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大包小包的拖著行李走出廈門高崎機場的時候 我發現我預計錯了 這裡並沒有溫暖如春 從北方過來穿的行頭在這裡剛剛好 只是沒有了寒冷的感覺 這個機場要比首都機場小很多 所以很快就可以通過路標找到去輪渡的小巴 沿途的風景 沒有高樓林立 沒有擁擠的車流 它更像是一座安靜的小鎮 直到駛入市中心 它的繁華才顯現出來 與其他城市無異 輪渡碼頭格外的熱鬧 有很多攬客推銷地圖旅館的小販 不理他們便不會糾纏 從家出發開始到上輪渡前 我都格外的平靜 沒有以往出行時的興奮 可是 在登上渡輪後 一切都起了變化 那是無法言表的心情 像逃離了一個擁擠的城市 奔向世外桃源一樣 廈門在漸漸遠去 它的彼岸就是我心心念的鼓浪嶼 鷺江 把它們分割 卻又緊密相連
早上出發前 入住的客棧就發來了路線 所以很快 就在一個巷子的角落裡發現了它 龍頭路58號 很文藝的小客棧 頭天住的是3樓的房間 叫日光岩 鼓浪嶼上有名的景點 房間不大 但是看起來很舒服 換了身舒服的運動裝 帶著我的相機 我已經迫不及待的想要去感受這個小島了 當然一份簡單易懂的自助游地圖是少不了的 前台MM給了我獨家專用地圖 (之後會發現 我能在天黑前找到回來的路全靠這份地圖) 從小巷子鑽出來就是小吃一條街(聲明啊 我事先是真很不知道) 很沒有抵抗力的開始嘗各種小吃 車輪餅 馬拉桑 海蠣煎 等等 在我一邊吃東西的時候一邊發短信 曰 我太愛這裡了
在我發現吃東西明顯影響我拍照的時候 就暫時將走完小吃一條街的計劃變更了 鑽進了一條沒有名字的子巷裡 反正怎麼走最後都可以繞回去 鼓浪嶼本身又不大( 事實證明 我這想法太簡單了 走回正路著實花了一番功夫)我是衝著音樂學院這個名字才鑽進這條巷子的 都說鼓浪嶼是鋼琴小島 有很多鋼琴世家 走在這裡如果聽見某處傳來鋼琴聲 一定不稀奇 對於鋼琴 那是小時候未完成的心願 會莫名的循聲而去 學院大門緊閉 可能是游人太多 怕外人打擾吧
在巷子裡有很多個性的家庭旅館 每一處都彰顯著主人和設計師的風格 可以很文藝 可以很復古 本來鼓浪嶼上的古建築就很多 走到一處房子前 它可能是掛著古建築別墅的標牌 而被人改建成了旅館 也可能依然廢棄在那裡 任藤蔓將其覆蓋 而只從門欄間窺探一些失去的歷史 讓過往的行人 遐想一番 而真正的那些昔日的領事館 卻是高牆聳立 早不見往昔
沿著復興路 見到了第一間教堂 福音堂 而它的隔壁就是很地方習俗的祠堂 島上人的信仰相處的很和諧嘛 沿著復興路往碼頭走 便是著名的景點皓月園 遠遠的可以望見鄭成功雕像 隔岸觀望便是廈門 那一邊的午後高樓林立 繁花似錦 這一邊的午後寧靜 偶有游人穿行在巷子間 匆匆過客 鼓浪嶼上沒有公車 除了代步而且死貴的觀光電瓶車外 游覽這裡只能靠自己的腳力 這時候一雙好的登山鞋是必備的 走個二 三小時很正常 累了就街邊的咖啡館一待 曬曬太陽 這裡 只想到 休息 再休息一下
路過英國領事館 鐵欄杆的大門緊閉 裡面已經蕭條 院牆寫著歲月的痕跡 不知道走到了哪裡 上坡或者下坡 到了地圖上標示的港仔後沙灘 天色已經漸暗 不想真就這麼迷失在鼓浪嶼 於是開始研究回程路線 忽然發現怎麼好幾條路都是同一個名字 幸好我堅定了一個宗旨 即便迷路了也要往輪渡碼頭走 先是沿著雞山路 越走人越少 再翻地圖 改中華路 看到背著旅行包的了 晃岩路 沿街的商鋪多了起來 此時 天已經擦黑 有幾家經營慢遞業務的小店(慢遞 就是若干年後寄給自己的信件)店鋪裝潢都很雅致 有很多個性明信片 可以停下來挑選幾張鐘愛的 在若干年後由這裡的工作人員寄出去 在你早已在繁忙的工作中遺忘了這件事時 收到一份意外的驚喜 恩 蠻不錯的
又回到了小吃一條街 這裡已經是人頭攢動了 位於龍頭路的這條街 有很多在網上頗有名氣的小吃 比如56號林記魚丸 95號黃金香肉松 143號Babycat私家御餅屋(返程那天采購了 綠豆和綠茶口味的 盒子很可愛) 181號馬拉桑(通俗名 鮮榨果汁 台灣叫馬拉桑 意思是美味的) 189號龍頭海蠣煎 266號張三瘋奶茶店 326號阿強大排檔 一路吃吧 准備好肚子和money
走了一下午 體力消耗的差不多了 吃飽喝足回客棧休息
計劃第二天的行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