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恭王府的前身,史學界眾說紛紜:有人說,它是曹雪芹祖父曹寅的宅邸,早在康熙年間就初見雛形;也有人說,這是和珅在乾隆年間為兒子迎娶固倫和孝公主所興建。不過,無論和珅是初建還是翻改,一切都在嘉慶四年,即1799年,乾隆駕崩的第二天結束——嘉慶皇帝下旨抄其全家,收獲白銀8億兩,相當於國庫十幾年的總收入.
如果你手中沒有導游圖,進入恭王府後一定會迷路,因為走進大門,展現在你面前的,是迷你版午門廣場般寬闊的東、中、西三路。經過中路的第一個小院,再走過二門,你才能進入王府的中心區域——銀安殿、樂道堂和嘉樂堂。不久前復建的銀安殿俗呼銀鑾殿,是恭王府最主要的建築,是重要節日時的禮儀標志。樂道堂由是奕?的起居室,並因梁柱上有貼金鳳凰彩繪被考證為和珅兒媳固倫和孝公主的居所。嘉樂堂則是和珅時期的建築,據說,堂上高懸的“嘉樂堂”匾額,據說,便是乾隆帝御筆。
穿過垂花門,你便到達了恭王府最精美的建築——錫晉齋。錫晉齋俗稱楠木房,正中廳內東西北三面為兩層暗樓,樓內的碧紗櫥檻窗、欄杆等大多用金絲楠木裝修,色澤雍容富麗、雕飾精美細致。然而,這些僅具裝飾性的楠木,在當年,卻“所蓋楠木房屋僭侈逾制,其多寶閣、隔斷皆仿造寧壽宮制造”。別小瞧這幾十個字,它們的份量重如泰山:史上金絲楠木專用於皇家宮殿,民間如有人擅自使用,會因逾越禮制而獲罪;而寧壽宮,即嘉慶給乾隆准備的寢宮。臣子的家宅,鬥膽使用皇家材質,這還不該重罰?
西洋門&大戲樓: 中西合璧的王府“雙絕”
穿過銜接府邸和花園的後罩樓,你則會置身於王府最具魅力的後花園中。恭王府花園又稱“萃錦園”,以其既莊嚴又細膩的格調,中西合璧的風韻躍居北京幾十座王府花園之最。
花園正門,即那座漢白玉雕刻而成,造型舒展流暢的西洋門被稱為恭王府三絕之一,它也是國內最大的漢白玉整雕門,據說,該門是恭親王為奕?仿圓明園西洋樓風格所建,體現出主人希望學習西方文化技術的意願。事實上,奕䜣就是洋務運動的負責人.
經過獨樂峰向北,位於“蝠池”和假山旁邊的沁心亭,則是和坤的創意。這座亭來自古籍中的“曲水流觴”,又稱“流杯亭”。亭內地面上有一條約10釐米寬的彎曲的凹槽作為流水渠道,亭後假山中老井的水潺潺流下,然後注入水槽,形成“曲水”的形態。水路,從北向南看為一個“壽”字,而從東向西看又是草書中的“水”字,所以此亭又被稱為“水壽亭”。流水出口的位置坐北朝南,是主位。當年,和珅常坐在這裡,與好友清客在山水風月中吟詩論字,頗有些在山水花鳥畫中得道成仙的韻味。
經過垂花門過牡丹院,就到了恭王府第二絕——大戲樓。這座戲樓建於同治年間,是中國現存惟一的全封閉式大戲樓。戲台兩側的兩根大柱、四壁與棚頂皆繪滿了纏枝藤蘿,棚頂高懸著20盞大紅宮燈20盞,地面則是20張井然有序的八仙桌和太師椅。廳內南邊是高約一米的戲台,戲台上方,高懸著“賞心樂事”的金字黑匾。
聲音的困擾是舊時所有戲樓最棘手的難題,但王爺自有王爺的辦法。奕?建造大戲樓時,為保證聲音逼真,專門派人將戲台底下掏空後放置了若干口大缸,巧妙增大了共鳴混響空間,使觀眾身處戲樓裡的任何位置,都能清晰地聽到不借助任何傳聲工具的演員的演唱。事實證明,大缸的作用足以毗美現代化擴音設備。雖然150年時光荏苒,但仍時有演員來此演出後稱贊道:大戲樓的音色效果比音樂廳還要好!
