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7 星期一
從吳哥寺坐Tuktuk 7、8分鐘就到了巴肯山入口,還沒下車就讓我著實吃了一驚,道路上橫七豎八地停了一大片tuktuk,路旁的停車場也已停滿各式各樣的大轎車。下車後跟著人群向山上移動,不寬的土路上擠滿了人,感覺全暹粒的游客都跑這兒來了,那陣勢真像北京春節的地壇廟會。上山的路是一條5、6米寬的盤山土路,兩旁是雜草樹木,原來巴肯山比較陡的石階路因破損嚴重被封住了,游客只得沿著這條土路上下山。人們急匆匆地向前趕著,都希望早點上山占個好位置,雖然巴肯山只有區區70米高,但走起來仍覺得好遙遠。
巴肯山(寺)(Phnom Bakheng)是耶輸跋摩一世(Yashovarman I,公元889-910年在位)建造的供奉濕婆(Shiva)的國寺,他將當時的都城從暹粒河旁的羅洛士(Roluos)遷移至此,並起名為“耶輸陀羅補羅”(Yasodharapura),意思是“授予榮耀的王者”(Lord of Who Bestows Glory”。這個都城依山(就是個小山丘)而建,比後來的吳哥王城還要大,山丘上的國寺是模仿早於20年建在羅洛士的巴孔寺(Bakong)建造的,被命名為“Yasodharesvara”,意思是“承擔榮耀的王者”(Lord of Who Bears Glory”。
巴肯寺是一個正方形須彌台式金字塔形建築,寺的外圍有44座磚塔環繞,分別以2、3、4座塔為一組。之上的五層須彌台,每層的四個角和四邊樓梯兩側各有一座小塔,共12座,5層有60座。每座塔有四層,塔頂有個蓮花寶座,塔內只有一個朝東的門。五層須彌台的最底一層有76米見方,往上逐層減小,最上一層為47米,五層台基總高13米。在第五層上還有個31米見方,1.5米高的石台(就是第六層),上有呈五點梅花陣勢排列的5座高塔,中央的最高塔供奉濕婆神的林伽(Linga,男性生殖器)。巴肯寺除中央最高塔外總共有108座塔,在印度教中這是個神聖而特別的數字。
現在,除了沒塔頂的中央主塔內部用木頭支撐還部分保存外,東北塔、東南塔已經倒塌,西北塔、西南塔干脆就沒了。據說很多石頭是在16世紀時被搬走用以建造一尊坐佛。
巴肯寺的建造也有它更深的寓意:
7層台基:代表七重天,中央的高塔代表須彌山,即印度教中宇宙的中心。(我只看到6層台基)
108塔:代表四個月相(新月、上弦月、滿月、下弦月),每個月相相隔27天,即月亮繞地球一圈所需時間。
60塔:五層共60小塔,每層12座,代表木星圍繞太陽12年轉一圈,經過了所有十二天宮。
33塔:無論從哪面的中軸線上看巴肯寺,都只能看到第二到第七層上的33座塔,它代表了須彌山上眾神的數目。
拐過一道彎,人群好像忽然被什麼東西攔住,急停了下來,抬頭向前張望,一個高而陡的台階出現在眼前,就是那個高13米(有4層樓那麼高)的5層須彌台。最前面的游客得手腳並用才能上去。這是土路正前方(東邊)等待爬台階的人,隊伍前面的人爬得很慢,後面的人又急著想往上爬,曾經一度發生過混亂。
最後,我們繞到正方形台階的北邊,那裡擁堵情況明顯好多了,人沒那麼多。爬上來看到第六層台基上朝西的方向已經坐滿了人,連第五層台基朝西方向都已站滿了人,我們只得隨便找了個地方坐著休息。此時才5點半,離太陽下山至少還有半小時。
巴肯山西南方的吳哥寺。巴肯山比吳哥寺最高的中央高塔還要高些。再往東南是洞裡薩湖(Tonle Sap),天氣不好,看不見。
隨著時間一分一秒的流過,太陽也慢慢西斜,石台上的人也越聚越多,都在靜候著那一時刻。
太陽在離地面還有一段距離時就鑽進雲層中,和昨天在洞裡薩湖的日落一樣,不完美的謝幕了。此時還不到6點。
高台上的游客也開始陸續離去,准備回到暹粒城。我感覺來這兒的游客就像一群螞蟻,凌晨帶著睡意、期待和興奮從城裡移到吳哥寺前看日出;白天全部分散活動,四處“覓食”;傍晚又重新帶著期待移到巴肯山來看日落;晚上拖著疲憊和飢餓的身體殺到暹粒城的各個飯館、酒吧,美美吃上一頓;最後回到酒店倒頭便睡。天天如此,周而復始,樂此不疲。
人走得差不多了,我們也開始動身往回走。太陽下山後天黑得很快,下到山口找到我們的司機時,天已完全黑了下來。20分鐘後,他把我們送到了酒吧街。
酒吧街上的飯館開始上人了,露天的座位最受歡迎。這是緊鄰紅鋼琴餐廳(Red Piano)的Khmer Family Restaurant。我們先在街上走了一圈,看看哪家比較好。
這是我們中午來吃的飯館-Cambodian Soup Restaurant,味道一般,上菜較慢。
酒吧街街口的Angkor Palm,攻略上說他家的套餐不錯。
最後選了這家Khmer House Restaurant,離中午那家不遠。
飯館的菜單,每份菜大都是3美元,含米飯。
與酒吧街平行的小巷子裡藏著不少舒適、安靜的小飯館
吃完飯後去攻略上提到過的藍色南瓜(The Blue Pumpkin)面包房買第二天的早餐,到這兒時剛好8點,部分面包半價,買了幾個當早點。面包味道一般,沒有攻略上說的那麼誘人,和北京京客隆超市裡賣的味道差不多,不過在這裡能買到這樣的面包算是很不錯了。最後溜溜達達回到酒店,結束了一天的奔波。
攻略:
1.巴肯山殘缺不全的中央高塔的四個門兩邊刻有身著褶皺衣服的女神浮雕,值得留意。
2.最高層台基上的林伽
3.在巴肯山最高層台基的西南角可以遠眺吳哥寺,日落前可以圍著四周轉一圈,看看日落前的吳哥寺和吳哥王城。
4.暹粒城酒吧街盡頭馬路上的“藍色南瓜”面包房每晚8點後部分面包半價。
更過內容和照片請訪問博客:
http://***/s/articlelist_1266845234_0_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