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很偶然的機會 ,成就了龍虎之行。龍虎山離得太近了,所以一直以來都沒有想到要專門找時間去看看他,反倒是先去了比較遠的地。所謂“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大概就是如此吧。
直到有一天,認識了網友SHUANG。說來有趣,我在一個旅游網站上發了篇游記,寫的是婺源之行的印像,碰巧他看了,甚合他意,於是給我打了個滿分,又把我大大的誇了一通,而我一高興,就給他寫了封信,他在給我回信時,附上了QQ 號,就這樣,我們認識了。其實很怪,那個網站上的江西人並不多,而我們都上,又都去過婺源,偏偏又對那兒都留下了好印像,所以說,人與人之間的緣分真是太奇妙了。
後來,我們經常交流出游的感受,發發自己的各地拍的風景照,約著要去龍虎山。他已經去很多次了,不過每次都是陪著別人,沒有哪次是為自己,所以一直計劃著要有一次是為自己而去。
他從四姑娘山回來後,碰巧我周末有空,結果就定下來,周六7:30在廣場新大地門口等,我記下了他的車牌。還差點要對暗號:)
星期六早上,有點事耽誤了一會兒,又碰上紅燈,所以遲到了15分鐘。找到他時,他說,過一刻鐘我若不來,他就走了,真不夠意思!他卻說:“枯男瓜女”的,怕你不敢來了。真是小瞧人!
一路上,聊天說笑,他這家伙,真是饞貓,前一天就叫我買好煌上煌的鹵菜,我萬沒料到他是一邊開車一邊啃雞爪的!幸好,他目不斜視,我才放下心來。
十點多鐘,到了。先去了像鼻山,“幸有我來山未孤”!一路上清靜得很哪,很少看到風景點這麼安靜、清爽的。兩邊有密密的竹林,可惜這個季節的竹子還不夠綠,SHUANG怪我,沒按他的要求穿紅衣服來,當不了他的模特,我哪有紅衣服呀,只好以紅帽子代之,效果不好,也只能將就了。
來之前,也有做過功課,知道龍虎山的三大特色:碧水丹山、道教文化、懸棺。山水我自然是喜歡的;宗教不太懂;懸棺覺得神秘,挺有興趣。龍虎山屬於丹霞地貌,但在我眼裡和岩溶地貌好像差別不大,以前在書上看過這種地貌的介紹:“指巨厚紅色砂礫岩上發育的方山、奇峰、赤壁、岩洞和巨石等特殊地貌,以廣東仁化丹霞山最為典型。”但我覺得這個概念還不夠詳細,試圖找更多的資料,結果,找了個“中國大百科辭典”,也就是類似的介紹。看來,我只好自己來認識了。
山並不陡,我們也不趕時間,晃晃悠悠、說說笑笑,偶爾碰上幾個人。SHUANG自稱是“資深導游”,把他所知道的他所了解的,加上他自己的觀點,讓我來認識這座山。只是,只要是風景點,不可避免的被一些人留下記號,在竹林裡,到處可見“××到此一游”,真不明白這些人,把自己當孫猴子,非得讓人知道他(她)曾來此,有很大意思嗎?
有些地方,靜得真是掉根針都聽得見,我們給一些地方命名,諸如“一線天”等。很多山頭都是形狀各異,類似於“三分形像、七分想像”的岩溶地貌,我們興致勃勃地看著遠山,隨意地猜測著山的形狀,添加自己的想像。在通往一座據說是宋朝農民義軍修的城牆時,碰上了幾個修練什麼功的老者,我們也就厚著臉皮的跟著學起來,那位師傅也樂意教,他說,這叫神龜功,對身體有益的。然後教我們邊練邊念:“集天地日月之精華、龍虎山之靈氣、靈光,一道白光,清洗腦細胞……”我們又是笑又是樂了一回。其實有沒有效果,我不知,但在這風景秀麗、空氣清新的地方,爬爬山,鍛煉身體,自然是心情好了。
SHUANG是攝影愛好者,為了取景,我們游了兩遍像鼻山。因為山中人少,滿目綠色,山的蒼茫、樹的幽深,鳥兒的鳴唱,構成一幅賞心悅目的圖景。只是,肚子餓了,已經是下午兩三點了呀!
車開到上清古鎮,趕快找了個吃飯的地,自然又是SHUANG這個“資深導游”推薦的,就在天師府對面。他點了上清豆腐、瀘溪魚,還叫了個青菜,我要了兩斤板栗,都是此地的招牌菜。板栗自然是吃不完的,我打算“吃不了兜著走”。再說,路上還可以吃嘛。有個饞貓在,還怕吃不完?
飯後,我們分工,我去游我的天師府,他去找晚上住的地。來之前,在網上談及住宿,他說住100多元的賓館,被我否決了,太腐敗了!我可是一貫艱苦樸素的!
