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西姆的這首鋼琴曲“出埃及記”已經在博客放置一年了。這是我很喜歡的音樂,喜歡它,除了音樂本身的原因,更緣於我對埃及的痴迷。
我的前世一定是埃及人或者瑪雅人,對埃及文明和瑪雅文明有說不出的痴迷。有一種碟我是必買的,那就是與埃及有關的。
早在03年,就動了去埃及的念頭,也差一點成行,終於在8年後,這個願望終於要實現了。
以往出去旅游常常是說走就走,有時候甚至是不要問我到哪裡去,經常即興改變郊游目的地(常常是因不認路被迫而為之)。2000年夏天去西藏也是說走就走,沒有特意准備什麼,甚至帶的旅游鞋都沒穿,一雙平底皮鞋就踏上了雪域高原。這次去埃及卻一反常態,准備功課做得足足的,有關埃及的資料看了很多,文字、圖片、視頻,“尼羅河上的慘案”,“埃及艷後”,“木乃伊歸來”,“法老的詛咒”等等。
據說埃及的飯很難吃,早餐都是我吃了反胃酸的面包、果汁,正餐則是我很少吃的牛羊肉,於是帶上了2瓶老干媽,有了它就白米飯便可果腹,相機卡帶了2張8G的,想來勉強可以記錄五千年的歷史於萬一,許久不用的DV也帶上,用它捕捉尼羅河沿途的風光。中午外出美美吃了一頓麻辣香鍋米線,將故鄉的味覺留在齒間。
兒子說不用帶太多禮物,一個木乃伊足夠,等著吧,我將“木乃伊歸來”。


第四王朝法老胡夫的金字塔是古埃及所有金字塔中最大的一座。這座大金字塔原高146.59米,經過幾千年來的風吹雨打,頂端已經剝蝕了將近10米。在1888年巴黎建築起埃菲爾鐵塔以前,它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築物。

金字塔入口處,為了不打擾法老的靈魂安息,僅遠遠地致意。

哈夫拉金字塔是埃及第四王朝法老哈夫拉(胡夫的兒子)建造的金字塔。在它初建成時,即公元前約26世紀中葉,它有143.5米高,只比胡夫金字塔矮3.2米,它現在高136.5米,與胡夫金字塔一樣高。當初它的邊長是215.3米,現在是210.5米,塔壁傾斜度為52°20′,比胡夫金字塔更陡,且它處在吉薩的最高處,因此看上去它比胡夫金字塔要高。它的塔頂也保持得基本完好。

瞧俺這pose擺的多有水平,正好與哈夫拉金字塔塔頂相切。


沙漠之舟

雄偉的獅身人面像橫臥在埃及基沙台地上,守衛著哈夫拉王金字塔已達五千年之久。獅身人面像誕生以來幾千年,飽經風吹日曬,臉上的色彩早已脫落,精工雕刻的聖蛇和下垂的長須,早已不翼而飛。然而,最叫人痛惜的是,它的鼻子怎麼掉了呢?這又是一個“謎”。一種至今廣為流傳的說法是,1798年拿破侖侵略埃及時,看到它莊嚴雄偉,仿佛向自己“示威”,一氣之下,命令部下用炮彈轟掉了它的鼻子,其實這為訛傳,它是被朝聖游客中世紀伊斯蘭蘇菲派教徒砸掉的。


沙漠之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