只泡溫泉的客人提供服務,而且有免費班車去附近車站接送。溫泉裡一般不會人滿為患,泡溫泉時感覺不到他人的影響和干擾,溫泉客們大都在氤氳中閉目入定,悠然自得,感覺靈魂都泡在熱氣蒸騰的溫泉中。偶有走動和說話也是輕悄悄的,比平常慢了半拍。

日本泡溫泉有一些規矩,但並不復雜,主要體現的是維護環境,尊重他人。如入池前要舀水把身體衝洗干淨,浴巾拖鞋不能帶到溫泉區,在池中不要洗搓,水不要濺到別人身上等。酒店客房裡都為客人准備了浴衣和外套,可以在屋內換上浴衣再去溫泉區,入口的更衣處有簡易的衣物櫃或小筐供存放浴衣,也有存放鑰匙和手機的自助儲藏箱。進入溫泉區應當除去所有衣物裸身而入,只能拿一條小毛巾。瀟灑一點的頂在頭上,含蓄一點的略擋擋下身。

說到這裡,看官不僅要問,男女之大防日式溫泉守之乎?可以肯定地說,現在無論哪國,主流社會中不會存在男女裸身混浴的場合。日本溫泉男池女池分得很清楚。唯一讓人有些聯想的是一些溫泉的男池女池每天定時互換,可能也能收到陰陽調和之功效。

但是還有一點國內男士要有些心理准備,就是日本溫泉裡面所有服務人員都是中年女性。服務台直對更衣區,一覽無余;溫泉池畔的小賣部橫跨男湯女湯,售貨窗口直對泡池。裡面的售貨員大媽殷勤客氣,讓你感不到性別差距。入鄉隨俗。當你泡在池中悠然自得,神游四海時,旁邊有服務員阿姨走過來測量水溫,化驗水質,認真記錄,她像是沒看到你,你也別覺得是看到了她。

美食之旅記錄

札幌:在網絡上名氣很高的 “拉面共和國”吃了到日本的第一餐,和後來多次品嘗過的各地拉面比較之後,才覺得這個地方更像是一個旅游點,拉面味道沒有什麼特殊的,價格倒要更高一些。日本的拉面其實不是抻拉而成的面,面條非現場制作,而是用壓制好封在箱裡,像連鎖快餐店的半成品一樣配送到店裡。各家拉面的差別主要在湯頭,札幌拉面多用豚骨即豬骨湯打底,味噌即大醬湯調味,湯濃,偏鹹。一般在600-800日元一碗。

來札幌不能不吃的還有螃蟹。北海道的螃蟹個頭很大,腿長鉗小,樣子有些怪異。札幌市內有“蟹本家”、“蟹將軍”、“蝦蟹合戰”等幾家專門吃螃蟹的店。吃法從沙拉、刺身、壽司到煎、烤、涮、煮,還有各種螃蟹套餐。午餐特價套餐每人2,000-3,000日元左右,晚餐要貴上20-30%。俗話“螃蟹上桌百味淡”,其意思一是螃蟹味道鮮美,二可能是暗指螃蟹還是吃原汁原味的好,過度烹調反而有畫蛇添足之嫌。感覺北海道螃蟹個大肉多,但吃不出心目中太多螃蟹固有的鮮味,感覺味道遠不及清蒸大閘蟹。

札幌著名的二條海鮮市場“ どんぶり”店的海鮮丼飯即蓋飯也是網上推薦人氣極高的食品。這種蓋飯做起來很簡單,就是把各類生海鮮切片蓋在剛出鍋的米飯上,但要求海鮮要絕對新鮮,肯定不能出水時間太久或經過冷凍,否則味道不對不說,吃下去肚子也受不了。這家店的當家菜是魚生、海膽、貝類、鮭魚子等四個小碗的海鮮蓋飯套餐,一人份的2,900日元。其他海鮮蓋飯約在1,000-1,500日元左右。烤扇貝個大味鮮,也推薦一下。

札幌的美食還有湯咖喱和甜品,沒有品嘗也沒有發言權。

小樽:海邊小鎮的餐飲離不開海鮮,小樽有不少海鮮餐廳,還有一間叫“小樽食堂”的海鮮大排檔,但冬季生意不是太好。小樽運河走到頭就是“壽司屋通”,即壽司一條街,有大大小小幾十家壽司店鋪。比較有名的是“政壽司”和“旭壽司”。我們拐進政壽司品嘗了店裡推薦的壽司拼盤,大師傅就在你面前用熟稔的刀工和令人眼花繚亂的手勢變幻出一盤海鮮壽司,嘗了之後我們感嘆,不一樣就是不一樣,在日本走了很多地方再沒有吃過更好的壽司。

