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游記:第二天 清邁 2009.2.28 星期六
照片上傳慢,看照片及其他游記請訪問博客:
http://***/s/blog_4b8286320100m2k0.html
清邁是我們的第一站,為了趕早上8:00的飛機一大早就坐酒店的免費巴士去機場,6:00就到了。因為對機場不熟悉怕誤了飛機就只得早點到。曼谷的新機場號稱是亞洲最大的,感覺比新加坡的樟宜機場(Changi)還要大還要繁忙,24小時都有航班,我們回國的航班就是凌晨1:20的紅眼航班,還有比我們更紅眼的也說不定。機場通道的兩壁被具有泰國民族特色的繪畫裝飾著顯得別具一格,但我至今也沒搞懂那些帶著尖帽子的人物是何方神聖。
9:15到達古城清邁。700多公裡的路程波音717小飛機飛了1個多小時,飛機上基本上都是來旅游的老外,泰國本地人幾乎看不到。乘坐飛機的游客也大多穿著隨意,短褲、T恤和拖鞋。攻略上說從曼谷到清邁乘火車是個不錯的選擇,泰國的臥鋪車很舒服干淨,每天有5、6班火車往返曼谷和清邁之間。由於我們事先的行程安排太倉促,飛機和火車在時間上銜接的不是很好,這次只能坐飛機了。清邁是泰國的第二大城市,也是泰國北部最大的城市,有700多年的歷史,據說古城裡有300多座廟。因為對泰國的歷史不熟悉而且看廟也不是我們的主要目的,所以只從攻略中查到了3-4個主要的廟宇作為參觀的目的地。出了機場打了輛minibus(攻略上說的Red Car)去酒店,一路上司機帶著我們城裡城外地轉,還不停地問路,上車前還和他確認了是否認識我們住的酒店,最後終於在一位明白人的指引下找到了酒店。我發現在清邁絕大部分的出租車司機都不認識英文,拿著英文地圖指給他們看,他們也搞不清楚你要去哪兒,有時按英文名字把地名兒念出來他們才勉強明白你要去的地方。
清邁給我們的第一印像是破舊、髒亂和嘈雜,完全不像之前從雜志中看到的那樣清新秀美,也不像麗江古城那樣顯得有歷史和文化韻味。古城的城牆已經沒有了,幾個破敗的城門樓還立在那裡,唯一能識別古城內外的就是它的護城河和緊鄰的環城公路,護城河上的噴泉顯然是經過市政府精心裝點的,它使古城煥發出了現代的氣息。馬路上摩托車的隆隆聲、狗的犬吠聲、賣東西小販的吆喝聲混雜在一起活像個中國農村的集市,也許正是這些才透出清邁的古樸和原始,使它擺脫了像麗江古城那樣濃重的商業氣息。古城不大,完全可以徒步走遍每一個角落,但在烈日炎炎下需要有些腳力才行。
清邁的溫度比曼谷涼快多了,可是陽光一點也不遜色,不塗防曬霜我們是不敢出門的。放下行李立即就開始了一天的旅程。第一個廟是柴迪隆寺(Wat Chedi Lung),拐過正面的大殿看到了後面一座巨大的四方形佛塔的底座,地震把塔的上部給震塌了,從巨大的塔座上可以想像出當年的佛塔是如此的高大。現存塔的基座上還有6頭石像,只有一頭無鼻子無耳朵的是正品,其他5頭完好的都是後來做的復制品。在四方形佛塔的後面有兩座殿堂,在每座殿堂中間的玻璃櫥中端坐著腊做的身披迦裟的方丈,旁邊放有方丈圓寂火化時留下的舍利。我們仔仔細細看了那些舍利,感嘆人死後就只剩這麼點東西了。殿堂旁邊的廟裡躺著一尊巨大的臥佛,一位賣早點的婦女跪在地上不停地和他說著什麼,也許是在悵悔,也許是為明天祈求,足足有半小時,生意都停下不做了,真夠虔誠的。廟門口傍邊的樹上貼著一張告示,上面寫著“Thai Chat”,下面還有法文日文......,最後有一行用中文寫著“中文也可以說”,感覺這裡的僧人很希望和外界交流,也想了解當今社會的發展,與時俱進嘛。有一個歐美人正在和僧人聊天,因為時間關系沒去湊熱鬧。
在泰國進任何廟都要脫鞋,難怪泰國人都穿著拖鞋,是為了進出廟方便。而且任何廟都不收門票,不像意大利有的教堂還收價格不菲的門票,還是歐…歐元,對神不敬啊!很多廟門口和房檐上都立著形態各異的龍,看來泰國和咱們一樣也把龍作為有威懾力的吉祥物來看待。再有就是到處都豎有國王和王後的巨幅畫像,尤其是政府機構、大型建築前、酒店和廟宇裡,感覺和文革時的毛主席像有點類似-無處不在,無限忠於,至高無上。倒是沒有立石像的,都是照片,這要是哪天“改朝換代”了得花多少錢去更換它們啊,嗨!純粹是杞人憂天。
