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卡塔*
相比芭東,我更喜歡卡塔這個安靜不失歡樂的小社區。如果說到了芭東會有種還在中國的錯覺,那麼在卡塔,你會時時刻刻懷疑是否還在亞洲,除了本地人之外,街面上很少有亞洲的面孔。卡塔沒有大像騎,沒有猴子看,大概也沒有人妖表演,有的只是大海、椰子樹、安靜的街道,和歡樂友善的西方游客。
卡塔分為大卡塔和小卡塔兩個海灣,其實都不小。相比皮皮島和皇帝島遍布礁石的海灘而言,卡塔的海灘大氣、平緩得無以倫比,絕對適合游泳。沙灘雖然不是很白,但是很細,向海裡走很久都是平平軟軟的,涉水鞋基本上沒有什麼用。水不是很藍,但是也清得見底。不時有一些黃色和黑色相間的小魚,被漲潮的海水衝向岸邊,在淺淺的海水裡漫無方向地半漂半游。
除了海灘之外,卡塔的另一個景點是viewpoint,也就是山上的一個觀景點,在小卡塔上方,聽說能夠看到卡倫、卡塔、小卡塔三個海灣相連的壯美景像。可惜我這次的時間和體力都不夠了,沒有上去。只是在山下散步的時候仰望一下,南部山頂上有一尊很大很大的白色大佛,坐北朝南,俯瞰著煙波浩渺的安達曼海。大佛是普吉的地標之一,從南部的Chalong Bay碼頭出海,開出好遠還能看到這尊大佛,在清澈的藍天和清澈的海之間愈發潔白。
*咖啡一樣的慢生活*
卡塔(Kata Beach)是個適合居住的地方,沒有芭東的鬧哄哄,也沒有皮皮島的擠嚓嚓,有的是祥和的社區和悠然的慢生活。與其說是個旅游的地方,不如說是個度假的地方。我很喜歡這份閑適寧靜,媽媽更喜歡。卡塔的生活,像一杯咖啡,輕柔而溫暖,低調而香醇。
早上起來,向酒店借了游泳的大浴巾,穿著人字拖,沿著小路慢慢溜達到海邊。上午的陽光不強烈,海水也是暖暖的,游客不多,大多是家庭旅游,或夫妻兩人,或帶著一兩個小孩,或有老有小一大家子。這裡幾乎沒有亞洲游客,西方游客不喜歡走馬觀花地跑景點,更不喜歡擺個pose拍“到此一游”,不是為了回去跟誰炫耀,只是為了全家人在一起,享受一段純粹休閑的時光。要說外國的小孩真是結實,路還走不利索,直接就給扔到水裡游泳,不會的就現學,一樣也折跟頭也嗆水,孩子也不怕,大人也不怕。有的還叼著奶嘴的孩子,也抱到水裡,坐在媽媽背上,媽媽照游不誤。我忽然想起了那天去皇帝島的船上,去程迎風站在船頭,回程站在船尾,一只腳還伸到水裡劃水的男孩,一定就是這麼長大的,在藍天下大海中成長起來的勇敢男兒。老太太坐在海邊的太陽傘下,看看景看看書,看看來來往往的人,對誰都慈祥地笑著,仿佛滿海灘都是自己的兒女。
下午顯得特別長,太陽曬得路面發燙,街上的人很少,一些冷氣開放的小超市特別舒服。要不是前兩天後背有些曬傷,其實去做個massage是個不錯的選擇,既能放松身心,又能在冷氣屋子裡消磨掉下午的時光。我們沿著公路一路向南,逛逛小店鋪,看看街景,山景。除了隨處可見的椰子樹高高地聳入藍天,路邊還有各種高高低低的大葉熱帶植物,有一種像巨大的白菜栽在路邊。綠葉掩映中,隨處可見尖頂子的泰國式小房子,無論酒店、餐廳,按摩館,很多門前都有一個很小的佛龕,佛龕上掛著菊花,前面擺著水和食物。在路上不太敢打傘,因為路上的電線過於糾結,電線杆子上裸露的電線纏繞成一團一團的,松松垮垮互相搭著伸向下一個電線杆。打傘還真不排除觸電的可能。沒什麼好抱怨的,沒覺得烏黑糾纏的電線有損市容,反而覺得這與周圍的環境融為一體,組成一幅很隨意很生活的畫面。一個騎摩托車的哥們停在我面前,從兜裡摸出一張揉爛的地圖找我問路,再一次證明了這個社區確實很少有亞洲人,想必我是被當成了泰國本地人。
