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我像風一樣來,又像風一樣去

作者: ciai1215

導讀成都,我像風一樣來,又像風一樣去 (成都呼吸峰會,風風火火之余,偷閑在成都的犄角旮旯) 第一部分:成都的流水帳(3.4-3.6) D1:11:20與MU5405航班一起飛,14:30抵達成都,在世紀城洲際天堂大酒店安置好行李,旋即簡裝去望江樓和洛帶古鎮,晚餐在臨近春熙路的孔亮火鍋店。 D2:上午參加高峰會議,午間,在人民公園的鶴鳴茶館嘬茗,午後寬窄巷子,並在寬巷子29號的 ...

成都,我像風一樣來,又像風一樣去

(成都呼吸峰會,風風火火之余,偷閑在成都的犄角旮旯)

第一部分:成都的流水帳(3.4-3.6)

D1:11:20與MU5405航班一起飛,14:30抵達成都,在世紀城洲際天堂大酒店安置好行李,旋即簡裝去望江樓和洛帶古鎮,晚餐在臨近春熙路的孔亮火鍋店。

D2:上午參加高峰會議,午間,在人民公園的鶴鳴茶館嘬茗,午後寬窄巷子,並在寬巷子29號的蘭亭敘品川菜,晚些時候上順興老茶館,不想被婚宴包場了。取道文殊院,再轉春熙路,在星巴克王府井店要了大杯拿鐵,休息時也不忘地圖上的索驥,晚餐在龍抄手總店。

D3:一早到華西壩,被出租司機狠斬一刀,洲際酒店到華西壩竟要¥34。隨後是金沙遺址博物館。中午閑在寬巷子4號寬坐品嘗火鍋。以後就步行至古琴台、蜀風雅韻、百花潭公園,15:20趕到雙流機場,搭乘CA4501航班,於19:20回到上海。

第二部分:成都散記

天府成都絕少天災,就是臨近成都的大震(1933年的疊溪以及2008年的汶川),也奈何不了成都,但成都卻多人禍,最近的一次人禍就是張獻忠屠川,造成四川十室九空,以後就有了“湖廣填四川”的故事。

洛帶古鎮和寬窄巷子的小城大事

歷史沿革:最早的洛帶鎮,稱之甄子場,位於成都東郊外,四百多年前,一群群客家人背井離鄉,隨著移民大潮從沿海地區遷徙於此,之後,洛帶鎮逐漸發展成為我國西部客家人最為集中的小鎮,又被稱“西部客家第一鎮”。場鎮老街以清代建築風格為主,一兩層坡頂的民居簡屋,少有高牆深院。官府高規格歇山式的五鳳樓僅是特制。鎮上的湖廣、江西、廣東、川北四大會館,串聯了來自各地的客家族群。光緒六年修建的字庫塔、萬壽宮、四方塔傳為這裡的舊跡。

成都市中心的寬窄巷子,實為兩條平行的尋常小巷,因小巷的一寬一窄,被冠於寬巷子、窄巷子,其歷史較之洛帶鎮,僅百余年,最早的寬窄巷子是旗人的地盤,寬巷子為鑲紅旗麋集,而窄巷子成正紅旗天下。寬窄巷子曾經改名興仁胡同和太平胡同,但最終不敵舊俗,作罷。巷子兩旁多是北方四合民居式樣,四圍高牆,零星有公館、小洋樓點綴。近年寬窄巷子的起興,緣於2004年的成都舊城改建,寬巷暖烘烘,窄巷水凼凼,從此華麗轉身成為時尚潮人的領地。曾經引領寬窄巷子的龍堂客棧,逐漸歸於沉寂。

