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春節粵港澳游記(4)—澳門

作者: lvyou

導讀D6 2.12 珠海-澳門,澳門歷史城區 預報的冷空氣如約而至,早上溫度驟降,一下從夏天回到冬天。我們將帶來的衣服全都穿在身上,背包負重立時減輕許多。9:00打車(10元)來到拱北口岸,准備好證件排隊過關。今天是大年廿九,過關沒有想像的人多,只十幾分鐘便辦好手續,又二十分鐘後,我們已身在澳門了。 出關後在左手停車場找到了葡京的免費班車。有網友說這個班 ...

D6 2.12 珠海-澳門,澳門歷史城區

預報的冷空氣如約而至,早上溫度驟降,一下從夏天回到冬天。我們將帶來的衣服全都穿在身上,背包負重立時減輕許多。9:00打車(10元)來到拱北口岸,准備好證件排隊過關。今天是大年廿九,過關沒有想像的人多,只十幾分鐘便辦好手續,又二十分鐘後,我們已身在澳門了。

出關後在左手停車場找到了葡京的免費班車。有網友說這個班車限制未成年人乘座,因為是堵場開的,害得我們躲躲閃閃,把兒子塞到最後一排的旮旯裡。但據事後觀察,澳門這種免費班車(其他賭場也有,比如金沙、威尼斯人)屬於公益性質,對乘車人並不限制,而到站後是否能進賭場則另當別論了。

首次來到澳門,第一感覺是人不多,城市很干淨。沿街高樓大廈林立,但各具特點,絕不雷同,蓮花外形的新葡京更是澳門的地標性建築。10:00班車到達葡京酒店,九成客人都進了酒店,估計都是賭客。我們預訂了網友熱薦的新麗華酒店,距此四五分鐘的路,小標間863元(指MOP,以下同),價格倒好記,國家863計劃。

澳門是一座歷史城市,清朝在統一全國後,曾開放了四個港口對外通商,其中就有澳門(另外三個為漳州、寧波和雲台山)。這說明當時隸屬廣東的澳門已是重要的沿海城市,而葡國的殖民歷史又使它具有了如今的特殊地位。關於澳門名稱的由來,曾在網友的游記中看到了一個搞笑版,現摘錄如下:

【大明中葉澳門一海灘,晌午時分,一小漁夫獨自偷閑小憩。百無聊賴間,極遠方忽現巨浪,若大魚翻騰。小漁夫錯愕片刻,頓悟祖輩所傳,北溟有金魚,其名為富貴,遨游四海,百年一遇,若網而捕之,有求無不應之。曾聞海外遠親竟得奇遇,而一朝榮華。

少頃,巨浪挾巨物漸近,觀其形狀,顯非魚類,乃渾身硬刺,頭噴白霧之巨舟,其奔行之速,十倍父輩漁船。

小漁夫沮喪驚異之際,巨舟抵岸,旋即,一行十數人形生物魚貫而出,小漁夫細察之下,驚覺人形生物外穿奇裝異服,均高鼻深目,紅毛綠眼,須發皆張,面貌可怖,小漁夫大駭,拔足欲遁,豈料手足僵硬,如墜夢魘,目睹眾人形生物趨近,竟口不能呼,足不能動,空自焦急,頃刻汗透衣衫。

眾人正是歷盡艱辛初抵澳門之葡人,漂泊多時,終可腳踏實地,眾葡人無不雀躍。於舟上遙見海灘一人佇立,貌似微笑,頗有迎客之意。葡人頓起親近之心,大副乃率眾人步下炮艦,飄然而至。及至小漁夫前,大副當先媚笑曰“兄弟請了,吾乃友誼使者,敢問此地何名?”

小漁夫涉世未深,僅曉粵語,於葡語自一無所知,驚恐窘迫之際,忽感血脈暢通,手足可動,丹田之氣呼之欲出,不吐不快,小漁夫懼意全去,慨然曰:“超,都唔知你講乜X”。

語畢轉身揚長而去。小漁夫自巨浪伊始,郁悶多時,至此終揚眉吐氣。“乜X”更高亢嘹亮,余音繞梁。

眾葡人面面相覷,不明所以。幸大副天資聰穎,揣度再三喜曰:“MACAU!此地乃MACAU!”眾葡人皆首肯。大副是日航海日志曰:…抵遠東小島,名MACAU,民風淳樸…雲雲。

逝者如斯,滄海桑田,待MACAU大名傳揚海外,震動澳門政府,已屬民國初年,澳門政府始明白原委,自感尷尬。唯盡集本地才俊,共商國是,數月而得“媽閣”傳說,皆大歡喜。】

