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北游記(1)—桂林、靈渠

作者: lvyou

導讀多年以來,暑期游的目的地主要在北方,原因很簡單,氣候舒適的考慮。今年的出游目標選在廣西,原因也很簡單,以靈山秀水聞名於世的桂林,夏天游最為適宜。大約五六年前就曾做過桂林功課,現在重新來過,駕輕就熟。桂林攻略之易做,可能是所有目的地之最,因為網上游記不計其數。本次線路很簡單:桂林一地,輻射周邊。起初還打算順路去桂南,例如南寧的德天大 ...

多年以來,暑期游的目的地主要在北方,原因很簡單,氣候舒適的考慮。今年的出游目標選在廣西,原因也很簡單,以靈山秀水聞名於世的桂林,夏天游最為適宜。大約五六年前就曾做過桂林功課,現在重新來過,駕輕就熟。桂林攻略之易做,可能是所有目的地之最,因為網上游記不計其數。本次線路很簡單:桂林一地,輻射周邊。起初還打算順路去桂南,例如南寧的德天大瀑布,但算算時間有些緊,就留待下一次了。

確定游程後,便開始關注桂林的天氣,自6月中旬以來,那邊幾乎每天下雨,有幾天還是大暴雨,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下旬,總讓人心懸著。後聽一位曾在桂林上學的朋友說,進入7月後雨季基本就結束了,於是放心訂票訂房。

D1 7.9 下午北京-桂林,像鼻山公園、正陽路步行街

兒子一早去了學校參加結業式,等儀式結束後,開車接上他直接趕往機場。11:55的航班,晚點40分鐘到達。預定的桂林貴客0773酒店有免費接機服務,可是車子調度不開,我們便被安排乘出租車進市區(酒店付費)。機場高速正在施工,一年前的游記中就是這麼說的,看樣子這條路修了不下兩年了,真比建高鐵還費勁。桂林山水甲天下,一路上盡是喀斯特地貌,美景已初露端倪。接近市區,司機大姐繞道臨桂縣城,省去了10元過路費。

16:30到達賓館。貴客0773位於文明路上,不但名字好記(桂林電話區號),而且位置不錯,旁邊就是像山公園,離正陽路步行街也不很遠,只是親子房間稍貴(380元)。兒子現在已是“大塊頭”,大人再沒有辦法和他擠在一個床上睡了。

桂林天氣很熱,現在至少30度以上。其實北京也差不多,只不過天天待在空調下,不太有感覺。後面幾天都是戶外活動,還需要時間來適應,今天就當“熱身”了。收拾停當,出門步行前往像山公園。

來到濱江路,轉了個彎便是公園大門。像山是桂林市的像征,個人覺得不該錯過。然而很多游友或忽略這個景點,或只是乘江上竹筏遠觀(不用買門票),未免有些遺憾。

購票(40元/人)入園,進門便可看到那座舉世聞名的像鼻山,儼然一頭飲水的巨像,巍然矗立在寬闊的漓江中,真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雖然此前不止一次看過圖片,但親眼得見還是為之興奮。江邊擺著各色艷麗的苗族服飾(很奇怪沒有壯族的),LP逢裝必租(5元),以像鼻山為背景,擺開POSE拍照,效果相當不錯。



走過桃花江上的小橋,來到對岸像鼻山腳下。一股醉人的酒香撲面飄來,原來前面是一座依山而建的巨大暗紅色“桂林三花酒”酒窯。桂林三花酒是當地特產之一,有白酒之王的美稱,有機會一定要嘗一嘗。穿過雲峰寺,繞到“像鼻子”下的圓洞旁。此洞正名水月洞,也稱朝陽洞。名字聽起來頗有詩意,的確如此,洞壁上分布許多自宋代以來的摩崖石刻,這是一個古代文人墨客青睞的地方。

為了安全起見,有護欄將水月洞周圍攔起,理論上是不能進洞或“登鼻子”參觀的。不過大部分游客並不在意,紛紛跨過欄杆下到水邊,與像鼻零距離接觸。一不留神,兒子也站到鼻子旁。令人稱奇的是,像鼻子旁邊還有一座小像鼻石,外形逼真,非常有趣。在“像脖子”附近有小路通往山頂。山不高,大約只有200多米。山腰還有一個20多米長的貫通山體的穿洞,位置剛好在大像的眼睛處,因此名為像眼岩。

18:20離開公園,從濱江路轉入兩江四湖步行道。經過日月雙塔,再住北是漓江大瀑布飯店,也就到了正陽路步行街入口。街口的水果攤前堆滿插著吸管的椰子殼,一看便知有椰子出售(5元/人) —— 自然的廣告。天氣悶熱,吸一口冰鎮椰汁,當真清涼滋潤,神清氣爽。

攤上還擺著像牙芒、山竹、荔枝等各種熱帶水果,最惹眼的是一種樣子奇怪的百香果( 1元/個)。此果大名西番蓮,外形干癟好似已壞掉,但殼內是味道酸甜的汁液,入口回味無窮。口腹之收獲超爽,臨走又買了兩個像牙芒果,准備帶回賓館慢慢享用。