衣食住行:在洛帶古鎮行走,有一種自在的快意,不用忙著應付街旁店鋪的殷勤,也不用顧及平日常見的比肩繼踵游人,只要循著玉帶似的寬街,徑直地走,堅實石板會默默地伴隨,默默地承受,而並不在乎俗人的我以及貴人的你。兩邊的上街沿,以及街道一側的導流明渠,間或讓我有了行攝的衝動。店鋪也可以算是鱗次櫛比,只是臨近傍晚,不少店鋪已上了門板打烊了,其中包括那家著名的客家傷心涼粉店。

一碗涼皮,幾塊臭豆干,¥10搞定,毛婆婆涼粉的那個辣,那個麻,起先緊緊粘貼在我的味蕾上跳舞,接著自虐自殘般的下咽,最終異化成神奇的甜,濃郁的香。呵呵,蠻橫囂張的口感,一二個回合,我實實在在被成都了。世人有誤,常詬病川人不懂吃,食有五味,酸甜苦鹹辣,辣不過其中之一,卻溺於其中。但真的若是五味雜陳,也不見得是什麼好味道!川人真正是將辣味做絕,做到極致!

初到寬窄巷子,感覺是種新鮮,巷子裡的店堂,修葺一新,舊時裡弄磚牆的面子已打磨成青黛色的現代時髦樣式,只是裡子陳列著並不高仿的古董。顧盼之後,倒喜歡起店堂的名字,參差著數來:正旗府、寬巷子、寬坐、可居、聽香、愷廬、旅人郵亭、花間、子非、不二、龍堂客棧、滴意、九一堂,其中最文化的要數成都畫院和見山書局,見山書局據說是蔡康永的最愛,有全本的凱魯亞克《在路上》,沒有猶豫,買了;有探微成都的《尋城記》,稍有躊躇,也買了!上述均是寬巷子的標志。胡裡、上席、琉璃會、白夜、點醉、品德、裡外院、盡膳,當然還有傍大款的黛堡嘉萊和星巴克,順理成章成為窄巷子的名片。大妙、味典、荷歡、市井生活、地潤,則是屬於井巷子的。店堂大多匆匆著張揚著,偶爾也會有櫻花般的低調,虛門深藏了暗香,我淺笑著,真心希望資本原始積累過後,店堂的大多,數錢之余,骨子裡能滲透出一種從容,一種淡定。

在寬窄巷子,曾品嘗過川菜,也品嘗過火鍋。那天的午後,寬巷子29號的蘭亭敘,趁著服務生的慵困,坐在四合院內的餐台,要了宮保雞丁、西芹百合,一杯有點酸的虎牌啤酒,揮霍了一大段綿軟的時光,來了不想走的慢生活,時間的消費總歸奢侈,匆匆太匆匆,加上周遭的嘈雜,美味的誘惑,思想的搖落歸零終成奢望,最後的花費¥111,心疼著吶!接下來一天的中午,在寬坐,坐享著成都火鍋的熾烈,只是口味過於遷就迎合異地的商旅客了。窗外不時有待嫁新娘在對門寬巷子取景,讓窗裡的我留作風景了。終了,要了帳單,香油碟¥8,小葉嫩茼蒿¥18,秘制鮮蝦方¥44(半例),寬坐嫩牛肉¥48,松茸¥64(半例),老豆腐¥12,紅鍋¥68,青島純生¥16,茶位費¥5,送了水果盆以及瓜子零食,總計¥283,老板可能是在提防刁民,在帳單上蓋了“發票已開”的圖章。

望江樓和古琴台,時光倒流一千年

曾幾番游歷蓉城,卻總是與望江樓失之交臂,這次在做攻略時,特將其列為至要。望江樓位於成都東門外錦江南岸一片茂林修竹之中,園林區免費開放,但將主要建築崇麗閣(望江樓)、濯錦樓、浣箋亭、五雲仙館、流杯池和泉香榭等,辟為文物保護區,不花費¥20,不得逾越。望江樓是前朝三代為紀念唐代女詩人薛濤先後籌建。

