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六天五晚(基本步行)深度游D4

作者: LoveBKK

導讀第四天 東線徒步之旅 今天的第一個目的地是市區東北邊幾乎已經到郊區的拉雪茲神父墓地。昨天晚上做了一點功課,知道這裡埋著很多名人,但是說實話我對他們都不是很了解,談不上有多想去瞻仰,只是覺得一大片墓地裡各式各樣的墓塚頭尾相連也挺好看的!於是坐上地鐵,根據百度百科的指示到M2線Philippe Auguste站下,據說這裡是正門,著名的另一站Pere Lachaise只是後門。 ...

第四天 東線徒步之旅

今天的第一個目的地是市區東北邊幾乎已經到郊區的拉雪茲神父墓地。昨天晚上做了一點功課,知道這裡埋著很多名人,但是說實話我對他們都不是很了解,談不上有多想去瞻仰,只是覺得一大片墓地裡各式各樣的墓塚頭尾相連也挺好看的!於是坐上地鐵,根據百度百科的指示到M2線Philippe Auguste站下,據說這裡是正門,著名的另一站Pere Lachaise只是後門。

10:30,從地鐵裡鑽出來我又暈了,環顧四周根本看不到墓地、甚至只是公園或一片綠陰的影子。通過比較地圖和仔細地辨認好幾個方向的街道名稱,我花了10分鐘才確認了通往公墓的街道,果然走了不到五分鐘就找到正門了。所謂正門其實也只是一個稍大一點能容車輛進入的門,本身並無任何特殊之處。

公墓裡墳塚密密麻麻,在入口處的地圖上看到11區的某個區域裡很集中地圈出幾個墓塚,表示那些都是名人長眠的地方,反正我也沒有什麼目的地,就朝那裡走吧。

順著路牌上對區域號碼的指示,我很快就找到了11區那個名人集中的地方,其中在路邊的一個最顯眼,面前擺滿了鮮花,還有一個悲傷地抱著小提琴的姑娘,不用說這就是肖邦了!

再隨便逛了逛,11:30我就離開了公墓,從後門(或者說叫側門吧,因為它和剛才的正門其實在一條街上)出來後馬路邊上就是Pere Lachaise站,看來還是從這裡出來比較好,特別是對那些找不到方向的同學們。

下一個目的地是和公墓在市區同一個方向的巴士底。從地圖上看最近的路就是RUE DU CHEMIN VERT路,於是我小心地找到這條路,順著一直走,不一會發現路兩旁的服裝店裡做生意的全是中國人,仔細看那些服裝也全都是中國貨,原來我意外地走到了華人服裝批發一條街。根據我淺薄的知識,這些應該都是江浙一帶的中國人,是在大陸發展起來以後才來到歐洲做生意的,有別於很早之前就移民到歐洲的廣東福建一帶的老華僑,我暫且稱他們為新華商吧。

這就是我愛走路的原因。坐在地鐵裡什麼都看不到,走在路上會有很多的驚喜,比如昨天發現的離 大教堂和愛麗舍宮很近的兩條名牌商店街,就算你從網上知道了它們的地址慕名而去,找到的也只是兩條街,不能像我一樣把它們和整個市區有機地聯系起來。還有兩個走在路上所看到的小插曲:

一、我在路上看到有游客租用遍布巴黎市區的公共自行車,於是請教他們怎麼個租用法,他們告訴我:1. 要用信用卡刷150歐做押金;2. 每天租金1歐,前提是每次使用時間不超過半小時,也就是說每半小時內要把車還回到任何一個租賃點,鎖回到停車柱上等幾分鐘後再次使用,否則的話連續使用超過半小時就不止是1歐一天了;

二、我還看到可回收垃圾是怎麼回收的:巴黎的大街小巷到處遍布一個齊人高的綠色大圓筒,四周都是密封的,只有幾個用橡膠檔板做成的圓口子,檔板蓋著口子也看不到裡面是什麼,我一直納悶這個大圓筒是做什麼用的,直到有一天傍晚在街上發現一輛車正在用起吊吊起它,起吊先是挪到圓筒上方,工人把起吊的鉤子鉤住圓筒上方的一個環,然後慢慢吊起挪到敞開的車廂上方,往下,突然砰的一聲巨響把我嚇了一大跳,原來起吊把那個圓筒狠狠地撞向車廂的內壁,把圓筒下面的活動蓋子撞開,裡面的東西稀裡嘩啦全掉進車廂裡去,原來都是可回收物!我趕緊拿起相機拍照,黑人司機看到我拍照衝我咧嘴哈哈大笑,嘰裡咕嚕雖然聽不懂,但是從他的笑聲裡我感受到無比的快樂,感染得我的心情也變得格外的好,幾乎是一路哼著小曲回到酒店的。

綜上所述,我覺得只有通過走路才能真正走進你所造訪的那個城市的方方面面。有一句英文我很喜歡:to know what you are going to see, or to see what you have already known?大意是:去了解你即將看到的,還是去看你已經了解的?這就是為什麼我在每段旅程之前都不太傾向於做太詳細的功課,只做必要的功課,包括酒店怎麼走,機場怎麼走,等等。當然了,正是因為不做功課,連英國簽證都沒有就想登機去英國!我自己安慰自己:這樣也挺好的,有超級充分的時間詳細了解巴黎,而且省了盧浮宮的100大洋,下次我一定還有機會去倫敦的!

