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山勢挺拔峻秀,但馬特宏的周圍卻是滑雪者的天堂。
馬特宏峰位於瑞士與意大利的邊界附近,山高4478米,與歐洲最高峰4807米的勃朗峰(Mont Blanc)差著一頭,也不及瑞士境內最高峰4634米的玫瑰峰(Monte Rosa),但它卻無可爭議地成為所有瑞士人心目中的聖地。這主要是由於它與周圍山勢的相對高差巨大,在群峰中顯得高貴而孤傲。澤爾馬特鎮上有一位活到104歲的老人,一生中曾經500余次登頂馬特宏,是全瑞士崇拜的牛人和英雄。而對於我們這樣的凡夫俗子,所謂登頂,其實不過是坐著纜車上到海拔3883米的馬特宏冰雪天堂(Matterhorn glacier paradise)上,坐在第一排看山景而已。
上馬特宏峰全程都是纜車,窮游的俠士們都建議大家從澤爾馬特乘坐循環上下的六人座小車廂,到Furi則必須換乘載重百余人但班次稀疏的大車廂。但事實上,2009年瑞士已經修通了從Furi經Schwarzsee直至Trockener Steg的循環纜車全線,大家可以舒舒服服地翹著二郎腿一路坐到懸崖險峻的2939米Trockener Steg站再去擠最後一程的大纜車上冰川天堂。
與我和LP一同坐纜車上山的是三位意大利裔中年人,其中那位男士相當健談且英語流利。他告訴我們,我們這一周七日天天艷陽高照萬裡無雲可不是瑞士應當應份的,那可需要十來年也不見得能有一回的好運氣。所以這些天來所有瑞士人都扛著家裡的滑雪板跑上各處雪山來過癮了。我借勢請教他在雪山上天天見到的那些各色細杆的含義,才知道這裡的雪道分為四級,藍道是初級,紅道是中級,黑道是高級,而黃黑間條杆標示的是所謂的野道,也就是極限高手們玩的驚險線路。恕我多句嘴,據本人目測,紅道就往往是依懸崖或山脊鋪道,時時刻刻有“高台跳雪”的危險了。我接著問了一個很愚蠢的問題,那麼是否有某種測試或標准來衡量誰能夠玩什麼級別的雪道呢?老者笑應,當然沒有,一切都是滑雪者自己判斷的。如果你高估自己,那麼也很簡單,你一輩子就只有這麼一次了(If you overestimate yourself, then you just do it once in your life)。很直白,很瑞士。
馬特宏冰雪天堂與之前到過的幾處峰頂大同小異,一樣冰川洞窟,一樣有山頂餐廳。由於腹中飢餓,我們在餐廳找到一個臨窗的桌子,又急切地坐下來吃雪景大餐了。待後來下到Trockener Steg我們才後悔不已:那裡的冰雪餐廳擁有巨大的山景平台,像當日陽光普照的天氣,室外雪地的溫度是零上八九度,坐在平台上,小風吹著,小酒喝著,馬特宏峰全貌就在眼前,後來者千萬千萬不可錯過。
下山時候尚早,LP再次根據那本瑞士游寶書給出了英明的指示,下午去雪山那邊的薩斯費村。車行輾轉,待郵政巴士在薩斯費終點站停穩已是五點多,落日余輝尚在山峰最高處的雪頂上強留不去。
村子棲在連綿雪嶺的山腰處,依坡展開的酒店、民宅和商鋪給這個雪村增添了層次感。天色已晚,車站中走出的多是來此投宿的旅人,像我們這樣雙手插兜兒背包閑逛的很少。此地地價看來遠遜魔都,每家店面都寬敞明亮得很,臨街的櫥窗擦拭得透明光亮,透出裡面燈光下溫暖的陳設和友善的店員。
在瑞士每次誤車都有著絕對值得的理由。一直未能給自己淘到什麼東西的我居然在這個小村子裡選到了一件可心的物件。尤其難得的是,滿瑞士都不講價,這家店居然因為十周年店慶而破例開了九折。緣分哪。我簡直為LP的英明神武五體投地。
誤點無非就是多等一小時而已,我們干脆將本就不大的小村前後走了個遍。靠近村口的地方是數家奢華寧靜的小酒店,或老或少的客人散坐各桌竊竊私語;而村子深處則是酒吧街,那番光怪陸離的喧鬧並不是瑞士的風格,顯然是為精力旺盛的各國青年置備的。無論是規劃或是自然形成的結果,我所驚奇的是那種截然而干脆的分野,似乎街上有一道看不見的門,這一邊是喧囂難抑,那一邊是萬籟俱寂。山谷裡的盞盞燈火和天空中的點點星光互為鏡像,我就漫步在這亮鬧而暗靜的小村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