順便說一句,中國菜講究色香味型,而我覺得日本菜的特色之一就是口感,其中尤以壽司的口感更有講究。壽司的制作並不復雜,有些就是小飯團蓋塊生魚片或裹一圈海苔。但真正上檔次的壽司不僅賣相好,當它與你的唇齒相會,那種溫潤滑膩,彈牙而又軟粘的口感齒感,非真正未經冷凍的海鮮,上好的米飯和適當的火候做不出來。

登別:溫泉酒店裡的配套服務十分到位。所謂一泊二食,就是帶早晚餐,一般都是日式餐食,讓你在享受溫泉浸潤之後還能享受當地特色美食。這種包含在內的晚餐又分為自助餐、餐廳套餐(和式會食)和居室內套餐(部屋食)三種,其中部屋食最有特色。選擇登別溫泉時,本來預定了網上名氣也很大的登別石水亭,也是“一泊二食”,即包早晚餐,後來看到台灣驢友提到石水亭的晚餐是自助,而要體驗日本全套的溫泉文化,應當品嘗一下“部屋食”,即晚餐送到房間裡,在和式榻榻米上面的小桌上清酒對酌,舉案齊眉。於是又退訂了登別石水亭,重新訂了有 “部屋食”的“第一瀧本館”。晚餐在入住時要約定好送到房間的時刻,有基本的套餐,也可以加錢升格,最高檔的有海鮮、龍蝦刺身等。但基礎套餐已經不錯,從食前酒、開胃菜、涼菜、刺身、燒物、煮物、炸物、蒸物、火鍋、米飯、醬湯一應俱全,餐後還有冰激凌。一位大媽級服務員不時進來給你上菜撤碟。跪式服務殷勤得讓你有點不好意思。飯菜不能說是最精美的,但在完全日式的環境裡吃日餐,感覺是不一樣的。

函館:網上驢友們推薦的函館的美食有 “函太郎”回轉壽司、函館朝市的鮮魷魚、以及各種螃蟹、海鮮等。我們因時間有限。加上天氣不好,就在旅店旁邊的朝市裡吃了魷魚刺身和海鮮丼飯。鮮魷魚是可以在一個池中自己釣的,被釣起的魷魚拼力掙扎,噴出四濺的水花,惹來客人們一片驚呼和一陣相機的閃光。魷魚在現場加工,幾分鐘後變成一盤刺身,觸角還在蠕動,有些誇張的說法是如果不注意,魷魚的吸盤還可能附著在你的舌頭上,像征著弱小的海洋生靈對殘忍無度的人類最後的反抗。老實說吃起來味道很一般,主要是湊個熱鬧。

箱根:在箱根的“季之湯雪月花”溫泉酒店裡的一泊二食是“和式會席”,即家庭套餐,有傳統日餐和呷哺呷哺火鍋+壽司兩種套餐可選,我們選的是第二種,菜譜如下:食前酒(柚子酒)、開胃小菜(雲子豆腐)、六樣涼菜、 和牛火鍋及配菜、天婦羅合拼、壽司盤、醬湯、水果、甜食。值得小贊的是幾片和牛,紅白相間的大理石花紋,,說入口即化有些誇張,但滑膩的口感讓你感覺不到牛肉的韌性。第二天附帶的早餐讓我們見識到了日式早餐原來也可以是如此豐富的,大大小小的盆鍋碗碟有十幾個,一頓早餐吃下來沒有一個小時也不夠。

東京:東京是國際知名的美食大都會,獲得米其林三星評價的餐廳比巴黎都多。但同時價格也不是蓋的。一頓正餐下來人均幾千人民幣不稀奇。我原本計劃在東京品嘗一下兩種慕名已久的美餐河豚與和牛,因為到東京住下後已經很晚,幾家有名的河豚店離住處較遠,於是想就近解決一下肚皮問題。記得網上說高島屋百貨樓上有三層的食街,誰知過去一看全是高檔的餐廳而不是檔口式的買賣,人均幾千日元還什麼都見不到。轉過頭來在新宿車站附近的一家專賣鰻魚飯的小店吃了兩份鰻魚蓋飯。雖然說不上驚艷,但味道不錯,