天師府快下班了,沒人賣門票,我省了30元,心中高興了一把。關於道教,我真是不太了解,各個道觀都有供奉神靈,我也不知是誰。主要是因為快下班,有點冷清,燈也快熄了,道觀裡煙霧繚繞,昏黃的燈光下有幾個青面僚牙的將軍(?),我怕得很,不敢進,所以在外面欣賞那些千年古樹。來之前,在網上看了些游記,無一例外的提到了天師府的參天古樹,姿態優美,造型各異,真是令人嘆為觀止!記得以前學過一篇古文《病梅館記》,龔自珍批評世人賞梅都是“以曲為美”,我覺得,花草樹木也應該各有千秋,如果都是筆直向上的,那多無趣呀。花草千姿百態的,也符合人們的各種審美需求。
其實上清古鎮有很多這樣的古樹,只有天師府的有較好的管理,其他地方的都隨意安之,挺可惜的。
我逛了逛古鎮,都是青一色鵝卵石鋪就,每隔一段路就有個埠(碼頭),只是河水挺髒的,而且水也沒多少了,據說是要修電站,所以築了大壩,把上游的水攔住了。盡管是為了發展工業,可SHUANG依然為之氣惱,他覺得每一次來都會有點失望,工業的發展,旅游業的開發,使得很多原始的東西都被破壞了。最後他說了一句話:下次我也寫篇“我不想來上清”。我大笑,因為我曾發過一篇“我不想去桂林”,結果被他套用到這兒來了。
在街邊,看見有個老人在做竹蔑手藝,竹椅、竹床、簸箕(?),還有很多我實在叫不出名的竹玩意兒。老人手藝精湛,沒幾分鐘就可以做完一件,我們不約而同的想到了電視上剛剛重演的《笑傲江湖》,老師傅的手藝可以和戲中的老篾匠相比啊!看得有趣,我們邊聊邊拍了幾張照片(當然是他拍),約定第二天來買他的竹椅,還承諾下次來幫他把照片帶來。
鎮上的老房子有很多,屋檐下居然可以看到燕子做的窩,燕子銜泥啊,SHUANG喜歡得不得了,說每次來都要看看那些燕子,可總覺得燕子好像越來越少了。因為燕子會拉屎啊,掉在人的頭上,討人嫌,所以有些人就拿竹竿把燕子窩給捅掉了,唉!SHUANG又嘆息了一回。
關於住宿,我們最後還是“分道揚鑣”,他去住他的上清賓館,我住我經濟節約的農家旅館。SHUANG屬於“大人物”,出門必住星級賓館,習慣了,住小旅館實在是睡不著,考慮他第二天還要開車呢,司機要是迷糊,我可就遭殃了。所以揮揮手,讓他去吧。
夜裡,早早睡了,小鎮安靜得好像空無一人,偶有幾星燈火,伴著狗吠。習慣了城市裡的嘈雜、街道的燈火通明,突然靜成這個樣子,反而又睡不著了。半夜好像下起雨來,又做了許多奇怪的夢。早上醒來時,想起一句: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又想起七月在瀘沽湖時,早上醒來也是這樣,聽了一晚上的拍岸水聲,突然不知自己身在何處。
起床後,看著遠處炊煙渺渺,下了一個晚上的雨沿著屋檐淅淅瀝瀝地流下來,滴在鵝卵石上,慢慢的有了人聲,街上行人也慢慢的多了起來。我收拾行囊,朝著上清賓館走去,感受著這份難得的悠閑。
SHUANG也起來了,我們在賓館吃了早餐(多嘴一句:那餃子可真是不好吃),又回古鎮逛了逛,買了兩把竹椅,我的這把寫著“山清水秀”,正合了這兒的風景,他那把寫的什麼我忘了,好像是“上清什麼”。拍了幾張古街的照片,我們就開車前往坐竹筏、游瀘溪河的地方。
路上碰上幾個上海人,他們徒步前往,可惜車坐不下,要不可以邀他們同行,好在也不遠。SHUANG說,昨晚他們都住賓館,聊得挺投機的,他們和我一樣,屬於背包自助游,但前提是得住得舒服。我一聽就知他在為自己沒和我同甘共苦辯解,於是笑言:“我還年輕啊,你們都老了,所以要住好地方”。
SHUANG還說,像他那樣吃住檔次稍微高一點的,現在有個詞叫“軟背包”,是嗎?我倒沒聽過。他又自豪地告訴我,在他的勸說下,賓館老總決定把門前幾顆本來想砍掉的老樹給保護起來,標上記號,歷史定為五百年。好主意!
