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老槐樹

作者: (蘋果)

導讀山東博興有個錦秋湖,岸北的湖濱鄉灣頭村有棵老槐樹,當地的人稱之為“媒仙”。人們都知道“天仙配”的故事,知道那個神話傳說裡有董永和七仙女,並記得這樣一個情形:窮困潦倒的董永賣身葬父,讓七仙女深受感動,便下凡請老槐樹做媒,與董永結成了百年至好。 盡管這是個神話傳說,但董永確有其人,是博興縣陳戶鄉董家莊人;老槐樹也確有其樹,就是眼下灣頭村 ...

山東博興有個錦秋湖,岸北的湖濱鄉灣頭村有棵老槐樹,當地的人稱之為“媒仙”。人們都知道“天仙配”的故事,知道那個神話傳說裡有董永和七仙女,並記得這樣一個情形:窮困潦倒的董永賣身葬父,讓七仙女深受感動,便下凡請老槐樹做媒,與董永結成了百年至好。

盡管這是個神話傳說,但董永確有其人,是博興縣陳戶鄉董家莊人;老槐樹也確有其樹,就是眼下灣頭村口的那棵老槐樹。老槐樹今年有多大歲數了,恐怕沒有人能夠知曉,人們只知道樹一直在村口那兒立著,為大家守侯著村寨,默默經歷無數風雨。如今,那三四人才能合抱起來的槐樹,顯得十分蒼老,樹冠不再巍峨,樹心多已空了。但一叢枝葉依然旺盛,細嫩的葉子依然翠綠,讓人感覺出只有生命力才具有的頑強。值得欣喜的是,老槐樹根下又生長出三棵碗口粗的小槐樹,像子孫一樣陪伴著,像董永一樣孝敬著,老槐樹不再孤獨,不再寂寞,兒孫一起共同度蒼茫歲月。

站在老槐樹下,沐浴在清馨的氣息裡,映照在老樹的綠輝之中,我不禁向老樹投去真摯的敬意。盡管樹皮已經干裂,樹干已經朽露,我感覺,老槐樹並沒有老,它那眼睛,那嘴巴,那眉毛依然清晰可見。那慈祥的笑,那睿智的神,仍不斷地在風經過的時候透露出來。我敬仰那善良,敬仰那博大,在它面前總感覺自己僅是一株小草。也想,正是老槐樹成人之美,才有了今天的美譽,也正是這個原因,才得以抵御了千年的風雨摧殘,茂盛至今。

為了弄清這棵老槐樹以及董永的故事,我打聽了許多人,查找了博興縣志,從那塵蒙的史料中找到了《董永的故事》,知道了傳說“天仙配”的原始面貌,並把這個記載多年的民間故事收藏在這裡----

“從前,咱博興陳戶村西南角有個董家莊,董家莊出了個有名的大孝子,叫董永。

董永家裡很窮,吃了上頓沒有下頓,靠要飯過日子。有一年,董永他爹得了重病,又沒有錢治,連凍帶餓就死了。死了以後,又沒有錢葬,董永就把自己賣了,給他爹下葬。

董永賣身葬父,賣到哪裡裡去了呢?就是博興南錦秋湖邊傅家莊傅員外家。傅員外沒有男孩,只有一個十六七歲的閨女。這小姐大門不出二門不進,丫頭陪著成天在後花園繡樓上念書、寫字、繡花。

有一天董永干完了活,劃著船兒玩,沒想到劃到男人不能去的後花園,可把他嚇壞了。正巧兒,傅小姐從樓上看見了她。她早就聽說董永是個好小伙,這回一看還真不錯,就有了愛慕之心。傅小姐見董永看著繡樓發呆,就在手絹上寫了一首詩,包上石頭,嘭地一聲拽到船邊的水裡。董永一楞,趕快撈了上來一看,上頭寫著一首詩:“手拿石頭擊中流,一聲震破湖中秋;千條萬線結成眷,萬顆明珠我不收。”董永看完詩,羞得紅了臉,心裡真高興。他見水邊有棵老槐樹,就摘了些槐葉,寫上字,使荷葉包起來,放在水裡,順水流漂過去。傅小姐看見了,叫丫頭撈上來,把樹葉上的字連起來,也是一首詩:“茶飯雖香也無味,一片相思隨流水;千條萬線結成眷,槐葉石頭當紅媒。”打那,他倆就不斷用槐葉石頭表達心意。這就是後來人們傳說的老槐樹當媒人的事兒。

過了一年,傅員外給閨女找婆家,多麼好的主兒她都不應。傅員外也看出閨女那意思來了,覺得董永人老實,脾氣又好,又是個大孝子,就招了他當了養老女婿。又待了一年,傅小姐生了個胖小子,小兩口恩恩愛愛,孝敬父母,日子過得可好了。”

(2000年5月7日)


精選遊記: 濱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