杯酒送征帆,對楊柳樓台,幾人同唱陽關曲?錦箋傳妙制,過批杷門巷,千載猶稱女校書。一個批杷門巷走來的薛濤,生前身後贏得幾多清流名士的酬和詠唱,自然與薛濤花痴般愛竹有關。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清流大隱,多以篁竹自娛,比如竹林七賢,修竹有高致,涼花多淨心。明清以後,歲寒三友四君子,松梅蘭竹,儼然成為避世文人士大夫的孤山野鶴和心靈寄托。一節復一節,千枝攢萬葉,我自不開花,免撩蜂與蝶,咬定青山難得糊塗的鄭板橋,其精神世界莫過於此!春天春雨時,那鑒雪霜姿。眾類亦雲茂,虛心能自持。多留晉賢醉,早伴舜妃悲。晚歲君能賞,蒼蒼勁節奇。薛濤詠竹詩,言志詠物,少有脂粉,或多或少激發起後人的共鳴。俗人八卦,茶前飯後,更易想著薛濤元縝巫山雲雨才子佳人般的緋聞傳奇。

不會是浮雲,不會是傳說,建於光緒十五年,取義於晉代文學家左思的《蜀都賦》中“既麗且崇,實號成都”的崇麗閣,也就是俗稱的“望江樓”,以39米的高度,歷經百年,矗立在錦江右岸,誓言無聲,擔當著薛校書的陪襯。

沿錦江江堤走上一段,不經意之間,歷史已逾過千余年,翠竹掩映中的望江樓,不會僅僅只醉心於成都的絕勝春色吧?

從望江樓到古琴台,時光又倒流了千余年,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經典愛情故事,就發生在古琴台。 “鳳求凰” 的主題雕塑,司馬相如醉心彈箏,卓文君聞聲起舞,這千年的漫漫情愛之路,讓當下的人們流連難返。當愛情歸於現實,當壚沽酒則成為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生活的常態。

我記錄了司馬相如與卓文君千年之前難以考證的對白:

鳳兮鳳兮歸故鄉,遨游四海求其凰。時未遇兮無所將,何悟今兮升斯堂!有艷淑女在閨房,室邇人遐毒我腸。 何緣交頸為鴛鴦,胡頡頏兮共翱翔!凰兮凰兮從我棲,得托孳尾永為妃。交情通意心和諧,中夜相從知者誰?雙翼俱起翻高飛,無感我思使余悲。 ——司馬相如

一別之後,兩地相思,說的是三四月,卻誰知是五六年。七弦琴無心彈,八行書無可傳,九連環從中折斷。十裡長亭望眼欲穿。百般怨,千般念,萬般無奈把郎怨。萬語千言道不盡,百無聊賴十憑欄。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圓人不圓。七月半燒香秉燭問蒼天,六月伏天人人搖扇我心寒,五月榴花如火偏遇陣陣冷雨澆花端,四月枇杷黃,我欲對鏡心意亂,三月桃花隨流水,二月風箏線兒斷。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為女來我為男。 ——卓文君

古琴台還有蜀風雅韻,據說這是四川僅存的川劇演員會館,川劇的歷史悠久,在清初“湖廣填四川”後,川劇出現了由昆曲、高腔、胡琴、彈戲和燈戲五種不同的聲腔雜陳,這就是“五腔共和”。我的慢生活閑時間都讓那巷子裡的寬坐占去了,只能走過路過了。
金沙遺址博物館,古代成都沉默已久的驚天大爆發

