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五口春節尼泊爾游
父母定居海外,今年難得春節回國,准備帶他們一起出去玩玩。正好上次去普吉時的一個朋友邀我們一起去尼泊爾看雪山,我上網看了看,覺得還不錯,就欣然同意了,但因老婆春節前不能提前請假,所以沒有能和那個朋友一起去。這樣也好,我們一家老小五口自由行了,呵呵。所以提前近兩個月就在網上做功課,可以說有備而去,所以說玩得比較舒服。回來了,也寫上幾句,供後面想去的驢友參考。
行前准備:
1. 穿著:看旅游說,平時穿一件薄長袖和一件薄外套就可以,但這個季節去尼泊爾早晚溫差很大,早上老人要穿毛衣、秋褲,中午就穿一件長袖T恤就可以,怕冷的話可以穿一個外套。如果想看日出、日落的話,需要准備抓絨的衝鋒衣,山上還是很冷的。
2. 隨身物品,牙刷,毛巾,拖鞋(一般酒店沒有),帽子,墨鏡,防曬霜,小瓶的洗發水/沐浴露, 轉換插座,手電筒,望遠鏡,紙巾,長袖長褲睡衣,口罩(尼泊爾實在是很髒,灰塵大到無法相像),,小零食(給當地小朋友的小禮物).。相機,電腦(可以攜帶,很多地方都有wifi,但不是免費的,但可以用來打發悠閑的時光)。 建議帶夠現金,幾乎找不到可以用信用卡的地方,換錢的地方倒是隨處可見。
3. 帶足夠的現金, 1RMB大約10.7RS(當地盧比)。美金大約 1USD:72RS。當地到處是貨幣兌換的地方,不用擔心。這樣看還是帶美元好一點。
4. 背包:我們不准備去徒步,所以就准備了一個50L的登山背包和一個普通的運動雙肩包。可以把我們所有的衣物行頭都放進去。
5. 電筒,非常有必要,登山看日出必須的,山路沒有燈,春節期間又沒有月亮,只有點點星光,走山路很危險;再有就是隨時有可能停電,而且每天晚上都會停。一般現在酒店、餐廳都有發電機,可以保證照明。
6. 電器用品:各類充電器,轉接頭、插線板(兩個以上電器充電用得上,我經常是手機電池、照相機電池、攝像機電池、筆記本一起充)。
7. LP:Lonely Planet,對於自助游來說還是很重要的一本書,雖然LP上確實有一些信息是有問題和過時的,但是絕大多數的內容還是非常有用的,不但可以讓你了解各種景點的歷史,還提供了比較全面的地圖、食宿等信息。
序
這次出行是在神游網上訂的9日半自助游,感覺神游網還是很專業的,價格可能不是最便宜的,但總的感覺服務很好,旅游顧問很專業。因為是帶著父母和孩子,所以這次旅游以休閑、觀景為主,選擇輕松路線,安排盡量松散,主要為了不累,呵呵。
這次旅游就去了兩個城市:加德滿都(Kathmandu)和波卡拉(Pokhara),放棄了奇旺(Chitwan)。這樣全程都可以是飛機,免除了加都到奇旺(6-7小時車程),奇旺到波卡拉(6-7小時車程)的長途車之苦。雖然可以包車,但旅途太過勞頓,不適於父母(均70以上)和孩子。這次旅游的目的就是休閑。
行程
第一天:2月2日(周三),北京(AIR)成都
出行之前,本想早一天到成都,想讓神游網的旅游顧問將航班改成2月1日的,主要怕天氣不好耽誤國際航班行程。但由於春節前很難改簽,所以只能碰語氣了。果然不出所料,成都2月1日大霧,上萬乘客滯留成都雙流機場。我們懷著忐忑的心情來到北京首都機場,等待著命運的安排。上天有眼,看著我帶著老人、孩子,一家五口的誠心,正點然我們乘坐了國航聯運航班CA4118 21:00-00:05到達成都(該段也使用護照辦理登機手續),並正點到達了成都雙流機場。抵達後民航賓館的工作人員來接機,賓館離機場很近,5分鐘車程,賓館設施一般,不過中轉將就一晚也就無所謂了,後來體會到離得近的好處了。
第二天:2月3日(周四),成都(AIR)加德滿都(Kathmandu)
出行之前,神游網的旅游顧問告訴我們這次運氣不錯,由於去加德滿都的人多,國際航班加了一班,而且直飛加德滿都(海拔:1300米,CA4071 09:00-09:50)。我們就是坐得這班。由於住得近,當日清晨7:00就到成都雙流國際機場了,換登機牌的還沒有開始,我們分別排隊,為了換取右側的靠窗座位,因為只有右側靠窗座位才能看到雪山和珠峰。運氣還不錯,我們都換了右側的座位,而且靠近飛機的尾部,不受機翼影響。
飛機准時起飛,剛飛一會兒,就看到了雪山,但這不是喜馬拉雅山脈,而是四川境內的雪山,但是也很壯觀了。不知道過了多久,就覺得飛機開始下降了,這時還沒有看到珠峰呢,怎麼會下降?正感覺奇怪,機長說話了,由於加都霧大,能見度不足500米,比正常起降能見度要求的1500米甚遠,所以機長決定備降拉薩,等待天氣好轉再飛機加都。命運第一次和我們開玩笑,本想可以直飛,節省時間又可避免頻繁起降,還可避免老人的高原反應。沒成想還是沒有躲過,由於在成都已經辦理了出境手續,所以在拉薩不能下飛機,只能遠遠地從舷窗看看美麗的西藏了。
