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春游記–西安五日(四)-(新加圖片)

作者: 遠近高低

導讀4月7日 華山 從西安去華山一定要坐高鐵。既舒服又快還不貴。所謂的二等座相當軟,車廂也相當寬敞,才59元。一等座要貴差不多一倍,但舒服程度想來很難翻倍了。100多公裡,47分鐘就到了。高鐵進的華山北站是專門為高鐵修的,很新,目前只有西安鄭州一條線,每天有好幾趟。火車站旁邊有大巴和出租車。去華山索道,大巴15元一位,出租車30元一車。華山的門票相當驚人 ...

4月7日
華山

從西安去華山一定要坐高鐵。既舒服又快還不貴。所謂的二等座相當軟,車廂也相當寬敞,才59元。一等座要貴差不多一倍,但舒服程度想來很難翻倍了。100多公裡,47分鐘就到了。高鐵進的華山北站是專門為高鐵修的,很新,目前只有西安鄭州一條線,每天有好幾趟。火車站旁邊有大巴和出租車。去華山索道,大巴15元一位,出租車30元一車。華山的門票相當驚人—100元,比故宮高67[%]!還不包括從售票處到索道口小巴的40元往返每人。索道更是嚇死人的150元往返每人。值嗎?原來的滿心歡喜都被這個大問號蓋下去了。

坐上小巴,開上了盤山路,眼前的景色只能用驚人來形容。國內國外也算爬過幾個山,從來沒見過的這種的。幾十甚至幾百米高的大石頭,好像被刀劈了一樣,而且是被鋒利的大砍刀劈出來的。“劈”得如此徹底,一刀,兩刀,無數刀,刀刀見底。到處都是懸崖絕壁,光滑的石壁根本無處讓草木附著,非要赤裸裸的大山,方顯出無盡的野性蒼涼。難怪武林高手非要上華山論劍。肅殺的劍氣在華山的氛圍中顯得異常和諧。

到了索道口,遙望山頂,只見甲殼蟲大小的纜車在空中穿梭,索道山上入口旁的賓館充其量就是一塊磚頭大小。纜車裡的廣播不斷重復著,整套設備從有山地王國之稱的奧地利進口。好像是在暗示乘客纜車不會出故障,掉下去的機率為零。想來確有必要。如果從纜車所在的高度摔到地下那光滑的大石頭上,一定是粉身碎骨的。坐在纜車裡不覺得速度快,因為參照物就是四周光滑的大石頭,沒有什麼變化。但卻多次耳鳴,說明上升的速度是很快的,以至耳膜來不及調整適應壓力的變化。就這樣,嘴裡咽著唾沫,心裡咚咚地敲著鼓,到達了華山北峰。

華山一共有五個峰,北峰最低,1600多米。不知道金庸年輕的時候到過華山沒有,想必有吧,要不然怎麼又是華山論劍,又是華山派氣宗劍宗的。不過那時候沒有名氣,也沒留下墨寶。功成名就之後,金庸上過北峰,還題了字,就是那幅著名的對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和“華山論劍”。都刻在北峰頂的石頭上了。

華山雖險但很容易上來。交錢坐纜車即可。北峰上還有北峰賓館,體力差的人做完纜車直接可以休息。景色雖然不及其他的峰,但和山谷裡大不同了。如此看來,這纜車還是值,本來上不來的人也可以感受華山,華山不只屬於體力強膽量大的人了。但挑戰自己的人也仍然有選擇,可以不坐纜車,還可以去鷂子翻身嘛。

在北峰,可以看到華山的三大高峰,遠近不同,輪廓呈元寶型。左邊是東峰也叫朝陽峰。右邊是西峰也叫蓮花峰。中間是南峰也叫落雁峰。中峰因為高度比這三峰低,所以看不到。在北峰只有向南走。先到擦耳崖。根據名字想像應該是極窄的路,一邊萬丈深谷,一邊人鑿出的石壁,窄到為了不掉下深谷,一定要耳朵貼在石壁上才能蹭過去。事實卻不是這樣的。道路不算太窄,深谷那一側修了很多扶手,用鐵鏈相連。根本不用貼在牆上,只需抓著鐵鏈,不要往山谷裡看就是了。是後來看地圖的時候,才意識到那是個景點的。

過了擦耳崖,不久就到了黑龍嶺。黑龍嶺真的很像龍的脊背,很窄很長。唐宋八大家的韓愈到華山游玩,到了黑龍嶺就大哭起來,因為實在是太險峻了,還給家人寫了一封書信,有點遺書的意思。黑龍嶺的下面,就叫韓退之投書處。不過現在因為兩邊有護欄且龍背鑿得比以前寬的緣故,並不覺得很險,竟然還能和挑山工並排走。但是如果沒有護欄,還真麻煩了。只能像韓愈當年那樣,像騎馬一樣,騎在“龍背”上,一點一點往上蹭。要是突然大風刮來,可能就性命不保了。第一個爬華山的人,實在是很有勇氣的。真的應了魯迅那句話,“世間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

黑龍嶺的盡頭是金鎖關。一路上,路邊鐵鏈上有不少金鎖,紅絲帶。但金鎖關可大不同了。凡是有鐵鏈的地方,都拴滿了祈福的紅絲帶,掛滿了永結同心的金鎖。紅得耀眼,金得燦爛。大多數金鎖上刻有制作日期,以近幾年的居多,但也有幾十年前的。感覺潛在有一個問題。二十年後,華山上還有地方給人掛金鎖嗎?總不能把以前的拆掉吧,那樣就算不上永結同心的見證了,還有誰會買呢?

