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一位哲人說過:不去巴黎,不知道什麼是藝術之都;不去埃及,不知道什麼是藝術之源。神秘古老的國度埃及一直是我的一個夢,所以當祝君打電話來問我去不去埃及的時候,我幾乎是毫不猶豫地就答應了。而這個時候恰逢新項目啟動的要緊關頭,不過,這又怎麼能抵擋古埃及對我的誘惑呢。
07年的3月9日下午2:00我們坐上了前往上海浦東機場的車,我們乘坐的是土耳其航班途徑北京轉機長達10個小時的飛行來到了土耳其的首都伊斯坦布爾。當地時間是凌晨3點與北京時間相差6小時,回到酒店稍事休息,就坐上了導游一個普通話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導游的車去看了新皇宮,穿越了歐亞大橋來到了同屬於伊斯坦布爾的土地。晚上11點10分乘飛機離開土耳其去往埃及的首都開羅。
我們在凌晨2點抵達開羅。和“世界名城”及不相稱的是開羅機場的入境處很簡陋,入境檢查很是郁悶,需要脫下皮帶來才能過關,挺沒人格的感覺。巴士啟動後,印入眼簾的是典型的非洲大地,原始、蒼涼、遼闊,車輛開過的周圍塵土飛揚,溫熱的空氣中夾雜著泥土的氣息。因為在伊斯坦布耳飽受寒冷,這會兒倒是覺得很開心,不由得觀察起當地的阿拉伯人來。正眼望去,當地人身著色澤單一的長袍,男士裹頭帶,女士裹頭巾,似乎沒有任何展示身段的欲望和要求,人們聚集在街上叫賣或擺地攤,也有人漫無目的地站著,眼神很茫然。我們下榻的地方據說離金字塔很近,來接我們的導游皮膚黑黑的,居然講著一口英語,挺納悶的,後來被告之只是來負責接送的助理導游,心想還好。
第二天上午9:30在大堂等導游,等得不耐煩的時候終於冒出個棕色皮膚的埃及小伙子來,說是我們的導游,年紀很輕的樣子。於是大家匆匆忙忙地上了旅游車,一看車子倒有一種親切感,原來是中國制造的友通。後來聽導游講埃及有95%的東西是中國制造的,稍稍帶起了我們的民族自豪感,這是後話。
導游叫阿札姆,長得挺帥的。一上車就用很標准的中文說,到了金字塔上WC是需要1埃磅小費的,我們需要可以跟他拿。又說了一些免費的WC,說可以多上幾次,很幽默的樣子。
很快的車就到了最有名的胡夫金字塔。導游告訴我們可以下去感覺一下,但是不需要拍照,因為有更好的拍攝點。
金字塔遠不如我想像的雄偉,看到是三座如窩頭般的巨石堆,很多地方已經風化和癱塌。石堆前人流如潮,小販們則在人群中穿梭著推銷他們的商品,感受不到耳聞中的那般宏偉,更談不上什麼感動了,略有些失望。三座金字塔按大小分別稱為胡夫金字塔、哈夫拉金字塔,和門卡拉金字塔,從血緣角度來講,這是祖孫三代。據電視台《問鼎世界》的節目中介紹,金字塔的塔尖都對准了天上的獵戶星座,四周的棱角計算似乎也與圓周率有關,其建築數據的准確令人難以置信。在4500年前,古埃及人要耗費怎樣的心血、多長的時間才能將這一塊塊巨石壘成一座金字塔!這似乎是個謎,也因此使金字塔多了幾分神秘感。而我親眼看到了世界七大奇跡中唯一仍存於世的建築,也算是不枉此行了。
