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兒有大片的珊瑚礁植群、一望無際的草原,而熱帶雨林、石灰岩洞、斷崖、湖泊、裂岩等多變的景觀,見證恆春百萬年來的地殼運動史。
恆春是候鳥的重要驛站,入秋,赤腹鷹過境,以每年五、六萬只的數量穿越恆春天空,數量居全球之冠,群鷹飛翔的畫面,極為壯觀。
現在,恆春的四個古城門,是台灣目前保留最完整的城門,恆春人習慣以城門來區分鎮內、鎮外。慢慢的,有更多的學校開始教起月琴,「思想起」、「四季春」、「平埔調」、「牛母伴」,一曲曲唱起了恆春調。
澎湖群島擁有廣闊的潮間帶,退潮時可增加三十七平方公裡的土地,相當於澎湖四分之一面積。其中最寬闊的潮間帶,就在白沙鄉。
最北端的白沙鄉,其實是由七個有人島、二十一個無人島所組成。最大的白沙本島,西邊、南邊有跨海大橋與西嶼、湖西兩鄉相接。退潮時,一大片淺海,可以從這個島,走到那個島。
內海是豐富多樣的潮間帶,白沙鄉還有外海,從吉貝、險礁到鳥嶼,一片白閃閃的珊瑚貝殼沙,媲美世界級的景像,吸引無數弄潮、浮潛的人們。
這些沙洲由海水挾帶沙、珊瑚枝、貝殼碎屑堆積而成,依潮汐、風向,隨時改變形狀,當地人又稱「浪蕩洲」。
這裡也是極好的漁場,澎湖人稱「北淺」。夏季產丁香、小管、臭肉溫,冬季則產鰆魚。赤崁村即是全澎湖捕丁香魚最大、最有名的地方。
澎湖人夢中的共同記憶,永遠脫離不了對海的依戀,黑暗、溫暖而香甜。
澎湖縣大大小小共六十四座島嶼,像一盤碎落海上的翡翠。海岸線居全國之冠,長達三百余公裡。處處皆漁村,處處有漁港;海,無所不在。
走在馬公市街上,隨處信步走十分鐘,都可看到藍天碧海。港口邊不分晝夜永遠有人佇留垂釣,輪船汽笛長鳴,海風中的鹹味,化為玻璃上細細的結晶。彷佛整塊陸地都是海洋的延伸。
馬公市也具備雙重性格,既有南國小城的悠閑浪漫,也有海邊漁村的天然美景。
馬公灣是一片珊瑚礁淺灣,水下是瑰麗的秘密花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