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牛車水(中國城)半日游

作者: moonyyang

導讀馬來西亞、新加坡游記:第八天:新加坡 2010.10.9 星期六 照片太多,上傳較慢,看照片和更多內容請訪問博客: http://***/s/blog_4b8286320100nuz5.html 出了牛車水地鐵站(Chinatown)就能看到中國城的大排檔。鼻子聞到菜香味,肚子緊跟著就有了飢餓感覺。不知不覺已是下午2點多了,我先到各個攤位轉了一圈,看看都有什麼可吃的,走著走著就發現這會兒吃飯的都是當地的老頭、老 ...

馬來西亞、新加坡游記:第八天:新加坡 2010.10.9 星期六

照片太多,上傳較慢,看照片和更多內容請訪問博客:

http://***/s/blog_4b8286320100nuz5.html

出了牛車水地鐵站(Chinatown)就能看到中國城的大排檔。鼻子聞到菜香味,肚子緊跟著就有了飢餓感覺。不知不覺已是下午2點多了,我先到各個攤位轉了一圈,看看都有什麼可吃的,走著走著就發現這會兒吃飯的都是當地的老頭、老太太,有的連走路都費勁,還撐著活動折疊椅出來吃飯。

最後看到這個“培記釀豆腐”攤位上排隊的人最多,就跟著站在了隊尾,人多的攤兒它的東西肯定好吃。

釀豆腐攤位裡的師傅正在給我盛呢,一碗釀豆腐4新幣。

綠碗裡黃條的就是釀豆腐,白色的是魚丸,黃碗裡是面條。味道不錯,以前沒吃過。

北方之家-主要是包子、餃子、面條,對我這個北方人來說沒啥新意。

南洋小廚,以鍋仔飯為主,還有各種養生羹湯。

在這家要了一個砂鍋田雞煲,8新幣,1只田雞,幾根青菜外加1碗米飯。
天津馮記,沒有天津特產“狗不理”包子,也是以面條、鍋貼、餃子等面食為主。要了1盤煎餃,6新幣。

大排檔,基本上都是當地老年人在這兒吃飯,沒見到幾個游客。大排檔每根立柱上的電扇都在不停地搖著頭,但仍感覺到熱浪滾滾而來,吃完這頓飯已是汗流浹背。當地人肯定早已習慣了這種天氣,都在悠然自得地吃著飯、談著天。老鄰居見了面還相互問候、寒暄。

這兒的大排擋比小印度的干淨多了,至少沒有那麼刺鼻的咖喱味和香料味,衛生也好,客人吃完的碗筷,很快就被清潔工收走了。

出了大排檔看到這個飲料、甜食攤,裡面有好多聽都沒聽說過的甜食,看著這些圖片也想都嘗它一遍。最後只要了一碗龜苓膏,5.5新幣,肚子實在是太撐了。

吃過午飯,走過橫跨新橋路(New Bridge Road)的天橋,去中國城內幾條著名的商業、食品街轉轉,那裡比較知名的有:寶塔街(Pagoda Street)、廟街(Temple Street),史密斯街(Smith Street),丁加奴街(Trengaganu Street)、碩莪街(Sago Street)。從過街天橋向下望,新橋路上巨大的中文“中秋”條幅掛滿了街兩側,肯定是剛過完中國的中秋節,慶賀橫幅、彩旗還沒來得及摘下來,使整條街看上去仍洋溢著喜慶的氣氛。

在過街天橋旁亭子裡休息的老人,這情景和國內公園裡的差不多,老頭兒、老太太們扎堆一起聊天。在國內,公園裡的人可多了去了,還有唱戲、唱歌、扭秧歌、演奏樂器的。

彩旗飄揚的寶塔街。因街口佇立著新加坡最古老的興都廟,高聳的樓塔深深撼動人心,故將這條街起名為寶塔街。這條老街兩邊店鋪的外觀也塗著鮮亮的色彩,店內銷售各種中國風味的古玩和紀念品。

五顏六色、形狀各異的燈籠裝扮著的寶塔街入口。

八道館魚蝦蟹,門口的餐桌椅都擺到街上了,占了不少人行道,要在國內,城管的“大爺”們肯定得要求餐館整改。

麻辣誘惑,不知道和北京的麻辣誘惑有沒有關系,此時正在招服務員呢。

寶塔街也有好多賣紀念品的店鋪,冰箱貼、小相框、鑰匙鏈等及其價格都掛在旋轉的展示牌上,客人自己挑選。

沿著寶塔街一直向前走,過丁加奴街就沒什麼商鋪了。街的一側是一面圍牆,牆上扒著一頭白色的神牛。牆內一座小樓的兩扇木門上各刻著一個雙手合十、扭動腰肢的女子,一看就知道這是座印度教廟宇。