澳門歷史城區於2005年成為世界文化遺產,游覽線路十分明了,攜程上就有推薦:媽閣廟→港務局大樓→鄭家大屋→亞婆井前地→聖老楞佐教堂→聖若瑟修院聖堂→聖奧斯定堂、崗頂劇院和何東圖書館→民政總署大樓→議事亭前地→三街會館→仁慈堂大樓→澳門主教座堂→盧家大屋→玫瑰堂→大三巴牌坊→大炮台→澳門博物館→舊城牆遺址→哪吒廟→聖安多尼教堂→白鴿巢前地→東方基金會會址→基督教墳場→東望洋炮台、燈塔→聖母雪地殿聖堂。看其中很多名字怪怪的,其實只要帶“堂”字的就是基督教堂,前地即前廣場,而大屋而就是大宅院了。很多自助游網友選擇當天進出澳門,轉一轉大三巴,再搞些手信之類的帶回去,但這樣未免也太對不起世界遺產的名頭了,我們的目標是力爭遍歷全程。

10:40打車首先來到媽閣廟,車費16元,感覺還好,沒有網友描述的那種“出租轉個彎就開始蹦字”的心跳感覺。媽閣廟建於明成化年間,由居澳的福建莆田、泉州以及廣東潮汕等地的居民集資興建。媽閣廟在南方沿海地區非常常見,不過通常稱為媽祖廟。媽閣廟依山而建,規模不大,但香火旺盛。第一次見到直徑四、五十公分的圓錐狀香,名為塔香,一支竟可以燃十天、個把月。初見十分新奇,不過後來見多了(香港也多見),也就沒什麼感覺了。



媽閣廟前地旁的媽閣斜巷便有著名的矩記手信店,免不了進店免費嘗一嘗肉脯。經過港務局大樓、亞婆井前地,找到鄭家大屋。大屋約建於1881年,是中國近代著名思想家鄭觀應的故居,剛剛修葺一新,十余位工作人員各司其職。整體來看“大屋”一詞非常貼切,房間大而多,且布局緊湊,沒有內地諸如“大院”或“園林”的那種氣派。



11:40參觀聖老欏佐堂,之後又小費周折找到聖若瑟修院,兩處都是基督教堂,內部簡約而富麗,莊嚴且肅穆。當然之後的線路上還有眾多教堂,看多了大同小異。從這些建築可以明顯感覺葡國的殖民文化。

再往前來到崗頂前地,參觀聖奧斯定堂、崗頂劇院(不能進入)及何東圖書館。圖書館仍在運營,我們不名所以,完全把它當作景點了,一付背包客的打扮,舉著相機便進去了。館裡有不少讀者,工作人員則用奇怪的眼光看著我們,還要通過甲流檢測。進去轉了一圈才明白,不大工夫便匆匆溜了出來。

在澳門旅游,景點是很容易識別的 — 大部分古跡的外牆被漆成淺黃色或淺綠色,當然也不盡然,例如媽閣廟、大屋、大三巴等。沿街的路面多用小方磚鋪就,局部還配有裝飾圖案,感觀上非常舒服。內地對古建築的維護多是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而這裡剛好相反,每個景點仿佛都是新建的一樣。最值得稱道的是,所有景點都是免費的!這要是換在內地,每處少說也要收你三五十元門票。

12:25離開崗頂前地,前往民政總署方向。鄰近新馬路時,看到路邊的盛記白粥店。店面很小,經營各式小吃,服務員都是大媽級人物,看樣子是個老店。點了蘿白糕、皮蛋粥、油條、鹹煎餅、腸粉,很地道的廣味,只41.5 元,這在高物價的澳門算是很便宜了。



從媽閣廟開始,一路上見不到多少行人,游客更是沒有一個(媽閣廟和鄭家大屋除外),這使我們能夠靜心感受歷史城區。然而過了新馬路,仿佛來到內地一般,議事亭前地人聲嘈雜,熱鬧非凡,這其中絕大部分都是內地游客。議事亭前地是主要旅游景點之一,網上推薦的“黃枝記”也在這裡。

經過民政總署大樓、仁慈堂,在西邊隔一條街找到不太起眼的關帝廟。關帝廟也是三街會館的所在地,在濃厚殖民氛圍中,能夠固守民族文化,實在難能可貴!玫瑰堂位於不遠處的板樟前地,名字很好聽,還是教堂。因地處中心地段,教堂裡幾乎滿員,不過信徒沒幾個,都是進來參觀和休息的游客。