具有二千五百年歷史的成都,因為有了金沙遺址的發現,其文明史又上溯了千余年!並與廣漢三星堆文明相串聯,而不致出現斷代的困惑。

2001年,3000多年前的金沙帶著一個燦爛古蜀文明的榮光驚世現身,因為沒有文字史料的記載,金沙遺址中數以千計的精妙文物帶著一個又一個離奇的謎展現到世人面前。

金沙遺址博物館是為保護、研究、展示金沙遺址及出土文物而設立的主題公園式博物館,總建築面積約35000平方米,由遺跡館、陳列館、文物保護中心、園林區等部分組成。

我從博物館的東大門進入,參觀了其中的遺跡館和陳列館。

遺跡館展現的是古蜀時期一處專用的濱河祭祀場所,在這裡,考古發掘工作尚未結束,黃土中掩埋著無數曠世珍寶,游客可以近距離實地觀看考古發掘的過程,感受古蜀國祭祀活動的頻繁和宏大。遺址年代大致在商代晚期至春秋早期(約公元前1200—公元前650),商代晚期至西周中期是它最繁盛的時期,這一時期金沙應是古蜀國的都城所在地。它與成都平原的史前古城址群、三星堆遺址、戰國船棺墓葬共同構建了古蜀文明發展演進的四個不同階段。

知識小貼士:考古學是調查、發掘、分析和研究與過去人類行為及生活有關的物質遺存的一門科學,其目的在於認識人類歷史和文化發展的過程及其規律。前期准備包括查閱資料、配置工具(洛陽鏟之類)、現場調查。發掘工作展開,需要選點布方、開始發掘、劃分地層、拍照測量、登記繪圖、提取遺物、取樣、篩選、浮選、撰寫發掘日記。整理工作涵蓋器物清洗、器物修復、技術保護、室內繪圖拓片、整理研究、撰寫發掘報告和科研論文。考古學有史前考古、歷史考古、航空遙感考古、水下考古、美術考古、宗教考古、環境考古、沙漠考古等門類。考古學斷代方法有:文字、地層早晚關系、器物型式變化、自然科學手段諸如碳十四法、樹木年輪法、熱釋光法、古地磁法、鈾系法、鉀-氬法、氨基酸外消旋法等。

遺跡館的第8號遺跡,平面呈圓形,面積約2平方米,坑內填土中伴有大量硃砂,遺物分五層擺放。出土文物345件,金面具是目前在中國發現的同時期保存最完整、體量最大的金面具,年代商代晚期到西周早期。

第6號遺跡,平面形狀為不規則長方形,面積達20平方米,器物分三層放置,出土文物297件,出土的雙色大玉璧、陽刻昆蟲紋玉牌是難得的文物精品,年代西周早中期。

一號坑,是金沙遺址祭祀區目前為止發現的形狀最規整、埋藏文物最集中的祭祀遺存,因保護像牙需要,現回填,原地保護。年代商代晚期到西周早期。

第19號遺跡,發現時已遭破壞,出土文物20件,其中以跪坐石人像、石虎、石蛇、石璧最為重要,尤其是跪坐石人像與石虎出土時並置一處,虎口正對著石人的胸膛,其意義有待闡釋。年代商晚期。

還有第11號遺跡、第14號遺跡、第10號遺跡、第2號遺跡、第62號遺跡,等等,都有大量文物出土。遺跡館還標注了重要文物金冠帶出土地、太陽神鳥出土地、金面具出土地。

館內不時有工作人員為遺址土層灑水保護。

出遺跡館不遠,過摸底河就是陳列館:共有地下一層和地上三層,分遠古家園、王都剪影、天地不絕、千載遺珍和解讀金沙五個展廳集中展現了金沙時期古蜀先民的生活、生產及其造型奇絕、工藝精湛的器物,另外還有古蜀文明發生、發展、演變的歷史知識的系統介紹。

我用相機記錄了古代成都千載遺珍的驚艷:有領玉璧、凹刃玉鑿、玉斧、人形銅器、金冠帶、金面具、石虎、跪坐石人像、十節玉琮、獸面紋玉鉞、肩扛像牙人形紋玉璋、玉圭、玉戈、太陽神鳥金飾。

