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
秦始皇兵馬俑
到西安,一定要看如雷貫耳的秦始皇兵馬俑。兵馬俑位於西安東邊的臨潼,距西安40多公裡,不遠處就是秦始皇陵。有關秦始皇陵,很多史書都有記載。以水銀為江河,陪葬寶物應有盡有,墓室機關重重,都是為感興趣的人所熟知的。但是兵馬俑卻不見於任何史書,以至於發掘的時候,著實讓世人震驚了一把。現在想來,這是秦始皇為防盜墓賊故意而為的。盜墓的不知道地下軍隊的存在,自然會准備不足,也就易於被大軍消滅了。陵墓裡也搞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可見秦始皇腦子中的陰間和陽間區別不大。那又何必苦求長生不老的仙丹呢?不過也可看出,秦始皇搞兵馬俑只是為了在陰間用的,不是為了在陽間炫耀權勢力量的。2000年後這只軍隊重見天日引起的震撼完全是出乎始皇帝的預料的。若是讓他知道了自己准備帶到陰間去的軍隊兩千年後的遭遇,不知是會欣慰還是憤怒呢?
兵馬俑一號坑,比足球場大多了,出土了6000多件陶俑陶馬和上萬件兵器。陶俑比今人略大,平均高度一米八。陶馬的大小比今馬小一些。難道人越長越矮,馬越長越大?出土人骨馬骨顯示不是這樣的。或許是御林軍的要求比較嚴格吧,就跟現在儀仗隊似的。陶俑和陶馬都被按照埋葬時候的樣子整齊地陳列在大坑裡,幾百人一排,幾百人一列,密密麻麻,各執武器,神色嚴肅。這支軍隊是死的,但是周圍的氣氛卻肅殺而壓抑。這支軍隊似乎又是活的,時刻都會朝著秦皇指揮的方向衝去,把敵人殺得血流成河,也包括我們這些站在土坑邊上看光景的游客。說句實話,我覺得他們很陌生。那種堅毅的表情,宏大的氣魄,只屬於樸素的人。他們真的相信自己是最有能力的,所做之事是最正確的。事實卻是秦皇殺了那麼多人建立的王朝,不過延續了15年。李斯蒙恬這樣的功臣,秦皇一死就被太監趙高結果了性命。那些殺戮征戰,到底是為了什麼?一個人瞬間的權力,難道真的值得這麼多人用生命去換?
驪山
驪山是一座死火山,山一邊產黃金,另一邊產藍田玉,山下還有溫泉。西安在其西,渭河在其南。按照風水理論,驪山腳下是一塊難得的風水寶地。難怪秦始皇把陵墓建這兒了。驪山出名還有另一個原因。2800多年前商紂王烽火戲諸侯就是發生在這裡。商王為了對抗犬戎,和諸侯相約,一旦有危險就點燃驪山上的烽火,諸侯必須以最快速度勤王。怎麼跟“指環王”裡面的約定一樣?沒想到末代君王驕奢淫逸,為搏美女一笑,竟濫用了諸侯的信任,幾百年的江山拱手與人。現在驪山頂上在一座舊烽火台的遺址上建了一座新的,或許那兒就是當年褒姒開心大笑的地方吧。想想也奇怪。商朝的都城在河南安陽,怎麼烽火台的起點卻在陝西西安呢?驪山不高,但卻有纜車。在纜車上可以俯瞰不遠處的秦始皇陵。正方形,金字塔一樣的土堆。想來秦始皇也實在厲害。陵墓位置讓大家都知道,陵墓裡面的好東西也都讓大家知道,但2000多年過去了,就是沒有人能成功盜墓。現在驪山頂上還有一座天文台,有中國北部最好的測量儀器,北京時間就是在驪山天文台測出的西安時間的基礎上推導出來的。
華清池
驪山腳下的華清池可能是中國有史以來名氣最大的溫泉了。原因很簡單。它是唐朝皇室的專用溫泉。唐明皇和楊貴妃都在那裡洗過澡。他們的愛情故事早就隨著琅琅上口的“長恨歌”婦孺皆知了。“君王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英明神武的皇帝鐘情於一絕色美女。多少風流韻事,就發生在這蔥蘢驪山腳下,熱汽騰騰,煙霧繚繞的神奇泉水中啊?可恨漁陽鼙鼓聲一起,華清池就一片狼藉了。史料記載,安史之亂時,華清池的宮殿被燒毀。後來溫泉雖然仍然存在,但宮殿未被重修,原址被埋,無人知曉了。到了清朝末年,八國聯軍打進北京慈禧倉皇西逃時,雖曾在華清池住過,也洗過澡,但卻不是唐朝的澡池,而是一個極小的池子。雖然叫做楊妃池,但是楊玉環並沒有在裡面洗過澡的。倒是最近幾年,工人在五間廳旁施工時,才發現了唐朝時的澡池遺址。據考證,有皇帝用的,太子用的,貴妃用的,好幾個大小不一。貴妃那個呈蓮花狀,有兩層,很精致。唐朝原址比現在的地要低不少,不光可以看到原來池子的位置,還可以看到原來宮殿柱子的位置。現在原址上重新砌了澡池,新舊混雜,卻不告訴游人,多少有騙人的嫌疑。1200多年的東西“保存”得這麼完整,有誰信啊?
五間廳
西安事變在中國現代史上的意義非常重大。如果西安事變沒有發生,蔣介石會不會抗日,很難說,但可以肯定,沒有西安事變,中共存在下去的可能性為零。這麼重大的事件,就發生在華清池的五間廳。五間廳顧名思義,就是五間房子,不過是比較好的房子。確實也是這樣。一處幽靜的花園裡的五間灰瓦大房。五間廳包括蔣介石的書房臥室會客廳還有警衛員和秘書的臥室。旁邊的洗手間裡有一個小澡池,就是楊妃池。想來挺奇怪的,這麼小的一個池子,竟然慈禧蔣介石都用過。可見那時候統治者雖然知道華清池的大名,但也沒來得及修繕,終是近代中國政治重心轉移之故。1961年尼泊爾國王到訪,也用過,據導游說是最後一次使用。不過也有一種說法是,70年代的時候楊妃池是對外開放的,8毛錢隨便洗。這麼多名人用過的池子,只要8毛錢,雖說是70年代的錢,普通百姓就可以用,還真有點匪夷所思。
西安事變發生的原因是蔣介石命令張學良楊虎城剿滅在陝北的紅軍,但張楊的軍隊戰鬥力很差,損失慘重,於是想違令。但是蔣介石逼得太緊,於是這兩人就反了。當時張楊的人到五間廳抓蔣,和蔣的警衛隊展開槍戰。五間廳牆壁上的很多彈孔,就是那次留下的。蔣不知道張楊的態度,只能躲為上。畢竟是軍人出身,混戰之中,逃將出去,穿著睡衣在驪山一山洞裡躲了一夜。少帥等到天亮,趕緊去找。可能是過於緊張,竟然找不著。多虧有一個士兵不小心走火,蔣介石聽見槍聲以為已被發現,才不得已現身。這個山洞的外面現在修了一個亭子,原來叫捉蔣亭,後來因為台灣人反對,改為兵諫亭。雖說天下大勢浩浩湯湯,但是總會有些偶然的關鍵事件。要是蔣介石被亂槍打死,中國還會不會抗日?持久戰還是否打得下去?中共的命運又會如何?都不可知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