還不錯,只等了一個小時飛機就起飛了,不過心裡已經開始打鼓,這樣的天氣,到了尼泊爾,雪山啊,日出啊是不是都會看不到?後來的實踐驗證了我的猜測,只是後話,暫不細表。
飛機飛了40分鐘左右,喜馬拉雅山脈映入了眼簾,機長的聲音響起:各位旅客注意,飛機的右側就是珠穆朗瑪峰。頓時,機艙沸騰了,所有飛機左側座位的人都站起來往右側觀看。我手中的相機就沒有停止拍攝,各種角度、各種焦距一陣狂拍,造了60多張。
飛過雪山,飛機轉了兩個彎就開始下降,不久就抵達加德滿都機場,先換了200US$,1:71.6,感覺還可以,但換完才知道被扣了200Rs的手續費,無所謂了,也就不到20元人民幣。由於是半自助游,所以有人接機,很不錯,小伙子英語不錯,沒有太多的口音,一路和他交流。一路上,第一次體會了加德滿都的髒和亂。
我們入住的是Yak & Yeti Hotel(雪山犛牛酒店),據說加德滿都設施和服務最好的酒店。 老樓曾經是王宮, 裡面的裝飾非常氣派, 客房在新樓。 房間很大很舒服。由於飛機晚點,我們臨時調整了游覽計劃,先去了斯瓦揚布拉特廟(Swayambhu Nath),即“猴廟”。出發前看攻略上說,加都都是奧拓做出租車,出酒店一看,真是不假。而且加都都漲價了,從酒店到猴廟最少需要300Rs,而不是攻略上說的150Rs。加都沒有超載之說,我們5人可以做一輛奧拓,但我們覺得太擠,找了一輛紅色的兩廂“現代”(很少見的),稍微寬一點,但單程要400Rs,往返要1000Rs,我們先要了單程,想到猴廟看看回程的車好不好找,再決定是否要回程。到了猴廟看到有很多出租在排隊,所以就沒讓司機等,付了400Rs。按照攻略和LP上所說,讓司機停到東邊的門,走階梯直接上去,抬眼就可以看到Stupa(佛塔)。快到頂端的左邊是售票亭,門票也漲價了,而且漲了100%,每人200Rs,不是攻略上說的100Rs了,孩子是不要票的,但老人是沒有優惠的。
斯瓦揚布拉特廟還是很漂亮的,值得一看。建議大家去之前最好看一看相關的歷史,這樣看起來才有味道,不然就像我丫頭一樣,只顧著和山上的猴子玩。我在附錄中收集了一些加都周邊寺廟的資料,有興趣的可以看看。
本想預定第二天的Mountain Flight,但由於天氣原因,放棄了計劃,也好,5個人省了700-800US$。省的錢可以好好的大吃一下。
攻略上說Yak&Yeti 裡的Chimney西餐廳很不錯,環境優雅,俄式菜,我們決定嘗試一下。進得餐廳,環境真的很好,有個大壁爐,燈光暗暗的,很有情調,還有古樸的燭台和蠟燭,真正的燭光晚宴(吃飯過程中就停電了,真正體會了尼泊爾的隨時停電,所以記得晚上出門帶手電,呵呵)。西餐的味道確實很地道,價格也確實很地道,我們5個人,花了10,200Rs,將近1000人民幣,當天人民幣牌價1:10.7,真正吃了一頓俄式大餐。吃飽喝足回房間,美美的睡一大覺。
第三天:2月4日(周五),加德滿都(Kathmandu)(AIR)波卡拉(Pokhara)
早上懶懶的起來,吃完酒店豐盛的早餐,出去轉轉,換錢,攻略上說加都換錢最合適,後來的事實也證明了這點。而且滿大街都是兌換點,價格基本都一樣,隨便找一家換就可以,而且沒有手續費。在街上轉轉買點小東西後就回酒店退房、去機場,飛往傳說中的,具有南亞瑞士之稱的波卡拉(BA607 12:30-13:00)。據說在尼泊爾飛機經常晚點,這次我們算是驗證了,確實如此,沒有正點的航班。
加都的國內機場和國際機場挨著,但國內的小很多,只有兩個登機口,一個是Buddha航空公司的登機口,一個是Yeti航空公司的登機口。機場安檢很特別,男女分開排隊。登機是靠人喊,很有意思。
要想飛行過程中看見雪山,一定要右側靠舷窗的位置。因為是第一個辦理登機手續的,所以給我們前三排靠右側舷窗的登機牌,運氣相當不錯。飛機飛行時間就25分鐘,第一次坐40-50人的小飛機,感覺不像攻略中說的那樣大的噪音,飛機飛得也很平穩。一路看著雪山,不一會就到了。
下飛機、取行李,一切都是那樣簡單。波卡拉機場更小,就一個登機口。出機場打車,機場到 Lakeside統一價格 200Rs,沒有還價余地。
TREK-O-TEL是Lakeside東部的漂亮的現代化酒店。所有的東西都是和樸素的,但又很有品味。房間是在一個漂亮的花園中,離湖很近,推薦一下。
