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美食
1、原巷口魚丸鋪
說起魚丸,最早最正宗的要數原巷口魚丸,百年老字號,被譽為鼓浪嶼四大名小吃之一。作為島上最具地方特色小吃,鼓浪嶼原巷口魚丸以其絕佳的口味和豐富的文化,給來島觀光的游客留下了美好的印像。
原巷口魚丸店是一家有著近200年歷史的老店,其前身是“巷口魚丸鋪”,始建於1821年。得的獎項數不勝數,店裡最出名的是鯊魚丸,放在一次性紙杯裡端上來,白白的,嫩嫩的;吃起來,丸子夠Q,丸湯夠鮮,好不痛快。店主也蠻熱情的。
地址:龍頭路62號
2、葉氏麻糍
據說是島上唯一特許占道經營的小攤。 糯米先用冷水浸泡,再蒸熟晾干,倒進石臼裡杵成米糍。然後在板上反復揉成糍團,再搓成小團。另將白糖加水煮干起鍋凝成軟糕並研成糖沙,與熟花生末攪拌餡料。
售賣時,攤主拉出攤車下面的抽屜,取出非常Q的糯米糍粑團,用鈍刀將小糍團割一個口子,填入花生碎、黑白芝麻碎和糖粉混合成的餡料,再滾滿炒香的黑芝麻碎 末,一份“麻糍”就做好了。光是欣賞攤主熟練的動作經值一半的價錢了。
味道甜而不膩,糯而不粘,食用時,喝一杯福建的烏龍熱茶更有滋味。麻糍適合現做現吃,不宜久存,因此最好的辦法就是裝在肚子裡帶走。要注意的吃完麻糍後, 別在你哈哈大笑時被路人看見你牙縫裡滿是或黑或白的芝麻。
地址:龍頭路新華書店附近三岔路口的一個小攤車,基本不用找,在最熱鬧的路口
3、汪記餡餅
鼓浪嶼上的手工餡餅店比比皆是,如果你僅出於尊重味蕾而不是吃環境什麼的,最值得一提的當為老字號“汪記”。據當地朋友說,最早的餡餅是鼓浪嶼食品廠出 產,該廠技術最強的師傅轉到汪記餡餅店,成就了“汪記”品牌,獲得過“中國名點”稱號。而師傅手下的學徒則開了BBC餡餅店,包裝精美但口感不如汪記。
汪記餡餅分兩種:甜餅以綠豆沙為餡,加豬油、白糖烘得,鹹餅以肉丁為餡,加豬油、白糖所制。餡的迷人之處在於餅皮酥餡靚,外觀小巧玲瓏,色澤金黃,味香皮 酥,餡甜適口,並具有爽喉之冰涼感。有肉餡的、綠豆餡的,外皮子酥軟,餡軟糯而不膩,用料很足。餡餅有散裝的、盒裝的,可現吃也可作送禮佳品,美中不足的 是保質期只有7天。
地址: 龍頭路168號
4、黃金香(黃勝記)肉松、肉干
“黃勝記肉松”創始於1842年,是鼓浪嶼非常有名的老字號。黃金香是最早的店名,後來注冊了“黃勝記”這個品牌。現在分店眾多,新華書店斜對面的那家最 老。
老板和伙計相當大方,都會自信地給你大塊大塊地嘗——因為你嘗後一定會覺得味道好極了而狂買一通。肉松、金黃色,香噴噴,條條肉絲,團團簇簇,送到嘴裡, 無需多咀嚼,立馬柔軟散化,滿口香甜。肉脯遇水則化,因此,人們往往用它們來給幼兒下稀飯。肉丁、肉干耐咬耐嚼耐品味,是下酒的上等酒配。
店裡的價格也厚道,買多了還送旅行袋方便拎走。如此周到的小店,難怪每天人都多到爆。忙昏頭的老板有時拿著一片剪好的肉脯四周發問:“誰的肉?你的肉,還是你的肉?”引來眾人大笑著擺手否認。
地址:思明區鼓浪嶼龍頭路95號
5、壽記龜糕
一個沒有門面的家庭作坊,就一小桌子,有碗糕、龜糕、糯米糕等。
蒸好的碗仔糕,細膩多孔,口感清甜綿軟,還帶著點酒釀的滋味。碗仔糕後面是圓圓的糯米餅,外皮很糯,花生餡很香,比伏苓糕更香、更軟,一口咬下去就自然而 然地生出一種舍不得再咬一口的感覺。開店的夫妻倆每天賣完就關門休息,想吃的可得趕早咯。
地址:海壇路31號
6、北仔餅
有蔥油香餅和甜味兩種,有點類似於北方的缸爐燒餅。
鹹餅有股咖哩味道,甜餅主料是花生碎和白糖。
地址:龍頭路302號(近菜市場)。
7、牛肉香餐室
老牌的鹵牛肉,1980年開店至今,每天熬50斤牛肉,整鍋湯的熬法二十幾年都沒換過,牛肉酥而不爛,很入味。
店裡的沙茶面也很不錯。鴨血和豆干都是從清晨一早就開始泡在沙茶湯裡熬的,沙茶味道都滲進了內裡,一口咬下,滾燙的湯汁流溢在口齒間,實在是非常鮮美。
8、花時間咖啡
時間是用來浪費的,這是花時間咖啡揚名在外的名言,這句經典的話還記錄在餐牌上,有多少人是為了這簡單的一句話,長途跋涉,千裡迢迢到島上來,尋找可以名 正言順浪費的時間?
花時間咖啡的店址在鼓浪嶼島上的安海路36號,是一橦有年頭的歷史建築,叫番婆樓,對於此橦別墅的傳說,我特意上網查了資料,盡管資料很多,但是大多都相 仿:是菲裡賓晉江籍華僑許經權先生為母親修的,當年許先生在南洋致富後,接母親去供養貽養天年,可其母無法習慣那裡的生活。於是許先生到鼓浪嶼買地建樓供 母居住。因為他媽媽天天穿著子女孝敬的金銀和各種新衣,鄰居都稱其母番婆,所以此樓叫番婆樓。
地址:安海路36號番婆樓2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