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去寶山羅店參觀《聞道園》未成記。

作者: _LP_865

導讀聽說是一對做餐飲業的夫婦在皖南山裡閑游,看到一位台灣商人在洽購一處舊屋。那座徽派大屋看起來很有點規模和氣勢,過去一定是大戶人家的,現在已破敗得搖搖欲墜。屋主的出價聽起來已經很低了,台灣人仍不肯接手。也許是突發奇想,這對夫婦說他們要了。至第二天,台灣人找上門來,先是指責兩人的行為不當橫刀奪愛,接著又表示願意加價一成,希望玉成。如此輕 ...

聽說是一對做餐飲業的夫婦在皖南山裡閑游,看到一位台灣商人在洽購一處舊屋。那座徽派大屋看起來很有點規模和氣勢,過去一定是大戶人家的,現在已破敗得搖搖欲墜。屋主的出價聽起來已經很低了,台灣人仍不肯接手。也許是突發奇想,這對夫婦說他們要了。至第二天,台灣人找上門來,先是指責兩人的行為不當橫刀奪愛,接著又表示願意加價一成,希望玉成。如此輕松得利,自然易手成交!不過這當中的意思,夫婦倆顯是悟到了:即便不算是文物,就那舊屋的意境和韻味,其中還包含著的文化、時代故事,統是無法復制的。現如今與其蓋那麼多的仿古建築,還不如把這實實在在、有點年頭的舊屋細心加以修復。於是就有了第二次、第三次的洽購。再後來是更多次,而且是載重卡車開進去,先將舊屋一處處編了號,拍開榫頭拆了運出來,再請專業工匠在異地悉心修繕完備,最後選址重新建造起來。於是也就有了現在寶山羅店附近的這個徽派建築群展示。世博會時就聽聞有這麼個景點配合世博開放 ,輾轉打聽,羅店鎮的一位政府人士電話裡說,到了羅店汽車站,見到出租車司機一問便知。這次元旦裡興衝衝趕去,不料卻未能如願看到,實在可惜。

其實那天的開局就不順。坐909路到滬太路余慶橋,等北區汽車站過來的北羅線。久候不到,來了輛掛著“羅店、瀏河—上瀏線”字樣的金龍大巴。司機吆喝著“豪華大巴,公交票價”,去羅店也是4元,自然上了。上車交了錢,那個光著頭的賣票卻不給票。一路上乘客數幾乎為零。大場站剛過不久,斜刺裡一輛江蘇客運的大巴超過來剎停在前方,一名男子跳下車就用手機對著金龍大巴的車頭拍照。我們這車的司機叫著“你拍好了!”“你拍好了!”更沒想到那個光頭賣票衝下去徑直就揮拳打人,聽下車的說那人都躲到車底下去了。我看那江蘇客運的車身上也是“羅店、瀏河”,他們是正牌車?看我們這裡的駕駛台上一無運營證照,難道是黑車?正發愁要是等110來解決,今天的出行要泡湯了時,雙方倒各自返回自己的車了。重新啟動。司機笑著說:“黑車打白車!”事情明了了。聽光頭在抱怨,付了對方100元錢。之後光頭對後續上來的乘客和氣不少,畢竟沒必要再和錢過不去了。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車左邊出現了輕軌的高架,那是年底時剛開通的7號線北延伸段。陸續過了顧村公園、美蘭湖輕軌站,我正核計著去羅店到底是乘公交車合理,還是輕軌合適,輕軌斷頭了,高架的頂頭孤零零懸在空中,從美蘭湖到羅店鎮還有大約3、4公裡呢。

車到羅店時,從滬太路往右一拐,先就見到羅店中學。這所中學在當地自然屬翹楚,大約4、5年前來辦過一樁事,那時還是一副鄉鎮學校的模樣,一律平房,如今已脫胎一樣全部換了新樓。門口的校牌叫“陳伯吹中學”,——是兒童文學家麼,當地名人?還是傑出校友?好像滬上還沒有這樣的先例。

一過學校就是汽車站,有圍牆有候車室的那種。出得站來,總有十幾二十輛奇瑞的QQ車在攬活,問起徽式民居來,卻沒一個司機知道。再回到車站調度室問,也是一無所知。這下好了,行前的情報全部無效。好容易來了位進站休息的司機,說好像在石太路、潘涇路口有一家做園林工程的公司叫“衛斯嘉”,附近還有一個生態園。有點像了。馬上抄電話問114,證實在石太路3888號有叫“衛斯嘉”的,但是給的電話打過去沒人接。怎麼辦?直接過去!有”衛斯嘉”和生態園兩條線索,決計不會空門。給站外的QQ司機們說了方位,報價一律要15元。記得上次那個鎮政府人員說過,不會超過起步價呢。其實價高價低在其次,到了那裡假如很荒僻,再如果生出點枝節來司機翻臉就不好辦了。終於來了輛寶山巴士的出租,說好打表就上了車。沿著中學的圍牆一路向北再彎向東,見到了商業街上的羅店小商品市場,這是上次來時進去過的。左拐仍向北,過一橋,橋右面有寶山淨寺,一大片寺廟特有的那種黃色,上次來寺裡還在基建,見到的是一大片混凝土的輪廓。至路口,若是往左,應該就是上次去看龍船表演的金雞湖了(羅店的特色,龍船上有樓閣,表演卻很程式化,不像賽龍舟那樣激情);今次我們往右,奔東一路疾馳,末了穿過一個設了路障的村子,就到了南北方向的潘涇路。上潘涇路拔直落北,五分鐘的車程,就見到石太路。司機把我在路口放下,車資17元。

潘涇路是兩邊都有非機動車綠化隔離帶的大道,石太路就只能算是鄉村公路了。我環視路口的四個角,似乎都不具備目的地的模樣,目力所及之處,無一行人,也不見有車輛過往,不由得有點心慌。從路口沿石太路左右各走了數百米,未見有114告知的3888號。那個生態園,看似有點園林布置,但是沒看到有民居群啊!總算裡面有人出來。說了原委,那人指點在潘涇路上,在路口朝北,要過了一座橋才看得到.