由於飛機晚點,又一次打亂了我們的計劃。不過先安排第二天行程和吃飯是硬道理。我們沿著Lakeside的商業街邊走、邊看、邊找餐廳、邊買東西,路過滑翔傘(Paragliding)的代理就進去問一下價格,最終以83US$/人/半小時的價格成交Sunrise公司的滑翔傘項目,是第三天的,第二天的已經被預訂完了。看來這個項目很火爆,或者說Sunrise公司很火爆。Sunrise公司是最老牌的,價格也是最高的,別的公司都可以砍價,但Sunrise很難,都是1-2個美元的幅度,別的公司80US$的價格可以很輕松拿到,而且感覺還有余地。但我們還是堅持選了Sunrise,不想冒險。
不知不覺的逛街中,天色已經逐漸暗了下來,我們走向湖邊,准備看看傳說中的費瓦胡落日。很可惜,霧氣很大,看不到落日,湖面在霧氣的籠罩下,顯得有一絲神秘。遠處的雪山在太陽的余暉映照下,加上霧色,顯得有點漂亮。天漸漸的黑了,我們家丫頭想吃Pizza了,於是就隨便找了一家,沒有刻意的去選,感覺飯菜的味道也不錯。回酒店的路上,隨便找了一輛出租車,約好第二天去酒店接我們看薩朗科(Sarangkot)日出(往返,1000Rs)。
第四天:2月5日(周六),波卡拉(Pokhara)
早上4:30起床,5點整,前晚在酒店約的的士准點到了酒店,直奔薩朗科(Sarangkot)山的半山腰停車場。
下了車,抬眼望去,滿天的繁星,這是在城市裡看不到的景色。拿出事先准備好的手電筒,開始想登峰攀登。清晨天還很黑,爬到半山,可以看到天上點點星光,山下點點燈光相相呼應,很久沒有看到如此景色了。40分鐘後到達了山頂,此時天光已經放亮。雪山已近在眼前了,架好了三腳架,准備拍攝雪山日出。今天運氣不錯,雲霧相對少,雪山也相對清晰。天色逐漸亮了,霧也開始大了,不過雪山還是能看得很清楚。雪山的頂部開始變色了,說明太陽快爬出來了,一點點雪山從白色變成了金黃色,很美,但美中不足就是有些輕霧,不是那種耀眼的金黃,還是用相機瘋狂的記錄著這一美景。
太陽徹底出來了,給丫頭照了幾張室外的藝術照,呵呵,每年過生日都給丫頭照一套,去年底丫頭忙,沒有照,這次算是補上了。
從山上下來,開始游費瓦湖(Phewa Lake),自駕(無船夫)一小時250盧比/船,我們租了兩個小時。說句實話,費瓦湖沒有我想像的美,泛舟在湖上,感覺和在頤和園劃船差不多。本想在湖上能看到雪山的倒影,但霧大,湖水也不是那麼平靜,所以什麼倒影也沒有。
第五天:2月6日(周日),波卡拉(Pokhara)
今天的重點是玩滑翔傘(Paragliding),上午9:30,Sunrise公司的吉普車來接我們,去公司簽了一份協議,類似安全免責的協議,然後接上飛行員和滑翔傘包一起上山。第一次做敞篷吉普上山,感覺有點意思。起飛點在薩朗科(Sarangkot)的陡峭山坡上,有Pilot在背後操縱,起飛時綁好安全帶,向著懸崖跑。 跑兩步你就會感到突然跑不動了,這時你要繼續全力跑,因為此時傘已經打開,只要再往前跑兩步,你就會飛起來了。Pilot會在身後操作,你只需要坐在一個軟架子上就好了。 飛行員會帶你飛過山區, 在費瓦湖上盤旋一陣, 然後降落在湖邊。真正的雲中漫步。滑翔傘看著驚險,其實比較安全,Pilot都是有十多年經驗的高手。飛在空中很平穩一般不會有快速上升下降帶來的不適的感覺。如果你要求,Pilot會帶你玩一些大角度快速盤旋,急升急降等小特技,很好玩,也很刺激。如果你怕被轉暈就算了,你不要求,Pilot是不會帶你玩的。強烈建議玩滑翔傘,這是波卡拉最有意思的項目,而且老人、孩子都可以玩。我問過Pilot,最大的是80歲的中國老太太,起飛時,旁邊有人幫她老人家一把,一飛起來,玩得就不想降落,一直要求Pilot,UP!UP!最小的5歲,是一個小男孩。
中午吃過午飯,就雇船(往返,船夫到點來接,550Rs)去和平塔(Peace Pagoda Temple)看日落。大約攀登了45分鐘後,終於看到了這座白色的塔——世界和平塔(World Peace Pagoda),由日本佛教徒修建於2000年,總耗資100萬美元,塔身四周安放了來自5個不同國家的佛。主塔塔身四面各有一尊佛,造型不同,分別為立、臥、蓮花坐等。山頂制高點的景色還是相當不錯的,天氣好的時候可以拍到雪山+湖面+鮮花的照片。但我們運氣不好,還是霧有點大,沒有拍到好照片。在塔頂看日落也很不錯,有點意境,但還是天氣原因,照得照片不是很好。下山需要30-45分鐘,所以我們等太陽一落就立刻往山下走。緊趕慢趕到山下,天色已經昏暗,快看不到了,船夫已經在等我們了。劃到戶中間的時候,天已經完全黑了,船夫差點都沒有找不到家,呵呵,我們是湖上飄著的唯一一條船。
今天是在波卡拉的最後一晚,我們踏著夜色,吃了波卡拉的“最後的晚餐”。回酒店的路上又碰到了帶我們去薩朗科的司機,和他約好第二天清早去機場的車。酒店到機場,200Rs,還是沒有砍價的余地。