轉眼到了吃午飯的時間,根據攻略上的介紹我們找到了在當地比較有名氣的飯館“Huen Pen”。這裡倒是很地道的泰國菜,因為不在主干道上,所以幾乎沒有游客到這裡來吃飯,連外國人都沒有,都是當地人。泰國菜以辣為主,菜量很小,要點2、3個菜才夠一個人吃。我想是因為這裡天氣熱和人個子小的緣故吧。有兩三盤菜不知道怎麼吃,服務員操著一口泰語連說帶比劃的解釋了半天我們也沒明白,只得一邊吃一邊往旁邊的桌子上看,看得旁邊桌子上吃飯的人直發毛,很不禮貌是吧。每一桌還都上了一盤青菜(類似國內的大豐收),有好幾種青菜,但沒有沙拉醬,也沒有沾的汁什麼的,不知道怎麼吃,只得時不常偷眼看看別人是怎麼吃的,還多次借上廁所之機路過別的桌子觀察當地人的吃法。點菜的時候服務員還推薦手抓飯,思前想後了半天也沒點。這是第一次品嘗地道的泰國菜,還是不適應。整個午餐花了200泰銖,合40元人民幣,不貴。臨走時帶走了桌上放的一瓶礦泉水(10泰銖,合2元人民幣),當然是付了錢的。
酒足飯飽之後打輛minibus去了下一站清曼寺(Wat Chiang Mun),它是清邁最古老的寺廟,但我沒看出啥名堂來,三角形的尖頂廟看上去都差不多。只有當地人很虔誠地在門口又燒香又磕頭,嘴裡還念念有詞說著什麼,我們這些游客只是在邊上拍照,進到廟裡也是走馬觀花地看一下。在大殿出口的供台上放有七尊佛像和七個壇子,壇子上用泰文和英文標著星期,肯定是每天要在不同的壇子裡燒香,拜不同的佛,佛像們旁邊上有一張國王身著西服的照片,國王為什麼不穿民族服裝呢,這個“活佛”肯定是每天必拜的。在清邁,廟裡的說明都是泰文的,沒有英文,若是事先沒做足功課的話根本就看不懂。只有門口的請脫鞋(Take off your shoes)是用英文寫的,我想肯定沒有泰文的提示,因為當地人早已習慣了進廟脫鞋。廟的周圍有一大片綠地,有草有樹,空氣裡透著清香。每座廟前面都有一位僧人坐在門口又寫又畫的,見到我們這種“沒信仰”的游客頭都不抬的繼續干他的事。
接下來嘟嘟車Tuk-Tuk(就是國內的摩的)帶著我們去了城外最具有泰國特色的寺廟-松達寺(Wat Suan Dok),它是為了邀請斯裡蘭卡高僧到清邁來講學而建的。從遠處看一座金色的鐘形佛塔矗立在一群雪白色的小塔中間,高高的塔尖,圓形塔身,非常醒目。據說這座寺是攝影家的最愛,我想在夕陽下高聳的佛塔映襯著柔和的金光一定很耀眼。佛塔邊上有一座大殿,殿內供有全泰國最大的青銅佛像,當地人在大殿裡面聚餐、織毛衣、躺著休息,很是悠閑。覺得泰國的廟裡不像其他國家那麼“莊嚴肅靜”,整個一派“歌舞升平、國泰民安”的景像。大殿的門後有兩個小僧人趴在桌子上睡午覺。佛塔群北面有一片清邁前皇室家族的骨灰塔,在一座墓碑上貼有一張女人的相片,估計是哪位皇室嫡親或王後的陵墓。不時有年輕的僧人夾著書本從宿舍出來路過這裡去上課,看來附近有個佛學院。回來後在網上查到那些皇室的骨灰塔大多數是後來從清邁各處移過來的,那位女士就是曾經的清邁公主,12歲就嫁到曼谷當皇後享清福去了。
參觀的最後一個廟是帕興寺(Wat Phra Singh),它是清邁最紅、最高等級的古剎,以香火旺盛著稱,大殿內的佛像來自斯裡蘭卡。攻略上說廟內的壁畫講述了蘭那(Lana)王朝的歷史,整個寺裡美輪美奐的雕刻藝術細膩精致華麗輝煌,因對那段歷史不了解,藝術細胞又不夠所以很多東西沒看懂。廟內人氣確實很旺,來燒香的人絡繹不絕。大殿外還有一位前方丈的照片展覽,像班禪似的,給人開光摸頂洗禮什麼的,前些年死了,干瘦干瘦的。大半天的古廟游就告一個段落了,該去商場看看有什麼便宜貨了。
