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級繁忙的七月,幾乎都在加班,所以盡管去紹興仍是出差,並且在周六,還是對於這一喘息的機會不肯放過,冒著酷暑欣然前往。
紹興建城2500年大典過後,我們設計的紹興博物館作為大典主場,落成後也是第一次看到。無論是接任務的2006年底,還是後來歷次陪著大師彙報方案、踏勘現場、調研、定材料似乎都是瑟縮的冬天,如此的藍天艷陽,白雲朵朵,簡直讓人以為身在雲南或西藏。正值國際合唱節在紹興舉行,處處彷有音樂飄蕩。。。。。。
猶記得有一年的年尾最後一天,回上海以前,一清早去往沈園,講解員帶著麥克風,纏纏綿綿地讀著牆上的詩:“紅酥手,黃縢酒。滿園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聯想鑒湖女俠的“秋風秋雨愁煞人“,感覺天也涼了幾分,真是天壤之別。
紹興,不大的城市,相比上海,有別樣的一種閑適與慵懶,每每在歷史名城保護辦的小樓開會,外面間或會有烏篷船欸乃而過,感覺心也跟著慢了下來。
最初設計的是越王城博物館,只是一個專業博物館,現在改為紹興博物館,成了綜合博物館,面積顯得局促了,博物館尚未布展,現在為配合2500年大典而開了一個大越遺珍的專題展,其中有專程從湖北省博物館借來的越王勾踐的劍,千年古劍,據說到現在還能輕輕一劃,就裁開厚厚一疊紙。
展覽中最感興趣的仍舊是越國人的詩情,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與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詬恥。
心幾煩而不絕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
心悅君兮知不知? ”
“君乘車,
我戴笠,
他日相逢下車輯;
君擔簦,
我跨馬,
他日相逢為君下。
照片詳見http://***/s/blog_534bded90100kku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