第六天:2月7日(周一),波卡拉(Pokhara)(AIR)加德滿都(Kathmandu)
吃過早餐,退房,出租車已經在酒店門口等我們了。我們准時來到機場,乘坐早班(BA604 9:30-10:00)飛機從波卡拉回加德滿都。尼泊爾確實沒有准時的航班,飛機晚點2個小時。來時的導游一直在機場等候我們,帶我們入住Yak & Yeti Hotel(雪山犛牛酒店)。
吃完午飯去參觀著名的加德滿都的杜巴廣場。杜巴廣場的宮殿、廟宇令人震撼,杜把廣場的髒、亂也同樣令人震撼,甚至於崩潰。只有到了加都,你才會知道這世界上還有這樣髒的首都,呵呵,也是一大奇觀了。
還好,加都的杜巴廣場門票還沒有漲價,這次發現加都及周邊的景點、廟宇、宮殿的門票幾乎都漲了100%。原來攻略上的門票價格和出租車價格大部分不適用了。從Yak & Yeti Hotel到杜巴廣場打車都要200Rs了。加都有一個好,出租車沒有超載之說,一輛小小的奧拓,只要你願意,坐五個人都沒有問題,呵呵。
第七天:2月8日(周二),加德滿都(Kathmandu)(BUS)巴德岡(BUS)納嘉闊特(Nagakot)
今天准備去納嘉闊特(Nagakot),早餐過後,專車已經在等我們了(因為是半自助游,所以旅行社安排了專車接送我們,省去了自己找出租車的麻煩)。途中我們游覽巴德崗(Bhaktapur Durbar Square),門票漲價了,持中國護照100Rs。55窗宮(The Palace of 55 windows)、巴特薩拉女神廟(Batsala Devi)、尼亞塔波拉塔(Nyatapola Temple)等等建築、木雕都非常精美,很值得一看。
參觀巴德崗,繼續前往加德滿都以東30公裡的尼瓦爾人的美麗村落—納嘉闊特,我們選擇了入住HOTEL VIEW POINT(HOTEL VIEW POINT是納加闊特最高的酒店),房間看上去很華麗,並且那有很多可愛的露台供休閑。納加闊特可以選擇的吃的地方很有限,大部分人都是在自己住的酒店解決。HOTEL VIEW POINT一日三餐都很棒。
納加闊特也是觀賞雪山的好地點,只不過雪山相比在薩朗科看到的遠很多。 包括可以看到的珠穆朗瑪峰(只是遠在天邊)。但納加闊特的酒店非常不錯(當然價格也貴很多)。冬季雲霧較多,經常看不見雪山。我們還算是看到了雪山的日落,但都不是很理想,霧蒙蒙,不清爽。
第八天:2月9日(周三),納嘉闊特(BUS)加德滿都(Kathmandu)
早上早早的起床,上了酒店的觀景台,架好三腳架,准備拍日出。天蒙蒙亮的時候,霧氣還小,想今天也許運氣不錯,能拍到好照片。可是不曾想,隨著天光的放亮,霧也越來與大了,看來是來得時間不好,要想拍到好的照片,一定是10月底11月初。
回加都的路上,因為有專車,所以(雖然有行李,但都可以放到車上)我們順道前往印度教聖廟“帕斯帕提那寺(燒屍廟)”(Pashupati Nath),門票漲了100%,現在500Rs,與印度教苦行僧合影,看了印度教徒火葬的全過程。游完帕斯帕提納神廟,又參觀了加都河谷最大的“博達哈大佛塔”(Boudha Nath,聯合國人類文化遺產)。門票300Rs。
玩累了,也到酒店了,繼續入住Yak & Yeti Hotel(雪山犛牛酒店)。今天是在尼泊爾的最後一個晚上,美美的睡上一大覺。
第九天:2月10日,加德滿都(Kathmandu)(AIR)成都(AIR)北京
今天的任務就是回家,先乘坐CA4074 09:25(尼泊爾當地時間)-14:10到成都,在乘坐CA4193 22:00-00:30到北京。經過一天的勞頓,終於回到了北京,北京也下了自去年入冬以來的第一場雪。下雪是好事,但對於旅行的人來講,是件極其糟糕的事情。由於已經是凌晨1:00了,再加上下雪,首都機場的出租車非常緊張,據說出租公司給司機打電話、發短信,讓出租司機幫忙,來機場接旅客。機場也開出了3輛免費大巴,但只到三元橋。我們一家老小只能在機場等候出租車,還算不錯,一個小時以後,終於坐上了出租車,凌晨3:00終於回到了家,結束了這次尼泊爾之行。
總結:
這次尼泊爾之行,父母、老婆、孩子玩得都很高興,只有我有點失望。沒有看到想像中期待的美景,也沒有拍到好照片。看來要想看到美景,一定要選擇合適的時間。但作為休閑,這次旅行是達到了目的。
尼泊爾的總體印像一般,可能因為期望得太高,感覺去一次就夠了,沒有想再去的願望。尼泊爾給我留下印像最深的不是美,而是髒、亂,當然對宮殿、廟宇的建築、雕刻等高雅藝術也留下了深刻的印像,但一直被髒亂所衝撞著。