清邁的嘟嘟車(Tuk-Tuk,摩的)或mini-bus對當地人是一個價:20泰銖,外國人一去問價就高的離譜,除非你認得路,告訴他要去哪兒下車後直接給他20泰銖,否則他就向你要高出幾倍的價錢,據說以前只要10泰銖,現在漲價了。這些車還經常拒載,單程不去要往返才行,而且等候時間也要算錢,難怪有很多外國游客租摩托車。不過清邁的廟宇去一次就夠了,有時間的話步行去也是可行的。而且不要指望在清邁古城裡能打到出租車,它們只趴在機場等活兒,城裡最常見的交通工具就是摩托車、minibus、嘟嘟車和私家車。清邁古城的很多街道沒有標街名,要是自己按街名去找一個地方根本找不到。
在清邁街上有不少旅行社代理點,辦理清邁周邊的一日游、二日游和三日游。最遠的可去柬埔寨、越南、緬甸、老撾。金三角是很多長住游客的選擇。看看清邁的地理位置就知道它豐富的旅游項目了,它西距緬甸不足兩百公裡,東距老撾兩百多公裡,北距中國雲南兩三百公裡,而南方的首都則遠在七百公裡之外。騎大像一日游(One Day Trekking)是每個去清邁旅游的人的必選項目。還有一些追星族特地來清邁的湄萍酒店(imperial mae ping hotel)追思鄧麗君,據說鄧麗君去世時的1502房間現已漲到每晚25000泰銖(合人民幣5000元)了。
清邁沒什麼大商場,最大的就是靠近機場的Airport Plaza,它算是這裡最前衛的商場了,裡面知名品牌不少。在賣化妝品的櫃台碰到了一個人妖(Ladyboy)服務員。穿著打扮都是女孩子,可張口說話嚇我一跳,粗聲粗氣的。商場裡的服務員對他(她)早已習以為常了,就我們有點大驚小怪的。中文的翻譯“人妖”的有點歧視的味道,還是Ladyboy比較恰當。網上說泰國的DQ冰激凌很便宜,在這個商場裡吃了兩個,很一般,稀裡咣當的,比美國的哈根達斯差遠了,也沒便宜到哪兒去。商場裡的新秀麗(Samsonite)箱包打折不少,一款很大的旅行箱打折後大約1300元人民幣,比國內便宜很多,因為還要去蘇梅島、芭堤雅等好幾個地方就有些猶豫了,後來在曼谷再也沒看到折扣這麼大的新秀麗的旅行箱了。
晚上在Shopping Mall裡吃了頓日式晚餐後逛了逛清邁的夜巴扎(Night Bazzar),它是一條很長的步行街,感覺和萬通的小商品市場差不多,完全沒有攻略上說的那麼多新奇好玩的東西,主要以自家做的手工藝為主,銀器、首飾、肩包、衣服、泰國風格的畫、泰國香料、木雕,林林總總,價錢不高,就和它們的質量一樣。
在夜市的一進口看到了一個“盲人組合樂隊”,四位盲人前後排成一列坐在馬路中央,他們各自撥弄和敲打著自制的樂器,邊演奏邊十分賣勁兒地唱著,不知道他們是以此為生呢還是把每天的演唱當成生活的樂趣,我想可能是兩者兼有吧。走了十來米又看見一撥盲人在彈唱,希望能從路人那裡籌到一些生活費,這樣隔一段就有幾位殘疾人在賣藝乞討,感覺全清邁的殘疾人晚上都來這裡“上班”了,途中還看到一對老夫婦,老婦人身著絢麗的民族服裝在老伴兒的音樂伴奏下翩躚起舞,這要是跳一晚上得多累啊!唉,生活真是不易啊!逛夜市時基本上沒聽到有中國人的聲音這讓我挺詫異的,看來這個時候不是中國人旅游的旺季,或是中國的旅游團不往這兒來,都去曼谷,普吉和芭堤雅了。
最讓我震撼的是街邊一排排躺椅-足底按摩:60泰銖(12元人民幣)半小時,120泰銖一小時。奔波了一天的我們也躺在躺椅上享受了半小時。別看是街邊按摩那也是扎堆兒,有的攤上位子全滿,有的攤上任憑怎麼張羅客人也不往裡進,這可能就是所謂的風水吧。街邊的足底按摩沒法洗腳就用濕紙巾擦擦兩只腳丫,再在腿腳上塗上不知是什麼油,我想要是碰上客人是“香港腳”,那按摩的人不就會染上“香港手”嗎。給我們按摩的中年婦女手法還不錯,半小時後一天的疲勞消退了不少,但最好的解乏辦法還是回酒店洗個熱水澡、睡個舒服覺。
晚上回到酒店問前台的服務員附近是否有人妖表演,他們都不知道,看來人妖表演在清邁不普及,人妖們都去曼谷和芭堤雅了,那邊生意好做掙錢多,沒辦法今天最後的節目只能是回房間睡大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