步行街很時尚,也很繁華。肚子還空著,我們主要目的是找吃的。沿街餐館很多,尤其西餐館,但我們是一貫的唯本地美食主義者。先在“老陳記”每人吃了一碗馬肉米粉打個底,味道還說得過。走過全國這麼多地方,除了在新疆見過哈薩克族的馬肉腸之外,再有吃馬肉的就只有桂林一地。

在鐘樓腳下的依仁路上,找到了網友熱薦的崇善米粉總店和“油炸王”。這附近精品小吃蠻多,大眾化的炸雞腿都很好吃,而章魚小丸子可能是全國味道最好的,連我這種對其不太感冒的人,竟也忍不住多吃幾個。此外,米粉店對面還有不能錯過的“大卡司”奶茶 —— 一個廣州品牌(連鎖加盟),喝一杯絕對是享受。

崇善米粉是老牌正宗的桂林米粉,生意相當火爆。其實店裡除了米粉外,還有很多誘人的小吃。每人一碗鹵菜粉(6元/份),外加一碗白果甜酒蛋(4元/份)。鹵菜很地道,再配上幾塊烤得焦脆的肥肉,口感極佳。米粉這東西說來奇怪,吃的時候沒有太強烈的感覺,過後卻回味無窮,總想再吃,以至於在桂林的後面幾天,這裡成為我們主要的用餐地。



夜色降臨,步行街夜景非常迷人,中心廣場更是人氣鼎盛。廣場上除了無數小攤、納涼的人群,還有很多像我們一樣的游客。漓江瀑布大飯店的“九天銀河”大型瀑布已經啟動,45米高的人造瀑布從大廈頂部飛流直下,如水銀瀉地般,氣勢恢宏。

榕湖、杉湖、日月雙塔的夜景燈光已經開啟,桂林是一座不夜城!來到中山路上,又是另一番景像。這條街是“夜市一條街”,臨時搭起的夜市帳篷綿延數百米,場面十分壯觀;各種工藝品、紀念品、日用品琳琅滿目、應有盡有(唯獨沒有吃的)。



還見到一種當地的“酸菜”,腌制原料除了蘿蔔、白菜,還有菠蘿、哈密瓜、芒果等水果,這會是什麼味兒呀!然而入口方知其妙,那酸酸甜甜的味道真讓人欲罷不能,也算當地特色了。

D2 7.10 興安靈渠

今天的目的地是興安靈渠,一個網友不太關注的地方。興安縣在桂林東北約65公裡,桂林的另一個景點樂滿地休閑世界也在那邊。

8:30打車來到中山南路汽車總站,本以為興安車票很容易買,沒想到當班車(8:50)票已售磬,下一班要等到9:30(18元/人,快車)。買好票,在路對面超市消磨耗一小時,進站上車。

大巴准時發車,途經過靈川縣,11:10到達興安汽車總站。樂滿地雖然同樣不受網友關注,但顯然是興安的熱門景點,站裡站外到處都是給那邊拉客的車夫和野導,還有家旅行社干脆在站內支了張桌子當場賣門票,也不知那游樂園到底有什麼玩頭。迎面一輛三輪摩的過來攬活,到靈渠(正門)只要5元。縣城不大,三輪摩的是主要交通工具。

興桂路上有一座高大的秦皇銅像 —— 興安城標,摩的剛好經過那裡。要說興安能和秦始皇扯上關系,自然是因為靈渠了,這些回頭再說。車夫告訴我們,靈渠的門票漲到60元了,不是40元嗎?在未征得我們同意的情況下,對方將車停在路邊一個旅行社門前,並勸我們進去買票。網上少見靈渠攻略,曾在一篇《和諧的興安》游記中看到過類似的經歷描述,於是倒也沒覺得怎樣。但旅行社60元/人的報價顯然不能接受,後來劃價到45元(2成人)+30元(學生票),共120元成交。拿了一張換票的單子上車,幾分鐘後來到景區大門。遠遠的車夫便把我們放下,調頭一溜煙跑了,奇怪!

拿著那張單子到售票處換票,竟發現門票明碼標價就是40元 —— 我們被騙了!難怪車夫舉止奇怪,在旅行社講價時臉色還紅一陣一陣白的。為了點小錢,這東西竟無恥到如此地步,真是小人愛財,取之有道呀。簡單計算了一下,標准票價應該是40元x2+學生票,大約損失了10多塊錢吧,只是自詡多年的“老江湖”,小陰溝翻船,比較懊惱。

11:35進入靈渠景區,游客如想像般的少,雖然攜程將之評級為四星。不過對於喜歡歷史的我們來說,這裡非來不可。靈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人工運河之一,同時也是與都江堰齊名的偉大的秦代水利工程;靈渠溝通了漓江和湘江,使長江與珠江得以通航。

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後,發兵五十萬大舉進攻嶺南百越之地,鑿靈渠以通糧道,進而一舉統一中國。開鑿的靈渠以靈巧著稱,因而得名;於公元前214年通航,至今仍發揮著功用。靈渠分為南渠和北渠,分列湘江南北。可供游覽的是靈渠與湘江交彙處的鏵嘴(和大小天平),以及游人稀少的南渠沿岸,北渠則不能到達。