來的時候聽朋友說進入金字塔的人沒有一個有好下場的,最終都死了。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我們一行16人都乖乖地不敢進入塔內。我們接著在金字塔附近拍照留念,在三座金字塔之間不斷地變換角度,周圍的沙漠上有許多當地人牽著駱駝走來走去,還有身著異裝的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2支圓珠筆換一座小金字塔,同行的美女建軍買了一幅阿拉伯頭巾帶在頭上,很具異國風情。
難得在這萬裡之外的地方神游,留一張集體照吧。
放上一看,發覺少了幾個,原來是江西的梁先生一家4口不知道跑哪裡去了。
接著我們去觀賞金字塔的守護神——斯芬克斯獅身人面像。斯芬克斯獅身人面像緊挨著金字塔,在三座金字塔的正前方,“獅身”高20米,長70米,側看氣勢雄偉不凡,像征力量;“人面”向著東方,迎接太陽,像征智慧。據說臉是建造者的臉,是埃及第14代法老,2500年前用岩石刻制出來,鼻子在拿破侖入侵時被毀壞,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在獅身人面像旁邊的地下層有些類似房間的隔斷,據說是古代埃及用來做木乃伊的,制作過程是:人死後,將上身的左側腰部剖開,挖出內髒,使屍體不會腐爛,然後裹上亞麻布。據《問鼎世界》節目介紹,從獅身側面的岩石風化程度分析,獅身人面像史前曾遭洪水泛濫侵蝕,後人對其修復改建過,而無論是建造還是修復都需要很高的技術,古埃及已經擁有那種技術了嗎?這些謎團的答案在那裡?這失落的史前文明激發了人類無窮的想像力,有人說金字塔不是地球人所為,是外星人造訪的結果,也有人說地球曾經遭受過一次毀滅,金字塔是毀滅前的人類建造的,但無論猜想是多麼地荒誕和不可思議,金字塔永遠只代表過去,像征人類對遙遠歷史的鐫刻,而不是遺忘。
導游阿札姆是個霸氣的有很濃重的政治色彩的小伙子,當然也是個很健談風趣的男孩子。一路上他從埃及的歷史開講一直到美國人的怎麼不是人的霸權主義做法,滔滔不絕,儼然是一堂生動的埃及歷史課和阿拉伯民族共同國的近代史。
午餐後參觀非洲最大的博物館——埃及博物館,此博物館被譽為博物館界之明珠。館中珍品豐富,藏有數以十萬計豐富的古埃及文物,尤其以圖坦卡門王的陪葬品、黃金棺、面具、木乃伊等為千古奇物。晚餐後入住酒店休息。
12號上午早餐後驅車途經風光怪異的沙丘地帶撒哈拉大沙漠,前往著名的港口城市,被譽為地中海新娘的亞歷山大。因為三毛而對撒哈拉大沙漠有了一種神往,於是無視導游一路的演講,也顧不得累得半死的豬豬,拉開車窗的簾子,狂睹大漠風光。 “撒哈拉”在阿拉伯語裡是“空虛無物”的意思,被稱為“生命的墳墓”, 據考古學家發現,很早以前的撒哈拉是一片生氣昂然的土地。他們在沙裡發現過許多洞穴,洞穴岩壁留下的壁畫上,繪有成群的長頸鹿、羚羊、水牛和大像,還有人類在河流裡蕩舟,獵人執矛追殺獅子的場面,壁畫中的塞法大神則是當地民眾的“豐收神”,像征著六畜興旺的太平景像。那麼,是什麼原因使當年綠洲變成了今天的“窮荒絕漠鳥不飛,萬磧千山夢猶懶”的千裡沙海呢?
