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游之澳門

作者: 東方般若

導讀  第三天早晨從香港出發,漂洋過海到了澳門。 由於在香港沒刷上銀聯卡,我就想在離開香港時能不能用上一次。遠遠看到賣票處的“UnionPay”標志,一下子興奮起來。刷了HKD133(CNY114)元買到票,通關連檢查都沒有而直接放行,到了澳門也只是像征性地過了一下X光機。 坐上噴射飛艇,船很平穩。我則想想三毛的“遠方在哪裡,請你告訴我”,再讀讀“我的先生很可惜是一 ...

  第三天早晨從香港出發,漂洋過海到了澳門。

由於在香港沒刷上銀聯卡,我就想在離開香港時能不能用上一次。遠遠看到賣票處的“UnionPay”標志,一下子興奮起來。刷了HKD133(CNY114)元買到票,通關連檢查都沒有而直接放行,到了澳門也只是像征性地過了一下X光機。

坐上噴射飛艇,船很平穩。我則想想三毛的“遠方在哪裡,請你告訴我”,再讀讀“我的先生很可惜是一個外國人”的文字……很是愜意。只不過遇上一個江西的旅游團,吵吵嚷嚷不成體統,不禁讓人皺眉,船上廣播幾次三番地提醒也不在意。素質的確不高,好像自己很了不起的樣子。

澳門是個乖孩子。這是澳門給我的第一印像,也是澳門人得以自詡的。離開了香港的“××大功好”、“長期抗議××”和區議會議員的廣告,來到澳門,甚至會有點不大習慣。路邊的這些小店面卻讓我感到頗為親切。兌了些澳門幣,彙率為人民幣(CNY):澳門幣(MO$)=1:1.16.和港幣一樣。澳門不像香港有三家發鈔銀行,只有一家大西洋銀行發行紙幣。而港幣是和澳門幣共同流通的,付賬時港幣與澳門幣夾雜著也沒有關系。

地圖上標志著金蓮花廣場就在漁人碼頭附近,可我找了一圈也沒有找到,問了一位晨練的老人,他指給我看時原來就在我入境的左手邊,剛剛沒有注意到就大步走過了。

人很少很少。整個廣場只有我一個人,完全看不出今天是2010年的最後一天的氣氛。澳門人都躲到哪兒去了?我不禁發問。

哥從小到大吃瓜子,愣是沒中過“再來一袋”,最近一次中獎還是半年前在泰安中了“再來一瓶”,所以我不相信我會在賭場裡贏到什麼。繞著繞著繞到了西望洋山上。這裡是澳門的豪宅區,然而人煙依然很少。粉紅色為主調的葡萄牙式建築,在冬天裡讓人看著很舒服。湖水、海水都很清澈。就這樣不知不覺走到澳門歷史城區裡面來了。

走到聖老楞佐堂(又稱風順堂,葡語:Igreja de São Lourenço)。我不信仰宗教,並且牢牢地記住馬克思的一句話:宗教是人民的鴉片。然而我尊重宗教的藝術,在西方,宗教始終與文化藝術形影相隨。可是文藝復興的光輝又是由反宗教開始閃耀的——歷史有時候就是那麼吊詭。不過坐在裡面看看巴洛克式的教堂,欣賞下古樸的玻璃窗、精美的燈飾,聽聽唱詩班的吟誦還是很好的。我聽過鄉村教堂的風琴響,聖潔與世俗混雜而無損,反而更使人親近。

下山就走到了新馬路(又稱亞美打利庇盧大馬路 葡文:Av. de Almeida Ribeiro),這個景色在晚上一定很好看,可是我等不到那個時間了。2010年的最後一天,在澳門。

往大三巴的方向走去,路過聖安多尼堂(Freguesia de Santo Antonio),很漂亮的內飾。這時有一個修女模樣的出來,先是向我們用葡萄牙語打招呼,見我們沒反應,就笑著用粵語問我吃飯了沒有。我回答吃過了,又怕她覺得我們俗家弟子打擾,於是就說:“我哋都系隨便睇下。”(我們都是隨便看看),沒想到她居然說,“隨便睇啦,可以影相嘅。”(隨便看了,可以照相的)。我不禁吃了一驚,聯想到我去廣州的石室大教堂,連門都不能進去,只能在外面張望。就是一般的寺廟不捐點錢的話,那方丈的臉色也就好像被驢踢過一樣,更別說那些打著宗教的旗號,行斂財的方便,甚至坑蒙拐騙的勾當的了。也許真正的宗教就應該如此和善吧。

接著就到大三巴了,大三巴其實是Ruínas de S. Paulo(聖保羅教堂)的音譯,只不過教堂於1835年慘遭大火焚毀,僅剩下遺教堂前的68級石階及花崗石建成的前壁了,因貌似中國牌坊得名“大三巴牌坊”。這裡人口密集了,大部分都是游人 ,終於見到人口稠密的地方了。也可以看到穿校服的澳門女生,比廣州女生更堅定地走日系卡哇伊路線。

幫同學帶了些免稅的商品,又買了些特產。買了幾份報紙。澳門的就是《澳門日報》、《新華澳報》,香港則報紙眾多,有名的就有《大公報》、《信報》、《東方日報》、《蘋果日報》、《明報》,還可以買到香港本地的英文報紙“South China Morning Post”、新加坡的《聯合早報》,就是連外國的英文報紙如“Financial times”、“Wall Street Journal”、甚至於還有我很喜歡的“Guardian’都能在街邊買到——這些在大陸雖然買不到,但是它們的網站都是能夠上的去的了。

順著地圖走不大會就到了拱北口岸。在一個雜貨店裡逗留了一下,驚奇地發現這裡有的貨物居然比廣州便宜!因為大陸出口到澳門不用交稅,而澳門是自由港,貨物往來方便。大陸由於有增值稅等稅收,使得貨物會比出廠價高不少,這也許是最近風傳的深圳人到香港打醬油的原因吧。

不管怎麼說,回到了社會主義的中國,總是好的。香港澳門畢竟太小,“船小好掉頭”。大陸則不同,要考慮到各個方面的因素。不過畢竟經過這些年的改革開放,兩岸四地在比較中融合,在融合中共進,這總是好的。

具體內容及照片可見:http://user.qzone.***/616441462/blog/1294194905


精選遊記: 澳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