成都金沙給予我驚世一瞥。

華西壩,古老中國,科學的東南西北風

華西壩之於成都猶如清華園、未名湖之於北京。前身華西協和大學,由英美加三國基督教會的五個教會,用返還的“庚子賠款”籌建,那個時代可以說是文化交流、文化扶貧,但主權缺失下不對等的文化交流,只能看作是變相的文化侵略。華西壩的黃金時期,出現在抗戰時期,同屬教會學堂的金陵大學、齊魯大學、金陵女子文理學院、燕京大學和華西協和大學五所大學彙集華西壩聯合辦學。一時間,國內眾多著名教授學者雲集華西壩,如錢穆、顧頡剛、呂叔湘、許壽裳、許中舒、陳寅恪、蒙文通、劉承釗、周如松、張銓等。1942年11月華西協和大學文化院院長羅忠恕發起成立了“東西方文化學社”,中國學者紛紛參加,而英國牛津大學、劍橋大學的諸多學者也參與其中。愛因斯坦、泰戈爾、羅素、杜威、普朗克等均是參與者。1952成為四川醫科大學(華西醫科大學)。

進入人民南路已裁剪到第三段的華西壩,迎面是“華西協和大學校”的中式門樓,旁邊的圍欄早已成為現代。

不遠處就是華西壩老建築——第四教學樓,1920年由加拿大英美會捐建,原名合德堂,其建築的中部,高聳著一座六層塔樓。我行走中思想著上海聖約翰的廣慈。

直走一段,右拐,過單環橋,再過三環橋,到底,是華西壩地標性建築——鐘樓,中式塔樓,西式大鐘,入鄉隨俗本土化設計,頗具匠心。鐘樓前有一彎月池,遍植荷花,四周參天銀杏,輔以翠竹點綴,這是華西壩的舊景鐘樓曉月,當下的我看到的只是清淤的現場,有點遺憾。早起的奮發學子,在池邊背誦著醫學的聖經。

就在鐘樓的兩邊,可以看到兩幢極其相似的建築,第六教學樓和第十教學樓,微觀之下還是有少許差別,比如飛檐上飛馬的輪廓以及神獸的形態。建於1920年的萬德堂(現第六教學樓)被譽為華西壩上最具生命活力的建築。據介紹,初建成時位於華西大學西部,即今人民南路上。1960年因成都市人民南路工程建設所需,萬德堂從原址遷建到現大學東區,一磚一瓦,均按原貌重建,使得這座精美的樓房保存下來。為了風格協調統一,上世紀90年代萬德堂旁邊又建起了外觀與其大致相同的第十教學樓。

引一段大家的評說:梁思成先生在《中國建築史》中,曾以華西壩上的老建築作為外國建築設計師以中國建築樣式應用於近代建築的重要代表:歐美建築師之在華者已漸著意我國固有建築之美德,而開始以中國建築之部分應用於近代建築,如北京協和醫學院,燕京大學、南京金陵大學,成都華西大學,皆其重要者也。然而此數處建築中,頗呈露出其設計人對於我國建築之缺乏了解,如協和醫學院與華西大學,僅以洋房而冠以中式屋頂而已。

新圖書館前,粉紅色的櫻花,就綻放在成都的春天裡。

由地下通道走進華西壩的西校區,在華西公共衛生學院“卓越、為民”的院訓前,瞻仰了“初級衛生保健”的首倡者陳志潛教授。正言那些庸俗的經濟學家們,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政績與民生)的天平上,永遠是社會效益(民生)至上。

華西壩也有他的痛,華西協和大學事務樓,也就是懷德堂,華西壩標志性建築,2009.7.25日,毀於火災,還算幸運,火災沒有蔓延,華西壩不致走得太過遙遠。

茶與咖啡,東毒西邪般的嗜好

成都最早的公園——人民公園,有“辛亥秋保路死事紀念碑”,最富聲名的當屬茶室,鶴鳴茶館為其中之一。成都的茶館大多和寺廟孿生,就此來印證儒、道、釋的出世入世說,但鶴鳴茶館是個例外。

午間時分,鶴鳴茶館,竹靠椅,小方桌,蓋碗茶,程序化地由著茶博士泡上一杯竹葉青,細細嘬茗,清風謂之拂面,綠水呼之洗塵,旗槍乎?雀舌乎?明前茶?雨前茶?呵呵,真的不在乎!為名忙,為利忙,忙裡偷閑,且喝一杯茶去; 勞心苦,勞力苦,苦中作樂,再倒一碗酒來!

