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一
旅游,是紅花,相機,就是綠葉。
題記二
旅行攝影,演繹快樂;快樂如花,散落一路。
美景,險境,用再多的語言描述,其效果也未必能抵得此游記中插上幾幅照片。
----------------------------
單反相機,曾經的夢想。
友人是攝影家,兩人攜游過許多地方。歸來,他將攝影作品發我,我借用,刊登在我的博客上。畫面精美,構思奇巧,常令我贊嘆。但是,經細研究對比,用卡片機拍攝的照片,在質感上,在色彩上,與攝影家的作品幾乎無異。
一次,在杭州玉泉,友人更換鏡頭,不慎,“咣當”一聲,鏡頭落地。友人之心也頓時失落,游興(含我的),也隨此響聲而遠逝。
還有一次,在姑蘇觀前街。單反相機對准了一位老外,距離較近,結果,老外頓時怒目相視,他不得不當面刪除。
-- 奇怪,我也舉起了相機,咋沒叫我刪除呢?(我問)
-- 卡片機體積小,不起眼,適合街頭隨拍。(攝影家答)
一位杭州友人,股市贏錢,興衝衝花費一萬多元,購買一只單反,去深圳旅游。歸來一張照片也沒發我,為啥?友人答:單反太復雜了,用不來,也拍不好。從此,單反擱置家中成擺設。
單反之夢,就讓它永遠成為一個夢吧。
別了,一台價格昂貴、體積龐大,重量沉沉、操作復雜、外貌張揚的單反相機!我喜歡在照片之右下方出現拍攝日期和時間,還喜歡拍攝視頻,而友人的單反尚不能做到哩。
今生無此念 -- 參加攝影大獎賽,或成攝影發燒友。
-- 對我來說,相機是純粹的玩具;
-- 對我來說,相機是專拍“紀錄片”的。既記錄外出旅游,又記錄居家生活;
我對友人如是說。
一只相機可不行,置身景點,萬一出了毛病,豈不掃興?因此,出門在外,我總攜“雙槍”。
2009年1月,到越南旅游,來到風景如畫的下龍灣,友人張君的相機突然罷工,在此後的行程中,張君一直像丟了魂似地,這給我留下刺激。
2002年購買第一只“佳能”以來,現有兩只相機分別是第四、第五只了。-- 佳能Power Shot SX 200 IS 和IXUS 120 IS。前者有12倍的變焦,足矣。
【行文至此,順便申明:有單反機者,或打算添置單反機者,勿受一家之言的影響。】
旅行攝影,演繹快樂;快樂如花,散落一路。
此樂,並非局限於按動快門之前的審美,並非局限於斬獲美照後的滿足和與人分享;
2011年2月23日,在“解百”登上7路車,在斷橋下車。
每次到杭,總喜歡佇立斷橋,東眺西望一番,總喜歡一走白堤,一觀湖光山色。上次到杭州,寫下了《夕陽下,走白堤》的游記,至今誦之,齒頰留香;
今天打算,再走白堤,非夕陽白堤,而是晨光白堤。
白堤“制高點”。
我一個人,他也一個人。
-- 老先生,你幫我拍一幅照片,行嗎?
-- 行!
-- 行,你站好。(我讓他站在斷橋的護欄石板旁,身後有保俶塔為背景)
-- 不,我站在這兒。
陌生男子提出,以白堤為背景。
他轉身,我轉過身。
遠山,裡西湖,斷橋的石板護欄,還有白堤之一隅……,皆一一入鏡。
回放,效果很好!
-- 謝謝,拍得很好!
-- 別謝,你的角度選得好。你也幫我拍一張吧。
-- 行!
於是,有了以下的照片,一張半身,一張全身。
接著,我們還聊了關於取景的事兒。斷橋交談,留下今日之游的一樂。
【照片之一/二:斷橋留影】