玫瑰堂往南是盧家大屋和主教座堂,兩個景點雖同樣處於鬧市,卻都沒什麼游客。盧家大屋是澳門商人盧九於1889年建成的私人住宅,與鄭家大屋類似,但屬典型的中式建築。在大屋對面的小店,第一次嘗到傳說中的豬扒包。豬扒包不是包子,而是豬扒漢堡;這種“包”妙在豬扒是在火上現煎的,味道的確很好;旁邊小店的魚蛋也是不可錯過的美食,當然魚蛋也不是魚下的蛋,而是魚丸。

從玫瑰堂往北進入大三巴街,這是一條窄窄的小巷,兩旁是一家挨一家的手信店,堪稱手信一條街。差不多每家都提供免費品嘗,即便沒吃飯,從街頭“嘗”到街尾,估計也飽了。

街的盡頭便是著名的大三巴牌坊了。這個澳門的標志,高高地矗立在廣場之上,令人高山仰止。大三巴是來澳必游之地,我們期盼已久。牌坊並非真的牌坊,而是已有350多年歷史的、號稱“東方梵蒂岡”的聖保祿教堂前壁的遺跡;聖保祿教堂是當時東方最大的天主教堂,後不幸毀於大火。“三巴”即“聖保祿”的譯音,又因前壁遺跡貌若中國傳統的牌坊,所以稱大三巴牌坊。牌坊的背面架有高達兩層的鋼制平台,沿樓梯可登上二層高瞻遠矚。遺址後身的地下室仍在,裡面陳列有百年前殉教者的遺骨。



大三巴周邊景點較為集中,西側是哪吒廟,大炮台+澳門博物館和舊城牆遺址都在東側。博物館(門票15元/人)分為三層,一層是澳門歷史展,二層為澳門民間藝術及傳統展,三樓為當代展;其中民間藝術展的很多展品都可以互動操作,小孩子會更喜歡。展覽總體來說生動有余,但系統性稍嫌不足。三層露天也是大炮台所在,這是我國最古老的西式炮台之一,建於明萬歷年間。站在炮台之上,可俯瞰澳門市景。

已近15:30,游玩到此結束。原路返回,邊逛邊掃蕩街邊小吃。經過民政總署大樓時,進去簡單看了看,然後從新馬路直接回賓館休息。初來乍到,對當地物價很不適應,躺在床上略微盤點了一下,大半天下來,零花居然用掉270多元(冷飲、奶茶、零食等),澳門消費果然不一般!

夜色降臨,議事亭前地燈火通明,一派喜氣洋洋的過年氣氛。和LP一起來到黃枝記面家吃晚飯,這是一家五十多年歷史的老字號,以雲吞面最為出名。點了炸雲吞、鮮茄豬扒飯、鮮蝦雲吞面,外帶給兒子一份咖哩牛腩飯,共計114元。

夜晚街上更加冷清,而葡京賭場裡面卻是熱火朝天。其實大人對賭博的興趣為零,但兒子特別想去見識見識,於是抱著“賭”一把的心理來到賭場(因為兒童是禁入的)。可這兒的保安是干什麼的,結果可想而知,最想見識的反被擋在門外。沒辦法,只好留一個大人在外面看著兒子,另一個人進場“參觀”。

賭場和電視裡看到的沒什麼兩樣,各色賭徒聚精彙神參賭,又不知有多少人能贏著出門。在酒店一層有幸看到了圓明園馬首銅像,該文物是全國政協常委、澳門賭王何鴻燊(聲)於2007年以6910萬港元在蘇富比拍得後捐贈給國家的。

提示:澳門元(MOP)和港幣在澳門是通用的。

D7 2.13(三十)東望洋山-葡萄酒博物館、氹仔島,威尼斯人-官也街-龍環葡韻,澳門-香港

早上退房並將背包寄存在酒店前台,打車(13元)前往東望洋山,繼續昨日未盡線路。還不到9:00,山上非常寂靜,一些晨練的人正陸續下山。小山不是太高,按照路標指引,十幾分鐘到達山頂。

東望洋山是澳門半島最高點,山頂炮台既作為觀察站,同時也是抵御外來入侵的軍事要塞。穿過一個牆上掛有不少舊時航海標志的防空洞,抬頭便是粉飾一新的燈塔和聖母雪地殿教堂,這也是CCTV每日天氣預報中澳門所用的畫面。聖母雪地殿教堂是自昨天以來見到的最小一座教堂,現在大門緊閉,未對外開放。



站在炮台上,一側是無際的大海,一側是高樓林立的都市,新葡京大廈如鶴立雞群般地屹立中央。山頂只有我們3人,冷不丁從角落裡冒出一個保安,他是一位恪盡職守的守護者,卻著實嚇了我們一跳。