日本正宗的和牛應當是神戶牛肉,不知這種貴族牛是否真的享受了啤酒和按摩後才進到屠宰場,反正是特殊的品種,特殊的飼料和特殊的飼養方法喂養而成的。最典型的標志就是脂肪夾在肉中形成明顯的大理石花紋,肥瘦搭配越合理,肉的質量就越好。根據脂肪的含量和紋理和牛分為不同的等級。上好的肥牛大概要幾千元人民幣一公斤,在日本也不是輕易能吃到的。去高檔一些的餐廳和牛的出品更有保障,於是在網上訂了專門做肥牛的瀨裡奈新宿店。位於在新宿西口都廳方向的住友大廈52層,用餐的同時可以飽覽東京夜景。這家店的肥牛套餐一般有火鍋和鐵板燒兩種做法。和牛套餐兩人起訂,22,000日元/人,酒水、服務費在外。我們點了鐵板燒套餐,除了開胃菜和幾塊壽司外,每人配給三片肥牛,每片約二兩以上,和著洋蔥蘑菇等各種配菜,由服務員給你烤好放入碟中,味道和口感的確不錯,真正的肉脂交融,嫩滑可口,但感覺價格也真有些誇張,性價比不是很好。

東京繁華地區如新宿、池袋、淺草等區各種飲食店、甜品店、居酒屋非常多,每到晚上飯點大都生意不錯,周末更是人滿為患。西式快餐有一些但不多,日式便餐如拉面和丼飯到處都是,有些店面非常小,一條長桌或回型桌占據了主要面積,桌上有隔板縱向分開,裡面是鍋灶和制作區,大師傅上下忙活,客人就坐在面前就餐。由於日餐沒有多少煎炒烹炸,制作方法比較健康,所以廚房餐廳合一也不會有煙熏火燎之感。

購物

東京光怪陸離的商場霓虹和百變的街頭服飾,引領著港台、東南亞的流行風尚。台灣、香港不少明星都是常去掃貨和充電。東京的商業不僅發達而且市場細分充分。新宿、銀座各大百貨商場裝飾豪華,商品檔次和價格同樣高高在上,與眾生拉開了距離。街頭各類電器、化妝品大賣場也生意興隆,而且擺出的打折攬客陣容與國內沒什麼兩樣。還有許多特色小店,有些設計確實別出心裁,引得一幫幫街頭卡哇伊和古惑仔來捧場。要圖便宜,一些大商場裡還有百元店,所有商品都是100日元,相當於人民幣8元,主要是一些小件日用品,但有些設計也很獨到,而且質量與大店裡的同樣可靠。日本大城市郊區也有一些品牌打折店,我們去了東京附近最大的御殿場outlets,感覺貨品不夠豐富,價格也不驚艷,而且日本衣服號型板型偏小偏瘦,轉了一圈也沒買到什麼。

酒店窗口——廁所

日本的經濟性酒店,一般室內面積都不大,幾乎轉不過身來,但設計比較用心,注重人性化和環保,從廁所就能看出這一點。廁所為了節省面積,門很多都是向外開的,打開後占的是走廊的空間。東橫等酒店的廁所都是一體式的,像是包在一個塑料盒子裡,裝飾簡單,統一,而且不會發生漏水等問題。洗臉盆就在浴缸邊,和淋浴共用一個龍頭,通過一個開關閥門來回切換。洗漱用品配得很全,這一點和有些歐洲酒店不同。所有馬桶都有便後衝洗裝置,水溫水力方向可調,而且有的還可以放音樂掩蓋住衝水聲。而且日本酒店的廁紙是可以而且需要放在馬桶內衝掉的,在箱根酒店,馬桶水箱頂部是一個簡易洗手盆和一個水龍頭,開始不知何用,後來發現衝水後給馬桶補水時,水是經過洗手盆上才流入水箱的。給你提供了一次洗手的機會,即環保又衛生。

觀察一家酒店的檔次條件,從公用設施上就能有個基本判斷。一般看看大堂就能了解其風格和價位,電梯能顯示其新舊程度和技術裝備水平,而從廁所則能看出其人性化和居住舒適程度。

















精選遊記: 北海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