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世博園開館以來,身邊的朋友陸續到上海觀博,盡管回來後褒貶不一,我還是打定主意要去那裡走一走看一看,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說,畢竟這是一次不出國門也能了解世界的機會。我是在游覽了蘇州的同裡後來上海的,來上海之前已經致電當地的朋友,委托他購買門票和聯系住宿事宜,所以此行很是從容。當我們下午三點到達時,朋友已在入住的公寓前等候,當晚我們到川渝風格的酒店吃了地道的酸菜魚,並前往外灘附近兜了一圈,對浦東發展之迅速感慨良多。
第二天我們起了個絕早,吃完早飯後將車子直接開到地鐵口的停車場,然後坐地鐵到耀華路,那裡是世博園的六號入口,正好在中國國家館的對面,所以選擇從這裡進入世博園的人顯得特別多,出發前我已經有了一定的思想准備,但是到了地鐵的安檢口時還是嚇了一跳,那裡的擁擠程度超乎想像,好在有警察和志願者的指揮,即使如此我們還是用了一個多小時等候安檢,在等待的時間裡,見到兜售世博護照的小販在人群中穿插,便買了一本世博護照,後來這個小本子用上了大排場,每到一個國家或者省區市館都要求他們的工作人員蓋上戳子,以示紀念。
世博的安檢工作很到位,其嚴格程度超過了登機安檢,比奧運會的安檢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不管是什麼行李一律要經過X光掃描,刀具和所有液態飲料都禁止帶入園區,凡是沒有通過金屬探測器這一關,必須逐項檢查,手機和相機就不要說了,連身上帶的鑰匙和金屬扣子都要逐一觀察,可謂戒備森嚴,其實在江蘇進入上海的高速路口我們已經接受了一次安檢,我按照規定打開了汽車後備箱,警察一件一件地檢查,包括衛生紙都要拿起來看一看,搞得我都跟著緊張。
早在之前就聽說游園需要排很長時間的隊,像中國國家館和沙特館則需要派上四五個小時,思之令人不寒而栗,於是聽從朋友的意見,租輪椅爭取走綠色通道,後來在五號口租了兩個輪椅,我推著媽媽,外甥推著爸爸,開始了今天的世博之旅。
當我們徑直將輪椅推到國家館時,被告知這裡除了門票外,還需要預約券,失望的我們只能退而求其次,打算觀看中國省市館,進入館內,首當其衝的是北京館,北京館很耐看,前半部分展示的都是北京新的地標性建築,如鳥巢、水立方和國家大劇院等,然後突出了老北京的四合院文化,最出彩的是走廊裡那組老北京胡同的名字,釋放出濃郁的古都氣氛,另外,我沒有忘記在胡主席巨幅照片旁留影。
北京旁邊的天津館遜色不少,像相聲等極富天津特色民俗的內容鮮有觸及,而是著重展示了濱海新區的發展歷程,以及新區對天津經濟的輻射作用,多少顯得有些急功近利。
出天津館後,被一個巨大且色彩斑斕的門樓所吸引,原來這裡是雲南館,優先映入眼簾的是一組恐龍化石,占去了館區很大一部分,其余的面積則放置了大理白族的傳統民居以及傣家竹樓等,館區的主題鮮明,是為數不多的只展示原始風貌的場館之一。之後我們來到造型極度誇張的四川館,館中的大屏幕投影裝置將古老的巴蜀一一展現,引領觀眾走進美麗的四川,另外,四川人沒有忘記前年的那場大災害,在場館的一角,四川人民以及全國各族同胞抗震救災的畫面發人深省,許多游客駐足其間,久久不願離去。與西川館一路之隔的陝西則打出了人文陝西的牌子,在展館側面有唐明皇和楊玉環的蠟像,將唐代的一些生活場景真實再現,在場館正中位置擺放了一個盛放西鳳酒的大酒筐,十分奪人眼球,為了突出“山水秦嶺”的自然景觀,陝西人干脆把華山搬了進來,旁邊配以“華山——華夏之根”大幅畫像,借以彰顯千年帝都的文化底蘊,同樣做法的還有廣西,當觀眾站在微縮的像鼻山旁留影的時候,真的以為到了山水甲天下的桂林。
