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雲南之行—石鼓

作者: 風的輕語

導讀石鼓,是金沙江邊的一個小鎮,因鎮上有一個用漢白玉雕刻的鼓狀石碑而得名。1936年,紅軍長征也由此渡江北上。 我們的車在鎮口停下,不知道是不是下雨的原因,整個鎮顯得很安靜,街上只有很少的人。進鎮街口的右手邊有兩個買涼粉、涼面的小攤,葉子向我們推薦第一家,說那是整個麗江雞豆涼粉做的最好的。那個攤子實在很簡陋,幾根竹竿支著張編織布做雨棚,一位 ...

石鼓,是金沙江邊的一個小鎮,因鎮上有一個用漢白玉雕刻的鼓狀石碑而得名。1936年,紅軍長征也由此渡江北上。

我們的車在鎮口停下,不知道是不是下雨的原因,整個鎮顯得很安靜,街上只有很少的人。進鎮街口的右手邊有兩個買涼粉、涼面的小攤,葉子向我們推薦第一家,說那是整個麗江雞豆涼粉做的最好的。那個攤子實在很簡陋,幾根竹竿支著張編織布做雨棚,一位四、五十歲的納西族婦人守著,前面的石台上放著很多裝著各種調料和原料的瓶子、盆子,身後擺著個熱涼粉用的火爐。游人來了她也不吆喝,只是看看,不知道一天能掙多少。

不遠就到了放置石鼓的小院了,黑瓦白牆,5元一人。這個院子實在是小,進門左邊是一間表演納西古樂的小屋,右邊是應該算花園的一小塊地,順著一條能同時並行三人的小道走不了幾步就到石鼓前面了。

石鼓放在一個石台上,被一個亭子罩著。相傳鼓與諸葛亮有關(具體的忘了),它的上面有一裂縫,民間傳說,戰亂紛擾時,鼓自己裂開,天下太平,鼓又自己閉合。現在那條裂縫已經被水泥合住了。石鼓的正反兩面刻有很多字,應該是篇文章。但當地並沒有很好的保護,游客可以隨便的觸摸石鼓,很多字已經被磨平,辨認不出了。

大家都對納西古樂很感興趣,臨走之前去聽了幾首(1元一首)。表演者都是當地的納西族人,有老人也有二、三十的年輕人,唱的都是像《浪淘沙》這樣的古詞。他們把歌名和歌詞都寫在羊皮紙上,掛在牆上,讓客人自己點歌。我不懂音樂,更不喜歡這種古曲,就一個人去院子裡溜達。

離開鎮子經過涼粉攤,花2塊錢買了一碗帶走(很便宜,麗江古城要買4塊)。這家雞豆涼粉味道真的不錯,難怪導游葉子說是麗江第一,後悔該多買一碗。同行的幾位知道後七嘴八舌的議論起涼粉來,開始葉子還很得意,自己說的絕對沒錯,肯定是麗江第一,還有游客托他帶過。突然發現自己被很多雙眼睛都盯著,連忙改口聲稱太麻煩以後不再帶了,把話題轉到午飯上來。

就在去吃午飯的路上,旅游公司打來電話,麗江這邊的虎跳峽塌方把路堵了,景區已經停止接待。


精選遊記: 麗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