約三小時左右的路程抵達古羅馬劇場,發現這個角度很能看出古羅馬劇場原來是個什麼東東,也就懶得跑到下面去了,拉上小尉秀上一張。
在貴族地下墳墓以及著名的龐貝神柱拍照留念後驅車前往地中海,參觀著名的另一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的——亞歷山大燈塔遺址和古海防堡。午餐於地中海海邊餐館享用美味海鮮魚餐,隨後驅車沿著漫長地中海海岸線前往夏宮(亞歷山大大帝時期最後一位國王的宮殿)。。然後返回開羅。
蓋貝依城堡
風情萬種的地中海
在回開羅的路上還真是對這個城市交通大大驚嘆了一番。埃及的司機對於交通法規無比漠視,他們喜歡我行我素地駕駛,不太在意行人的安全和自己是否擠占了超車線。公共汽車的司機,在停車時也不刻板地非到站才停。每個比較重要的十字路口處,也許並沒有站牌,卻聚集著許多等候的乘客。中巴司機不僅任意停靠,而且還最大化地拉載乘客,裡邊裝不進去,就讓乘客站在門外,緊緊地攥著某個把柄搭乘一程。在一些交通樞紐,秩序全無,60年代的車輛與毛驢駱駝互不相讓,熙熙攘攘、一片喧囂,永遠是一幅集市剛剛散去的畫面。
在開羅四周的城鄉結合部,到處都是“興建中”的樓房,那些已經有了三層甚至四層的小樓,基本都是爛尾工程,鋼筋條仿佛清真寺的宣禮塔直指雲霄。原來,在埃及蓋完房要納稅,而正在建設中就不必賦稅,因此,家家戶戶的房屋都永遠處於正在進行時。據說有一座高架已經動工20年還在建造,使我不由得懷疑起這個國家的政府是否作為了。
回到開羅後乘夜間的火車前往世界著名古城—盧克索。晚餐及住宿在火車豪華頭等艙內。
走進開羅的火車站,就引起了我濃濃的興趣。擁擠破舊是我的第一印像,而隨之湧入我腦子裡的卻是東方快車謀殺案的影像,倍添肅殺感。導游阿札姆一路碰到了很多熟人,我發現穆斯林人見面顯得熱情奔放,不是握手而是擁抱互相親臉頰,關系特別友好、密切的,還要左右反復兩次。穆斯林每日要做五次禮拜:日出時、正午、下午、日落和夜晚。在火車站就看見兩位膘形大漢在虔誠地做著禮拜,感覺怪怪的。
聽導游說埃及的火車是出了名的不准時,所以我們很早就到那裡等待了,可喜的是火車如期而至,上了車,條件還是不錯的,2個人一間,裡面有掛衣服的地方,還有可以洗漱的池子(不過沒有水)。很快列車員就送餐了,按照規矩,每人要付給他$1作為小費,列車員拿到小費,極為熱情的用中文說“你好”。 晚餐後叫來列車員,幫我們把床鋪放下來,因為床鋪在不睡覺的時候全部是被收起來的,這樣可以變成2個座位,方便用餐。
雖然奔波了一天,我還是無法進入夢鄉。想到導游用調侃的口氣說不知道火車明天早上幾點會到,可能是6點,也可能是7點8點,可以想像這裡延誤是多麼的正常。幸運的是在13號上午的6點20我們安全到達了盧克索。下了火車我們直接驅車前往西暗。左邊是尼羅河,右邊是盧克索神殿。
盧克索在埃及的歷史上獨霸一方,單就盧克素神殿和卡爾納克神殿的雄壯威武氣勢和龐大,就足以讓游客拜倒在它的歷史時光隧道裡,然後是帝王谷、皇後谷,帝王谷隱藏在岩洞內,滿山滿谷的荒涼,已經挖掘出土的陵墓共有62個。
去紅海,讓我們感受了一番警車開道的壯觀。據說因為在前幾年發生埃及團遭到回教激進派的大屠殺,為了觀光收入不受影響,因此埃及政府特別安排武裝警力隨同保護。不過,在我的感覺裡,埃及亂、髒、雜,遍地是警察,倒也不覺得治安很差,也許我已經被這片神秘的土地深深吸引了吧。
所以當飛離這塊古老國土的時候,我已經想著再一次踏上這片神奇的土地, 想著再一次領略古埃及超越時光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