你要問我去尼泊爾值不值,我覺得就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了。如果你想了解宗教、古老的文明,我覺得還是很值得一去的;如果要想看美景,就一定要選對時間,我這次是沒有見到,所以不知道真正的美景是什麼樣子,但憑這次看到的,我建議還是去別的地方吧。
附錄:
宮殿介紹(以下都是網上摘錄)
加德滿都杜巴廣場(Durbar Square)
杜巴廣場是加德滿都最有名的廣場,也是觀賞尼泊爾寺廟建築的好地方。這裡囊括了尼泊爾十六世紀至十九世紀之間的古跡建築,廣場上總共有五十座以上的寺廟和宮殿。1970年,王室遷往“納拉揚蒂”新王宮後,老王宮辟為博物館供游人參觀,裡面陳列歷代國王畫像和特裡布文國王生前大量實物和照片。
杜巴廣場上的寺廟外觀看來都十分類似,主要有活女神院、納拉揚神廟、濕婆神廟、濕婆─巴瓦娣廟屋、普拉塔布馬拉國王雕像、哈努曼猴神宮、庫裡須那寺等。但很多寺廟只對印度教徒開放,普通游客是進不去的。
位於杜巴廣場入口左側的童女神廟很值得一去,木窗上雕刻有許多神像和孔雀圖案,童女神廟只對外國游客開放底層。
杜巴廣場區是由三個分散的廣場組成的。 在南面的是Basantapur廣場。廣場的主區在西面,那裡聚集著許多寺廟。在東北部的是杜巴廣場的副區,那裡有皇宮舊址的入口。向東北方向延伸的一片開闊地帶叫Makhan 街,它曾經是加德滿都的交通要道,現在已經成為一條很有名的步行街。1979年整座廣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為世界遺產。
哈祿曼多卡宮(Hanuman Dhoka)
加德滿都的哈祿曼多卡宮,即尼泊爾故宮,是尼泊爾藝術、宗教和歷史博物館。位於首都加德滿都市中心,俗稱老王宮。哈祿曼多卡意為“猴神門”。哈祿曼是古代神話中神通廣大、揚善除惡的神猴,頗像中國西游記中的孫悟空。在這裡,被視為捍衛正義的化身加以崇拜。猴神像立於宮門左側高約2米的石墩上,頭上罩著一頂朱紅錦緞華蓋,臉部終年蒙著一塊朱紗,故名猴神門宮。
哈祿曼多卡宮始建於13世紀前的李查維王朝,自15世紀末起成為歷代國王的王宮。1768年尼泊爾統一後,成為沙阿王朝王宮,直到19世紀70年代遷宮為止。這座規模宏偉的建築群,是經過歷代國王不斷封資修擴建逐漸建成,到沙阿王朝中斯已擁有35個庭院和數十棟殿堂和廟宇。近百年來,幾經滄桑,建築或遭地震毀損,或改作他用。目前宮內還有12個庭院。宮門稱金門,門上方有3組木雕群像,左為普拉塔普•馬拉國王及王後彈琴圖,中為千手千面薄伽梵神像,右為黑天神與牧羊女起舞像。金門左右有一對石獅,濕婆神及法力女神騎在獅上。宮中最大的納薩爾院為沙阿王朝歷代君主舉行加冕典禮之地。庭院北面是以“玻璃樓閣”著稱的4層建築。西為一棟3層樓房,現為特裡布萬國王(1906-1955年)紀念館,館內有金光燦爛的寶座和加冕時穿的金縷御服。庭院東南隅為九層殿,高35米,為院內最高建築,殿內有記述沙阿家族的興起和成功的碑銘。東北隅為五面猴神廟,祀以鳥王、人獅、猴、驢、豬五副臉相出現的哈努曼猴神。其呈圓形的五重檐,自下而上逐層縮小,建築式樣奇特。西北隅是三層檐的阿格瑪琴廟,為國王秘密祭拜祖神之地。
哈祿曼多卡宮的春城院以4隅的殿堂樓閣馳名。其東南隅為歡悅殿,西南隅為春城樓,西北隅為邦格拉閣,東北隅有吉祥天女游樂宮。各座樓閣的外牆、鬥拱、檐柱均刻有盤龍、孔雀、虎頭和男女神像。門窗上雕有鳥王、龍女、花卉等精美圖案。春城院之北是穆爾院,4面均為兩層屋宇。南面為玲瓏剔透的女神山廟,廟門左右立一對高如常人的孿生姊妹鑄像,門窗均貼金箔。西側殿堂內有普裡特維•納拉揚國王及其兩位王後的鑄像,為王室祭祀、敬神剃發等宗教活動的場所,也是歷代馬拉王朝國王加冕、婚禮及任命首相之地。莫漢院是馬拉時代的國王寢宮及國王會見貴賓、會談、簽約、開展外交活動之地。只有在此院誕生的王子才能繼承王位。
帕斯帕提那神廟(Pashupatinath)
帕斯帕提又稱帕斯帕提納神廟(Pashupatinath),是加德滿都最古老的印度教寺廟,坐落於城市東部的巴格馬蒂(Bagmati)聖河畔,是印度次大陸四大供奉濕婆的寺廟之一,修建時間可追溯至公元400年。1500多年來,絡繹不絕的朝聖者來到帕斯帕提那寺,瞻仰他們心中偉大的濕婆神像。
在尼泊爾,人們與神生活在一起。濕婆則是印度教三大神之一,印度教三大神除了毀滅之神濕婆外,還有創造之神梵天、保護之神毗濕奴。
“帕斯帕蒂”是濕婆神的另外一個名字。Pashu “帕斯”是眾生的意思,Pati “帕蒂”是主的意思,合起來即眾生主之意。
濕婆是最早被載入尼泊爾歷史的一位保護統治者的神。
據說,國王每每在他的寶座上即將結束講話時都要宣布:“讓帕斯帕提神保佑我們!”