福字碑&後花園:傳奇與真實交織之地
要是你想在恭王府中歷數“福”,那將數不勝數,因為今人眼中面目猙獰的蝙蝠,由於和“福”同音,在舊時可是上至皇室,下至臣子的最愛。“蝠池”、蝠廳,以及院內盆景、花卉、石頭壘起的蝙蝠狀,甚至連窗戶上的圖案……恭王府中的“福”可謂無處不在,但最引人矚目的“福”字,卻是這裡的鎮園之寶“福字碑”。
從園中的最高點邀月台順著滴翠岩探身而進,便是 “福字碑”的藏身之處——秘雲洞。走入洞內,你會看到一塊長7.9米的碑石,碑上加蓋御璽的巨大福字蒼勁有力。康熙書法造詣頗深,但一生罕有題字,北京城內,除公文外,經考證的康熙題字只有三個,除了福字碑上的 “福”字外,就是高懸於故宮交泰殿的“無為”。無為匾額也未有加蓋“康熙御筆之寶”印璽。足可見那御璽加頂“福”的珍貴。
然而“福字碑”的來歷,卻始終是史學界的一個謎。民間傳說是和坤求乾隆所賜或偷運出宮,放在依水而建的龍脈上,以求洪福齊天,但未得史料證實。後來,也有紅學家推測福字碑最早主人可能是康熙乳母之子、與皇帝曾是“發小”的曹雪芹祖父曹寅,此說雖亦無佐證,“恭王府花園”=“大觀園”的公式,卻被很多時尚類媒體所津津樂道。
但無論結果如何,恭王府花園與生俱來的貴族氣質,還是和《紅樓夢》的描寫不謀而合。從“福字碑”向西經過韻花簃,你便到了全園最動人的風景:人工湖、湖心亭中間的三間水榭“詩畫舫”以及北岸的五間軒館澄懷擷秀。清澈的水面上,圍牆、庭院、亭閣和旖旎綺麗的圖案組成巨大的迷宮,或許,當年和寶釵黛玉同樣年紀的格格福晉側福晉們就曾在碧水之上、亭台之間帶領丫鬟賞荷垂釣、吟詩做畫,似水流年。
但是這種美麗,又能延續多久呢?翻開歷史,奕?平安終老僅30年,其孫末代恭親王溥偉就把王府抵押給教會,而後客死異鄉. 300年王府,傳奇與真實交織,往事並不如煙.
因歷史原因,仍基本保留原建制,並以各種形式對外開放的各式貴族府邸只有數家,即:
A.雍和宮:東城區雍和宮大街12號,雍正繼位前的府邸,詳情參見本章 “雍和宮”一節。
B.普渡寺/睿親王府:東城區南池子大街內普渡寺前巷。
清初攝政王多爾袞入關後的宅邸。多爾袞去世後,順治論罪追奪爵位,廢府改廟。
免費游覽。乘坐2、60路公共汽車東華門下車,步行沿普渡寺後巷向南近百米即到。
C. 和敬公主府:東城區張自忠路3號。
乾隆女兒固倫和敬公主的府現原府部分保留,部分拆除改建小樓作為經濟型和敬府賓館,內設餐廳及娛樂設施,標准間價格250~400元。
D.寧郡王府:東城區東單北極閣三條17號。
康熙孫輩的府邸。現王府前院被中國青年藝術劇院使用,經常演出時尚的小劇場話劇。
E.桂公府:東城區芳嘉園胡同11號。
慈禧太後幼弟桂祥的府邸。現王府部分院落為高檔餐廳桂公府餐廳,主營烤鴨和老北京官府菜,人均消費200元左右。
F. 榮壽固倫公主府:東城區美術館大取燈胡同9號。
原為康熙 24子府邸的一部分。西太後垂簾聽政後,為感謝恭親王佐理,封其長女為榮壽固倫公主,並賜其宅院。現王府部分院落為高檔餐廳格格府餐廳,主營老鴨湯和火鍋,人均消費150~200元。