照著指點回路口,北行百余米真是座橋。上了橋果然看到,遠處道路上空懸有一標識牌,上書”聞道園”。趕緊小跑過去,就在標識牌下方,路對面是一處大型園林,園門口一塊巨石上刻著“衛斯嘉”,是了!不過納悶的是,園林的伸縮門閉著。湊近看門房牆上的一則告示:“元旦放假三天!” 怎麼有景點節日裡放假的事?耐著性子向門房裡的保安討教,說是本來就沒有正式開放過,工程還在陸續地做。.那麼,那個鎮政府的怎麼說已經看過?政府人員得便優先?那麼上次去電民居裡面,一位據稱是餐廳的負責人怎麼表示歡迎隨時過去?是歡迎過去吃飯?悶了。門口竹影婆挲,泉水淙淙,不解饞哪!望園林裡面,一大片綠草地,在幾棵大樹後面的極遠處,兩座粉牆黛瓦重檐的院子,就是吳冠中畫裡的那種,還有一座青磚高牆圍著的院子,在樹影間飄忽,真正迷煞人。 園門再過去數十米,又是一處大門,大約這裡才是正門:圍牆上有一面超大的磚雕,人物和花鳥獸,邊上書“聞道園”園名,上方釘有門牌“潘涇路2888號”。門的一側,圍牆外有一像似戲樓樣的建築,全部是木結構,連著牆裡的一座院落;另一側又是一座白牆深院。這兩處因為在園門口,大約是准備做一些現代化處理的,牆上都開了大面積的窗,朝裡望去,一片凌亂,是沒有完工,不過,看似也准備動些手術的。記得上次看到過一張已開放院子的內景照片,那真是古色古香,又金碧輝煌啊。

沒能進園參觀,實在遺憾。就只園門口往裡那一瞥,已經勾人心魄。

回程依然打車,因為沒見到有任何公交站點。讓司機在小商品市場放下來的。馬路的走向,還能依據上次來的經驗判斷個一二,還覺得比以前繁榮許多。元旦節裡,羅店人逛街摩肩接踵,路上的汽車也顯小堵。十字路口對角的兩個商場,同時在搞“購手機憑運氣中獎送自行車”活動,所以喇叭開得震天響。許多人提著剛買的花生邊走邊剝了吃。飲食店奇怪都空無一人,百貨公司則家家爆棚。“美特斯/邦”店門口就橫著白菜攤子,烘山芋的手推車爐子裡散發出陣陣甜香。路邊遇到一藝人在用那種鳥獸體書寫新年吉言,平時在市裡見到大概不會停步,在這裡看到就覺得與周圍的氣氛特別貼切。

走到一家專賣電動車的店鋪前,想起來那次來羅店中學,是為了給美術老師送一批訂購的輔導教材,不料交接離去後,那老師竟提著一大捆書追了上來,就是在這車行門口,有二裡多地遠了,說價錢不滿意,不准備要了,弄得我是哭笑不得地告訴他,要到社裡來才能解決問題的。 車行的幾位店員看我隔著街對著在拍照、換電池、再拍照,待我走近去就疑惑地上來問干什麼的,我說只是游客而已。說起那個徽式民居,他們一無所知;說起羅店這幾年的發展,他們大呼太慢!我說不是通了輕軌麼,現在來羅店要方便許多;店員說不是沒通到羅店嘛!美蘭湖別墅區是因為有錢,出了錢才通的,這裡是窮人,早嘞!還說羅店鎮是有公交短駁車放到美蘭湖,不過算上短駁車的車錢和等候時間,輕軌的優勢也就差不多被抵消了。我又說開去,金羅店,銀南翔,銅江灣,鐵大場,舊時四大名鎮,還就數羅店的老城廂最大、最熱鬧,喜歡看民俗風情的來羅店還真能過把癮,——話出口就後悔了,這算不算是應和了那幾位“發展太慢”之說?當然店員也說起各個鎮都在發展自己的新區,羅店的新區也怎麼樣怎麼樣,我的心思卻已經不在,眼前仍在晃過那一路走來見到的大街小巷。

那天回來自然比去時順利多了。元旦過後,我給衛斯嘉公司66865538去過電話,那頭證實:“目前確未接待個別游客。接受旅行社和相關單位的預約,會安排導游引導走專門路線參觀各院的內部,對於個人目前尚無法做到。眼下有超過10個大院已經入園,正在加緊建造之中。估計春節後會有進一步放寬開放的動作。”——好吧,我們翹首期待著。

11年1月18日寫。



徽派民居群集的,由衛斯嘉園林工程公司承建.



大門一側.



大門的另一側.



門口的風景.



羅店鎮上的小街巷口.



服飾店裡,營業員在逗弄狗狗,草狗.



商業街緊跟潮流不落伍.



又一個巷口.



地攤上毛絨玩具一地.



羅店的陳伯吹中學.


精選遊記: 上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