看來,旅游攝影,也講究發散思維。
以前來到斷橋,必以保俶塔為背景留影,其實,今日之取景更多新意 -- 想像空間更多。
想到此,我站到斷橋中央,手持相機,拍攝了一段31秒的視頻,回放效果也別致,甚至想好了刊發博客的題目:斷橋360°。【請見2011年2月26日“柳岸居士”之博客】
1978年 - 1980年在杭州大學(現改為“浙江大學西溪校區”)讀書。課堂上,一位在杭州生活了40年的老教授說:玩西湖,最美四月中。也許是全球氣候變暖了,現在,根據我的觀察,最美西湖已提前到每年三月底前後一周。
一年若來杭州一次,那麼,就應選擇此時。別讓“蘇堤春曉”誤導了。西湖看春的最佳處,一是白堤,二是太子灣。
下斷橋,又走白堤。
今天的白堤,保持著最後的沉寂。
【照片之三:最後的沉寂】

再過一月,柳條抽芽,春風楊柳萬千條,遠望,那是一團團春煙,淡綠色的;
再過一月,紅桃夾道,春光下紅桃灼灼,遠望,那是一匹匹織錦,緋紅色的;
淡綠的煙霧,緋紅的織錦,有秀美的寶石山作背景,有浩渺的粼粼湖波作映襯,行走此刻的白堤,三步一側目,五步一停步,何似在人間!
白堤的終點 - 平湖秋月,漸行漸近了。
這兒有一個攝影攤位。相機普及的今日,這裡的攝影攤位,西湖所有的攝影攤位,正在慘淡經營。
-- 來,來,站這兒。
經過時,攤主攬到了一個生意,為一對操山東口音的老年夫婦拍照。
-- 別動了,笑一笑。對,就這樣。……好!
-- 我們付錢。(憨厚的老夫妻急著付錢取照)
-- 別,等會兒,我放給你們看看,不滿意,就重拍。
-- 好,滿意。(趁老夫婦看回放,我也湊了過去看)
果然,畢竟是“地主”,畢竟“因為專業,所以更好”。
畫面豐滿,人入景,景隨人,彼此和諧。不僅御碑亭內“平湖秋月”四個字隱約且清晰,近處的漾漾水波,彎彎曲橋,和遠處的白堤皆入鏡中。
-- 老鄉,請你幫俺拍一張照片吧。(跟山東老漢說話,我也用“俺”字)
-- 行,不過俺以前從來沒有拍過照片,會成嗎?(老漢一邊伸出粗糙的手,一邊問)
-- 成。不成,就重拍一張。
-- 好。
於是,我立正,我微笑,我取回相機。
一看,完了,他把開關當快門,把相機給關閉了,一片漆黑。
-- 對不起,你按錯了地方。再來一張,請你按這個地方。(我交代老漢說)
-- 不,讓我來。(老漢夫人一把從我的手裡接過相機,還補上了一句)他在家不干家務,拍照也拍不來。
相機到了老漢夫人手裡,一臉自信。
-- 這跟干家務有啥關系?(老漢有點不服,在一旁憤憤地說)
-- 咋沒關系?這不簡單嗎。先瞄准,再往下按。
老漢夫人快手快腳,話音剛落,快門就按下。
取回相機,回放,行,完全“達標”!
-- 謝謝,你真行!以前拍過照片嗎?
【照片之四:平湖秋月留影】

-- 沒有,這是第一回。我說嘛,這個按動這個開關,跟干家務是一碼事。(老漢夫人有幾分得意)
-- 這不叫開關,叫快門。(我糾正)
-- 開關,快門也搞不清楚。(老漢在一旁嘟噥)
-- 叫啥,俺不管,照片拍對了,就行。你說是不是?(老漢夫人問我)
-- 對,謝謝。叫啥都是個形式嘛。
-- 來,這是你們倆的照片,照得挺好。你們倆真逗!(攤主遞交照片,說)
-- 哈哈哈,我倆拌了一輩子的嘴,俺山東俗話說,“吵吵鬧鬧,白頭到老”嗎?
-- 哈-哈-哈!(攤主、山東老夫婦,還有我,一起大笑)
老夫老妻付錢,走人。
我又看了看自己的照片,在平湖秋月留影許多次,此次最好!
應該給這一對有趣的山東夫婦留影一張,等我想到此,他們的背影已經上了遠處的白堤。
過浙江省博物館,就是中山公園。
【照片之五:浙江省博物館】

