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的老街,我最喜歡的就是平江路。
近千年以來,平江路依然未變:青石板鋪就的道路與路旁的平江河並行,小橋流水,粉牆黛瓦,清靜而古樸。
平江路上左右穿插的精致水巷,阡陌交通,移步過去,普通居民的生活舉目可見。
平江路上有很多石橋,都很精巧。
有些是平橋,橋是平的,路過時,甚至發現不了腳下的一涓細水,詫然間,已然越過。
當然還有一些拱橋,通常坐落在平江路邊的水巷上,一拱似虹,青石淺浮雕,那磨光的青石條邊緣,記錄著歲月的摩擦痕跡。
粉牆黛瓦、棚船、小橋、水巷,構成一幅絕美的水鄉畫卷。
我的相機從舉起來,就不忍放下,有時候在取景器中思考半天,不知從何下手。蘇州不是我的家鄉,卻讓我“近鄉情怯”。

平江路上的民居,多依河而建,粉色外牆由於潮濕,多已斑駁,卻如水墨畫般的丹青暈染;木柵花窗,多漆成棕紅或棕黑色,與粉色的牆相映成趣,清淡分明。門前的綠植,更添生氣。

坐在水邊,一壺清茶,一本書,享受下午美好的陽光。

大紅色的燈籠,更添幾分嬌媚,不免讓人想像,透影花窗內可有一個丁香般的美人兒?

路上行人稀少,面容恬淡,生活幽靜而從容。

不知不覺到了下班時間,放學的學生,下班的人們,陸續走過,一天快要過去。

華燈初上,路邊的店鋪陸續開燈,除了茶館書店,也發現一些個性的小店鋪。
左邊那家衣鋪,主人是個眼睛亮晶晶的女子,店內出售她自己做的衣服。我給媽媽買了一件家居服,黑色的純麻,上面有主人親手畫的一對鴛鴦戲水圖,送給媽媽時她很喜歡,一個勁的問,髒了能洗嗎,能洗嗎?
離開平江路時,已經傍晚,於是轉戰山塘街。
山塘街不同於平江路的地方,就是商業氣息較濃。所以我挑在傍晚時分,游人少的時候來。
七裡山塘,游船如織,不過都是商業旅游用途,頓失興趣。


夜晚中的山塘街依舊美麗,但過於濃厚的商業氣氛,讓山塘街有些虛假起來,不喜歡。
只照了兩張照片而已,實在提不起興趣。
不能白來,進到松鶴樓,常常美味可口的松鼠桂(鱖)魚吧。

我平時不喜歡吃魚,唯松鼠桂魚除外。
下篇:虎丘,拙政園,留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