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天佛國——采擷一絲心靈的清寧

作者: 暗戀桃花源26

導讀總覺得時間還很多,離過春節還有一段距離,翻開日歷,驚訝,原來時間如過隙白馬一閃而過。也許今年太忙碌,忙碌到忽略了時間,才想起曾經有人說過:“世間最經不起過的是日子,最不經不起花的是銀子。” 許諾,也許真的不該輕易給,前段時間親友邀約一起去普陀山,然,瑣事纏身,並未如願。當翻開日歷詫異時間已經走向年末,感慨中匆忙決定了行程,即使大部分 ...

總覺得時間還很多,離過春節還有一段距離,翻開日歷,驚訝,原來時間如過隙白馬一閃而過。也許今年太忙碌,忙碌到忽略了時間,才想起曾經有人說過:“世間最經不起過的是日子,最不經不起花的是銀子。”

許諾,也許真的不該輕易給,前段時間親友邀約一起去普陀山,然,瑣事纏身,並未如願。當翻開日歷詫異時間已經走向年末,感慨中匆忙決定了行程,即使大部分的時間都走在路上,心誠則靈,用虔誠的心換得心安理得。

凡夫俗子如我,總想找一絲心靈的慰藉,精神的依托,都會選擇海天佛國——普陀山。當再次踏上這片“臨水而居,依山而立;濤聲唱響;梵音繞梁”,熟悉的土地,夢中的風景。在這裡“一花一世界,一樹一菩提,坐亦禪,行亦禪,春來花自青,秋葉飄零,無窮般若心自在,語默動靜體自然。”一切世俗煩惱皆在暮鼓晨鐘,梵音繚繞,靈風盈盈,雲霧裊裊的仙境中覺悟。

清晨,霧蒙蒙,細雨綿綿,以恭敬虔誠的徒步方式走向寺廟,請香祈願。腳步跟著路邊的指示牌一路向前,細雨打濕了台階,有點濕滑,心裡卻不禁猜想,這裡的一樹一木,一花一草皆在佛腳下日日夜夜熏陶佛音經誦,汲取天地日月精華之靈氣,城市的喧囂早已把我的心布滿了塵垢,不管雨絲也好,梵音也好,我尋求我的心裡一份最初的安寧,一種靈魂的升華。

焚三支清香,一支敬十方佛祖,一支敬佛法,一支敬十方僧侶。香不在多,“香由心生,心由香達”心誠則靈。當我合掌躬身跪拜,心無雜念。曾經有網友質疑“佛讓人無欲無求,到底是對還是錯?”我想每個人的覺悟不同,所以產生不同的理解和頓悟。所謂禪悟不是每個人能輕易做到,真的做到了,那精神上無疑是更上一層境界了。我始終認為,佛讓我們覺悟人性不可太貪,保持一顆平靜的心,僅此而已。因為人是有欲望,有貪念的,這是人的天性。馬斯洛說過“人是一種不斷需求的動物,除了短暫的時間外,極少達到完全滿足的狀況,一個欲望滿足後,往往又會迅速的被另一個欲望所占領。人的一生幾乎總是在希望著什麼,因而也引發了一切……”正因為欲望像是一個無底的黑洞永遠填不滿所以佛教導我們要以善為本,凡事有個度,懂得滿足,懂得感恩。如果把馬斯洛理論概括一下,人分為多種要求,生理需求:最基本的是對食物、水、空氣和住所的需求。安全需求:當滿足了一個基本的生理需要,人類就會考慮到安全性的需求。社交需求:應該也算是情感需求吧,對於親情、愛情、友情的關系需求。尊重需求:那是情感上又上了一個層次和要求了,他人對於你的尊重,這是對成就或者是自我價值的一種個人感覺和體現。自我實現需求:自我實現是最高境界,這是對於自我價值潛能的一種發揮,一種認可,一種自我價值的體現。當然這是人類文明的一種進步。可我也相信世間凡事都有雙生面,文明進步的同時也會負面生產墮落,腐敗。佛教讓我們人類覺悟,欲望少一點,貪婪少一點,一切回歸平淡,和睦生活,和諧社會。

每一次拜佛我都會有不同的感悟。在這裡,我們不必帶走一花一草、一枝一果,我們只需要帶走的是天地間最寶貴的一顆平靜的心。


精選遊記: 普陀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