從入口往西過南渠,經過秦文化廣場、尚武亭、南陡閣,前面一座精致的小橋稱為南陡門。靈渠的陡門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船閘,結構雖然簡單,但凝結了古人的智慧。古老的靈渠,似乎更多的是讓人感受歷史,但景區打理得精巧別致,也很賞心悅目。



這一帶是靈渠的核心,主要水利設施鏵嘴和大、小天平都在附近。鏵嘴實際上是一座江心小島,因形如犁鏵而得名。湘江在其頭部被三七分派,之後分別流經大、小天平壩,部分江水進入靈渠,進而彙入漓江。上島有兩種方式,一是從小天平壩直接涉水過去(水很淺,只沒過腳面),一是乘擺渡船(費用已含在門票中)。船就在岸邊候著,打個招呼,兩三分鐘便渡到對岸。



鏵嘴與大、小天平壩總體呈“人”字形分布,“左撇”為大天平壩,右捺為小天平壩,而鏵嘴就是“人”字上半部那條豎線。撇與捺的交點處有一石柱,名為“天平測量柱”。這是一個古老的水平測量儀,使用原理與現代測量儀器基本相同。古人以此柱為基准,使得大小天平壩高度一致平衡,從而保證了“三•七”分水。



小島上還有一座小亭,名為“美齡亭”,是1941年蔣介石偕夫人宋美齡游靈渠後,民國興安政府建造以示紀念,亭中有"湘漓分派"(清)和"伏波遺跡"(明)兩塊石碑。從鏵嘴尖上可以眺望北岸規模宏大的龍王廟,山清水秀,綠樹成蔭,景色優美之極。三五成群的小孩正光著屁股在水中嬉戲,此景著實令人羨慕!相比之下,城裡的孩子現在大多還在輔導班裡苦熬。

乘擺渡船回到岸上,已過正午。附近有幾輛攤車,賣一些炸煮之類的小吃,石頭魚(2元,推薦)、油豆腐、昱頭、腐竹等等,雜七雜八不下十幾種,隨便吃一些,就當午飯了。自進了景區,除遇到一個旅游團外,見不到幾個游客,不過攤主大姐告訴我們,夏天每晚都會有大批的城裡人(指縣城)來此游泳納涼,動輒達兩三千人,那場面想來肯定相當壯觀。

沿著靈渠(南渠)堤岸緩步向北,一路樹木蔥郁,游客稀少。南渠與湘江故道之間的這段堤壩築於秦朝,因此稱為秦堤。堤上有一塊千年巨石著實神奇,其質地與周邊岩石大相徑庭,不知來自何方,古人稱它為“飛來石”倒很恰當。此外,秦堤還建有靈渠上的第三個天平 —— 瀉水天平。瀉水天平是一座城垛式小壩,具有二次調節湘漓水位的作用;當南渠水位超過壩高時,江水會自動由此流回湘江。



靈渠就是這樣,處處透著古人的偉大智慧,使人由衷地為中華民族而自豪!

再往前不遠到達北門出口。北門之外是依靈渠而成街巷的水街,兩岸亭台古橋,頗有些江南水鄉韻味。只是街上空空如也,店鋪很少有營業,沒有一點人氣。門外剛好有一輛三輪摩的,5元送到秦皇銅像處。



在秦皇銅像旁拍了幾張照片,回到客運站。一輛開往桂林的空調大巴剛出站,車上竟空無一客。原來站內是定點發車的,不管有沒有乘客,搞得司機只能在站外攬客。上車(16元/人)等了十來分鐘,陸續又上來七八個人,14:10終於出發了。我們忽視了一點,這種車是慢車,不但沿路走走停停地上下人,而且終點是離桂林市中心較遠的桂林北站附近。

乘99路公交(2元/人)回到中心廣場,來到金龍寨(衫湖路店)—— 大名鼎鼎的本地菜館就餐。剛剛16:20,裡面自然沒什麼食客 ,點了旱蒸劍骨魚(42)、石鍋漓江蝦(30)、金龍面包鴨(38)、私房豆角(18)、桂林田螺(18),共117元。劍骨魚極為鮮美,石鍋蝦也很不錯,只是菜量太大,根本吃不完。面包鴨是店裡的招牌菜,是在去骨鴨肉上覆一層發面烘焙而成,再配上甜醬,口感有點像面包。這道菜頗合兒子的口味,一不留神,被他吃掉大半盤。

撐著肚子到廣場上轉了轉,兒子收獲玩具。這時收到全景樓司機的短信,約好明早龍脊的班車。晚上再逛正陽路,先在昨天的水果攤上“買斷”了剩下的十來個百香果帶回去,又去喝了杯“大卡司”,從紅火依舊的中山路返回。

提示:從靈渠回桂林時,應進到汽車總站裡面坐快班車。不要在站外搭車,因為那些都是慢車。

整理於 2010-8-28


精選遊記: 桂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