帕斯帕提寺占地2.6平方千米,是塔式建築,主體建築和附屬建築群的主要元素是方形結構,四邊對稱,屋頂為雙重檐,四面斜坡,銅制表面鍍金,塔頂也是金制,具有宗教像征意義。
相傳濕婆神當初厭倦了所住的皇宮,為避免其他的神發現它,便更名來到此處,這件廟便是當時濕婆的住所。印度教最重要的節日濕婆誕辰節(Maha Shivaratri)就在這座寺廟中慶祝。
寺廟的主殿只允許印度教徒進入,不是信徒的游客只能在河對岸遠遠地觀望寺廟。對岸是規模宏大的濕婆神的林迦(男性生殖器)神龕建築群。
相傳濕婆逃出宮殿後,曾化身成一只雄壯的鹿在加德滿都山谷中定居。毗濕奴找到他,抓住鹿角,斷裂成了碎片。於是,毗濕奴便在此建立寺廟,並在巴格馬蒂河畔用碎鹿角做成了“林伽”。
在帕斯帕提寺參觀期間,空氣中一直充斥著難聞的焦糊氣味,這也是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對帕斯帕提寺感興趣的原因——這裡幾乎每天都可以看到印度教徒的火葬場面。
在寺廟附近的巴格馬蒂河畔,坐落著尼泊爾最大的火葬場阿裡雅火葬台(Arya Ghat),這裡有六座石造平台,位於上游的兩座是皇室或貴族專用的,位於下游的四座平台是平民百姓的火葬場。因此,這座寺廟也被稱為“燒屍廟”。
尼泊爾人認為死並不是什麼悲傷的事情,送親友最後一程就等於送她(他)嫁入豪門,應該替她高興。因為印度教相信,屍體一旦化為灰燼便能與神界合一,從此涅磐。所以一旦有人去世,親朋好友便會第一時間趕來為他火化。
火葬前,死者的長子會在河邊剃光全身毛發,走進河中淨身,舉行簡單的儀式後,用白布包起死者的遺體,然後在河邊的平台上搭起架子火化,焚燒後的骨灰灑入河中,而長子還需吃齋禁欲13天,因為他們相信這樣做,死者的靈魂才能離開軀體,融入神界。在這裡,游客們也會感受到:“生還是死,這是一個問題”的靈魂考問……
神廟前的巴格馬蒂河據說連通印度的恆河,在濕婆神的見證下,亡者的灰燼會被衝入河中,融入神界。充滿灰燼的河水更被當地人視為聖水,澆在額頭便能帶來好運。
帕斯帕提那寺的入口,是一整排商店和攤拉,這裡所出售的物品,多半是印度教徒用的鮮花和各種顏色的蒂卡粉。這裡是印度教徒舉行火葬的地方。印度教相信,死後燃燒軀體、並將骨灰灑放河中,靈魂就可以脫離軀體而得到解脫。
博達哈大佛塔(Boudhanath)
加德滿都河谷方圓20公裡之內有7處世界文化遺產, 稱得上是世遺景觀密度最高的區域。博達塔(Boudhanath Stupa)是其中一處,位於加都市中心以東11公裡,同樣是游客必到的一處景觀。
Boudha意指“佛”,nath源於梵語nāthá, 直譯為“神”或“主”,加都原住民尼瓦人稱其為Khāsti,尼泊爾語則通常簡稱Bauddha或者Bodh-nāth,一言以蔽之,這是供奉佛陀之地。
倒是Stupa可以展開說一說。梵語裡叫stūpa,巴利文裡叫thūpa,本意為“堆”,佛教中專指供奉佛骨、舍利等聖物的建築,在信奉佛教諸國均有不同變音及稱謂,漢語稱為“浮屠”。“浮屠”之說亦有兩種解釋,一說為Buddha的轉音,但指佛陀,因此佛教亦古稱“浮屠道”。另一說則比較符合後世通行叫法,即指Buddhastupa,也就是佛塔了。有全稱叫“佛陀窣堵波”,是典型的音譯。玄奘著《大唐西域記》裡說,“窣堵波,即舊所謂浮圖也”。《瑜伽倫記》亦說,“窣堵波者,此雲供養處,舊雲浮圖者,音訛也。”公案擱置一邊,現今普遍將“浮屠”指佛塔。馮夢龍《醒世恆言》第十卷有雲“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我國佛塔層數一般為奇數,尤以七級最多。這一說法已經發展為成語,讓浮屠即佛塔之說更加根深蒂固。
Stupa普遍以公元前3世紀印度孔雀王朝時期所建佛骨墓堆為鼻祖。佛祖涅磐後,舍利被信徒分為八份,由摩揭陀國等八國修塔供奉。樣式極簡,造型類似覆缽,並無其它修飾。傳阿育王統一印度之後,將八國供養舍利重新收集,送往世界各地建塔供奉,計修佛塔八萬四千座,但其建築式樣因流派及地域不同而風格大異。
至於加德滿都這一座佛塔確切修建日期,史料多認為該塔建於李查維(Licchavi)王朝希瓦戴瓦王統治期間,即公元590-604年間,相當於我國隋朝時期。但近代亦有史料表明該塔修建日期可上溯至公元464-505年,馬那戴瓦王統治時期。不少藏學家也認為吐蕃秋嘉王朝第37代贊普--赤松德贊(尺帶珠丹與唐金城公主之子)修建了這座佛塔,但其統治時期則要晚至7世紀中後期。眾說紛紜,尚無定論。僅從外觀看,它與Swayambhunath,也就是猴廟的建築風格類似,雖然後者的確切修建日期亦無定論—有史料說猴廟同為馬那戴瓦王統治期間修建,但亦有史料說公元前3世紀阿育王曾到此祭拜並曾修建寺廟,更有甚者傳聞佛祖本人曾到訪Swayambhunath並在此講經,種種說法不一而足,年代相去甚遠—但普遍認為博達塔建成時間晚於猴廟。
