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春游記–西安五日(三)-(新加圖片)

作者: 遠近高低

導讀4月6日 翠華山 4月初西安的氣溫比北京高至少5度。田裡的小麥一片翠綠,城市裡春暖花開。這不光是因為西安的緯度比較低,還因為其地理位置。西安北邊是黃土高坡,南邊是秦嶺,處於八百裡秦川的中間位置。西安的海拔比其南北都要低不少,溫度自然要高一些,濕度也要大一點。 大家都知道西安旁邊有西岳華山,但卻容易忘記南邊的秦嶺。秦嶺距西安只有40多公裡。華 ...

4月6日

翠華山

4月初西安的氣溫比北京高至少5度。田裡的小麥一片翠綠,城市裡春暖花開。這不光是因為西安的緯度比較低,還因為其地理位置。西安北邊是黃土高坡,南邊是秦嶺,處於八百裡秦川的中間位置。西安的海拔比其南北都要低不少,溫度自然要高一些,濕度也要大一點。

大家都知道西安旁邊有西岳華山,但卻容易忘記南邊的秦嶺。秦嶺距西安只有40多公裡。華山卻有100多公裡。秦嶺主峰太白山終年積雪,是中國西部以外難得一見的高峰。山上有三個湖。太白一湖,二湖,三湖,深不可測。以前中國和蘇聯的科考隊曾試圖測量其深度,但無功而返,兩位潛水員還丟了性命。到目前為止,太白山基本沒有開發,山裡有很多野生動物,甚至還有無人區。

太白山沒開發,但秦嶺山脈最北側的翠華山,已經開發出來了。翠華山也叫太乙山,估計太乙真人曾在那裡修道,是國家4A旅游景點。雖然名氣不大,但極有特色。在翠華山,你可以看到山崩之後的景像,還可以在山崩地質博物館裡學到很多跟山崩有關的地質知識。在翠華山的山門,可以看到一掛很漂亮的瀑布。有十幾米高,水量很大,速度很快,水聲震耳欲聾。山門旁有巨幅地圖和幾條推薦路線。最遠的那條,可以到秦嶺草甸,不過沒有點吃苦准備還是不要想了。向上走不多遠,有一座兩層的小白樓,是山崩地質博物館,裡面有很多實物和圖片。再走一會兒有一個小村子,老奶奶抱著小孩子在街上轉悠,不少家開起了飯館旅店。往上不久出現了一個湖,叫做天池,和新疆天山那個同名。這個湖是天然的,地質術語叫堰塞湖,山崩之後石頭堵塞河道形成的。湖水微綠,上有汽艇小船之類,後面有旅游度假村之類的小區。

再之後的路就神奇起來了。路旁的石頭體型巨大,相互傾軋,人在其中,仿佛螞蟻般鑽來鑽去,有很多地方,胖子是必定不能通過的。一路上到處是一線天,時不時鑽入黑乎乎的石洞中。心裡不停祈禱,千萬不要地震,哪怕是一級的。太多石頭可能砸下來了,任何一塊都是那麼龐大堅硬。道路旁邊稍遠處,也有很多形態各異的大石。有兩塊大石,一高一低,好像兩個面對面的人。叫做夫妻對拜石。有一塊大石,上面長了不少草樹,叫做石海駝鈴。還真有點神似。這些石頭,都是山崩的時候從山頂的一塊大石中崩出來的!任何一塊我都挪不動一毫米,估計山崩時釋放的能量夠我把中國所有的山都爬個遍的了。

最後的路很陡,一段連續的幾百個台階,坡度至少有45度。每爬30階就累得不能動了。當然還是要繼續的,否則永遠也上不去了。於是發明了奇慢爬山法,就是以誇張的慢動作爬山,慢到每一個動作都不會讓心跳加快。這樣雖然比正常慢了一半,但不需要休息了,總用時反而減少,竟然還追上了幾個人。就這樣爬到山上一座道觀旁邊,吃到了正宗的陝西涼粉,非常好吃。繼續向上,可到山頂,途中經過了一座瀘定橋那種鐵索橋。兩山之間搖搖晃晃的,還好不長,沒多想就過去了。爬到了山頂,一覽眾山小。剛才那些隨時能壓死人的巨石,現在看來就像鵝卵石一樣無害了。放眼遠眺,一側是褶皺的秦嶺,遠處還有積雪,不知是不是太白山,另一側是梯田和翠華山的爛漫山花。







精選遊記: 西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