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亞馬遜

作者: remmon

導讀亞馬遜原始大森林游記 坐飛機兩個多小時,我們就跨越半個巴西,從喧鬧的現代都市巴西利亞來到了“蠻荒”的亞馬孫原始大森林。 坐上木舟,我們發現自己已經完全置身在水與樹的世界,茫茫水面,至少有3公裡寬,但據導游說,這不過是亞馬孫河上千支流中的一條。天,真是不可想像的壯觀!向兩岸望去,到處林木茂密,水陸交錯。無論是商店、學校,還是教堂,都是浮 ...

亞馬遜原始大森林游記 坐飛機兩個多小時,我們就跨越半個巴西,從喧鬧的現代都市巴西利亞來到了“蠻荒”的亞馬孫原始大森林。

坐上木舟,我們發現自己已經完全置身在水與樹的世界,茫茫水面,至少有3公裡寬,但據導游說,這不過是亞馬孫河上千支流中的一條。天,真是不可想像的壯觀!向兩岸望去,到處林木茂密,水陸交錯。無論是商店、學校,還是教堂,都是浮在水面上的木制建築,景像壯觀而奇特。

“螞蟻香水”和亞馬孫王蓮

整個亞馬孫生態區占巴西國土面積的60%,其中森林面積達400萬平方公裡,雨林占65%,有“地球之肺”之稱。這一林區蘊藏的木材占全世界木材總蘊藏量的45%,擁有全球23%的生物物種。據說亞馬孫森林中,平均每平方公裡就有1000多種樹種,而這其中最奇特的,要算是印第安人傳遞信息的“手機樹”。真巧,我們剛剛棄船步行,正式進入熱帶雨林區,就迎面碰上了這種奇樹。“手機樹”的樹根呈扇狀,敲擊時會發出既響又脆的聲音,能傳出數公裡。由於森林太過龐大,即使常年生活在這裡的印第安人也難免偶爾迷失方向,所以他們常常靠敲擊“手機樹”向同伴傳遞信息,取得聯系。

越往裡走,林子越密。樹干上不時出現一個個顯眼的大鼓包,當地人稱之為“樹峰”。輕輕一碰,“樹峰”裡會出現成千上萬只螞蟻,原來,這是掛在樹上的碩大螞蟻窩。你把手放在大鼓包上一捋,便能抓到許多螞蟻,再將兩手一搓,手上便有一股撲鼻的香氣。據說這就是印第安婦女使用的天然香水,可以非常有效地驅避蚊蟲。

在密不透風的森林裡行走了近兩個小時,我們全都口干舌燥。這時只見導游隨手砍了一根藤,水從樹藤裡流出,他馬上就湊上去狂飲,看得我們目瞪口呆。後來,在導游的一再示範和鼓勵下,我們才鼓起勇氣,嘗試著飲用藤水,沒想到竟然十分清涼爽口,沁人心脾。

等我們再見到水的時候,是在林中的小湖邊。蔚藍的水面上漂浮著數十只巨型翡翠玉盤,正面為綠色,背面為紅色,邊緣翹起。這就是人們所說的亞馬孫王蓮。它花瓣泛紫,蕊為黃色,花開一天後便開始凋謝。導游說3歲的小孩睡在上面也不會沉下去,若非親眼所見,真不敢相信。

導游見我們累了,便讓我們到船上釣魚。奇怪的是,在這裡垂釣,既沒有竿,也沒有浮子,只憑一盤尼龍線和一把釣鉤,上面鉤著一塊牛肉。不過這裡可能上鉤的“獵物”可是相當嚇人,被稱為“亞馬孫河食人魚”。不一會兒,這個名字恐怖的家伙還真上鉤了。只見它巴掌大小,扁扁的身體,眼睛血紅,一副凶相,怪不得落了個這樣的名號。其實,食人魚的凶性是被誇大了,據介紹,只要不處在極度飢餓狀態,它們並不攻擊人類,即使你下水游泳,它也不會靠近你。

兩次冒險抓鱷魚

晚上,我們又乘著小船在蒼茫的夜色中出發了,這次的目標更加危險——摸黑抓鱷魚。黑暗中,不遠處傳來陣陣蛙鳴,我們的心也禁不住怦怦直跳。船夫卻一如往常地平靜,他不時將槳抬起,操縱著獨木舟穿行在叢林之間。天上的星星好像就在頭頂。船燈照射下,兩岸叢林中螢火蟲飛竄,常常被誤認成小鱷魚的眼睛。盡管小船幾乎沒有發出任何聲響,但每當我們要靠近鱷魚時,都只聽“撲通”一聲,機警的鱷魚鑽進水中,消失得無影無蹤。

由於夜晚看不清水中的樹林,第二天清晨起風前我們又再次坐著小船來到抓鱷魚的地方。平靜的水面像一面鏡子,遠處有一層淡淡的水汽,林中鳥鳴不絕,猶如人間仙境,讓人流連忘返。不過我們依然沒能捕獲哪怕一只小鱷魚,也許沒有被鱷魚反捕獲就已經是我們的幸運了。

亞馬孫的主人

真正認識這片土地的主人,是在離我們住宿的木屋60公裡以外的森林。亞馬孫本是巴西印第安人的故地,數百年前,為逃避白人的殺戮,他們中的一部分,沿亞馬孫河支流躲進了叢林。如今,巴西1.7億人口中,只有35萬印第安人,分成230個族群。一部分印第安人幾個世紀以來從未與白人接觸過,他們至今不知道所謂的“巴西”是從什麼地方開始到什麼地方結束。我們在亞馬孫接觸的這些印第安人仍舊保持著原始的生活、勞作方式。他們居住的草屋中沒有電視、電話,更沒有計算機。我們到達時正看見一個印第安人扛著一棵枯朽的大樹走過,導游告訴我們,印第安人從不就近砍樹,也從不無端傷害動物,他們一直靠與大自然最貼近的方式——種木薯和捕魚為生.與他們的平靜淡泊相比,我們忽然覺得自己好像是一個闖入者。恐怕這些質樸的人們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亞馬孫周遭的生物破壞和走私已經非常猖獗,甚至連他們自己——印第安人的DNA特性也被一些國家搶先注冊了。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