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廈大旁的有個南普陀寺,據說這裡的香火很旺,很多福建籍的華僑來此拜佛。我們兩個都不信奉佛教,不過大雄寶殿頂上那色彩鮮亮的交趾陶裝飾還是吸引住了我的目光,據說這種特別的燒陶工藝可以保持千百年不褪色,真可謂驚嘆!寺院邊還有個佛學院,據說來這裡學習的弟子都需剃度出家潛心修煉,全部大學本科以上學歷。


午餐到了環城東路,飯後大伙兒就到這公路邊的環島公園騎車或是散布,我也第一次知道廈門是舉辦國際馬拉松賽事的城市之一。跟團的最後一站是胡裡山炮台,非常輕描淡寫地參觀了一下就沒有時間了。不自由和趕時間,這是我不喜歡跟團出游的最主要原因,不過一次兩次無妨。之後的一天,我們來到環島南路騎雙人自行車,一路騎過書法廣場、音樂廣場和台灣民俗村,這個路段真的非常適合騎車觀光。環島南路中央的綠化做成了五線譜,很有創意也貼合城市主題。




廈門的中山路類似上海的南京路或是廣州的上下九,都是樣貌古老的步行街,大多建築也都上了歲數。街上有銅像,說著舊時的民俗故事,如捏面人、車骨戲等等。聽說廈門的小吃不錯,就兩次跑來中山路上一家的“黃則和花生湯店”嘗新鮮。門面不大的一家店擠滿了人,服務員的態度巨差無比,餐具居然都是一次性的。唉,為了品嘗原味這些都忍了,花生湯確實還不錯!另外我們還嘗了海蠣煎、沙茶面、面線糊之類,不太喜歡油膩和重鹹。點心的話水晶包和芋頭絲還不錯。這裡的夜場挺熱鬧,買個類似星冰樂的牛奶冰淇淋飲料也是星巴克的價格。
鼓浪嶼位於廈門島西南面,與廈門島只隔一條寬600米的鷺江,輪渡5-10分鐘可達。小島的西南方有一礁石,每當漲潮水湧,浪擊礁石,聲似擂鼓,人們稱“鼓浪石”,鼓浪嶼因此而得名。或許是為了保留一點城市特色,或許是為了挽留夜幕下與清晨的寧靜,這裡只有輪渡可達,特意沒有修橋。全島幾乎沒有交通工具,只是後來開發旅游添置了觀光車,但也只經過有限路段,一張牌子清楚地表達了這一現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