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行河西走廊(3)鳴沙山感想

作者: 莫靜藝

導讀10月30號去鳴沙山和月牙泉。 敦煌的經典景點,其實並不是很想去看什麼景點之類的東西。只是想到每個地方看看,看看那裡的人,看看那裡的生活,看看那裡的一切,接受每個地方給我不同的感覺和啟發。這就是我的收獲,我的目的。這也是直接的驅動,我出行的原因。 門票是120¥,當地戶口人進去的僅僅是5¥,呵呵。我5元門票和朋友進去了。本不想騎駱駝的,但是還是 ...

10月30號去鳴沙山和月牙泉。
敦煌的經典景點,其實並不是很想去看什麼景點之類的東西。只是想到每個地方看看,看看那裡的人,看看那裡的生活,看看那裡的一切,接受每個地方給我不同的感覺和啟發。這就是我的收獲,我的目的。這也是直接的驅動,我出行的原因。

門票是120¥,當地戶口人進去的僅僅是5¥,呵呵。我5元門票和朋友進去了。本不想騎駱駝的,但是還是順從朋友的意願。商業的氣息彌漫在沙漠裡面,感覺就是不很好。以至於騎駱駝走在沙漠裡,沒有那種“帶上裝滿夢的行囊,牽一只駱駝走向風沙彌漫的遠方”的豪情。呵呵,也就那樣了。接受它的發展吧。駱駝慢慢的走,我在它背上慢慢的搖啊搖。遺忘無盡的沙漠,突然間的覺得自己迷失了。又似乎要去風沙彌漫的遠方。。。。。

沙漠裡蒸發很大,陽光刺眼的很。雖然陽光很強烈,但是還是感覺到冷,即使是中午時刻。這就是沙漠特色,我這麼想的。駱駝走到鳴沙山停下來,隨意的看看風景。其實也沒有什麼風景可看的,就是一望無盡的沙漠,還有就是看到一點綠洲的敦煌城。

最舒服的就是赤腳走在沙漠裡,甚至在沙漠中奔跑。從駱駝背上下來時,我最想的就是跑,在沙漠裡盡情的奔跑,可是呢,沙子裡面奔跑太累了,跑慢比跑快更累,跑慢了腳陷進沙裡更深。呵呵,我永遠記得這個感覺。在這個沙丘的頂峰,望著更高的那邊,就是有種欲望去看看,去達到它的制高點。在這邊沙漠望著那邊的,更遼闊的那邊,就是有種欲望去看看它那邊的那邊是什麼,去馳騁在那邊更開闊的疆域裡。可是呢,牽駝人意催促啟程了,最終這樣的欲望在駝鈴中搖碎了,呵呵。期待下一次回去吧。那時我更想做一位行者。

駱駝,繼續從鳴沙山到月牙泉的路上搖走。

月牙泉呢。可以說是沙漠裡的一個奇跡吧。大漠裡面有個彎彎月牙的湖,而且四季不干涸,是奇跡,也是大自然賦予敦煌的一塊瑰寶。它見證過敦煌的歷史,敦煌的發展,也注視過來來往往的游人,最後我在想,這月牙泉又是以怎樣的意志堅守在這片荒涼的土地裡?它又如此的孤獨,呵呵,這是一種孤獨的刻意需要麼?或許它只有以這樣的方式存活才得以至今。

這是在月牙泉邊上走一圈,說風景,那也許不算,但是它就有那樣的魅力讓每位行人趕往那裡,僅是看看沙漠中的奇跡。

借用余秋雨先生《文化苦旅》的話:“人生,好像在沙漠中行走,尤如在鳴沙山攀登,只有用自己的腳,才能走出一條新路,每當回過頭來看看自己所走過的路,看看自己留下的腳印,無論是深、是淺、規則的、不規則的,心中都會為自己留下的腳印而高興,才發現,自己竟然走了這麼長,爬了那麼高,留下了一條飄逸的波動的曲線,無論是挫折、無論是成功、無論是輝煌,無論是……,都是人生之經歷,都是人生一筆寶貴的財富,正如泰戈爾的中詩中所言:“天空不留下鳥的痕跡,但我已飛過!”足已。

可是,不管鳴沙山多麼高,沙漠之行是如何的難,人生之路如何的復雜、曲折,時間也在一分一秒的消逝,路還是要走的,你不可能只停留在你的腳下,更不可能往回走,只有認了,只有往前走,不為那山頂,不為名利、不為地位、不為金錢,只為能在人生之途上留下美麗的飄逸的曲線,不管你走到了人生的那一步,不管是輝煌、不管是平談,不管是酸、是甜、是苦、是辣,只為已耗去的生命,只為不枉此生來到了人間。這樣,你就能始終站在已走過的路的頂端,永遠的頂端,自我的頂端,未曾後退的頂端。認清人之路的之真諦,把腳底放松,與它廝魔,給浮器以寧靜、給急躁以清冽、給高蹈以平實、給粗獷以明麗、惟其這樣,人生才見靈動、世界才顯精致“

這次出行鳴沙山時間有點催促,沒有真正的領略沙漠的獨特之美。匆匆從月牙泉出來時已經是晚上5點多了。原本想看看大漠的落日,終究是留下遺憾。或許這就是給我再次赴敦煌的一個欲望和理由。

(待續)



精選遊記: 敦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