【照片之六:中山公園】

斷橋和平湖秋月的兩幅照片,開啟思路。應當考慮:換一個角度。於是,我想到, “孤山”兩個大字,像剛才的“平湖秋月”四個字一樣,隱約可見即可。剛入大門,就決定在此留影。
環顧四周,無人。
少頃,一對情侶,從遠處姍姍而來。
-- 對不起,打擾一下,哪一位給我拍一張照片?
-- 行,我給你拍。(女的自告奮勇)
-- 好,謝謝。(將相機交之)
-- 你有什麼要求?(男的主動問我)
-- 沒什麼要求,拍半身吧,就是要把遠處的“孤山”二字拍進去。(轉身,我指了指遠處“孤山”二個紅色大字)
-- 你說啥山?(女孩問我,睜大了眼)
-- 孤山呀。(我答,有點兒驚奇)
-- 啊,叫“孤山”!(女孩更驚奇)
女孩說著,舉手朝身邊的男孩的背上捅了一拳。
-- 打他干嘛?(我大驚)
-- 剛才,我念孤山,他還笑我,一定要念“山孤”!
男孩,本來就靦腆,此刻,臉紅一片。
-- 別,他是跟你開玩笑哩。(我打圓場)
-- 不,不是開玩笑,我念反了。(想不到男孩老實巴交)
-- 你這個高中生算了吧,還不及我這個初中生哩!(女孩潑辣,又打了男孩的腦袋)
-- 好了,算了,一個川妹,一個帥哥。(我說,此刻,從話音聽出他們來自四川)
取回相機,回放,十分滿意。
-- 很好,孤山兩個大字,盡管很小,但很清晰。謝謝!(口中致謝,心裡卻小有內疚,因為請他們拍照,結果男孩出了洋相,還吃了女孩兩拳)
說話間,兩人已經走到中山公園大門下。兩人彼此偎依著,親親熱熱。見此狀,愧意頓消。
【照片之七:孤山留影】

心中頓感釋然 – 又是一次美麗的邂逅!
出門右拐,過樓外樓,過西泠印社,西泠橋就在望了。這一帶湖畔,有幾株百年巨樟,巨樟下有長椅,面湖而歇,視野開闊。1978 – 1980年,在杭州讀書的時候,常常騎車來此,手捧一冊書,讀讀想想,想想讀讀,有時,一開小差,就想起遠在玉環海島的妻女,就想起今後的前途,心情不好時,雙目潸然,滴下幾滴32歲的熱淚。
【照片之八:小坐湖畔】

幾十年來,每每路過此地,總要在此逗留,或坐或行,或閉目或遠眺,嘆光陰之如白駒,悟人生之況味。
今天,目光落在手中的相機。
斷橋 – 平湖秋月 – 中山公園;
獨游者 – 山東老夫婦 - 四川情侶。
從斷橋走來,攝影,給我帶來一次次邂逅,留下一個個故事,灑下一路快樂。
隔三差五,我會去瀏覽攜程網的“驢評網”的游記。坦白說,我總是先挑有照片的游記看。比如,前幾天(3月8日),一位叫“星天地”的女孩,發表了一篇華山游記。游記寫得不錯,而所附的幾幅照片,更是為游記錦上添花!
美景,險境,用再多的語言描述,其效果也未必能抵得此游記中所附的兩幅照片。不信,請看。
【照片之九:腳下就是萬丈深淵】

【照片之十:生死一步間】

【2011年3月18日星期五上午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