小樓的圓形門拱上雕滿了蹁躚起舞的女子。印度教偏愛的色彩總讓人感到有些冷。

再往前走到街口,右轉就能看到廟的正門,門上方有一座上面裝飾有無數立體人物的樓塔,這就是中國城裡的印度教廟宇-馬裡安曼興都廟(Sri Mariamman Temple),它也是寶塔街名字的由來所在。

所有進廟參拜或參觀的人都要把鞋脫在門口,真正的印度教或興都教(流行在南印度)徒進出正門時還要搖一下門口的鈴鐺,我們只是湊個熱鬧就免了。

樓塔雕刻、裝飾極為精美,上面數不清的印度神明身穿鮮艷服飾,圍繞在樓塔四周或站或坐,姿態萬千、神態各異。

走進大門,看到廟的屋頂上坐滿神態威嚴、怒目圓睜的神明和表情嚴肅的聖物,兩個張著大口的獅子和毫無表情的神牛趴在主人兩側。這是我第一次參觀印度教廟宇,個中的很多細節都不甚了解。

像頭神伽內什(Ganesha),這可是印度神話中的智慧、財富之神。

手持鋼叉的濕婆神,在印度教中他是毀滅和再生之神,額頭上的第三只眼能噴毀滅一切的神火。妻子是雪山神女。

趴在牆頭上的神牛。在印度教中,牛為聖物,不能宰殺。

在廟裡逛了20多分鐘,絕大多數的繪畫和雕塑都沒看懂,走馬觀花看了一圈。因為是第一次進印度教廟宇,什麼都覺得新鮮。出門時,看到大門邊有一個牌子上寫著:照相要交3新幣,說是為了保護古跡,和國內廟裡的功德箱意思差不多。我相都照完了,就趕緊“閃”了。

出了興都廟,過馬路沿著南橋路向前走,因為這條路上的人行道有屋檐,防曬。

街的一側有不少商店,主要是賣中藥、滋補品、珠寶、綢緞等。我們買了瓶正骨水,類似正紅花油,9.3新幣。

位於史密斯街的牛車水美食街。這是條步行街,街內有12家老字號餐館和18家街邊小吃攤,街邊攤位賣的小吃有沙爹、豬腸粉、魚圓面、羊肉湯、薄餅、五香、炒粿條、海鮮燒烤和蝦面等,餐館有廣東菜、馬來娘惹菜肴、魚頭米粉、北京菜等。

剛下午4點半,各家小吃攤就把桌子擺在路中間占地兒了,不過,桌子排的還挺整齊的。

據說晚上人很多,大部分攤點都要等位,來這裡吃飯的游客比中國城的大排檔要多些,那裡基本上是當地人去吃。

攤位車上賣的當地小吃,看圖片都挺好吃的。

找到這家炒粿(guo)條攤兒,攻略上說炒粿條是新加坡十大百姓小吃之一,得嘗嘗。這是個夫妻二人共同經營的攤位,丈夫負責洗涮,懷孕的妻子挺著大肚子負責炒菜,都不容易啊。

炒粿條,一盤4新幣。顏色看上去很深,味道還可以,不是很鹹。在別的攤位上還買了碗花生湯圓,2新幣。

這是夾在寶塔街和史密斯街中間的廟街,街兩邊有一些商店,因為可以過車,所以顯得很擁擠。

牛車水地鐵站內的“台灣游”廣告-“旅行台灣,感動100”。

打算晚上多花些時間逛新加坡機場的免稅店,所以5點鐘就離開了中國城。先去酒店取了行李,再接著坐地鐵東西線,6點多到了機場1號航站樓(T1)。

機場內到處擺著花草樹木,感覺像走進一個溫室花園,腳下的地毯超厚,走起路來軟軟的,感覺很舒服。去DFS退稅的櫃台退了6新幣。

在機場,最多的就是化妝品店,幾乎每個航站樓都有好幾個大的化妝品免稅店,還能刷“銀聯”卡,肯定是中國人到這兒購物的多了。這裡的價格和香港差不多,有的略便宜一點,手表比香港便宜很多,煙酒不太清楚。機場有免費上網的電腦供游客使用,一次好像能上20分鐘(記不清具體時間了),時間到後自動斷線,網速不快,查查郵件還行,看圖片感覺有些慢。

