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游記:暹粒.吳哥.塔遜寺

作者: moonyyang

導讀2011.2.8 星期二 塔遜寺離龍蟠水池不到2公裡,坐Tuktuk十幾分鐘就到它的西門。從門上端高高的四面佛上就能猜到它是阇耶跋摩七世時期建造的,四面佛是他的標志,無論是在吳哥城南北門、巴揚寺、聖劍寺,還是下午要去勝利門、塔布隆寺都留下了他與佛合二為一的頭像。 塔遜寺(Ta Som)建造於阇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 VII,公元1125-1215,公元1181-1215在位)時期,後又由他的兒 ...

2011.2.8 星期二
塔遜寺離龍蟠水池不到2公裡,坐Tuktuk十幾分鐘就到它的西門。從門上端高高的四面佛上就能猜到它是阇耶跋摩七世時期建造的,四面佛是他的標志,無論是在吳哥城南北門、巴揚寺、聖劍寺,還是下午要去勝利門、塔布隆寺都留下了他與佛合二為一的頭像。

塔遜寺(Ta Som)建造於阇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 VII,公元1125-1215,公元1181-1215在位)時期,後又由他的兒子因陀羅跋摩二世(Indravarman II)進行了擴建。它古代的名字叫Gaurarigajaratna,意為“吉祥白像的寶石”。

塔遜寺是一座很小的寺廟,基本上是一個縮小版的塔布隆寺(Ta Prohm)或斑黛喀蒂寺(Banteay Kdei)。它的正門朝東,因為幾乎所有的游客都從龍蟠水池或聖劍寺方向過來,所以把西門當成了參觀這裡的必經之門。

塔遜寺是一座東西軸向的寺廟,外有三層圍牆,最裡面是一座高塔。與別的寺廟不同的是它的護城河在第二層圍牆與第三層圍牆之間,顯然,這第三層圍牆是後修的。外面兩層圍牆上只有東西方向有塔門,最裡面的圍牆四個方向都有塔門。

這是塔遜寺最外層圍牆的西塔門,也是游客的必經之門,門上端的高塔上有阇耶跋摩七世的像征性標志-四面佛。門兩側就是寺的第三層圍牆,它長240米,寬200米。

塔遜寺第一層圍牆共有四個塔門和四個角塔,圍牆內有一中央高塔。現在塌的、倒的都差不多了。圍牆裡面也沒什麼可看的。

很多書中特別提到的塔遜寺東塔門外側,整個塔門被一堆無花果樹(書上說的,我也不認識是什麼樹)所纏繞,一些樹根擋在了路中央。修整時肯定砍掉了一些樹根好讓行人通過。

樹與門合一,隨著樹根的生長,若干年後,石門肯定會瓦解,直至倒塌,就像吳哥城裡其它寺廟、圍牆一樣。

拿著相機四處胡亂照時,碰到兩位外國美女過來請我幫她們照合影,照完在征得她們同意用我的相機又為她們照了張“合影”,也算是“報酬”吧。

殘缺、破損的門。塔遜寺就是三層圍牆圍著的一座塔,圍牆倒塌得差不多了,中央塔也無法走到跟前,路都被大石塊堵死了。

賣明信片的女孩,只要看到游客過來,她們就跑過去兜售,1美元10張。沒買,給了她們一些糖果。

絲巾攤。在暹粒,這種絲巾(不知道是用什麼絲織的)到處都有賣的,色彩很鮮艷,價格不貴,一般是3-4美元一條。

11點離開塔遜寺,在這兒看了25分鐘。

攻略:

到塔遜寺別忘了去看被無花果樹裹著的東塔門。

更多照片和內容請訪問博客:

http://***/s/articlelist_1266845234_0_1.html





















精選遊記: 暹粒-吳哥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