在座的茶客,有吃茶點零食的,有讀書看報的,有下棋摸牌的,有插科打諢的,有翹著二郎腿,半躺半坐的,有淨心閉目,享受掏耳樂趣的。一個小半仙,往來穿梭於茶客之間,比劃著並不靠譜的算命。

茶館有幅楹聯:融三教以成茶道,極高明而德中庸。入世出世,有如權術,無處不在,官人深得其妙:入世重人事,出世重天道;入世講文飾,出世求自然;入世剛健有為,出世卑微守拙;入世強調個人對家國的責任,出世醉心於個人對社會的超脫。倡導入世出世的儒、道、釋,已將其演繹為一種文化,植根於中國國民性之中。

出世入世的最高境界非範仲淹的“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莫屬,範仲淹是孤獨的,在現今的社會,有幾人得其真味與之同歸?

園中矗立有“辛亥秋保路死事紀念碑”,視作孑民於家國的責任。

知識小貼士:保路運動又稱鐵路風潮。1910年,英法德美四國銀行團逼清政府訂立借款修路合同。1911年5月9 日,清廷在郵傳大臣盛宣懷的策動下,宣布“鐵路國有”政策,將已歸商辦的川漢、粵漢鐵路收歸國有。四川修築鐵路的股金,不僅來自紳士、商人、地主,還有農民,而且農民購買的股份占很大比例。清政府頒布 “鐵路國有”政策以後,由於拒不歸還四川的股金。因此招致了四川各階層,尤其是廣大城鄉勞動人民的反對,從而掀起了轟轟烈烈的保路運動。

春熙路北首的星巴克王府井店,千店一面中規中矩的格式化,如同其間售賣的咖啡,就一個味了!要了大杯拿鐵,坐著休息,由著咖啡慢慢冷卻,也不肯忘了地圖上的索驥。

成都的燈影人物,性格從中而來?

從洛帶古鎮回來的219路公交車上,兩農民到站點稍一遲疑,車已停在半裡開外的野地,沒有臉紅,沒有爭吵,兩農民下車,我見到的是成都農民的憨厚。

行走在成都中心街區,滿街跑的汽車,許多視紅綠燈為擺設,這裡的人們也太有個性,太有自由度了。

在華西壩的西校區,兩MM見面,一個騎車,一個步行,騎車的要載步行的,步行的不允,騎車的加快了車速,步行的又不允,嚷嚷著你干嗎飛呀!有點清口幽默。

寬窄巷子半掩的店門,以及空蕩蕩的店堂,伙計卻只讓你訂座,不讓你就座,是不是有那麼點狡黠。

出租司機與你山南海北,臨下車時讓你見識一張高額車價單,有點邪門。

地鐵上,一老婦像熟人似的逗弄襁褓中的小孩,感覺熱熱的、暖暖的。

成都的許多街道,就如人民南路,竟分成一段、二段的,如果道路足夠長,不知要剁成幾段,也太生猛了。

在去金沙遺址博物館的出租車上,認識了一個叫馮光智的普通駕駛員,記了他的話:我的快樂,就是盡我所能幫助他人;我的心願,就是讓更多人加入愛心隊伍;我,是文明的一份子。呵呵,因為有你,成都更美好!

結語,對成都說句話

成都,其實不想走,其實我想留,留下來陪你每個春夏秋冬。(那周華健肯定是來過成都的)

2011-3-15


精選遊記: 成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