到博達塔祭拜的多為藏傳佛教徒,博達塔所在的區域因藏人聚居而得名“小西藏”。比起難以考證的佛塔修葺史,藏人在此聚居的原因相對清晰。自古以來西藏地區與尼泊爾的溝通,無論宗教還是貿易,路線便是自加德滿都河谷西北進入,經博達塔一帶,沿巴格瑪蒂河南下,直至帕坦。因此千年以降,博達塔周邊早有藏人久居。1959年後,部分海外流亡藏人在此安頓下來,繁衍生息出今日的“小西藏”。
城西面的博達哈大佛塔是全世界最大的圓佛塔,白色巨大的穹形,氣勢不凡,給人以寬大為懷的感覺。在宏大的白色覆缽上有個方形塔,四面都畫有巨大的佛眼,表示佛法無邊,無所不見之意。佛眼上面是座金色的尖塔。塔基外緣刻有108尊阿彌陀佛的小浮雕,小佛像沾染著紅色塗料及戴著黃花。經幡隨風飄揚,這些都是人們還願時綁的,藏人稱經幡為風馬旗,藏語稱隆達。旗子有五種顏色,分別代表構成世界的五種基本元素,紅色為火﹑藍色為天﹑白為雲﹑綠為水﹑黃表地。上面印著佛經,保佑眾生。中有一馬,乘風而上,直達天國。在底下的壁甕有西藏祈禱輪,朝聖者一面念著經文一面轉動著祈禱輪,聽說要念一千遍才能修得一份功德。
大佛塔圓穹外圍有一些藏傳佛寺,色彩斑斕的唐卡、金光燦燦的經輪、濃濃的酥油味、偶爾傳來的誦經聲,讓人恍惚回到了西藏。
斯瓦揚布拉特(Swayambhu Nath)猴廟
公元前460年開始修建,位於加德滿都郊外斯瓦揚布山頂上,是亞洲最古老的佛教聖跡之一,也是尼泊爾開展國際佛教交流的中心。據傳佛祖釋迦牟尼曾親臨此地,並收1500弟子。
斯瓦揚布意為“自體放光”的意思,相傳原始七佛中的毗婆佛曾在此處投下一支藕根,預言這裡將來會長出發光的蓮花,湖水將變成富饒的國土。斯瓦揚布寺所在位置,便是當年毗婆濕佛種蓮之處。釋迦牟尼佛的足跡也曾到過這裡。山坡東面的台階旁,至今還保留有文殊菩薩的腳印。藏傳密教蓮花生大師和阿底峽等數度駐足於此。1234年,該地成為佛教中心。
主體建築佛塔,塔基純白,塔身金黃,華蓋寶頂高聳,莊嚴雄偉,被譽為尼泊爾佛塔建築的典範。第一層塔基建在宏大白色半球上,在五個基本方位有三重檐的金門金頂佛龕,內供5尊本初佛(Vairocana、Ratnasambhava、Amitabha、Amoghasiddhi和Aksobhya),在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四方則供奉其配偶。第二層是一截鍍金的方形砌石建築,其4面繪著4雙巨眼,像征佛陀目視四方,警示世人。兩眼間的第三只眼,代表智慧,眼下似問號的,是尼泊爾文數字1,是和諧一體之意。第三層是層層遞減的13個銅制圓盤,疊呈圓錐形,表示13層天界之意,上刻佛像和圖案。第四層是像征日、月二光的兩層圓輪。第五層塔頂襯托著一個結構繁復的巨型華蓋,四周懸垂數十掛銅質透雕的華幔,每掛下懸小銅鈴。華蓋上面豎起高達數米的銅質鎦金寶頂,稱為塔剎。陽光照耀,金光閃爍,四周雲霧繚繞,背後青山圍屏,似仙山瓊閣。龐大白色半球體有鐵柵環繞,鐵柵上各掛銅鈴,黃昏時刻,教徒們繞塔祈禱,並轉動銅鈴丁當作響,增添神秘色彩。此即為“柴特亞”式佛塔,為世所罕見。所分5層中,第一層圓形、第二層方形、第三層三角形、第四層傘形及第五層螺旋形,分別代表地、氣、水、火及“生命的數理化”,在佛教中稱“四大和合”,以表示萬物的組。
傳說文殊菩薩因聞這裡有光芒四射的斯瓦揚布,即大梵天佛像,故從中國五台山前來參拜。當時加德滿都河谷為一湖泊,文殊劈山放水,化湖泊為盆地。文殊的弟子尚蒂師利原為國王,後出家皈依。尚蒂師利將熠熠閃光的大梵天佛像覆蓋起來。公元7世紀,中國唐代王玄策第三次出使尼泊爾,曾代表皇帝將極貴重的黃袍贈給斯瓦揚布佛院。
斯瓦揚布佛塔周圍密布著許多大小廟宇、經塔、神像和經輪,形成一個宏偉的佛教建築藝術結集。佛塔前是雪獅石像和巨大的啞鈴狀的銅質金剛(尼語vajra,藏語dorje),是雷電的像征,底座刻了藏歷中的動物。佛教密宗認為雷電像征著男性的力量或慈悲,鐘像征著女性的智慧。它們的歷史可上溯到17世紀中葉,是珍貴的文物。