金鎖關向上不遠就到了三峰路口。向左可到東峰,稍微走點回頭路也可到中峰。向右可到西峰和南峰。南峰最高,西峰是寶蓮燈裡沉香劈山救母的地方,自然要去。東峰是趙匡胤和陳摶下棋的地方,也不能不去。只有中峰可以省略。南峰雖高,但從三峰路口到那裡的路,先是一段下山路,走的人少些。我因為小時候看沉香救母動畫片很著迷,就選擇向右了。

下山路輕松些,路邊有少量積雪,大量挺拔的松樹。不知不覺又開始上坡,盡處是一丁字路口。向左是南峰,向右是西峰,向前沒有路,只有萬丈深淵。我們又向右。這條路,跟黑龍嶺相似,也位於大石塊頂部,兩邊都是光滑的石壁和萬丈深淵。還好有扶手,不用擔心會被風刮下山去。路的盡頭就是華山西峰,也叫蓮花峰,因有蓮花瓣狀石頭覆頂故名。峰頂果然有很多巨石,其中一塊叫做斧劈石,想必就是沉香劈開的那塊吧。中國傳統文化裡面,有很多和山有關的典故。比如:愚公移山,劈山救母。山代表困難。人在困難面前,總是不低頭的。但是解決困難的方法卻總是靠神的幫助,而不是實實在在靠自己的才智和實干。態度和勇氣是第一位的。實實在在的腦力體力勞動卻是次要的。或許不該持這種批評的態度,哪個民族沒有神話呢?據介紹,蓮峰夕照,是華山最壯觀的景色之一。可惜我們趕上陰天,只能遺憾了。從西峰看南峰,很有意思。西峰崢嶸,南峰蔥蘢。同在一山,卻大不同,倒都是在中國傳統山水畫裡看得到的。都說中國畫寫意,華山之後卻覺得其實也有寫實的成分。

南峰也叫落雁峰,是華山最高峰,海拔2154米。楊家將裡經常提到的一代名相寇准,曾經留下一首詩專寫南峰:“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盡,俯首白雲低”。看來華山在唐宋年間,名氣就相當大了,宰相們都不畏艱險地攀登,更不用說平民百姓了。南峰頂上有一個莫名其妙的雕塑,叫做華夏之根,非常不雅。無非是想說華山代表或是孕育了華夏文明。何必要搞得那麼具體呢?

從南峰下來,路過南天門。按說應該反過來的,誰讓我看沉香心切呢。突然想起泰山也有一個南天門。不知道五岳是不是都有南天門?南天門下面有長空棧道,號稱華山最險處。據介紹,此道上下皆懸崖絕壁,鐵索空懸,有條石椽木搭成尺許路面。想來就跟瀘定橋的原理一樣。不過現在已經不覺得險了。鐵索是有的,不過是連接扶手用的。扶手的柱子是釘在石頭裡的,十分穩當。條石椽木也沒看見,只是在石頭側面鑿出的一條路,跟擦耳崖差不多。只要抓住扶手和鐵鏈,就萬無一失。

東峰上有一個下棋亭。據傳說,宋太祖趙匡胤得了天下之後,和半人半仙的道教陳摶老祖,在華山東峰上下棋,結果陳摶贏了。趙匡胤就免了華山一帶的稅賦。感覺趙匡胤這個皇帝真是好說話,不像大多數的開國皇帝那麼霸道。傳說畢竟是傳說,更不要說牽扯了皇帝和仙人,不過,倒是和宋代比較寬松的政治氛圍相符合的。

從東峰回到北峰還算順利。路上又看到不少險處,比如雲梯,其實不能算作梯,因為它是九十度的,應該叫雲壁。攀岩愛好者可以一展身手了。好在旁邊修了鐵梯子,雖然略高些,但因為有扶手,倒也不可怕。華山上游人很多,可能是清明剛過之故。但也看到了一些動物。尤以一只胸部一圈紅色的鳥為奇。另外就是一只大黃貓在路邊打瞌睡,也不知道是不是野生的。

回到北峰,游人已經散去,正好可以和金庸題字合影。不免回想起少年時第一次讀“射雕英雄傳”時的情景。來自東南西北中的武林豪傑,華山論劍,決出個天下第一。那時候覺得寫得真痛快,就是要讓高手過招,一決雌雄。現在卻無所謂了。天下第一,只是一時的。三年五載,各人武功進益不同,誰知道原來的第一還是不是第一了。奧運冠軍也只能算是四年的世界第一。更不要說一輩子才進行兩次的華山論劍了。還是原來希腊人給奧運會定的口號合理。“重在參與”。只要對提高個人的水平有益就夠了,名次倒在其次。









精選遊記: 西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