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7 星期一
在吳哥寺,除了第三層須彌台上的5座高塔,第二層台4個角各有1個,最外層圍牆還有3個,共有12座塔。12這個數字遍及吳哥寺:引道兩旁的12級台階,從第二層須彌台到第三層也是同樣的台階數,第二層圍牆12個入口等等,其用意至今不解,也許在當時12是吉利數字或在星像學上有什麼說道。可能這和北京的天壇、故宮裡處處都是9一樣,因為9對於皇帝來說就意味著江山持久,皇位穩固,權大無比。
高42米的中央主塔,塔體牆面上刻有紅色的女神Apsara像。在當年只有國王和寺廟方丈或住持才能上到這層須彌台。
塔體上的“紅臉”女神像,好像臉上塗了什麼顏料,它肯定是原有的色彩,游客誰也上不了這麼高。
姿態、表情、手勢各異的女神Apsara,宛若仙女一般。
女神的胸部和胳膊被游客摸得油光锃亮的。有學者不同意這個觀點,他們說很多浮雕在身體暴露在外的地方塗抹過什麼特殊的塗料,所以很光亮,不是游客摸的,這種說法有待考證。
從第三層須彌台上看下一層回廊中南塔門門楣上的三角牆,上面的精美浮雕。在第二層和第三層須彌台回廊中塔門的門楣上有很多精美的浮雕,值得留意欣賞,它們大部分題材取自印度兩大神化故事。
回廊外牆,門旁都刻有女神像,非常漂亮。
主塔中心的神龕,最初四面是相通的,中間供奉毗濕奴神。在改奉佛教後,中間也改奉佛像,而且互不相通。現在四面的佛像各不相同。這是一尊站立的佛像。
前面是臥佛,後面是尊站立的佛像,其它兩邊也各有一尊。
第三層須彌台上的田字形重檐回廊和一個角塔。
第三層須彌台上的邊廊與主塔連接的回廊
在最高層須彌台上逛了50分鐘,4點鐘開始往下走。這層主要是看:
1. 中央主塔和它上面的浮雕,主塔下四面門洞裡的佛像(說實話沒什麼可看的)
2. 田字形回廊和四角高塔,回廊內牆上的浮雕
3. 回廊外牆及浮雕
4. 塔門三角牆上的精美浮雕,包括往下看下層的,雕工精細,相當不錯。這部分容易被人忽略。
更多內容和照片請訪問博客:
http://***/s/articlelist_1266845234_0_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