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游記:羅馬古羅馬鬥獸場

作者: moonyyang

導讀意大利游記:羅馬 古羅馬鬥獸場 2007.8.11 星期六 照片太多,上傳較慢,看照片請訪問博客 http://***/s/blog_4b8286320100m2kj.html 到古羅馬鬥獸場時已經是上午10點了,走出地鐵站就看到了入口處的幾條長龍,我們憑借著Rome Pass免去了這排隊之苦,因為鬥獸場開設了一條Rome Pass的專用通道,在眾多排隊游客羨慕的眼光中我們快速地走進了這座整個羅馬乃至意大利 ...

意大利游記:羅馬 古羅馬鬥獸場 2007.8.11 星期六

照片太多,上傳較慢,看照片請訪問博客

http://***/s/blog_4b8286320100m2kj.html

到古羅馬鬥獸場時已經是上午10點了,走出地鐵站就看到了入口處的幾條長龍,我們憑借著Rome Pass免去了這排隊之苦,因為鬥獸場開設了一條Rome Pass的專用通道,在眾多排隊游客羨慕的眼光中我們快速地走進了這座整個羅馬乃至意大利都為之驕傲的標志性建築—古羅馬鬥獸場(Colosseo 意大利語,Colosseum 英語)。以前我只是從電影《角鬥士》、《斯巴達克斯》中了解了一些鬥獸場的情況,現在親臨其境著實讓我感受到了它的壯觀、雄偉和龐大。現在它雖然只剩下大半個骨架,但其雄偉的氣魄、磅礡的氣勢猶存。

鬥獸場內提供有上下兩層參觀路線。漫步在下面這層似乎能更近距離地感受到當年角鬥士的勇猛和獅子、老虎的凶殘,他(它)們最初被分別關在地板下的小屋內,只有到臨出場時才被吊到上一層的競技場中,那時英勇的角鬥士都被當作奴隸甚至動物來對待,要獲得自由的唯一途徑就是殺死對手。

在上面這層的參觀線路中可以縱觀整個競技場,有很開闊的視野。

從鬥獸場的外觀上看它共有四層,下面三層各由80個圓拱們組成,最上面一層是有小窗戶裝飾的牆。現在只有最下面兩層保存比較完好,三、四兩層都塌得差不多了。走在有第四層圍牆的下面覺得懸懸乎乎的,生怕那金雞獨立、看似單薄的牆倒下來,畢竟這古老的鬥獸場立在這裡快兩千年了。最高處的牆還能看出有明顯的剛被維修的跡像,水泥塗抹過的白色還隱約能看出來,我想這也是政府怕遺跡被毀壞所做的努力。

鬥獸場每層的80個圓拱形成了80個開口,觀眾入場時可以先找是哪個拱門,再沿著拱門對著的通道找到自己的座位。這種入場設計現在很多大型體育場依然沿用,像北京的鳥巢、工體等,在這兒不得不佩服古羅馬人先進的設計思想。

據說鬥獸場的名稱來源於Colossus,它是“巨像”的意思,因為在尼祿時期(公元54-68年)這裡立有一座羅馬皇帝尼祿(Nero,公元37-68年)的鍍金巨大銅像,他被列為古羅馬的暴君之一(暴君尼祿太殘忍了,在31歲時眾叛親離被逼自殺了)。他死後元老院公布對其實施“記憶抹煞”處罰,這是古羅馬對一個已故公民最嚴厲的懲罰,即將尼祿的雕像、碑文、建築物上的銘刻和有關的書籍全部銷毀和抹除。現在的鬥獸場就是建在原來尼祿的御花園和“金宮”上,並把他的巨像推倒用以抹除與他相關的一切痕跡。

這座由7-8萬猶太俘虜花了8年時間建造出的競技場從裡面看大致分為五個大區,最下面的肯定是貴賓席,它是由元老、長官、祭司、皇室成員和守護聖火的貞女們擁有的一間間包廂組成,它們比下面的“表演場地”僅高出5米,基本上是零距離地觀看那些血腥的廝殺;上面兩層是貴族區和富人區;第四層由普通老百姓使用,它比第三層要高6米,明顯區分出來了地位的差距;最頂層全部是站席,觀眾背靠著外立牆,它是供最底層的奴隸、窮人和婦女使用的。

看台內的坡度很大,使各個看台的觀眾都能很清楚地看清“表演”,北京的五棵松籃球館也有點這種味道,從座位上站起來好像要摔下去似的,很陡,有點頭暈眼眩。

鬥獸場看台內側的通道還是很寬敞的,能並排行駛兩輛小汽車。不知不覺我們在這兒已經溜達了一個多小時,略感疲憊地坐在貴賓席殘缺的看台上,遠處有幾個國外旅行社的導游正在給游客們講解鬥獸場的歷史。在這裡面還真沒看到有國人的旅行團,據說很多旅游團都不帶游客進來參觀(嫌花時間太多),只在鬥獸場外面走馬觀花地看一圈,更有甚者是開著車過來讓游客在車上看一眼鬥獸場就算參觀完一個景點,這完全不是我想要的旅行方式,雖然一次能逛好幾個國家但回去後都分不清哪兒是哪兒,對景點也沒什麼深刻印像。

坐在看台上向鬥獸場的四周環視,它那足有20層樓高的圍牆活像個大圓筒,回音一定非常之大。我在想要是這裡面坐滿了5萬名群情鼎沸的觀眾,一起聲嘶力竭地為角鬥士吶喊助威,那場景該是何等的壯觀。觀眾中有外表看似文雅、內心深處渴望通過流血廝殺得到刺激的達官貴族和貴婦們,有為角鬥士的生死一擲千金的賭徒們,有為生活疲於奔命而只有在這兒才能得到發泄的下等人。他們有為猛獸被殺死而驚呼的,也有為角鬥士被咬死而惋惜的。

“演出結束”了,我們帶著戀戀不舍的心情穿過當年的通道“退場”了。鬥獸場外面有很多賣紀念品的小攤,有鬥獸場模型、大衛雕塑、比薩斜塔、角鬥士雕像等等,每個4歐元,3個10歐元。那幾位裝扮成角鬥士、教皇的老人因其逼真地裝束、道具和形態吸引了許多游客與他們合影留念,當然這不是免費的!

鬥獸場從它建好那天起就注定會成為意大利的像征,就像長城是中國的像征一樣。

最後,讓我用英國著名作家查爾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在1846年游覽完鬥獸場後對它的精彩絕倫的評價來結束這篇古羅馬鬥獸場游記。

“這是人們可以想像的最具震撼力的、最莊嚴的、最隆重的、最盛大的、最宏偉的、最崇高的,同時又最令人悲哀的形像。在那血腥的年代,這座宏大角鬥場那巨大的、充滿強勁生命力的形像沒有感動過任何人,現在成了廢墟,卻能感動每一個看到它的人。感謝上帝:它成了廢墟!”

“It is the most impressive, the most stately, the most solemn, grand, majestic, mournful sight, conceivable. Never in its bloodiest prime can the sight of the gigantic Colosseum, full and running over with the lustiest life, have moved one heart, as it must move all who look upon it now, a ruin. God be thanked: a ruin!”





















精選遊記: 羅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