9:45下得山來,至此歷史城區線路結束,漏掉白鴿巢前地周圍幾處景點,倒也無礙大局。打車(14.5元)來到盛世蓮花廣場,可能時間尚早,廣場上難見幾個游客,金色的盛世蓮花立在偌大的廣場中央,比例顯得不太協調。拍了幾張照片正待離開,這時四個北方口音的游客從旁經過,只見其中一位四五十歲的漢子大咳一聲,一口濃痰吐在潔淨的方磚地面 上,那清脆的落地聲刺激著旁人的神經。唉,姜昆那段相聲說得好,走時說句撒尤那拉呀 —— 你丟臉也別丟咱內地人的臉!



廣場對面的葡萄酒博物館10:00才開門,趁這空當,進到旁邊古色古香的陶香居酒家喝早茶。事實上這可能是早餐唯一的選擇,因為周邊再找不到能吃飯的地方,甚至連小賣部也沒有。陶香居食客盈門,據說每天9:00-15:00都會客滿。等位25分鐘方入座,點了一壺茶和四樣點心,共88元。那點心味道很正,尤其是陳皮牛肉球。戶外冷冷的,喝一杯熱茶,吃幾個剛出鍋的點心,感覺蠻舒服。

葡萄酒博物館和大賽車博物館連在一起,均免費開放。葡萄酒博物館裡陳列了一些釀酒的設施和器材,內容比較簡單。可以花10元錢買一張品酒券,憑券在館內換取不到半兩但味道相當純正的葡萄酒。手托高腳杯,在這酒的世界裡小酌,蠻有意境。此館還有一點特別,即所有工作人員都是葡人(後裔),語言交流比較困難。

大賽車博物館主要展出一些退役賽車,光鮮亮麗,動感十足。我們非賽車愛好者,只是看個熱鬧。館裡一位工作人員見我們是北京游客,便熱情攀談。老人對北京十分向往,但了解太少,真心希望他有機會到祖國的首都走走看看。

11:30離開博物館,在廣場對面的金沙酒店乘免費班車前往威尼斯人度假村。大巴經友誼大橋駛入氹仔島,十幾分鐘後到達目的地。度假村是一座以水都威尼斯為主題的大型度假酒店,裡面的賭場、客房、購物、游樂設施一應俱全,目標直指游客腰包。

傳說中的人造天空和人工運河位於三層的運河購物廣場,這兩樣東西的確算得上奇思妙想;運河上偶爾有亮得能照出人影的貢多拉劃過,船工也是傳說中的意大利帥哥,只是180元/人的乘船價格讓人……。商店鱗次櫛比,還有不少藝人沿街表演雜耍,整個廣場實際上是一個超豪華的Shopping Mall。對於喜歡購物的人來說,可能逛上一天都不過癮,但我們一小時足矣。

官也街距威尼斯人大約不到2公裡的樣子,打算省點時間,於是從停車場打車過去。因為路中有隔離帶,出租車需要繞行,一下繞出28元車費。望著就在眼前的官也街,看著不斷蹦字的的表,這回可真有些心跳的感覺。



官也街是一條很短的步行小街,以澳門風味小吃而聞名。在這裡見到了誠昌記、莫義記等網上熟悉的名字,當然也少不了隨處可見的矩記手信。沒有刻意去找網友熱薦的大利來豬扒包,因為聽說這家的“包子”是限量供應的,想吃肯定要排隊,而且還不一定就能買到,實在沒什麼信心。

穿過一個名為跌腳梯的小巷子,不一會兒又見到熟悉的黃綠色外牆裝飾 —— 龍環葡韻住宅式博物館。該館由五幢葡式住宅、嘉模教堂、圖書館等幾處分散的建築組成,龍環是氹仔的舊稱,而葡韻是指葡式的建築風格。幾幢葡式住宅是對外開放的(門票5元/人),裡面有葡國文化和土生葡人的相關展覽,其中的“葡人之家”原汁原味地再現了澳門土生葡人的家居生活。

14:00離開官也街,乘33路(4.2元/人)回到新麗華酒店。澳門行程已經結束,接下來我們將奔赴最後一站—— 香港。

取回寄存的背包,乘酒店班車前往外港碼頭。買到下一輪班的船票(154元/人),15:30准時出發。海上風浪很大,一路較為顛簸,小睡一覺,16:30到達香港港澳碼頭。

提示:新麗華酒店至外港碼頭的免費班車每20分鐘一班。

整理於 2010-10-11


精選遊記: 澳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