到達小卡塔(Kata Noi)海灣的時候大約下午3點,正是曬得時候,躲在太陽傘下面,抱著一個冰椰子,靜靜地看著大海,有一搭沒一搭地回顧著這幾天的旅程,等著太陽落山。這樣一個愜意的下午,現在想來真是非常難得。日落的時刻很快到來了,小卡塔其實是個開闊的海灘,這裡的日落也是壯美無比。我掏出相機准備拍攝日落,但是海灘上的人們卻吸引了我的鏡頭,夕陽西下中,一切成了剪影:並肩散步的情侶,胳膊上纏著收音機在沙灘上來回慢跑的人,拎著小桶堆沙堡的兒童,在海裡拉著兩個充氣墊帶孩子衝浪的年輕母親,一手兒子,一手女兒……此時的游客,不是鏡頭中不該有的外來戶,而是畫面的主角,這天倫的歡樂,比滿天的晚霞更讓人怦然心動。
晚餐也是在溫馨和美的氛圍中度過的。當地的餐飲業其實並不是無可挑剔,刀叉直接放在桌子上,可能有蟑螂在桌子縫裡招搖而過,上菜也很慢,但是這裡沒有催促,沒有挑剔和指責,即使客人有意見,也會禮貌地跟服務生提出,沒有人瞪眼和大呼小叫,或者對服務生頤指氣使。我喜歡這樣舒服的氛圍。
晚餐之後的時光屬於街市,也屬於酒吧。在北京城,酒吧是年輕人的,而且大部分是瘋狂的年輕人的。但是在卡塔,既有年輕人的酒吧,音樂震天,激光眩目;也有老人的酒吧,唱著鄉村或爵士的歌手周圍,一群大爺大媽,握著酒杯輕輕搖擺。相比酒精,我更偏愛椰子,在這樣的夜晚享用一只又大又圓,冰涼甘甜的椰子,是人生一大幸事。一走過有冰鎮椰子的水果攤我就走不動了,媽媽說這裡的椰子貴,我說前面沒有賣的了。果然走出很遠都沒有看到有椰子的水果攤,於是我毅然決然地跑回去買下了一只椰子。攤主估計還記得我剛才戀戀不舍的樣子,也驚喜於我這個小客戶的失而復得,找錢的時候從小棚子頂上割下三個小芭蕉一起找給我。這真讓我興奮不已。雖然我也只到他家的椰子不算便宜,三個小芭蕉也不值什麼錢,但是仍然為這旅行中的小驚喜心懷感激。輕柔的海風、清涼的椰子、高高的椰子樹上透出的明亮月光,和周圍不喧囂的歡聲笑語,讓我在卡塔的最後一個晚上無比滿足。
*尾聲*
普吉之旅結束了,在長達一個多禮拜的時間裡,每天晚上一合上眼睛,就恍然回到安達曼海。這種感覺就像剛剛享用了一杯上等的咖啡,明明杯子都舔干淨了,但是濃濃的香還縈繞在空中,縈繞在心間。
回來後和朋友們說起我的旅行,讓我頗感驚訝和遺憾的是,一提起泰國,大部分人都問我有沒有看人妖;一提起普吉,很多人都以為普吉即是芭東。但實際上讓我久久回味的,卻是皇帝島湛藍清透的海水,皮皮島山間的吊床,和卡塔悠閑歡樂的小社區。我能記起最多的,除了藍天碧海之外,是那些友善的笑臉:皮皮島酒店裡為我們搬行李的很有禮貌的馬來男孩;小飯館裡大大眼睛總是笑笑的姑娘;會用中國話聊天的男孩;為我做Mango Shake的女孩,在聽到我的贊美的時候害羞的微笑;長尾船夫看到我們為海上日落興奮不已時像孩子一樣開懷大笑;皮皮島山路上碰到的年輕夫婦的熱情的微笑,卡塔海灘上曬太陽的奶奶的慈祥的微笑,同住在卡塔酒店的披著浴巾走過的男孩向我點頭微笑;賣給我菠蘿的水果攤兄妹在想不起水果英文名字時的調皮的憨笑;賣給我椰子的水果攤老板找給我小芭蕉時感激的微笑,Banana pancake攤子前吃得正香的大媽陶醉的微笑……
我沒有什麼一言以蔽之的語言來形容這個地方,只能說我還一定還會回來。我會再帶媽媽來普吉,下次多住些日子,爭取策劃一次更悠閑更慢板的行程;如果我有一個愛人,我要和他來普吉,不再理會城市中的紛擾,靜靜坐在海邊,執手並肩,共看月升日落,風輕雲淡;如果我有一兩個孩子,我會帶他們來普吉,在這裡學會友善,學會相信,學會海闊天空,學會水手那樣的勇敢和灑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