在陝西館斜對面是青海館,這裡的一切都很純美,展示的內容是青海美麗的環境,包括有著中華水塔之稱的三江源,以及巍峨的莽昆侖,在如今水資源嚴重缺乏的情況下,青海作為長江、黃河和瀾滄江的源泉,其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我不由得對青海肅然起敬。與青海展現自然風光的做法一樣,西藏和新疆也走了同樣的路子,布達拉宮是西藏的名片,首當其衝地被陳列在醒目的位置,然後是雪山和高原美景,當然了,西藏的宗教文化不會被忘記,這不,連藏傳佛教的轉經筒也搬到了館內。這時候,一陣喧鬧的音樂響起,新疆館的歌舞表演開始了,身穿維吾爾族服裝的姑娘表演了維族舞蹈,舞台的背景是牛羊成群的草原,還有雄壯的天山以及雪蓮花。
猛然回首,甘肅館外電視牆上正在上演飛天,只見飛天仙子身披彩帶,輕舒廣袖,正緩緩飛過,背景是甘肅古老的敦煌、美麗多彩的草地雪山,以及蒼茫的沙漠戈壁,最後是充滿活力的今日甘肅,用飛天的形式來預示著甘肅經濟的起飛。
繼續前行,來到了寧夏館,寧夏主打的是民族牌,講述了回漢民族的融合,以及近年所取得發展成就,總得看寧夏館無甚新意,只有身穿民族服裝的穆斯林姑娘給人留下深刻印像。看到兩湖館之後更是失望,湘楚大地人才輩出,自然風光又是屈指可數,應該大書特書,然而設計者只是簡單的設置了環形投影,以影像的形式介紹了各自的文化和自然景觀,湖南館的外形比較抽像,像是彩帶,而湖北館的外形則類似於篆字“水”,取“上善若水,春色滿城”之意。最搞笑的場館當屬重慶,場館中間是兩江新區的樓盤模型,怎麼看都像是售樓處,沒什麼理念可言。在改革開放中勇立潮頭的廣東人獨辟蹊徑,他們沒有一味地展示現代化發展成果,而是重點介紹了廣東厚重的歷史和民俗,比如舞獅、山歌、粵劇等,讓觀眾充分感受嶺南文化的內涵。
走進東三省的場館又自不同,這裡是冰雪的世界,黑龍江場館外形即像是一座巨大的冰雕作品,館內的所有布景都圍繞冰雪展開,頂棚也惟妙惟肖地掛滿了冰凌,緊扣“冰雪,讓我們與眾不同”的主題。遼寧館以藍色為基調,場館外鑲嵌著一只中華龍鳥模型,下面有“世界上第一只鳥飛起的地方”字樣,真正吸引觀眾的不是這些,而是其播放的360°4D電影,為了體驗這個新鮮玩意兒,我們在館外等候了很長時間,有數次被拒入館的經歷,最後終於在下午兩點進入該館,人生第一次觀看了4D電影。吉林館與黑龍江館的內容有部分重疊,除了冰雪元素外,吉林人把長白山的動植物全部弄到這裡,漫步吉林館,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若論場館面積,山西可能奪魁,場館分兩部分主題,一部分是濃郁山西特色的民俗風情及世界文化遺產五台山、平遙古城和雲岡石窟等自然景觀,另一部分以煤炭為主線條,向觀眾介紹“煤變油、煤變電和煤變氣”等清潔能源新科技,突出了山西作為能源大省的地位。