西面有阿難陀庫蒂寺、一座高大的白塔,釋迦牟尼佛祖的舍利放在塔前的洞穴裡。每逢佛陀誕辰,就從地下將其取出,供人參拜。山坡上有文殊師利菩薩廟,岩石上並有一雙傳說是文殊留下的足印。北面有一幢建築,名“尚蒂普爾(Shantipura Building)”,意為“幽層”,是古代大乘金剛教祖尚蒂卡爾冥想悟道之處。東北角有一座噶舉派寺廟,殿內供有一尊6米高的釋迦牟尼金身塑像,1957年周恩來總理參觀佛院時曾捐款給此廟。西邊有金頂二重檐的哈裡蒂(Hariti)神廟,廟內有一尊漂亮的Hariti女神像,這位印度教女神(紐瓦麗人稱之為Ajima)還執掌著生育大權,體現了印度教和佛教在尼泊爾的完美融合。佛塔前左右各有一座高聳的印度塔式建築,分別是為阿難陀普爾寺(Anantapura Shikhara)和普拉塔普普爾寺(Pratapura Shikhara),是17世紀普拉達普•馬拉國王紀念王後阿難陀•普麗婭所建。
這裡是佛教徒的一個重要朝聖地,並以加德滿都河谷最古老的遺跡而引人注目。相傳釋迦牟尼曾親臨此地。每年佛祖誕生日時這裡都要舉行盛大的法會,屆時人頭攢動,熱鬧非凡。而在北面的Hariti神廟內有一尊漂亮的天花女神Hariti的神像,這位印度女神還掌握著生育大權。猴廟充分體現了印度教與佛教在尼泊爾的完美融合。
帕坦杜巴廣場
帕坦杜巴廣場是尼泊爾世界文化遺產之一。廣場除了古老的皇宮外,寺廟林立,是尼泊爾最令人驚嘆的“紐瓦麗式建築”的大薈萃。長方形的廣場南北長,東西短,皇宮占據了廣場的整個東部。廣場西部則密布著各式各樣的寺廟,與皇宮遙遙相望。在嗎喇王Siddhinarsingh的統治下, 帕坦的宮殿廣場達到了鼎盛時期。附近還有帕坦最主要的集市Mangal。
帕坦位於加德滿都以南5公裡的巴格馬提河畔,加德滿都谷地三大城市之一,始建於3世紀,是尼泊爾最古老的城市。整個景區像是一個露天博物館,到處是古老的建築。帕坦門票200盧比。
巴德崗杜巴廣場(Bhaktapur Durbar Square)
金門和55扇窗宮都位於王宮的西端,由彭德拉.馬拉國王於1700年左右開始興建,直到1754最後一任國王才徹底完成。
金門:又叫太陽門,是55扇窗宮的入口。顧名思義是一個金碧輝煌的門,在眾多紅色建築中,格外的醒目。金門的上方刻有四頭十臂的馬拉王室女神像。
55窗宮:建於公元1700年,牆壁以紅磚砌成,上面飾以優美的背景和雕刻圖案,還有一個帶有55個窗戶的陽台。目前55扇窗宮正在大規模修繕中,搭著腳手架,預計2008年初可重新開放。
巴德崗又叫巴克塔普爾,位於加德滿都以東14公裡,加德滿都谷地三大城市之一。巴德崗是“朝聖之城”的意思,這個城市始建於公元889年,後成為馬拉王朝的首都,是尼泊爾中世紀建築和藝術的發源地。比起加德滿都和帕坦,這裡多了一份寧靜和休閑,建議在這住上一晚。
巴德崗杜巴廣場是巴克塔普爾最大的廣場,四周全是形形色色的寺塔,令人應接不暇。這裡有長達500年馬拉王朝的王宮,包括許多各具藝術特色的宮殿、庭院、寺廟、雕像等,被譽為“中世紀尼泊爾藝術的精華和寶庫”。
帕坦杜巴廣場金寺(Golden Temple)
這座獨特的佛教寺廟位於宮殿廣場的北面。相傳這座寺廟建於12世紀,但實際上,它的最早記載是在1409年。經過繪有獅子像的走廊時,很難想像裡面的結構是如此的宏偉。
這座巨大的正方形寺廟有三層頂,建築表面鍍銅,神龕內部是釋加摩尼佛祖和觀世音菩薩的塑像。第一層樓上有釋加摩尼佛祖各種神態的塑像,以及精美的壁畫。佛祖一生的經歷被描畫在主神龕的前部。
寺廟內院三面有欄杆環繞,旁邊有過道。如果要離開過道而進入內院中心,必須除去鞋和身上所有的皮革制品。內院中央是一座小巧精致的廟,有一個裝飾華美﹑銅鈴狀的金頂。金寺是由帕坦的一個生意人出資建造的,與西藏多年的貿易往來使他成為巨富。
尼亞塔波拉塔(Nyatapola Temple)
游覽巴德崗,尼亞塔波拉廟是無論如何不能錯過的,因為它是尼泊爾最高的印度教神廟,供奉著希提拉克希米女神。神廟高達30米,要爬上五層平台的上百級階梯才能到達頂端。有趣的是在每一平台的階梯旁,都立著一對像是收“買路錢”的威嚴雕像,並依照力氣的大小由上往下排列:希提拉克希米女神、神鷹、獅子、大像、大力士。據說每層雕像的神力比下一層雕像大10倍,而大力士的神力要比凡夫俗子大10倍。瞧那碩大無比的雕像,只要有點理智的人都不應該動與之比試的念頭吧。
五十五窗宮(55Windows)
尼泊爾馬拉王朝王宮巴德岡故宮的一部分。在古都巴德岡城的中心。建於1427年。
主體宮殿是一座四層磚木結構建築,牆為暗紅色。因其上開有五十五扇黑漆檀香木雕花木窗而得名。其窗欞飾以寶石、雕花則顯示出尼泊爾中古時期精湛的木雕藝術水平。
宮內有99個庭院,還有國王寢宮、吉祥天女游樂宮等。宮正門稱為金門,高約8米,為鎏金銅鑄,上半部鑄有十手多面佛和女神群像。巴德岡故宮被譽為中世紀尼泊爾藝術的精華和寶庫,五十五窗宮是其中的經典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