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春游記–西安五日(五)

作者: 遠近高低

導讀4月8日 碑林 西安的碑林,收藏豐富,遠起東漢,近到民國,數得上的書法家幾乎都有。古時候,要想讓一件事情傳世,有兩個辦法,著書如司馬遷,或是立碑。著書的問題是,兵荒馬亂的時候,書很容易被丟掉導致失傳。立碑沒有這個問題,但是只能簡單敘述不能詳細。不過碑也有可能丟失,比如沉到水裡,或是被人拿去用作他用。但是這種湮沒了的碑,一旦重被發現,往往 ...

4月8日

碑林
西安的碑林,收藏豐富,遠起東漢,近到民國,數得上的書法家幾乎都有。古時候,要想讓一件事情傳世,有兩個辦法,著書如司馬遷,或是立碑。著書的問題是,兵荒馬亂的時候,書很容易被丟掉導致失傳。立碑沒有這個問題,但是只能簡單敘述不能詳細。不過碑也有可能丟失,比如沉到水裡,或是被人拿去用作他用。但是這種湮沒了的碑,一旦重被發現,往往能夠給人很多新的信息,那些被忘記了的歷史。碑林裡面最早的一塊碑,是東漢時立的,不過是一塊殘碑。上面的一半不見了,只剩下陷在土裡的一半。

也不知道碑林的收藏始於何年。但現在看,真是很豐富。隸書,草書,行書,楷書,都有。王羲之,歐陽詢,柳公權,顏真卿,張旭,懷素,蘇軾,黃庭堅,董其昌,趙孟頫都有。說不定我小時候練毛筆字時用的字帖,還是從這裡拓去的呢。也不光是書法,還有些山水,人物,花鳥的畫。都是精美異常的。

碑林裡面出售裱糊好的拓片。可以看他們現場制作。先是塗一層墨,一般是黑的,偶爾會用紅色。然後貼上一層宣紙。稍後用布包的海綿,或是其他什麼軟的東西,在宣紙上輕柔。最後把整張紙揭下來,晾干裱糊。當然這項服務,僅限於那些個比較新的碑,大多是清代的。像張旭懷素這些人的碑,都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就用玻璃保護著的,不給拓的。不過就是清代的,也離現在也有至少一百二十年了。個人覺得還是挺寶貴的,也挺值得的,就買了一幅松鶴延年圖。

碑林所在地,也辦其他展覽,比如根雕,戶縣年畫,還有換馬樁。拴馬樁都是從渭北地區收集來的,時間跨度就是明清兩朝。古時候大戶人家的門口都有拴馬樁,供客人拴馬用,否則,人不在馬自然就跑了。因為是大戶人家的東西,拴馬樁也很精致,上面雕刻著栩栩如生的人物和動物。不過人物通通不像漢人,都是大眼睛大鼻子,有些滑稽,有些挺嚇人的。可能不是人物,而是小鬼,嚇唬住馬匹,防止逃跑。動物以獅子居多,獅子踩繡球的形像非常多。另外也有些想像中的動物,不過也都是跟獅子差不多的四條腿的動物。也有組合。小鬼騎在小鬼身上,小鬼騎在怪獸身上,等等。

自行車環游城牆

西安城牆是明朝初年建的,但現在還是完整的。想必是修過無數次的,但原來的風貌都保持著。這實在是一個奇跡。城牆上面,可以租自行車。有兩輪的,還有三輪供兩人騎的。不是很貴。城牆上的路大多平坦,騎起來一點不費力。我們租了一個三輪的。跟兩輪的騎法一樣。上去就就會。飛速騎來,45分鐘就轉了一圈,租車的人似乎也覺得我們很快。感覺西安在保持古都風貌方面比北京好。城牆完整不說,城裡面沒有什麼新建築。不像北京,國家大劇院那樣一個現代建築,就在故宮旁邊,感覺特別不協調。不過這也就是個人感受。城牆上還有一些個展覽。講解以前如何開門關門,打仗時候如何進攻防守的。不知道李自成農民起義的時候攻過西安沒有。從城牆的現狀來看,不像是猛攻死守過。

其他

出租車

西安的出租車在鬧市區很難打。這一點多次被證明。無論是在哪裡,只要是上班下班時間,都非常困難。為此,我們差點誤了回京的火車。最後還是先坐公共汽車,然後倒出租車,才趕到火車站。去華山時,因為趕上早高峰,也差點誤車。不過出租司機的車技是相當高的。可能也是時勢造俊傑吧。

吃的

都說到西安一定要吃羊肉泡饃。我們就去了有名的“老孫家”吃。結果挺失望的。服務態度實在不敢恭維。很多桌子上都有香煙的痕跡。跟服務員說要兩碗羊肉泡饃,被告知要到櫃台先付錢。付完了錢,給一條子,就沒話了。問什麼時候能上。愛搭不理地說坐著等饃。過了好久,一人給上了一個饃。也不講解怎麼個吃法。就兩個字“掰饃”。趕緊問一下掰成多大的才好。略比劃了一下,轉身就走。很努力地掰了半天,等了很久。終於來了,說掰得不夠小,繼續掰。終於合乎要求,拿走了。又等了許久才上來。原來羊肉泡饃就是:把饃掰得很小,用羊肉湯泡一下啊!突然覺得自己當了大頭魚。
大雁塔廣場旁邊有很多館子。有一個賣牛排的,竟然比老孫家的服務還要差。熱菜冷菜分開點。就為點個涼菜,還得專門從二樓跑到一樓去。點什麼不給上什麼,揀一個更貴的上,好好說還不給換,非要鬧僵了,才給換。這服務水平,實在是有欠提高。那麼好的地點,按說競爭應該很激烈的,怎麼卻是這副樣子?
鼓樓旁邊有一個叫做“德發長”的餃子館,餃子和服務質量都不錯。他家的餃子,五花八門的,什麼餡都有。形狀也可以變出很多花樣來。蠻有特色的。算是在西安吃的最好的一次。





精選遊記: 西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