江蘇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這一點全部體現在江蘇館的建設中,LED大屏幕電影把觀眾直接帶進 “煙雨江南”中,而貫穿影片始末的是園林、昆曲和蘇繡等蘇味十足的東西,臨走的時候,一顆“白菜”引起了我的注意,可不要小瞧這顆白菜,它可是用150公斤玉石雕刻而成,高度足有60釐米,而長度也接近一米,館內的工作人員告訴我們,這是江蘇館的鎮館之寶,估價上億元人民幣,為此特設了安保力量。
福建館的外形是一只船,寓意福建像一艘巨輪,正迎風破浪駛向未來,館內陳設了媽祖像和鼓浪嶼的模型,另外,由於福建特殊的地理位置,用了很大篇幅介紹了福建在與台灣互動方面所作的貢獻,是以有了“緣通兩岸”的主題。
游覽到此已是下午兩時,又累又餓的我們躲進河南館內,邊啃面包邊看河南的宣傳片,八分鐘的片子裡有少林功夫,有雲台山的風景,還有中原大地的歷史沿革等內容,盡管不喜歡河南,但是我不得不承認中原大地確實是中國的根,這裡的興衰存續,就是中華民族的發展縮影。飯吃完了,電影也結束了,疾步趕往我們的家鄉——山東館。
山東館的位置不佳,在整個省市館的邊緣,盡管如此,山東館還是擁有不菲的客流量,迎面的“的齊魯青未了”一語雙關,它既是杜甫《望岳》中的詞句,又彰示了山東發展的勃勃生機。館區內有孔子的雕像,旁邊是兩塊泰山石刻的復制品,凸顯了山東儒家文化的發祥地的地位,同時,作為經濟大省的前三甲,山東有浪潮、海爾等知名企業,這裡都做了展示。
看過河北館,但是沒有留下什麼印像,只記得有歌舞表演,想起來河北很是悲哀,作為京畿重地,其地位一向是尷尬的,它不過是京津地區的附屬而已,人們在談論京津的時候,沒有人會想起來河北,但是當京津有困難時,河北必須挺身而出,北京奧運會期間,為了扮靚北京,許多像首鋼這樣的污染企業都紛紛遷往河北的曹妃甸,河北成了承接污染的對像,北京的垃圾也是在河北處理的,為使北京免於洪水襲擊,河北不得不甘做泄洪區,北京有沙塵暴了,河北就要拿出耕地植樹造林,北京缺水了,河北就必須優先保證首都的供應,奧運期間河北不少地區拉閘限電,為的就是保證奧運會的順利舉辦,類似的例子太多,枚不勝舉,扭曲的角色定位使河北失去了自我,出現了文化沙漠化的傾向。
在安徽館看到的內容非常豐富,有粉牆黛瓦的徽派民居展示,有鳳陽花鼓戲表演,有我們喜聞樂道的黃梅戲段子等,極具地方特色,吸引了不少的游客駐足觀看。貴州館布置得很成功,主打山水、人文牌,展示了黃果樹瀑布等貴州名片式景點,迎賓小姐為清一色的苗寨姑娘,頭戴銀飾,身穿艷麗誇張的苗族服飾,站在館門口主動地滿足游客合影留念的要求。開館之初,為了提高茅台酒的知名度,這裡為每位游客准備了一杯地道的茅台酒,可惜我們來的不是時候,如今只見靚女,卻喝不到美酒。
年初,海南被國務院確定為國際旅游島,從那時起,海南的旅游開發便如火如荼地搞了起來,海南的官員當然不會放過世博這樣一個宣傳海南、推介海南的機會,海南館的布置完全是圍繞著旅游進行的,以大屏幕投影技術,將陽光明媚、椰香四溢的海南島呈現在觀眾面前。
江西館的造型很獨到,像一件燒制精美的青花瓷佇立在那裡,主題則是“生態江西”,也是利用投影技術將江西的美景復原出來,影片中可以見到大家熟悉的井岡山、廬山和鄱陽湖等原始景觀,影片又用一個章節的時間介紹景德鎮的發展歷程,以凸出瓷都在江西的位置。
游園至此,沒有看過的大陸省市區館所剩無幾,余下的浙江館、上海館和內蒙古館人滿為患,已經停止接待游人,我們也只能作罷,轉向亞洲館區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