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 晴
吃過早飯,乘公交到達靈谷景區,8點左右。我們又是這個景區今天的第一批客人。穿過寫有“靈谷勝境”的大門,清幽中還帶著早春的寒意。最先看到的是無梁殿,它建於明朝初年,是當初的靈谷寺歷經兵火後留下的唯一建築。因為這個殿是磚砌的,所以無梁。走進無梁殿,“國民革命軍陣亡將士之靈位”赫然眼前。我之前並未上網去查靈谷景區的具體介紹,所以並不知道無梁殿是祭堂,一時還有點詫異。無梁殿內幾組辛亥革命名人蠟像自然是生動得很,只是光線稍微有點暗,再加上只有我們兩個游客,讓人心裡還是有點難以言喻的感覺。
走出無梁殿來到靈谷塔,這座九層八面的寶塔直插雲霄。塔的第一層正面刻有“靈谷塔”三字,背面刻有“有志竟成”四字,東西門分別刻有“成功”、“成仁”。塔中間是螺旋形扶梯,感覺比較陡,看著都讓我覺得有點頭暈,更何況,這是為紀念陣亡將士所建之塔,還是不要去打擾他們的清靜了,所以放棄登塔。
安靜地離開紀念塔,離開陣亡將士公墓,看過譚延闿墓及墓前據說原是北京圓明園之物的祭台後,我們來到了靈谷寺。這裡倒還有幾個人,不像剛才看過之處那般清靜。這個靈谷寺並不大,有大雄寶殿、大道覺堂、藏經樓、彌勒殿、祖堂等等,只是據說大道覺堂供玄奘法師靈骨,其他就沒什麼印像了。
出了靈谷景區,乘坐小火車(其實就是電瓶車吧,做了個火車頭),來到中山陵,已是10點半。這裡跟靈谷景區簡直是兩個世界,人太多了,中外人士,川流不息。經過“博愛”牌坊,拾階而上,邊走邊聽那些導游的解說,很快就到了最高處。“天下為公”、“民主、民權、民生”無不提醒著我們,距離這位偉大的革命先行者越來越近了,崇敬之心油然而生。紀念堂中間是是一尊大理石中山先生坐像。拜謁的人們自覺排好隊,等待進入墓壙。當一批人從墓壙裡出來後,我們終於依次進去。裡面空間很小,正中是一具漢白玉中山先生臥像,某個團的導游介紹說中山先生的遺體就深埋在臥像下面。進來的人越來越多,空氣越來越差,等了好久,終於可以出去了。就這樣,一批人進來,然後出去,另一批人再進來,絡繹不絕。
從中山陵出來,又坐電瓶車到了明孝陵景區。這裡在舉辦國際梅花節,人自然也就少不了,選擇在這個時刻來南京,看梅花也是原因之一。
進入明孝陵景區11點半,景區很大,為了補充體力,我們決定先吃點東西。剛進景區,就看到幾家賣方便面、玉米、和火腿腸的,坐下來吃的人還是不少。於是,一人一盒方便面一根火腿腸後,開始了明孝陵之旅。
皇帝陵,自然是精挑細選過的風水寶地,這不,進門就看到左邊大片大片的梅林,盛開的各色梅花,清香撲鼻。不過,我們還是決定,先直奔孝陵。正門、碑殿、享殿、大石橋、方城、明樓、寶頂等等,御碑亭中的治隆唐宋碑印像頗為深刻;方城中的石階已溜光透亮,可見其年代久遠。寶頂南牆正中橫刻“此山明太祖之墓”有些煞風景。老公對斷垣殘壁的享殿格外有興趣,看了好一會兒,最後還留了影。
看過孝陵主體建築,我們步入梅花山。望不到頭的梅花,我還是第一次看見,白色的、粉色的、紅的,真是美不勝收。照相、小憩,感受梅花的美麗與清香,很喜歡在梅花叢中的感覺,愜意得很。不知不覺,來到一個開闊處,這裡正在進行歌舞表演。而旁邊有個小石橋,過了橋,就是一尊立像,很是威武,這就是孫權。
走過梅花山、梅花谷,我們又走上神道。神道無疑是最有特色的,最讓人印像深刻之處。人物石像高大威武,動物生動傳神,散發著歷史的芬芳佇立兩旁,執守著數百年的寂寞。
從明孝陵不知道什麼門出來,沒走多久,就看到“明孝陵博物館”。走進博物館,首先看到的是雙層式主題浮雕和明孝陵的整體全景展示。這裡主要展示了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傳奇一生以及明孝陵選址修建等。最有特色的是仿地宮的牆面由仿墓室磚體壘砌,還有中心墓室門洞造型,投影投射其中,真真假假融為一體。還有明孝陵的地面建築復原模型,看上去宏偉壯觀。博物館還有兩處令人難忘。一是明式家具展覽,一是雲錦藝術館。老公對明式家具頗有興趣,那現場表演織雲錦也很有意思,第一次看到這樣大的紡織機,還要兩個人配合完成,一個坐在紡織機旁邊紡織,一個高高地坐在紡織機上面,理著線。聽說一天才能織幾釐米,怪不得雲錦那麼貴,應該哦。
離開景區,已經是下午3點半以後了,打車回到明故宮遺址公園。南京明故宮是北京故宮的藍本,是南京歷史上第一個全國統一王朝的皇宮。不過,現在就只剩下些地下柱礎還講述著它們經歷過的繁華與兵亂。現在這裡就是個免費的大公園,帶孩子的、放風箏的、曬太陽的,還有搭起長長的棚子,賣衣服的。如果不是那古老的柱礎和附近立的解說牌子,可能也不會想到這裡曾是富麗堂皇、壯麗宏偉的皇宮。在這裡悠閑了兩個小時,然後去吃晚飯結束一天的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