閑話少說。話說我一直走到那條華人服裝批發一條街的盡頭(從公墓到此步行30分鐘),往左邊一看就是巴士底廣場了。遠遠地拍了幾張照,再近近地細看了一圈(就是在這個廣場上問人家怎麼租用自行車的),12:30左右我就往RUE DE RIVOLI大街走,下面的目的地是路易十四(?)廣場,聖保羅大教堂,市政廳和蓬皮杜現代藝術中心。

RUE DE RIVOLI大街進去沒多遠往右一拐就是路易十四(?)廣場,沒什麼好看的,一尊路易十四(?)的騎馬雕像而已,怪不得地圖上沒有顯著標出來。

從廣場的另外一邊返回到RUE DE RIVOLI大街後,面前又出現了一座巨大的極其漂亮的古典建築,我已經見怪不怪了,肯定又是教堂,應該是地圖上的聖保羅大教堂,走近一看果不其然。例行公事般地進去朝聖、拍照之後我繼續往市政廳進發。

13:00,我到了市政廳。建築物本身的宏偉壯觀不用多說,使我驚訝的是門口廣場上的公共溜冰場。在這麼重要的國家行政部門門口開設公共溜冰場,各位能在咱們國家看到嗎?

興致盎然地看了一會後,13:30我來到了蓬皮杜。法國人真是太有想像力了,在這麼古老的舊城區中心建起這麼一座代表現代化的建築,加上盧浮宮的玻璃金字塔,足見法國人的兼收並蓄,雖然說一開始總是要爭論不休。法國人自己說他們最喜歡做的事情之一就是爭論。

來到門口,不會吧??昨天周一去奧賽和榮軍院都關門,今天周二來蓬皮杜又關門??我怎麼這麼倒霉啊??只好又自己安慰自己:反正只是想看這個建築物本身,對裡面的展覽也不感興趣,沒進去不僅沒有任何損失,還節省了70大洋!

蓬皮杜旁邊又有一座宏偉的老建築,不用猜,八九不離十是個教堂。結果也不用說了,聖馬丁大教堂。隨便拿出這幾天看的任何一座教堂放到一個文化貧瘠的地方絕對都會被當成無價之寶看待,但是在巴黎,他們在地圖上甚至都沒有名字……

從教堂出來,來到蓬皮杜門口的廣場和教堂之間的一個小樹林,又有長得像印度人的女孩捧著本子過來叫我簽名,趕緊遠遠躲開。

這時我的前面出現了三座巨大的建築,兩舊一新,新的是地鐵Chatelet Les Halles站,8條線在這裡相交,當然是一個大站;舊的兩座在一個正在施工的小花園另一頭,繞到那邊一看,圓形的那個到現在我也不知道中文名字是什麼,另外一座是聖奧古斯特教堂,宏偉壯觀,啥也不說了。

從聖奧古斯特教堂出來已經是下午15:30,沿著地圖上的RUE ETIENNE MARCEL大街開始往舊皇宮走。舊皇宮也正在裝修,但是走廊兩邊的商店大部分都在營業,櫥窗裡的展示品美奐美侖,其中不少是不太知名但卻歷史悠久做工精良的精品店,不愧是巴黎!

16:30穿過舊皇宮,門口的這個廣場似曾相識,仔細一看,廣場上的那個地鐵站不就是第二天一大早我到盧浮宮的時候從裡面出來的地鐵站嗎,廣場兩邊的de Luvore Gallerie 和de Luvore Hotel 我都從盧浮宮裡面看到過!這個時刻我仿佛有一種和巴黎已經相識多年的感覺……

再次穿過大拱門,玻璃金字塔在夕陽的照射下更加光彩照人,我覺得自己來到這裡的這兩個時刻實在是太好了,一個是早上旭日初升,一個是傍晚夕陽斜照,還有比這更完美的嗎?

拍照,留念,戀戀不舍地再次離開盧浮的時候已經是下午17:00,昨天想看沒看成的盧森堡公園就在回酒店的路上。如果不是因為它這個時候我應該就會坐地鐵回去了,這一天走的路可不比昨天少,但是想到回去也沒什麼事,我就又興致勃勃地向它進發了!

這次我要從塞納河邊直插盧森堡公園,根據地圖,應該是法蘭西學院邊上的一條叫做RUE DE SEINE的巷子,很好,第一天晚上和昨天(第三天)都沒走過這條路,我就喜歡走沒走過的路。

一路上我特別仔細地尋找RUE DE SEINE的路牌,到了法蘭西學院了,沒有;過了法蘭西學院了,還是沒有,再一看巷子口牆上的路牌,已經到了RUE MAZARINE路,過了!過就過了吧,反正這條路也沒走過,而且從地圖上看到盧森堡公園的距離跟Rue de Seine到公園的距離差不多,就它了。

17:28,終於走到了傳說中的盧森堡公園,不會吧??門口有個警衛把著,只讓出不讓進,一看介紹牌,開放時間08:30-17:30,我的天啊,看個公園咋就這麼難啊??

沒辦法,回去吧……就是在這段回去的路上我看到那個大綠筒子的回收過程的,正所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雖然看一個垃圾桶回收算不上什麼福,但是我就是喜歡看這些以前沒看過的東西。

D4行程線路圖(實線代表步行,虛線代表地鐵):



精選遊記: 巴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