為了買Hard Rock Cafe 的紀念品-小瓶子,我乘坐機場的擺渡小火車去了T3航站樓。

2008年1月建成的T3航站樓,裝修風格與其他的航站樓迥異。

T3航站樓屋頂很高,顯得室內空間很大,很寬敞,但花啊、草啊的沒有T1多。

我們的飛機是晚上9:20的,所以有一大把時間可用來在各個航站樓之間、各個商店內穿梭。

晚上10:30飛機正點降落在吉隆坡LCCT機場,由於這是個廉價機場,所以附近只有一家像樣的酒店-Tune Hotel,其他好一點的酒店都在車程一小時以外的市內。我們這次動手准備有些晚,沒訂上當晚Tune Hotel的房間,於是打電話訂了一個在網上留下地址、電話的私人酒店,他們說可以負責接送機,酒店離機場大約25分鐘的車程,在沒有其他選擇的情況下,只得訂這家(網上還有幾家地點更遠或價格超貴的酒店,沒訂)。預訂也只是打電話留下達到日期、航班號、姓名、手機號、人數,沒要求預付押金和留下信用卡號。

出機場時我眼睛挨個掃過每一位接機人手裡舉著的牌子,沒發現有我的名字(漢語拼音),心想沒准今兒真得在機場大廳呆一晚了。心有不甘地又回去找了一遍,沒放過任何一個人。猛然間我看到在門邊地上坐著一位戴著頭巾的中年馬來婦女手裡的牌子寫著我的名字,於是我上前和她核實了酒店的名字,這回算是找到接我們的人了。見到我們她是又高興又意外,因為早些時候她曾打電話給我,但一直沒打通,核對了她記的手機號,發現她少了一位,那肯定打不通,所以她對能否接到人沒抱有太大的希望,真的接到我們她自然很高興。

和她寒暄幾句後,就跟著她走向停車場,上了車,一路上飛奔,車子開的得有七、八十邁。開出機場後四周就是一片漆黑,每當看到有零星的燈光時就以為到目的地了,但她絲毫沒減速的意思,就這樣過了好幾處看似有點像小鎮的地方。一路上我還在思量,這酒店有多遠啊,她該不會是個騙子,把我們拉到一個事前安排好的偏僻地方搶竊吧,要真是那樣我們也毫無辦法,在這兒語言不通,人生地不熟。路上偶爾和她聊幾句,得知她只負責為酒店接送客人,估計是接到人就有提成的那種。在車上我不停地看表,估摸著這會兒離機場的大致距離。車子行駛了大約25分鐘,在我的希望和失望交替起伏中,終於在一處亮著昏暗燈光的建築物前停了下來。下車後我仔細把面前的樓房打量了一下,確實看到了酒店的招牌,算是放下一半心。

提著行李,通過狹窄而又陡直的樓梯爬上樓,看到一位黑瘦的馬來人站在前台,覺得他就是酒店老板。他很快給我們開了一間臨街的房間,進屋後,發現窗戶隔音很差,路上過輛車就好像就在耳邊一樣,巨吵,晚上肯定沒法睡覺,走過去想把窗戶關上,根本就關不嚴。於是,就和帶我們來的馬來婦女說要求換一間不臨街的房間,她馬上跑過去和店老板商量,很順利地就換到了旁邊的一個房間。此時已經是晚上12點多了,沒看到酒店有其他客人進出,也許是時間太晚,也許是今晚整個酒店就我們住,感覺酒店很空。

進房間後馬來婦女先試了試空調、電視和電熱水器,一切都沒問題後,我們把房費交給她,並和她約好第二天早上6點來酒店接我們去機場。

酒店設施很簡陋,洗手間裡的洗臉盆超小,鏡子也是歪七扭八的,條件簡直比國內的招待所還要差,但價格不便宜,160馬幣(合350元人民幣)。能伸直腿湊合睡一晚就行,也不要求那麼多了,反正明兒下午就能到北京,那時再舒舒服服睡一覺吧。洗漱完畢後就進入夢鄉,結束了奔波的一天。


精選遊記: 新加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