可以游滬溪河了。現在是淡季,人少,加上上海人也就是六個,而一個竹筏可坐十個人,我們覺得太難等了,所以就多出了錢,又請了個小姑娘做導游,因為像這種景點沒個人解說實在不行。
筏子晃晃悠悠地出發了,水光山色,心情真好!兩岸的竹林、遠處的白鷗、沙灘上的小羊,讓人不喜歡都不行!慢慢的,山多了,懸棺來了。導游介紹為什麼懸棺都在山的東南角而非西北角(要干燥而不能潮濕),又介紹龍虎山的“十不得”,盡管以前在網上就知道一點,這回又聽導游說了一遍,我還是記不住,看來我的年紀也大了:),不過,所謂的仙桃、美人、龍、虎、獅子回頭什麼的,還真是像,栩栩如生。大自然鬼斧神工,出神入化,令人難以想像。尤其是看到兩千多前的懸棺,真不知是怎麼運上去的,那可是絕壁呀!鷹潭市政府懸賞30萬征求答案,這是眾所周知的事了,可直到如今也沒人敢一試牛刀。
這一路拍了不少膠卷,當時記得清清楚楚,這兒像什麼,那兒是什麼,可等膠卷洗出來,只有風景,所謂的與眾不同我啥也不記得了。SHUANG後來在網上批評我的相機太次了,我不服,不過心裡頭還是決定換一個。按他的說法,用破相機拍照簡直就是對祖國的大好河山不負責,這麼嚴重!我還能不去買!想起彩雲之南,那麼美的地方,由於我這破相機沒掛住膠卷,所有的風景都沒留下來,我心中的遺憾哪,真是說不出的苦!
無蚊村也算是鼎鼎大名了。上海游客說:“真是沒有蚊子嗎,不信!我要給他養幾個”。導游說,真沒有啊,你怎麼養?“哼哼,瓶子裡裝著呢,用來做種的!”一笑。
在SHUANG推薦的芳紅飯店吃飯,除了前一天的招牌菜外,還加了板栗燒雞等幾個拿手好菜,味道不錯。其間,來了一大群客人,吵吵嚷嚷的談價錢,大家各執一詞,又要便宜又要好,爭論了老半天,又說要趕快,得趕去看懸棺表演。我在一旁都急死了,心想那還不快定下菜譜,吵什麼呀。SHUANG小聲說,是不是南昌的呀,後來果然聽到了熟悉的腔調,我們慚愧得不得了。幾個上海人早在一旁搖頭了,這怎麼搞得成啊!
SHUANG說,下次我開間餐館,專門接待像你這樣從網上認識的人,那樣的人不接待!我笑;謝謝你的抬舉。
離開無蚊村,瀘溪河也差不多游完了。終點便是仙女岩——“大地之母”。又是那句老話,大自然真是太神奇了,想知道的,自己去看吧。仙女岩上面那座山,可以清楚地看到懸棺,考慮到馬上要去下一個地方看懸棺表演了,時間不夠,我們只好緊趕慢趕,飛快的爬上仙女岩對面的那座山,以便近距離的拍攝懸棺。山雖然不高,可是挺陡的,不到十分鐘的時間來回,可把我累慘了,以至於回來幾天後,上下樓都是顫顫微微,還是缺乏鍛煉哪!
邁著蹣跚的腳步走向懸棺表演的所在地,居然看到那麼多人!前一天在像鼻山習慣了清靜,接下來的乘竹筏游瀘溪河,一路上也是唯我獨尊,這會子瞧見這麼多人,都不知是從哪兒冒出來的!好像南昌、上海的旅行團居多。我站在岸邊,看著升棺表演已在做准備工作了。運用繩索、滑輪等,將懸棺給運上去。這屬於“懸索法”,好像還有“棧道法”,四川一帶的懸棺應該是用第二種方法放置上去的。我的物理學得不好,大致的原理是明白的,要我仔細說可說不來。
大概一二十分鐘吧,表演完了。SHUANG之前已去了停車場,要把車開過來,預備去下一個景點“仙人城”,這樣的表演他都看了好多遍了。我知道附近有個地方可以看千年古屍展覽的,於是買票去看,剛好碰到兩個人看完出來,一瞧,裡頭居然沒人了!慘白的燈光下,放著兩具玻璃棺,中間有古老的棺木,牆上是印著斑駁陸離的文字、圖畫介紹,可能是太久了,很多地方都脫落了。我哪敢進啊,只好呼喚那個檢票員,“進來陪我一下好嗎”?她笑:“沒關系,我就在門口,你怕就叫我”。怎麼辦,我只好硬著頭皮慢慢的、一步一步挪進去,先把周圍牆上的介紹給看完了,然後遠遠的看棺內那兩具干屍,心想馬王堆的女屍怎麼可以保存得那麼好,皮膚像是活人一樣,可這個的膚色倒像是泥巴,太奇怪了。我向檢票員了解了岩洞中棺木的放置方法。古人實在是聰明,可面對陡峭的懸崖和山下湍急的河水,要把沉重的棺木放入洞中,何其難!還有,這種懸棺葬反映了一種什麼民族心理和宗教意識,我就更不得而知了。
出門後,忽然覺得自己連干屍都不敢看,好沒出息呀,將來我還要去西藏看天葬呢,那可怎麼辦!轉念一想:我現在是一個人嘛,將來肯定好多人一塊兒看天葬,不怕的!
和SHUANG會合後,一看時間,已是下午三點多,來不及看仙人城了,第二天還要上班呢,不能太累,算啦,打道回府吧。
聽著悠揚的音樂,啃著香甜的板栗,聊著天,回到了嘈雜的南昌。
龍虎山,有空我再來看你,你要保持原貌,讓我下次再看到一如既往的你,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